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能写出这荡气回肠的诗句的便是我最喜爱的忧郁“男神”——纳兰容若。这位出身贵族的翩翩公子用他清新隽秀、哀伤艳丽的词情丰富了短短三十年的人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样的词流传千年,让人唏嘘不已。读罢他的诗,我在里写下了一句话:“你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悲秋风。”
我有着少女的懵懂情怀,不懂得人世艰难,但当我手捧诗词于林间徜徉时,眉宇间就会涌现出一份超乎年龄的淡然,像苏轼,似陶渊明,如纳兰容若。我期待自己能循着这些“男神”的足迹,踩出属于自己的串串诗行。
直到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某个话题,与一个素未谋面的电影爱好者探讨电影的时候,她再三建议一定要看看这部电影。
当然,当天晚上就看了电影。看完后,一脑的疑问,其实很明显是没看懂,但,由于是深夜,也没去多理会。
第二天遭介绍人索问观后感,当时碍于面子,就凭着一点片面的理解,晃晃的讲了一些。介绍人立马就断定我没看懂,便友好建议我再看一次。
其实,其实,别的不说,在这里向那位朋友道个不是。请谅解我的不用心与不认真。
当然,当天晚上就重看了一遍。看完后,也就总结了一下自己对这部如此有深度的\'电影的感受与精神粮食的领悟。
悲剧收场其实是这部电影的表面掩饰,实质是主角奥菲丽娅的喜剧收尾。导演搞那么大的隐喻,偷偷摸摸的把一些美好的东西藏在某个角落里,真是够变态的。但是,往深层想,导演这样子做也是对的,试问在那个如此残暴,悲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又能有多少真正美好的东西存在呢?就算有,也不应该拿出来显摆。
而整部电影对四种人性特性进行了实际性雕刻与放大,都刻画得清晰明了。让看的人身不由已的对号入座了,这样子的好电影,你是拿它没办法的。
下面总结一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一种;求生***建立在爱与母爱天性之上,但却迷失了人性本质、缺乏坚强自立心志的人性;
谁?那就是身怀六甲的卡门(也就是主角奥菲丽娅的母亲)她对生存对生命十分渴望,也可能是出于对奥菲丽娅与肚子中骨肉的爱与负责任吧!她勇敢的、完全的无视了维达(法西斯主义的走狗)的一切暴行,不远千里的跑到他身边,唯命是从,观后感《电影潘神的迷宫观后感》。她这样子做,图的也只是个安稳觉,三餐温饱罢了。
加上有肚子里的孩子撑腰,她就更加坚信就此能过上好日子。但是,现实往往是悲惨与可怕并重的。自己的身体素质差,奥菲丽娅魔幻举动是悲惨的见证,而维达对医生放言保孩子不理大人的决心就是可怕见证。
最后,她难产去世;
第二种:为财富,权利,占有,不择手段去残害、掠夺的人性;
这种畜生,不用问阿桂,就可以断定是维达(法西斯独裁主义的走狗)他已经没什么好讲了。
最后,他死得太过于轻松。对于这点本人强烈谴责导演过于收敛,足足鄙视了他一分钟。
第三种;为信仰,为正义,为理想家园而拼命,无私付出的人性;
没错,他们就是勇敢的革命者;他们注定要为信仰的世界,理想的家园捐躯流血,胜利是必须,但是,胜利过后会不会迷失方向,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种;有良知,有理想,怕孤独的人性;
这种人性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导演将这一切都浓缩在只有12岁的奥菲丽娅身上,然后再用极其简单通俗的三个任务进行变相传达其中的真谛。或许是想告诉大家听,一个没有童年,没有伙伴,没有父母、没有自由的弱小的孩子,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幻想出美好的事情来与孤独和恐惧抗衡。但是这种不切实际,不符合实情的行为,最终还是行不通的。
最后要说的是;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一个人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有另一种态度与感悟;
最后要总结的是:作为人,可以自私,可以物质化,可以没信仰,可以没理想,总之可以什么都没有,除了良知之外;
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讲述的是西班牙内战的缩影,黑色的希望与大人的童话也捎带了爸爸们的故事。我不追根溯源父亲节,更不会在意它的将来,既然这部电影短评的题目是和爸爸们相关的,就不能成为羊头式题目,我将用一把小刀在羊肉上撕一片下来,细细品味以确保这不是狗肉,而这片肉我称之为“《潘》里的爸爸”,并且加深一下对牧神潘的记忆。
