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在当今中国流行乐坛的地位无人能及。此君的音乐细胞似乎与生俱来,堪称无师自通。能演唱会创作,古今中外音乐知识博学旁通、才华横溢,文学有功底,外语又了得,善交圈内外老友新朋,谈吐真诚睿智且风趣幽默。对于这样的导师,我只有真心钦佩、顶礼膜拜!
仰仗自身的明显优势,刘欢如愿将预赛中表现出色的实力唱将与新秀网络旗下,用两周时间殚精竭虑,亲自操刀改编原创、添加配器,动用其人脉资源请来大名鼎鼎的音乐人捞仔以及各路器乐演奏、合音高手助阵。如此“较真”而又创意迭出的玩音乐,这样豪华的阵容配置,不由得其他几位导师和学员真要“羡慕嫉妒恨”了。
打头炮的是东北帅气小伙王矜霖,一曲“她妈妈不喜欢我”唱罢,博得了由五十一位音乐人组成的乐评团的43票,这个得分起点有点高。这首歌道出了漂泊在外追寻音乐梦的小伙子的无奈而又乐观自信,颇有喜感的歌词和表演方式,都可能是获得高分的原因。
李夏的“午夜快车”其实很有摇滚乐的震撼,粗狂苍凉的西部风情嗓音演绎,重金属乐器模拟出列车飞驰而过的音效,加上捞仔出神入化的吉他炫技,味道好极了。乐评团只给出30票似乎落差太大,有点吝啬了。
赵雷的“画”歌词非常有画面感,朴实而有意境。小清新的低吟浅唱散发出淡淡忧愁与美好向往,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很打动人。弦乐四重奏的伴奏是神来之笔,特别是拨弦烘托出的节奏,听来轻快悦耳。这样的好歌曲真是百听不厌。
接下来是刘欢心目中的主打歌曲登场了,霍尊的“卷珠帘”已经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刘欢此番大胆改编,一是规整了歌词,将半文半白改成了合辙押韵的文言文,唯美隽永的歌词明显提升了歌曲的档次;二是简化突出了主和弦;三是增加了琵琶、箫等民乐配器和乐队编制,意在增强中国风的韵味和气场。大幅度的改编对霍尊是个挑战。霍尊的演唱发挥稳定,没有明显的瑕疵,转音一如既往的空灵飘逸。尽管乐队比较庞大,总体感觉还是一首难得的、安静的、唯美的艺术精品。听说改编在网上引起热议,见仁见智,乐评团给出不如预期的42票也可见一斑。个人看法,反对改编的理由有点勉强,改编基本上是成功的,当然还可以继续完善。
16岁天才少女涂议嘉的“蒲公英在飞”被杨坤誉为改编得最好听的歌曲,确非言过其辞。曼妙的旋律引人入胜,轻快的节奏层层推进。小姑娘的不足之处她自己也明白,是缺乏舞台。若有像乌拉多恩那样的表现力和适度的肢体语言,这首歌将被演绎得更加青春活力四射和完美。
苏珮卿的“格格不入”尽管刘欢预先作了推介,可能这种跨界的、七拍的歌曲比较不讨巧,乐评团不如人意的给出了24票的低分,显得不够宽容,刘欢的脸上写满遗憾。其实我觉得这首歌蛮有亮点,弦乐配合竖琴演奏,古典结合流行演唱,有些段落好像听到了恩雅的演唱风格,我很喜欢。
张岭的“喝酒Blues”是又一首摇滚重磅,歌曲内容很另类也很有意思。作为北京籍的资深大腕级吉他手,演唱自然炉火纯青,刘欢要给予尊重,杨昆则必须买账。捞仔的再次激情助阵、铜管乐的加入为这首酒味醇厚的`布鲁斯增色不少。相对李夏、苏珮卿而言,我觉得乐评团给出47票似乎又高了一点。
最后演唱的乌拉多恩的“鸟人”让我眼睛一亮(初赛可能错过了。歌曲本身就很动听,独特的西塔琴和塔布拉鼓伴奏更增添了神秘的异域情调。乌拉多恩的举手投足收放自如,表演非常自然又富有激情,很具有观赏性,获得42票的高分也在情理之中。
整场PK犹如一场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音乐会,养眼养耳,忍不住一遍遍回看。感谢刘欢和央视制作团队,呕心沥血,精益求精,为观众奉献了一台质量上乘的音乐秀。建议刘欢不仅要出“九歌”CD,最好还要出蓝光MV,以飨乐迷。同时,十分期待其他三位导师的专场音乐秀。
今天,我读了寓言故事,有非常大的感触。
这个故事是讲一名少年背负沙锅前行,不小心绳子断了,沙锅掉在地上就碎了,少年头也不回继续前行。有人拦住少年问:“你不知道沙锅碎了吗?干吗不看看?”少年说:“已经碎了,回头又有什么用?”说罢继续赶路。这个故事教育我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多想,珍惜现在。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以前一件事: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小兔子,叫“美美”,这只小兔子很可爱,我天天拿青菜喂它。有一次给它喂青菜时水没有擦干,就拿给它吃了,于是第二天早上就死了,当时,我伤心了一会儿,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了。后来我的阿姨问我:“美美死了,你不难过呀?”“难过伤心又有什么哩?还不是死了。
我知道有的人失去亲人就一直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如果他们的亲人在世,看到他们这个样子,那不是更加难过?我觉得5·12大地震中那些人就做得很好,他们没有一直沉浸在痛苦里,而是化悲伤为力量,去救助其他人的亲人,我们也没有沉浸在伤痛里,而且捐款、捐衣物,去帮助被灾难伤害了的人们。在5·12地震过后,人们帮忙修筑灾区,让灾区的人有东西吃,小孩有学上,并重建汶川。现在,九寨沟已经重新开放了,恢复了美丽,大熊猫也已经重回家园了。现在 ,他们都说这件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品质。
看!如果他们继续沉浸在伤痛中该有多么可怕呀,人们都不去救人而是去悲伤,那还要死多少个人呢?没有人救助他们,没有人跟他们送日用品,没有人送东西给他们吃,没有人重建家园,说不定汶川就要变成一座废弃的城市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沉浸在过去的快乐、悲伤中了,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好好地向未来努力。当然,我们可以回想过去有趣的事,来逗逗同学或者自己开心一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呀!是吗?
