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喜欢看书吧?可是你们知道书是怎样印刷出来的吗?以前,我很喜欢看《蓝猫淘气三千问》这本书,其中一本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里面就有活字印刷术。原来,很早以前,古代的人印书是把字都可刻在一块木板上。后来,有个叫毕升的人,靠雕刻印刷度日,看到自己雕刻的\'木板,印完书后便被丢掉,非常心疼。他想:要是这些字能一个个拆下来就好了。于是,他挖来胶泥,用水调匀夯实,再把胶泥反复揉合,做成一个个长方块,在每块上面刻一个阳文反手字。刻好后,把这些泥字放进窑里,用火烧硬,泥活字就做好了。然后是制版,在一块铁板上铺一层松香和蜡之类的东西,四周围上铁框。在铁框内按照文章的字句、段落排列活字,排满一铁框后,就将铁板放到火上去烤。烘烤时,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版上加压,把字面压平整。冷却后,一块活字印版就制好了,就可以印刷了。这就是古代的活字印刷术
前几天,我们参观了郑州的一家现代化的印刷厂。现在科技很发达,也很方便,人们已经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排版了,而是直接用电脑排版了。排好版,把胶片放在自动显影机上,这样上面就有字了,可这些还都是黑色的,也是透明的。然后工作人员把这些胶片送到彩印车间,那里有四开四色印刷机,对开四色印刷机和对开八色印刷机。有的人要问,这下该好了吧?其实还没完,下面还有胶轮车间,也就是印刷车间。那里的纸都是一大卷一大卷的,纸从入口进去后往上走,然后从出口出去,这样字就印上去了。你可别小看这一大卷纸,它伸展开以后可达一万米呢!然后就是装订车间,在这里把印刷好的纸订在一起,然后用程控裁割机把它们裁齐。这样一本本书就做好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看的书是怎样印出来的了吗?印一本书需要这么多工序,以后我们一定要爱惜书本。
《爵迹》,依然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不过我觉得最为不同的或许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就是,这里没有主角或者说每个人都会是主角。而最让我惊讶的并不是故事的内容有多么的创新、多么的华丽。相反,故事的内容反而让我有种小四已经词穷的感觉,好多描写他都用了重复的词语,跟他很多以前的文章相比少了不少文字上的宣泄。但是,文章的描写方式却让我感觉一种目不暇接。完全被打乱的时间和空间,让人毫无准备的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谜题,却又恰到好处的把所有人物和谜题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真的就像小四自己说的,他是把文字玩弄的很精致。虽然我不知道《爵迹》是这样就结束了还是还会有连载,但是如果真的就是这样就了解了,那结局真的给人留下了意犹未尽的遐想,让人有些不甘。
不过,《爵迹》我没能看出文章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并没能像《幻城》那样给我很鲜明的感悟,我只能到一点点失望。文中的所有到最后居然都是一个骗局,所有人都觉得神圣的祭司只是被放逐的囚犯,所有的美好多只是邪恶的阴谋,一种没有来由的扭曲的恶心感就会不断地在胃里翻滚。(.然而,面对谎言有些人选择反抗,有些人选择沉默,有些人则选择静观其变…而所有扑朔迷离的谜题的解居然是一个毫不知情的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少年——他是故事开始也是故事收尾。
总之此书,我挺喜欢,但不推荐,不过如果也是为了打发时间,可以欣赏欣赏,不错的。
《爵迹》,依然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不过我觉得最为不同的或许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就是,这里没有主角或者说每个人都会是主角。而最让我惊讶的并不是故事的`内容有多么的创新、多么的华丽。相反,故事的内容反而让我有种小四已经词穷的感觉,好多描写他都用了重复的词语,跟他很多以前的文章相比少了不少文字上的宣泄。但是,文章的描写方式却让我感觉一种目不暇接。完全被打乱的时间和空间,让人毫无准备的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谜题,却又恰到好处的把所有人物和谜题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真的就像小四自己说的,他是把文字玩弄的很精致。虽然我不知道《爵迹》是这样就结束了还是还会有连载,但是如果真的就是这样就了解了,那结局真的给人留下了意犹未尽的遐想,让人有些不甘。
