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城市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坐自己的私家车上学,《走路上学》观后感。但我们都觉得这没什么,没有把这当成一种享受。当我看完《走路上学》时,我感觉我们的条件太好了。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在市民中心看了感人至深的电影《走路上学》。
《走路上学》讲了怒江边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学的感人故事。娜香和瓦娃住在怒江边,娜香的学校在江对岸,没有桥,她每天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
而瓦娃还小,妈妈不让他溜,等爸爸打工回来才行。瓦娃整天闷在家里,他是多么渴望去对岸上学啊!于是有一次,他瞒着妈妈,偷偷去对岸看姐姐上学。不料被城里来的老师发现了,并且在一次家访中,无意中暴露了这个小秘密。谁知妈妈一听,气急败坏,瓦娃只好答应妈妈不再溜索。
城里来的老师知道学生们生活艰苦,就给每个同学一双鞋,其中也给了瓦娃一双。当时我真为他们高兴。但正高兴时,悲剧又发生了。娜香回家时,瓦娃的鞋从书包里掉了出来,她想去抓,但一翻身,人却从索上摔了下去,我一惊,心立刻沉了下去,娜香就这样离开了,观后感《《走路上学》观后感》。六个月后,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桥,瓦娃终于可以上学了!但他多么渴望和姐姐一起上学啊!他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贫苦的人们为了求知,竟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他们没有汽车,没有空调,甚至连路都没有,只靠一根绳索都能坚持上学,而且没有一句怨言。他们一出生就\"落在\"后面,需要更多的汗水,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挽回一些,这不公平,他们只是生在农村。而我们,有汽车接送,有电扇,有空调…那么好的条件还有怨言,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乡村的人们过着贫苦的生活,他们想得到知识,否则他们的视野只能局限在农村里,只能局限在怒江,就像井底之蛙。他们需要知识,知识可以改善他们的条件,生活就不会那么辛苦。他们也有目标,他们也有梦想。他们的目标不只是怒江对岸,他们的梦想不仅是想去上学,还有很多很多,有梦的孩子总能找到幸福。这需要他们加倍的努力,也需要我们奉献爱心,帮助他们。
我们有好的条件,更应该好好珍惜。让我们和农村的孩子们一起努力,实现我们的梦想,共创美好明天!
我姐姐出生在1953年初,我出生在1954年末,虽然阴历属相差两岁,但实际年龄只差一岁。爸爸给姐姐起的小名叫“小丫”,给我起的小名叫“小小”,一小时,我就嘴壮,吃的多,长的壮,和姐姐在一起,别人都以为我们是双胞胎。
姐姐一直特别照顾我,小时候无论去哪里玩,都是姐姐拉着我的手,形影不离。在我上小学后有点知道男女有别时,姐姐还是习惯的`拉着我的手一起走。
最难忘的是小时候姐姐总是给我当“翻译”。因为我小时候“大舌头”,说话吐字不清,幼儿园的阿姨听不懂我说的是什么。有一次,我口渴,对阿姨说了多次“搁嘴,搁嘴。”阿姨不知道我说的是啥,就找来和我一起入园的姐姐。我姐姐对阿姨翻译说:“我弟弟要喝水。”
小时候,我爸爸妈妈也拿我和姐姐当双胞胎一样看,无论做什么我和姐姐都是一样的。爸爸给姐姐和我做了一样的木制储蓄箱,并板放在大箱子上,迎面贴着爸爸分别画的我和姐姐的头像,我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时,我和姐姐在大年三十得到的最多一次压岁钱就是绿色的2毛钱纸币,回想当时的感觉,如同今天的2千元一样。因为当时看场电影才3分钱一张票都算高消费了。
姐姐中学毕业后下乡当知青,虽然身小力薄也处处要强,抽回城里在华光电子管厂当工人时间不长就以工代干,在科室工作。
遗憾的是姐姐因病在1994年病故,年仅41岁就早早的离开了我。
姐姐的离去使我更加清楚认识到生命是无价之宝,认识到健康的至关重要。
愿姐姐在天堂时时开心,事事如意!