沉浸过去,可以让我们悲伤,也可以令我们大家开怀大笑。回忆,你要好好去用呀!朋友们,你说说过去的事,说给大家听时,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呵呵!回忆呀!
第一幕仰望蓝色天空那稚气的脸和电影的名字都着实唬住了人。剧情的开头,帅气的小男主和他闹腾的小伙伴玩涂鸦,看裸女,真的会让人误以为这会是有一部小鬼当家之类的电影。
剑走偏锋的节奏,没有那么轰轰烈烈,说着一个普通小男孩慢慢长成一个普通男青年的故事。编剧在开头做了多少可以改变整个故事的铺垫,有一个的妈妈,有很多可以让他成为一个伟人,一个英雄的理由。在时间慢慢推进中,编剧慢慢把我的这种期待慢慢掐死,可以脑部他冷冷一笑说:故事就是这样的,我实话实说,爱看不看。
当他们的生活闯进了一个刻薄的继父,不,是他们寄人篱下。故事真实得有点不近人情,我们注视的这个主人公怎么没有反抗?为什么只是唯命是从?看到3/4的时候我已经投降了。
当孩子的亲爸出现的时候,我为什么会怀疑他是一个彻彻底底失败的人呢?只是因为他丢下了儿女,让一个曾经相爱的女人承担一双儿女,我对他进行了诅咒,我想编剧一定站在正义的一段,他必将在观众的诅咒下接受命运的惩罚。慢慢的,我放弃了,更可恨的继父登场了。为什么开始看到继父的第一眼会感觉到他是个靠谱的人呢?可不是,男孩子的妈妈一开始也这么认为的。电影中很多角色进入之前都是有过充分铺垫的,故事背景慢慢地像蜘蛛织网那样一点点丰满,完整。(但对于影片的进展和结局,观众没法预测,就像我们面对的生活,愿望是美好的,未来你是不知道的。
影片没看完就关了。真的看得有点累。也许我那个时候需要一个怪兽来破坏世界,我需要大楼倒塌,山洪暴发,僵尸惨死,头颅倒挂。真的是没有辣味似的情节来激发也是蛮痛苦的。
后来几天,看到网上好几次提到这部电影。我又从中间开始播放。其实情节一样。我想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似乎是男孩子从暗房出来,带有一种在平常很常见,但是在电视上很少见的羞涩。那种对话没有好莱坞演员那样自信,我觉得这个男孩子真的是在演自己一部12年拍摄完成的电影,真的像纪录片。
最后男孩子和室友,室友女朋友,室友女朋友的室友去徒步。一对单身男女擦出了火花,这个场景和导演的另一部《爱在黄昏日落前》男女主角在试音间里如出一辙。故事到两情相悦的当间结束,有理由相信,有12年耐心的导演,或者正在筹划着下一个24年的《成人时代》(Adulthood)。
如果你期望他像可乐一样迸发出强劲的力道,还是看小鬼当家吧。这部片子需要慢慢品,这部片子就是一杯白开水。
生活中遇到困难,迈出自己坚实的一小步难不难?这是我在周四下午就看到的情景中所思考的问题,结果答案是——并不难。
那天下午,我正在等爸爸来接我。突然,一个看起来还不到两岁的小妹妹被她的爷爷牵着手走了过来,看上去正准备走去对面的商场。在商场门口的下坡处,有一个小小的坎。那坎虽小,但对于这个小妹妹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之前她走过去,愣了一下,接着抬起头来看她爷爷,似乎在寻求帮助——让她爷爷抱她下去。可她爷爷却面无表情,只见她眉头皱了皱,但马上便马上意识到这样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她望了望那个令她恐惧的“悬崖”,脚本来想伸下去但又害怕,便马上缩了回来。突然,她眼睛一亮,眉头顿时舒展开,只见她马上坐了下去,把身体一转,抓着旁边的一个“小扶手”“滑”了下去。多么聪明的孩子啊!我不禁向小妹妹投去赞赏的目光,她的爷爷也向她竖起了大拇指。我目送着她们离去,心想:这个小妹妹,她学会了如何解决难题的方法,虽然只是一道小坎,但是似乎向自己人生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人,遇到难题,却不懂得怎样解决,知难而退!根本不去想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还不如那个两岁的小妹妹!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小学的班级,班里的学生很不听话,上课不好好听课,作业不好好做,只有一两个认真学习的同学。到了的时候,他们就拼命地想偷看别人的试卷,争取多得几分……这样当然是不可取的,他们这样做,其实不是不想学,而是怕自己学得不好,被别人嘲笑,久而久之就变得懒惰,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换一种方法,那些所谓的“差生”会变好吗?我的回答是,当然会。知耻而后勇,我们要以这样的精神面貌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中困难,那么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独立完成老师所交给的作业和任务,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不分心,回家主动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等这些东西。只要在生活学习中迈出这小小的一步,我相信这些小小的'一步终将汇成我们人生前进的一大步。正如那个小妹妹的一样,勇敢地迈出自己的一小步,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做得很好!
