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暑假,因为爸爸妈妈出差,所以我住在奶奶家。
一天,奶奶从菜市场里买来了一条大鲶鱼,放在脸盆里叫我看管。只见这条鲶鱼长着又宽又扁的头,巨大的\'嘴巴,一对乌黑的小眼睛,身上又滑又粘,尾巴不停地拍打着水面,威武极了!我不时地用筷子去挑它,弄它,弄得满脸是水。突然,我想起了:听说鲶鱼非常爱吃肉。我何不拿肉来钓鲶鱼呢?而且还可以体验一下钓鱼的滋味。可放在那儿钓比较好呢?脸盆中钓鱼,不过瘾。嘿,有了,浴缸不是很好吗。于是,我把鲶鱼倒进浴缸,又放上水。
我找来了一根小树枝,在树枝系上一个铁丝钩子。再轻手轻脚地拿来一块肉,我把肉挂在钩子上,把钩子放到水里。鲶鱼一见肉,先是围着肉打转转,不时用尾巴来拍打肉,似乎在试探,过了好久,鲶鱼停止了打转,只见它虎视眈眈地盯着肉,一个跳跃,把肉吞进嘴里,我见时机成熟,忙一提竿,鲶鱼就被我钓了上来。
我喜嗞嗞地笑了,笑得是那样的甜,那样的开心。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钓鱼。
我们来到了鱼塘,选好了位置。我和爸爸把鱼饵挂在钩上,把鱼竿一甩,鱼钩就沉到水底了,鱼漂立刻竖在了水面上。
过了一会儿,爸爸的鱼漂就有了动静,我大喊:“有动静了,有动静了,鱼要上钩了!”爸爸小声的对我说:“不要太大声,鱼会吓跑的。”我立刻蒙住了嘴巴。
我看到鱼漂在一上一下的,忽然,鱼漂沉了下去,爸爸使劲的拉起了鱼竿,我看见鱼竿都被鱼拉的弯了。“上钩了!”我大叫。一会儿,鱼儿浮出了水面,它在水面上挣扎。我拿来操网,把鱼从水里捞了上来。哇!好大一条啊。爸爸说有一斤重。我把鱼放在水桶里。我们继续在钓,后来爸爸又钓了两条,我一条也没有钓上来。
晚上,爸爸把鱼做了鱼汤,我吃着我的战利品说:“这鱼可真好吃啊!”
今天是假日,河马先生一早就起来在树下挖东西。
犀鸟小姐在树上向河马先生问好,她问河马先生在挖什么。
河马说:“我太喜欢钓鱼了,挖点蚯蚓钓鱼用。”
犀鸟小姐说:”祝河马先生钓到大鱼哦。”
河马来到河边,嘴里不断地轻轻念着:“不来小鱼不来虾,来条大鱼顶呱呱……”
这时,从小树林里走出一群小青蛙。
小青蛙们穿着游泳衣,扛着好看的救生圈,一边走一边唱着好听的歌。他们看见河马先生在钓鱼,都闭上嘴巴站着不动了。
河马说:“快往河里跳啊,还等什么呢?小游泳健将们!”
一只青蛙说:“我们跳下河,会把鱼儿惊跑的,那样您就钓不到鱼了……”
“没关系。”河马收起钓竿说,“你们游泳,我当裁判!”
热闹的比赛开始了,河马把手帕绑在竹竿上当小旗,挥舞着。青蛙们听到口令,一个个跳下水。
一只结实的小青蛙夺得了冠军,河马把自己带来的草莓送给他当奖品。
小青蛙们排着队,招着手,和河马先生说再见。
小河恢复了平静,河马先生又拿起钓竿钓鱼了。
没多久,河狸太太头顶着一筐东西来到河边。她看见河马先生在钓鱼,就想往回走。
河马说“:河狸太太,想洗东西吗?别客气,请———”
河狸太太不好意思地说:“明天我过生日,家里要来客人,我想把窗帘和桌布洗一洗。”
河马收起钓竿说:“河狸太太,祝你生日快乐!我来帮你一起洗吧!”
河马先生帮助河狸太太在河边的大树上,晾起一条条洗干净的桌布和窗帘。
这时,天近黄昏,晚霞满天。
河马收起钓竿,拎着小桶回家了。犀鸟看见了就问:“河马先生,你钓到好多鱼了吗?”
河马笑了,说:“我一条鱼也没钓到,不过我钓到了‘快乐’,这真让我高兴!”
周末晚上,百无聊赖之际。百度搜索社工电影,《癫佬正传》是排名第一位的社工电影,想着打发时间便打开电脑试看一下,怎料却如此触动自己的心灵。这个电影虽然于1986年上映,但也照样反射了如今社工行业的种种阻碍,作为一名刚入职不到半年的社会工作者,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下面不妨跟大家说说我的感受。
影片讲述了阿狗、阿松与阿全三位精神病患者的故事,篇幅有限。在这里先讲一下阿狗的故事吧,阿狗在菜市场与人们产生了冲突,菜市场的`人害怕拿刀的阿狗伤害到自己,叫来警察,这时社工出现,用玩偶吸引阿狗的注意力,让阿狗镇静下来,这才平息了一场***乱。与其说是精神病的阿狗制造了这场***乱,不如说是众人的不理解与内心的恐惧,菜市场的人因为知道其有精神问题,对其唯恐避之不及,更何谈平心静气与他沟通。也许这样说会给人一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感觉,毕竟大部分人面对一个手持道具的精神病患者是不可能保持镇静的。但作为一个社工,要遵守的首要价值观就是要尊重服务对象,如果社工自身不能尊重案主,更何谈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勒麦特和贝克的标签理论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是由于其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得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电影中的记者问社工:“为什么不把这些精神病患者抓起来?”社工回答:“为什么要把他们抓起来?”记者回答:“因为他们影响市容。”社工说到:“如果我说你也影响市容,要把你抓起来你怎么想。”记者听了不做声,“那如果他们***人怎么办?”社工答到:“要是你***人怎么办?”记者沉默。
面对精神病患者,作为社工不应该将其视为特定群体,而应该将其正常化,把他们当做一个正常的人,他们照样拥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不是社会的另类。
确实,生活中许多人对精神病患者有着偏见,认为他们怎么怎么样,不符合社会的秩序,其实这大都是建立在污名化之上的,偏见先入为主,自然不会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被自己认为不正常的人和事物。社工在面对精神病患者时首先要去标签化,秉持尊重,接纳的价值观如此才能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专业关系,运用沟通技巧,为服务对象链接心理资源与医疗资源,让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照顾,病情得到控制,是社工在为这类人群服务时需要注重的地方。
诚然,作为一名社工,深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的不易,实际生活中的种种因素都是我们在开展工作时的阻碍,但好在我们都在这条社工路上,不是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