今天中午,从高中同学的微信中看到:20xx年4月11日,我国曾经先后获得华表奖、金鸡奖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重要奖项的、有深圳出品的影片《走路上学》,在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首次展演。晚自习后,我将这部影片仔细进行了观看。
《走路上学》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娜香和瓦娃小姐弟俩,姐姐娜香为了到对面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弟弟瓦娃向往上学却因溜索的危险而被呆在家里。后来因弟弟瓦娃的新鞋而坠落江中,弟弟从此沉默寡言,直到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桥,他才得以“走路上学”。
“走路上学”,多么简单的字眼,多么简单的动作,而观看了《走路上学》这部影片后,我了解了“走路上学”是那么的不平凡。当我看到娜香不顾危险溜索去上学,弟弟瓦娃在绳索这端望着对岸时的期盼眼神,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当我看到他们把一个简易风车,一双便宜的雨鞋视为最宝贵的东西;娜香为了弟弟的鞋子而失去生命,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地心酸、无奈、痛心;当我看到聂老师为孩子们买鞋、家访,不遗余力寻求每一种可以帮到孩子的`方法,我感受到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帮助和关心热爱;而当最后瓦娃站在新桥上面对奔涌怒江时绽放的笑脸,我感受到了他的释然,他的满足,他的如愿以偿。
家庭环境,生存环境,都不是他们可以自己去选择的,而如何更好的生活,如何改变生活,却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坚持、不放弃去追寻的。这不禁使我联想到现在的孩子们,他们每一个都过着父母提供的幸福无忧的生活,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去担心,只因为他们的父母无论是富有还是普通,都拼尽自己的全力去给孩子提供最优越的条件去生活学习。可是,大部分的孩子都不知道如此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不懂珍惜。父母的爱是深沉的、无私的、伟大的,而孩子们应该做的就是去珍惜,去懂得,去回报!
作为一名老师,当看到了片中那位聂老师的一系列做法,再想到如果把我放在她那个位置,我可以确定,我一定没有她做得那么好。她给予孩子们的无私的爱,不遗余力去帮助孩子、帮助家长去解决问题,都让我深深地触动了,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聂老师非常值得我去努力学习。
《走路上学》是一部优秀的适合家长和学生观赏的励志教育影片,呼吁中小学利用班会让学生观看,通过观看让学生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看完电影《走路上学》,我没有像许许多多的饱含同情心的人们一样眼泪乱飞,我也没有觉得主人公的生活有多么的可怜,请读者先不要骂我,静心下来看完再批判也不迟。
电影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傈僳族姐弟俩—娜香和瓦娃,姐姐为了到对面去上学,不得不每天溜索过江。弟弟向往上学却因溜索的危险而被呆在家里。后来姐姐溜索弟弟送新鞋,途中鞋子差点跌落江中,姐姐反身抓鞋子失手跌入滔滔的江水中,再也没有回来,弟弟瓦娃从此沉默无语,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中。直到后来在爱心人士的捐助下,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桥,瓦娃终于可以走路去上学了。
看完电影,我的心里充满了羡慕,我震撼于怒江两岸绮丽的风光,我震撼于娜香与瓦娃那种可以换命的姐弟情谊。我渴望有一份那样的爱,渴望有一个哥哥姐姐或者一个弟弟妹妹,而不是像现在那么孤单,我渴望在那种淳朴、真挚的生活里纯净着自己灵魂。
世界是纷繁多姿的,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经历,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精彩。我认为一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一个永远成功的人不会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成功。
或许有很多人认为娜香和瓦娃值得同情,让人可怜,我不这样认为。至少他们能守候在自己的故乡,守候那些山山水水,守候那一份牵挂和付出。而我们,我们这些移民迁徙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像一片没有根的浮萍,在人海中漂浮着;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没有了兄弟姐妹,有的没有姨妈舅舅,没有叔叔伯伯,就这样成长着。回到祖居地我们成了外乡人,生活在广东我们成了北方人。我们的父母辈在艰难中奋斗,而我们在无奈中孤单着。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要苛求世界为你改变,也不要轻易的去改变世界。
到底谁装典了谁的梦?到底谁同情了谁的眼泪?到底谁羡慕了谁的幸福?到底谁苦了谁的生活?到底谁错过了谁的错?
如果可以,我宁愿选择出生在大楼山下,那里有着自己的祖先和族类,那里说着先辈们的语言,那里有着鸡犬相闻,你来我往的村落。
到底谁收留了谁?到底谁爱了谁?到底谁又欠了谁?一个人看着镜子,忍不住问:“whocareyou??”
