东坡居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居士,当你在赤壁前遥望滚滚波涛,骇浪翻涌时,可问你曾否想过,在千古风流人物中,随浪逝去的,也有你?
年老,也不再复少年壮志时,你也想必会对陋窗梳理一生,正当少年,与父亲兄弟入京赶考,游三峡,险跋涉:惊险万分,却兴奋异常,当你见到外面的大世界,看到壮丽山河,那时的心灵,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壮志酬云吧,然而深入官府,才知世事凶险的你,却仍反对变法,公然上书;几起几落的仕途,最终还是跌落尘埃。
然而,跌到尘埃又如何?万事向前看,死生也足矣。
你那看似一片黑暗的人生,却被你内心的光芒照得自惭。终是几首千古志,此生不悔入人间。众人皆醉你独醒,开怀大笑,气煞旁人。最后,在陋屋里了此一生的时光,你在短短几秒的千思万绪中,道:“我拒返来生。”
你不悔。
有何后悔呢?酸甜苦咸,蛇鼠虫蚁,你都尝过,经历过。你也有豪情满天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你也有感叹人生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你也有心心念而祝福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也有悲痛欲绝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你都拥有过,达观地瞰向苍生,那么此生也足了。你闭上眼,千古的一片梦坠入了死海,落进黑暗,留下一道模糊的印痕。
鞠起一棒光明,仍能见你星星点点,却光芒灿烂,透过蒙埃翳,照至心房。没错,你形虽散,心中的达观,平淡乃至曾拥有的壮心才干,还未远,仍不朽!这些精神,永远不会随所谓的流水逝去!
今日星河,我也曾问过青天:我心中的明月,我心中的东坡,几时才会有呢?自时间带走了你的回忆却留下了你的情怀,我便不无时无刻拥有那梦寐的自在达观。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苏轼先生:
您好!
我自幼就爱品读您的诗文。虽然我们相隔千年,相距千里,但每次细细品您的诗词,您就仿佛在我面前一样。今天,我将怀着激动之情,抒发对您滔滔不绝的敬仰与喜爱之情。
是否记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慷慨激昂;是否记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无畏;是否记得,“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豁达乐观?
乌台诗案,您被人冤枉入狱。李定,一个狡猾奸诈的小人,为了一点利益,诬陷您讥讽朝政,污蔑圣上,一向忠君体国的您,又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那小人捕风捉影,妄图屈打成招,本以为您会从此一蹶不振,可就算这样,也打不倒您的积极进取!
贬谪惠州,换作是其他人,肯定郁郁不得志。但您,却随遇而安,并一口气写下《食荔枝二首》。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读到这句,我被深深触动,随之豁然开朗。心灵安定之处,不就是家乡吗?就算一贬再贬,也磨不灭您的悠然自得!
杭州游历,那时神宗已起用王安石的青苗法,为了多收利息,强制贷款。您看见民不聊生的情景,虽说愤慨,却也无能为力啊。本以为您会一改豪气干云,变得忧国忧民、患得患失。您却如此豁达,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虽贬谪杭州,也道不尽您心境开阔啊!
有多少人因您豪放不羁而大开眼界?又有多少人因你奔放豁达而心境开阔?您,在无数人眼中活成了一个灿烂的神话:不拘泥于尘世,不沉陷于浮沉。
此致,
敬礼!