不过,《爵迹》我没能看出文章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并没能像《幻城》那样给我很鲜明的感悟,我只能体会到一点点失望。文中的所有到最后居然都是一个骗局,所有人都觉得神圣的祭司只是被放逐的囚犯,所有的美好多只是邪恶的阴谋,一种没有来由的扭曲的恶心感就会不断地在胃里翻滚。(.然而,面对谎言有些人选择反抗,有些人选择沉默,有些人则选择静观其变…而所有扑朔迷离的谜题的解居然是一个毫不知情的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少年——他是故事开始也是故事收尾。
总之此书,我挺喜欢,但不推荐,不过如果也是为了打发时间,可以欣赏欣赏,不错的。
《卒迹》的片名玩了一个小花样,借用“足迹”的谐音,去讲述一个出生于农村、生活在农村,名为李二卒的男人,逾五十年的成长经历。如果要安一个响亮的标签,《卒迹》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中国农民的史诗”,可惜受限于投资以及各种原因,这电影自然不能那么大气磅礴,但依然令我意外,它比我想象中那种沉闷不堪、主旋律意识过浓、通篇说教意味高大全人物形象充斥的电影截然不同。往大了说,这片子,跟黄渤那部《蛋炒饭》类似,是中国的“阿甘正传”,通过李二卒,去折射出这几十年新中国的各种动荡。
是的,电影里没啥好事,这些年说到头,几乎都是动荡。政治运动这回事,运动来运动去,折腾的都是底层的屁民们。李二卒出身不好,在村里,被人嫌弃,被蔑称为“冤种”。父母能生又没啥文化,于是就按中国象棋来取名,从帅到車,总共给李二卒生了八个兄弟姐妹。李二卒是第几个?看名字就知道了。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李二卒出生在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年代,连吃饭都成问题,后来成立大队,大锅饭又吃不饱,全家下地劳动,队长看不起他家,给二卒家的地,全都是最难垦的盐碱地。有时候实在饿得不行,他在篮子里偷偷藏点地瓜萝卜,也会被队长拣出来,当中批斗一番。
就是这么一个被人处处针对的家庭,被人无限嫌弃的李二卒,没上过一天学,却在这苍凉穷困的生活里悟出一个道理:吃亏是福。他这么说的道理很简单:你不吃亏,尽想占别人便宜,别人也会来占你的便宜;而你愿意吃亏,别人也不好意思占你的便宜了。吃一点亏,说不定换来更好的机会。
别小看李二卒这番淳朴的人生感悟。中国人爱斗争,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小事化大,一提阶级斗争就是你死我活,就要划清界限,就要逼你站队,稍不注意就从人民内部矛盾变成敌我矛盾,所带来的惨烈后果能压死人。几十年的斗争教育,搞得中国人缺乏谈判意识。看《纸牌屋》,这出号称“美国甄嬛传”的白宫宫斗戏里也有不少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但男主角通常用的办法却是谈判,在不断的谈判里去妥协,和对手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实现双赢,实在不行再搞肉体消灭那一套。
大字不识一个的李二卒明白了这个道理,好不容易熬过文革,到了八十年代,他开始出去闯世界。在工地里他做最苦最累的活,给工头打洗脚水,休息时他不休息。在这个大家见缝插针偷懒的地方,他反其道而行之,尽想着吃亏,理所当然的当工头喜欢上,让他赚了一笔钱光荣地回家,成为村里第一个盖楼的人。
因为肯吃亏,他认识了农科所的技术员,并开始琢磨大棚种植;又因为肯吃亏,卖菜时找他茬的其他菜农也能成为他的哥们。他不懂什么知识,没什么文化水平,但李二卒身上有中国传统农民最优良的品质,善良又不失精明,能把吃亏转换成一件对自己有益,对别人更有益的事,这使得他不停的和身边的人双赢,最终令曾经质疑自己多年的支书也不得不心悦诚服。
电影里对这支书的描述很有意思。要分类,他的设计就是电影里的反派,不停给李二卒这个主角制造麻烦。他是支书,所以他要整李二卒的时候,一没底气就说,我代表党,我的意思,就是党的意思。我的决定,就是党对你的决定!你看,这么个人物,扯虎皮当大旗,和那些跨省追捕的警察,在小地方作威作福的政府官员,何尝不是一个路数?也正是有这些零零碎碎的“闪光点”,使得电影和别的主旋律电影不一样——《焦裕禄》里会有这样的对白嘛?
《卒迹》没有假大空的道理,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那些赶客的、虚伪的、激情洋溢的伟光正演讲。李二卒是真实存在的人,他在电影里一句有觉悟口号都没有,从来不想着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但是,他却做了不少实事,让自己从一穷二白起家,最终富甲一方,而且不但让自己富裕,还让整个村子的人都跟着富裕,无私的分工厂股份给村民,无私的把大棚技术教授村民,这份高尚情操,值得敬佩。美国有《阿甘正传》,中国也应该有更多这样描述李二卒之类小人物奋斗的电影,让我们知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的不止是天安的那个门,还有九亿农民,以及他们脚下那片养育我们的土地的故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