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天上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这天过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是五谷丰登的象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特点,每个地区的人们都会做不同的事。就说说我的乡下老家——商丘睢县的人们都是怎样过的吧!
听妈妈说,在每个家庭中,只要有生肖是龙或蛇(蛇是小龙)的人那么每个人都不能动刀动剪子,连缝衣针也不能动,以免伤了龙身,给家中带来霉运。为了防止家里人误伤龙身,大姨在前一天晚上特别把家里所有的刀具都收到了一起,锁到了一个连苍蝇都飞不进去的柜子里。那么你可能会问你听了食物怎么办呢?总不能都点外卖吧。在前一天晚上,家人们都开始准备“二月二”的食材,所有的要切的东西都要提前切好,要削成丝的也要提前准备。如果有什么菜没有切,到了第二天就很尴尬了。
在以前,村子里的人们都用自己家里做饭的柴火烧成的灰(草木灰)围在粮仓旁边,在粮仓中心放一些五谷杂粮,盼望龙王给家中带来好运,在新一年中风调雨顺,让粮食有个好收成,“大仓满,小仓流”。在这之后,村里人经常会吃一些“龙食”。比如,水饺被称为“龙耳”,春饼被称为“龙鳞”,面条则是“龙须”,米饭是“龙子”。还有“龙眼”——馄饨。谁要是谁吃了,就算是“小龙”了。村里人把龙“吃”了,是不是很有趣呢?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天的民俗文化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农村里也不一定能见到。不过,“龙抬头”这一天的核心还没有变,还是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节日。
二月二又称“龙抬头”,是我们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要剃龙头,摊煎饼,还有好多人选这一天搬家,都是要图个好兆头。
查了日历,这个星期二便是二月二,姥姥说:“在煎饼里放一些荠菜味道会更好。”星期六下午,我、妈妈和姐姐便带着小铲子和袋子来到了野地里。妈妈首先挖了一颗荠菜,对我说:“这就是荠菜,上面有很多锯齿形的小叶瓣。”我便拿着这个样本,去挖长的'一样的菜,我就这样比着挖着,过了好一会,我才挖了一小袋,她们俩都挖了一大袋子啦!便说:“走吧。”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第二天,我和妈妈起了个大早,准备做煎饼。先把芫荽、葱和昨天挖的荠荠菜淘了淘,然后由我把它们切碎,妈妈这边就是做面糊,我问妈妈:“这面和水的比例是多少呢?”妈妈说:“这个嘛,全凭手感,觉得面多了就添水,觉得水多了就添面。”妈妈的一番话让我现在也没有弄明白水和面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妈妈还对我说,面里的小疙瘩必须把它们搅开搅匀才能做煎饼。面糊弄好后,我便准备往面里面打鸡蛋,第一个鸡蛋我怎么也不能把鸡蛋清弄出来,妈妈笑了笑说:“要把口嗑得大一点,才能把鸡蛋清流出来。”听了妈妈的话,果然成功了。打完鸡蛋还要把刚才切好的菜放在里面,搅拌好,就可以做煎饼了。先把平底锅放在火上,把锅里淋上油,等锅和油热了,舀一勺搅拌好的面糊,均匀的铺开,感觉差不多了,就翻过去,再在锅里停留一会,等两面都煎的焦黄了,这样一个煎饼就成功了。看着焦黄的煎饼,我急忙咬了一口,把我烫得直吹气,但是还是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
荠荠菜带来的春的味道,使我久久难忘。
他是我爷爷。
爷爷是农民,年轻时家里穷,没有钱买鞋,总是光着脚出行下田,所以他的脚总沾满泥。但幼时的我从没觉得有哪里不好,反而认为有大脚在身边,就有安全感。可随着年纪渐渐增长,虚荣心也开始萌芽,好几次放学,看见别人的家长穿着漂亮、昂贵的鞋子,转过头再看到那双大脚,就会面红耳赤,不愿再去这双脚的主人怀里,等爷爷走到我的面前,微笑关切地问我:“怎么了?”我并不理他,爷爷似乎也没有察觉,一如既往地将我抱起。爷爷很瘦,但他的大脚像有魔力一般,总是能撑起我俩,心中的不悦便消失了。
再大些,看见他人华丽时尚的鞋子时,更觉得爷爷的脚是那么的丑那么的黑,就急忙自己跑回家,不想遇见爷爷。爷爷渐渐发现了我的变化,一次放学出来晚了,我竟没看到那双大脚,心里正舒口气,爷爷却冒了出来,自豪地指着鞋子说:“悦悦你看,我买了鞋!”他极开心,像个讨要表扬的孩子,我却因为那双丑陋无比的鞋狠狠地说:“以后你不要来接我了!”说完不等爷爷开口便跑回家。
从此,再也没有那双大脚出现在我放学的路上。
转眼就初中了。
周末放假回去,爸爸总是眉开眼笑地迎接我,可上周回去,爸爸却阴沉着脸,只说:“去爷爷那儿。”我看到爷爷安详地躺在床上,穿着一双价格不菲的皮鞋,奶奶抽噎着说:“你爷爷啊,一生只穿过三双鞋,一次是刚挣钱去买的,没穿到一天,脚就疼得受不了,去医院检查,医生叫他不要再穿鞋了。可你爷爷为你又去买了一双,白天在外充门面,晚上在家痛得嗷嗷叫,还落下了病根。前些日子知道自己可能不行了,专门去买了脚上这双鞋。”听到这儿,我的眼泪早已抑制不住地从眼眶流出,滴到我美丽的鞋上,不见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爷爷,此时我也光脚陪您,可是,光着脚的您在哪里啊?
我的班主任是于云玲老师,一头黑发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既有妈妈般温柔又有老师的严厉。她心地善良,和蔼可亲。每次上课之前她都会花许多心思去弄一些预习资料给我们,让我们提前了解知识,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上课时,她会把自己多年以来总结的规律教给我们,让我们能轻松地掌握每堂课所学的知识。
于老师从来不以学习成绩来看待每位同学,在注重学习的前提下使每位同学的思想、品德各方面同时发展,对每一位同学都一视同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的教导。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已看到于老师早就在班上等待着上课了。于老师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在我们的教室上空回荡。有时,几位同学在讲话、玩游戏,于老师用严肃的目光看着他们,他们立即安静下来,认真听课。
每当同学们之间有矛盾的时候,于老师总是耐心地教导同学,使同学们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互相理解很友好的解决了矛盾。
当我们有学习上不明白的地方,于老师都会一遍遍的教我们,直到我们学会为止,在于老师的谆谆教导之下,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一个个小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为青春期的大孩子。
于老师,谢谢您!有了您的精心教导相信我们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管将来成长的路上有多大的困难,有您的鼓励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辛苦了!于老师。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其实,“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地方风俗:山东滕州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望一年好运。滕州 青岛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