今天,为了庆祝我们六年级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学校送给全体六年级同学一个大礼----一部大电影。听老师说,学校花了一万元把这个电影的版权买下来。可发行电影的人并没有收下这钱,而是把这些钱捐给电影所描述的那个山区,用于建桥。
这部电影叫做《走路上学》。主要故事情节是——在一个山区里,住着主角一家:弟弟、姐姐、奶奶、妈妈,爸爸在城里打工。这村庄去学校要经过一条叫“怒江”的河流,没有桥,只有一条铁索,可以让村庄的人从那里“溜”过去,非常危险!而走山路绕过去必须几个小时,所以,这个家中唯一上学的姐姐只有选择冒着生命危险,“溜”铁索上学。妈妈曾经差点从铁索掉入江中,所以家里需要过江河对面的事都让姐姐去做,而且不让弟弟上学,让他等到爸爸回来后再上。弟弟因此从没有交过朋友,除了姐姐和一条叫“明明”的狗,他就没有可以说知心话的人了。弟弟总渴望去江河对面看看,终于有一天,他偷偷溜铁索过去……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现在再说说其中令我感动的细节:
故事刚开始,说奶奶生病,妈妈让姐姐去找医生,可医生刚好要出差。姐姐为了救奶奶,泪流满面,死活要让医生留下。医生最后没办法,只好去治奶奶的病。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家庭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姐姐一定要让奶奶活下去的强烈愿望。
还有,弟弟不听妈妈的话,偷偷溜铁索到江对面,被学校的新老师发现了。正好这天新老师要到他们家里家访。妈妈知道后,又气又急,差点要打断弟弟的腿。姐姐把新老师送给自己的那双鞋子与弟弟作交换,让他保证以后再也不溜铁索过江。这让妈妈原谅了弟弟。第二天,弟弟还是把鞋子还给了姐姐,并用衣服擦干净姐姐脚上的泥巴,亲自帮姐姐穿上那双鞋。这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姐弟情深。
最后,姐姐在铁索中为了拿回弟弟的新鞋而掉入水里,下落不明。这件事的发生让弟弟一直不想说话,伤心欲绝……
桥终于修好了,弟弟也终于能上学了!可他的姐姐呢?却不在了……
这部电影深深感动了我,除了他们家人中的浓浓亲情,还有就是我现在学习的美好环境,跟片子里的艰苦求学形成反差,让我下定决心,要更好地学习,长大能像我自己的名字一样,有所作为,能尽自己的力量,让所有小孩都能走着平坦大道去上学。
本日,我看观了一部依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片子 《 走路上学》,观完之后,感触良多。
片子发生在云南福贡县马吉乡,主角瓦娃是一个七岁来自傈僳少数民族的孩子,奶奶因病卧床不起,爸爸外出打工,妈妈独自一人要照顾一家老小,还要打理田里和家里的大小事情。他除了姐姐娜香之外,只有一条叫明明的狗陪着他玩。
瓦娃羡慕姐姐可以或许溜索过江去念书,但因妈妈一次不明原因而差点坠江,从此,便不让瓦娃溜索,妈妈要瓦娃等外出的爸爸回来后一起陪同瓦娃能力溜索,可瓦娃不听却悄悄地溜到了江对面,他来到学校多次偷观被聂先生发明,一次家访,妈妈得知后大发脾气,瓦娃准许妈妈,只要把姐姐获得的红雨鞋给他,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鞋给了姐姐。后来,娜香又获得了一双新鞋。急着给瓦娃送去,却一时失手而坠入江中,活生生给淹死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娃娃从此不再说话。
几个月后的一天里,一坐爱心桥建成了,瓦娃踏上了桥仿佛观见了他和姐姐,在初春里,两人一起走向那座通往希望的桥。
瓦娃七岁,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却被困在一寸之地,无法观到大千世界,他的姐姐娜香为了上学,每天都靠一根尼龙绳、一个自制的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滑过日夜奔跑的怒江,去对面的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存亡一线,一个忽略就能让她失去生命,她太喜欢念书了,但她离开了这个世界,娜香为了念书获得知识,支付了生命的价值。而瓦娃是幸运的,因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伸出来一双双手,献出了他们的爱心,建起了一座桥,让那里的孩子终于可以或许走路上学了,大概一座桥对付别人来说仿佛只是一件小事,然则对付那群盼望念书,盼望获得知识的滋润的孩子,却如大雪中的碳火,戈壁中的甘露。但愿能有更多这样的希望之桥,让那些人处在贫困边缘的孩子获得物质的满足,心灵的慰箱,让娜香的故事不再发生,让千千万万的瓦娃能高枕无忧地举着童年的红风车,愉快地学习和发展……