董XX
20xx年12月19日
一说到苏轼,大名鼎鼎,妇孺皆知,所以就不必说苏轼的简介了。
他自幼聪慧,二十几岁考进进士,随后又过了制科考试。他的文学出众,作品都让当年的主考官欧阳修先生叹为观止;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他的作品是北宋的最高成就,可见其文学水平之高。
但他在政治上极不得意,王安石变法时,他反对变法;而后来废除新法时,他又表示了一定的不满。因为他的这种态度,所以不断受到朝廷的贬低,再加上某些人对他文学才能的嫉妒,差一点就引来了苏轼的***身之祸。
他的一生中为人民做过很多好事。比如他在徐州工作时,徐州发了洪水,苏轼亲自去抗洪救灾,受到很多老百姓的爱戴。在中国的古代,一般被老百姓尊重的大多是武将,比如关羽、武松、鲁智深、李逵等等,而文人却不多,苏轼是其中之一,为什么?因为他热爱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也热爱他。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苏轼就是一个典范。
他热爱交友,像黄庭坚、欧阳修等文人都是他的朋友,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一起进步。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对以后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这就是我眼中的苏轼,他热爱百姓,热爱交友,文学出众。
我的名人是一个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名字叫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一次,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苏母肃然答道:“如果你能学范滂的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苏轼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二十岁时已经是博通经史,写起文章来,下笔数千言,毫不费力。1057年考中进士,做过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学士。但因其一身正气,不阿权贵,所以仕途坎坷。
对苏东坡的天才世人皆知,就连他的政敌也十分赞佩。然而对苏东坡天才的成因,归结为他的天资超人是主流观点,并没有多少人了解他的天才同样离不开勤奋和刻苦。
他三次抄写《汉书》足见其勤奋。四十七岁被贬黄州时,他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除了承受极大的精神打击之外,他还要去东坡开荒种地,维持一家几十口人的生活。劳动之余仍旧坚持写作和学术研究。此间,他又开始了第三次手抄《汉书》的工作。手抄《汉书》,起先他是以三个字为题(即书中叙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个字,然后凭此将此事背记于心,后来以两个字为题,这次只以一个字为题,把《汉书》有关的内容背记下来。
他的朋友朱载上去拜访他,任意挑选一册《汉书》,任意抽举其中一个字,苏东坡马上应声背出几百字的一大段内容来,无一漏错。
他经常诵读杜牧的《阿房官赋》,日子久了,就连侍奉他的老兵也能理解杜牧这篇赋的主旨了。
可见苏东坡勤奋刻苦之程度。
苏轼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轻轻拨开历史朦胧的薄纱,穿过岁月的长河,我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位诗人。他正坐在茂盛的大树下,仰天长吟着一首又一首诗,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苦恼。而他的双眼中,更是浸满了充满沧桑岁月的泪珠,正一滴一滴地砸在地上。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出生于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
苏轼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诗人。苏轼自幼聪明好学,对文学书法颇感兴趣,也因此使得他精通各种文学书法。苏轼初入京城赶考时凭借着自己的才华,竟使得当时的考官——欧阳修赞叹不己,苏轼也因此一举成名。
苏轼是一位爱国情感超强的诗人。苏轼在抨击王安石的变法后,自请出京,被调至到富饶的杭州做通判。而初到杭州的苏轼倾底被杭州的美景征服,由景而生创作了许多名诗,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又被调至到贫瘠的密州任职。不过苏轼并未因此心生憎恨,而是调整了心态,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与百姓排忧解难。苏轼也在此创作出了许多名诗,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有一句颇为有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苏轼强烈的爱国情感,时刻准备着驰骋战场,以身报国的豪迈之情。
苏轼是一位高洁的诗人。在《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这首诗中,其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苏轼高洁,宁死也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苏轼也是一位乐观豁达的诗人。在"乌台诗案"这件事后,苏轼并未因此一厥不振,而是重新振作起来,乐观豁达面对现实,正如苏轼的`名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莫听穿林打叫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话,从中可以看出苏轼的悠然淡定,豁达开朗。
不知过了多久,我仿佛听见了苏轼停止了吟诗,看见他重新振作地站了起来,在落日的余晖下,渐渐地消失在了远方。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离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满身狼狈,只有他脚踏芒鞋,处变不惊,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就是苏轼。这个名字,我从小学听到高中,他的事迹也耳熟能详,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几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偏爱,使得我怀着疑问之心也踏入了苏轼这张迷魂网,成了他忠实粉丝。
众所周知,苏轼极富才华。自科考欧阳修文章认错为曾巩所做,换为第二后,开榜后欧阳修说:“今天大家都读我的文章,十年后我的文章就无人读,都去读苏轼的了。”便可看出其才华之高。而此后苏轼的人生也仿佛开了挂,仕途顺利。
诗书画琴棋无不精通,优秀的人总会招人嫉妒,很快一桩乌台诗案将他打入谷底,接着贬谪黄州,又是他诗作创作巅峰的开始,《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生还酹江月。”彻底奠定苏轼并立于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说苏轼豁达,但他初到黄州时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时的自我调节。
我最喜爱《定风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狈,怨声载道,只有苏轼,他徐徐而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尤其喜爱老师对“顺其自然”的解释,那就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他尽力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情,也无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