实在是感叹女主人公奥菲莉亚有好多爹地,亲爹是个没提及名字的裁缝,继爹是纳粹上尉,最牛叉的是她的神爹是地下王国之主,连潘神都是丛仆。奥菲莉亚的`刚出生的弟弟只比姐姐少个裁缝爹,更可悲的是他还不认识两个亲爹时就被游击队接收了。当然奥菲莉亚还有母亲,这与此评关系不大,况且在以爹为主的影片中戏份不重,暂且不议。
“潘神,森林之神,性好女色,放纵情欲,是午后的沉欢。”这简短的介绍与影片有关潘的塑造关系貌似很小,实则千丝万缕不易察觉。(半神半人的潘是希腊人格神体系中非常有代表的人物,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反正我是没过多关注过希腊神话,光是诸位大神的名字就够头疼的)“性好女色”是充分条件,“放情纵欲”是必要条件,不好女色就不能发生生殖而非性关系,不放情纵欲就打破了神性的散播原则,那么充其量就是有自我节制的先知,而先知和神不是一码事。
这样,由潘神作为使者的神话与现实交织出来的童话具备了父权的专制(上尉的爹)与理想国(神爹)的冲突,影片最后上尉爹***死了奥菲利亚把她送回了她神爹的身边,无论是奥菲利亚的幻想也好还是神话的发生也好,奥菲利亚最后在自己的童话中得到永生,回到了母亲身边,而潘神的三个小精灵的出现佐证了这一点。【那只最先出现的那只蚂蚱/草艋就是后来的小精灵,西班牙语有两种叫法,其中一种叫saltamontes,还有一个叫esperanza (hope,希望),神话素材所代表的神话寓意不容忽视。】
啰嗦了这么多,与战争无关,与理想主义革命无关,与神话无关,与政治论题无关,只与爹有关。
而爹是什么,权利与***的载体还是生殖的工具,似乎都站不稳,因为女性角度来讲也可以成立只是案例较少而已。希腊神话丰富庞大,没有罗马神话有《圣经》这样的“族谱”,不好入手,只好从基督故事入手,毕竟罗马人对希腊人的了解远多于现在,并且有万般联系。这实属水平有限的下下之举。
那么,圣经里说了,人类有罪,偷食了禁果,发生了苟且,滚吧,这里不再白养你们。原罪说就这样找到立脚点让该死的人类世世代代在赎罪,以期望死后进入上帝之城,历史也证明基督文明活到了现在而关怀死亡的埃及文明早早夭折,似乎历史不喜欢木乃伊情节,不希望被破布条子束缚。但是这不是亚当的错啊,是夏娃这娘们儿被勾引了,似乎这又不能和爹扯上关系,我只好厚颜无耻的说那条蛇其实就是生殖器的象征,是男性之根惹的祸。影片中“你必须服从我”这句台词说了两次,潘神说了一次,后爹上尉说了一次,然而回答的态度却不一样,这里是不是暗示着我们对爹的权威始终是屈服并质疑呢?中国人对神的态度是“存而不论”,但是西方的神始终在他们身边,是活着的诅咒,是悲剧意识的结果,影片里爹爹们正代表了种种猜疑与解答。神爹是理想的化身,是抽象的权利与神圣的存在,是彼岸的怀抱,潘是引渡者,上尉后爹,是现实的残酷,但残酷里又有真情。那么,那个裁缝爹是什么呢,是轮回,是千千万万如你如我的普通人,普通的连名字都无人提及。在神话架构下,一部好的影片诞生了,一篇异化的影评写完了。
希腊神话中,原本不分男女的,结果被斧子辟了,男人和女人才开始互相寻找。在你跟你老娘儿们或老爷儿们开房办事的时候,你可以给他讲讲这个故事,细节随便你怎么添加,那么,我相信,富于幻想的ta一定感觉你们将要做的是一件浪漫而又神圣的事,当然,如果你还暂不具备当爹或妈的条件,请注意:你爹生你时候肯定不希望你陷入Sisyphus的诅咒之中,沦为一个繁衍工具。你也不希望茫茫人海中你突然跑来个小孩对你说:爸爸(妈妈)节日快乐吧。
——我喜欢这个骗人眼泪的故事
一个人安静地看完了这部电影。索性趁着这情绪饱满的时候来写点东西,我承认我现在还是激动着的。看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为它设定好了一个童话应该有的像样的过程和结局,也设定好了公主最终那过上幸福生活的画面,还特地加了一道锃亮锃亮的光晕,于是倒先被一团乱七八糟的臆想陶醉得津津有味。但是显然,不是每个童话都要搭配着黑暗的沼泽荆棘丛生的小路和一个溢满幸福的堂皇,最后观众一如既往心安理得地享受同一个美好的结局。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一部童话,却扣一个童话的小红帽来哄我,而我还这么心甘情愿地独自伤神。
影片采用倒叙,开头一目幕是Ofelia生命终结时的喘息,让人心里一惊的是它的配乐《Long Long Time Ago》,这种悲伤到脊梁里的配乐就这样不分青红地用轻轻的童声哼唱进了我这原本就难守易攻的小心肝儿,让人欲罢不能。这首《Long, Long Time Ago》也是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始终。而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中间那段,无助的小小Ofelia依偎在女仆Mercedes的怀里,我喜欢她的干净的眼神
"你在帮森林里那帮人吗?"Ofelia低头问Mercedes。
"你和别人说过这事吗?"Mercedes紧张地问。
"不,没有。我不希望你有什么不测"Ofelia依偎在Mercedes怀里。
"我也不希望你出事"Mercedes把Ofelia抱在怀里。
"你会摇篮曲吗?"