影片停止我哭了,为娜香凄凉的命运而哭,为生命的不公而哭,也为这个世界的大美和大爱而冲动。但愿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脱这片苦海,站在这个世界,拥有属于他们的愉快。
我和弟弟出生在同一个家庭,同吃母亲的奶水长大;同睡过一个炕头; 同喝过一个缸里的水;同吃过一个锅里的饭;同骑过那头老水牛的背去放牛;同坐过父亲那辆老永久牌自行车去读书;那张被我们每晚做作业时坐过的桌子,也留下了我们遇到难题时的冥思苦想。弟弟,是我除去父母外唯一的亲人,我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总是力求给他最好的。而弟弟,对我也是非常关心和体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年龄的慢慢增长,我们姐弟的感情,在理解、体谅和对彼此的关爱中,越来越深厚,越来越浓郁。
我和弟弟自幼感情很好。弟弟小时候长得黑呼呼的,圆头圆脑的,很可爱,我很喜欢他。但有一点我很讨厌他,那就是弟弟小时候特别喜欢骂我。我最讨厌的就是别人骂人,所以很讨厌弟弟那张骂人的嘴,每次他一骂,我就用小竹条抽他的屁股,作势要打他来吓唬他,不过有几次还真打到他了,弟弟被抽到后就在地上又哭又闹的,还不停的骂我妈妈长妈妈短的,我气得牙咬得格格响。等爸爸妈妈干完活回来后,弟弟立马就跟妈妈告状,说我打他什么的。当妈妈问我为什么打弟弟时,我就告诉她事情的原委,妈妈一听来气了:“你跟姐姐是一个妈,那就是我,你骂姐姐的妈妈不就是骂自己的妈妈吗?难怪姐姐要打你的,活该打呢!你要记好了,以后不许骂人,骂人是没有家教的行为!”经过那一次后,弟弟明显变得乖了许多,以后也真的很少骂人了。
我10岁时,弟弟才7岁,那时候我们家很穷,爸爸妈妈睡在房间的上面,下面摆着一张小点的床,睡我和弟弟。那时候的我们洗完躺床上后,没事总喜欢在被子里面偷袭对方的脚板:挠痒痒,挠着挠着就生气了,开始猛蹬对方,把好好的被子也蹬到地上了。长此以往,我们盖的被子也烂得很快,换得很勤,母亲为此唠叨过多次。那时候,种棉花的也少,打一床棉花很不容易,可那时候的我们根本不明白妈妈的苦,不了解生活的苦。那样的日子在我13岁时,我们家盖了四间红砖瓦房后才结束。
我们真正长大是在弟弟13岁后,弟弟因为意外摔了一交,右腿摔伤破皮后,怕母亲打他责怪他,所以一直都不敢声张。外婆家在山里,到处是山和草,于是母亲让弟弟把牛牵到外婆家去喂养。整个暑假弟弟都在外婆家,弟弟把牛绳挽在牛角上后,就同小伙伴们在水库里游泳,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鸭子,快活极了。可是,就在弟弟快要结束暑假生活去上学之前,却突然高烧不退,父亲带着他去看村里的赤脚医生,医生说是感冒,输了几天液,可丝毫不见好转。第五天,弟弟的腿却突然不能动弹了,父亲这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用自行车推着弟弟去邻村一个医术很精湛的李医生哪里去看,结果却让他脸色大变。“你孩子的情况不乐观啊,看情形似乎是骨髓炎,由外伤细菌感染或者家族遗传引起的。你要迅速带他去大医院治疗,否则有瘫痪的可能!”就这样,父亲母亲带着弟弟开始了长达一年求医问药的艰难旅程。自从父母亲带着弟弟去治病后,家里只剩下我一人。那时候的我在镇上读中学,每周自己回来拿一次菜,每个周末回来,家里空荡荡的,四处寂静无声,夜里唯有蛙声虫鸣陪伴着我。那段时间,我感觉好孤单、好苦闷。
而生病的弟弟呢?母亲和父亲带弟弟在一个名其为骨科专治的小诊所里折腾了一年多,病体丝毫不见好转,相反却越发严重。后辗转来到普爱医院住下,听母亲说因为弟弟的病拖得太晚,到医院时已经非常严重了,医生决定锯弟弟的腿,说只有这样才能遏制细菌的蔓延。父亲、母亲、姑姑们和弟弟都在医院哭成一团。父亲求医生,希望留下弟弟的腿,一个农村男孩,如果没有了腿,将来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多么难熬?弟弟自从知道自己的腿没有治好的希望后,开始不吃不喝,父母端来的饭食也被他摔在地上,他彻底地放弃了自己,没有了求生的意志。父亲看到弟弟这样,心里非常着急,他找人借来了很多身残志坚的故事书,让弟弟看,希望能鼓励弟弟,希望他能振作起来。当弟弟看完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张海迪的故事》后,他才稍稍平静下来。那段时间,当父亲有一次抽空回家告诉了我这一切时,我很心疼弟弟,也很为他难过,那一刻,我好想去看他,我跟爸爸说要去医院看弟弟,爸爸同意了。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同弟弟的那次相见。我们有八个多月没有见面了,当我出现在普爱医院302病室门口时,只听见弟弟撕心裂肺地哭喊声:“姐姐......姐......” 我的眼泪也哗哗地往下流,我把弟弟搂在怀里,用手轻拍着他的后背:“伟,不哭,不哭啊!你的病会好的,一定要坚强,一定不要放弃希望!就是你将来有个什么,还有姐姐呢!不哭啊......”在那一刻,我感觉我和弟弟的心是有生以来靠得最近的一次。也是在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是血浓如水、骨肉亲情。