昨天刚看完,看之前因为并未提前看任何影像资料,抱着两小时电影的心态就这么进了厅,结果看完出来发现差不多三小时过,三小时看着同样的男孩,女孩,母亲,父亲走完12年时光,体验12年表达的少年时代。
镜头从一个躺在学校草坪上等待妈妈来接的Mason的脸出发,开始刻录时间。
Linklater在Mason小时候略言语,不再有三部曲里大段不停歇的道理和哲学,沟通与隔阂,而是让画面本身讲述,写实,速写。我们只远远看到小Mason和伙伴们看性感女人的图片,却听不清楚他们在讨论什么,只透过Mason的眼睛看到母亲和生父在窗外的争吵,看到父亲沮丧离的背影,却也不知道他们具体争执了些什么,只看到Sam永远一副小大人并嫌弃Mason的模样,却也弄不清楚为什么。因为许多人的`小时候就是这样,更多的是具体的画面感,而不是抽象的词汇与句子。
后来沉默变成单纯的句子与简单的表达。镜头转到大学课堂,Mason看到自己的母亲和教授亲昵的模样,他问妈妈,你喜欢他吗?当继父独裁的让人剪掉了Mason的头发,他对妈妈说,他没经过我同意就剪了我的头发,我不喜欢他。就这样,在一天他和伙伴们骑完自行车回家后看到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妈妈,在餐桌上气急败坏大摔杯子的继父,到最后母亲在楼下大呼Mason和Samantha的名字,总被母亲主导的小学生活也快结束。
等慢慢对世界有了更复杂的认知,Mason就不再单纯的表达自己,反而变得有些试探,有些欲言又止。当他看到party上母亲和一个新的男人聊的欢愉,他不再问妈妈,你喜欢他吗。Mason的说话对象也不再只是母亲,开始愿意和女生聊天,并且告诉她我挺喜欢和你聊天。会跟男生偷喝啤酒,聊性,并轻描淡写的说了个十分美国成年人式的单词“whatever”.帅气的短发保留了几年又换成了Beatles的长发,眼神越发忧郁,对成年人的表达越发欲言又止。烦恼开始更多,却还没有多的像妈妈堆满桌的账单。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似乎懂,又似乎不懂,一些意义,一些方向,摇摆不定,一如他飘摇的目光。
在这样的少年时代快要结束之时,掷地有声的抽象词汇开始多起来,仍然摇摆不定,但却多了一分坚定,失焦的目光变成了定点的寻找。在荒原上与那个大学第一天认识的女生关于we seize the moment还是moment seizes us的交流,彼此似乎对此颇有共鸣,眼神交汇,但似乎又没有抵达得那么透彻,直戳人心。可是片子就在这里结束了,少年时代也就这样结束了。但Mason的人生还没有结束,表达还在继续,思考还会继续。
12年的时间,就像记录片一样记录了Mason与其一家的12年。三小时里看着同样一个男孩变换着各种发型,提溜着各样的打扮,从6岁到18岁,同样一个女孩从一个小可爱变成一个真正的尤物。而同样的母亲在12年里却只是变换着不同的发型,住着不同的房子,换着不同的丈夫,而父亲也不过是卖掉了车子,换掉了老婆,蓄起了胡子。
虽然只是记录了一个普通的美国男孩12年,美国家庭的12年,但一定许多人都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表达过程,体验过这样的家庭的维系。
在和平年代,大概许多人的一辈子都是一个样。小时代观后感黄金时代观后感冰川时代观后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