"只会一首,但是词我忘记了"
"没关系,我还是想听”
……
还是倒回来说说吧。这个神奇的故事开始于Ofelia和精灵的相遇,这是个习惯性的美好的开始。不说电影本身,只是单纯地感慨,这生而为人,活了这么些年,现在还真怀念从前那种坚信某一天会有个精灵来拯救我或者实现我所有梦想的二愣子般的日子,那时候会因看电视剧得到启发而一直专心致志盯着一团废纸,企图用意念来点燃它,最后以安慰自己是功力不深精神不集中而告终,每天的小日子过得是饱含感情。
现在,虽偶尔会奢望外星人降临地球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会发生在我身上,可是这样的想法,除了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起,连自己也在事后觉得有装嫩的嫌疑。哎,那种二锅头般的想法搭配着童年的屁颠还能落得一个纯真的赞美,可是算算现在我这把年龄,只能让那些美好的想法营养不良地死在童年的某个小河沟里了。
我喜欢Ofelia这孩子,所有美丽的童话都应该发生在一位美丽又心地善良的孩子身上,我喜欢这孩子,不仅仅是因她善良,还有她的人性,一个因违背神的旨意而又被两颗葡萄所诱惑的犯错的孩子,会更可爱,是否?
纵观整部影片,连我这样反应迟钝的人都感觉到了对比强烈得很,一面是遥远的没有痛苦的神的世界,一面又是近在咫尺的黑暗的实现。如果实现足够完美,那谁还稀罕当神仙?可是这样假设本身就是哗众取宠伤害逻辑的。
现实里,没有魔法来权杖一切不公之事,只有一个心理阴暗的总是歇斯底里地苛求精确时间的法西斯主义的上尉Captain Vidal,我想他应该是这整部电影黑暗的核心吧,无论是树底下巨大的蟾蜍还是地下宫殿里无眼的怪物,都不及这个现实中的人类来得残忍可怕。
黑暗旋转,而光明必须运行。无论怎样黑暗的现实,都会有追求正义的人存在。医生、女仆还有森林里的那帮子人。是呀,现实确实是惨不忍睹呀,可是人总有为理想而奋不顾身的。
电影里那些本应充满童话色彩的场景一点也不童话,画面血淋淋的有些突兀,让人心有余悸的童话?其实,我难过的是最后的结局,这也是我一真揪心的地方,因为我没有得到一个放心的答案。本以为Ofelia就那样进入了永恒的神界,故事一如既往来个happyending的时候,导演又来了一段,原来那个美丽的场景只是Ofelia的”终极幻想“,这心情,真不是个滋味。但最后旁白式的一段关于公主最终因作了正确选择而重回到父亲身边统领冥界的传说,似乎又有happyending的趋势,真希望是这样哎……
曾经,他也热衷官场,想大展宏图,封妻荫子。可最后,他看穿官场黑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从此,他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获得了世人的\'尊重。我喜欢他写的清新淡雅的诗歌,那些诗似一缕清风,清香扑面。他就是我追逐的“男神”——陶渊明。好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常常独自伫立于乡间田野,诵读着陶渊明的诗篇:“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种朴实无华,超脱坦然的风度,是我一生追求的情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