弟弟历经艰辛,最后从普爱医院回家了,因为一个叔叔偷偷告诉父亲,让他拿着弟弟的片子去京山骨科名医夏小中那里,说这个人很牛,专治骨科疑难杂症,父亲去找他兴许有救。于是父亲真的就去了,这一去,彻底改变了弟弟的命运。因为这个人给弟弟治好了腿,而且保住了弟弟的腿。弟弟为了治病,休学了2年。当他的腿在最后一个疗程用药结束后,他开心极了,抱着我欢叫:“姐姐,我后天就要上学了,就要上学了......"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也欣慰地笑了。
因为家里给弟弟治病后一贫如洗,该借钱的地方都借了,再没有资金供我和弟弟两人同时读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主动跟父亲提出退学的要求,父亲不同意,但我依然执拗的辍学了。以后走入社会,知识还有机会可以学,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眼前的实际问题。当时我是这样想的,而事实也的确证实了这一点。弟弟上学后,每周都是我骑着自行车搭着拄着拐杖的弟弟去中学,周三我再骑着车给弟弟送菜,周六我又骑着车去接弟弟回家,这样几年下来,一直到我19岁离开家去了广州。
弟弟很争气,他拄着拐杖考上了广水师范,拄着拐杖去读书,这在我们那里当时被传为佳话,很多人标他为学习的榜样。当我在广州听到这个好消息时,为他开心、为他骄傲,也为父母自豪。父亲母亲为了供弟弟读师范,把家里的红砖瓦房卖了,暂时借住在伯伯家闲置的屋子里。而弟弟读书的生活费就落在了在外打工的我的身上,每个星期,弟弟都会给我写信,他的任何情况都不隐瞒我。谁喜欢他啦,谁给他编织了一条围巾啦,谁给他琴房钥匙教他学钢琴啦......在我面前,弟弟是没有隐私的\'。我们互相交流着彼此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感情,而每个月,我也会定时的在发工资后给弟弟汇去生活费。作为姐姐,我的职责和目标就是把弟弟好好的供毕业,让他找份好工作,娶上一个称心如意的好老婆,这样我的任务才算完成了。那几年里,我始终是为了那个目标而努力着,在努力的同时,我还没有忘记给自己充电,参加了自学中文的考试。
在我去广州后的第三年里,我第一次回家了。那时候的弟弟已经快毕业了,我们全家好幸福啊,我们都围桌而做,聊着各自的生活,而聊得最多的则是我在外打工的所见所闻,父亲、母亲和弟弟都听得聚精会神,唯恐漏下每一个细节。我知道,那是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他们想了解我所有的生活细节,他们想知道我过得好与不好,以此来填补我不在他们身边的空白记忆。在家的日子,每天都是这样聊到很晚,晚上,弟弟总会在我上床后把脚伸到我的被子里,自己则坐在床边的椅子上陪我聊到很晚。母亲吃醋地说:“跟你姐姐聊什么秘密啊?偷偷摸摸的,我们不能知道吗?” 弟弟会不好意思的说:“没什么,都是学校的事。”其实,那时候,弟弟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这个就是他的秘密,只有我可以分享的秘密,为此,我很开心。
后来,我结婚了,一年后,弟弟紧跟着也结婚了。成家后的我们有了彼此的家庭,有了责任的重担,从此后我们忙碌奔波,渐渐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我们对彼此的那份爱和关心,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在心里没有改变。在我过得不开心痛苦时,弟弟会对我说:“姐,我们都希望你过得开心幸福,你的路要靠你自己去走,永远别放弃信心和希望,相信以后你会过得很好的。努力啊姐姐!”在弟弟的鼓励和加油中,我对生活对未来更加有了勇气和信心,也从没有放弃渴望幸福、力求快乐的信念。也始终相信,只要努力,未来的日子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我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母亲今天是她的节日,谢谢母亲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让我经历了如此丰富的人生,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女儿、如何做一个儿媳、如何做一个妻子、如何做一个母亲,如何做一个姐姐。最后,我感谢母亲,让我拥有了一个如此贴心、关心、细心对我的弟弟。此生有弟如此,足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