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说,阅读一定别忘了记笔记。很多孩子不懂得记笔记,即使记,要么胡乱摘抄一通,要么觉得没什么好记的,所以父母在孩子阅读时,有必要教会他们如何记笔记。
记的形式很多,通常有四种方法:第一,把一些好词好句记下来,了解其意义后,在以后的里便可以灵活运用;第二,记下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了解作者写法的最好方法;第三,写出自己看完文章的所感所想,这样可以加深自己对文章的了解;第四,把好词好句圈起来,再读就能重视起来了。
富兰克林说:“读书之时,宜备笔和小册子,遇新奇有用之典故词句,就用简短的语句摘抄下来。这个办法有三种好处:一番手抄,凝神酌句,记忆更牢;日后行为演说,可以引用;即使没有实在效用,也可以增加社交趣味。”
确实是这样,边读书边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使孩子们集中注意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他们的记忆力。
不过,现如今,电脑的普及,网络的盛行,致使很少有人在读书时能拿个本子、拿支笔,记录书中的精彩句子了。孩子们更想不到自己的父辈,曾经会为拥有一个软皮本而开心,会为能记下那一条条精美的句子而自豪。甚至有些孩子很可能会说:“读书就是用眼睛看的`,为什么还要记笔记呀?”事实上,记笔记对阅读是有着很大帮助的。
美国华裔教育家林家翘先生,对读书笔记就非常重视。上大学时,他除了阅读时会记笔记,晚上回家后,他还会整理一遍读书笔记。他再整理一遍笔记的目的,就是把阅读时所记的内容消化,并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想。除了每天记笔记,整理笔记外,他每月还要再做一次专门整理,把一个月来的阅读思路记下来,相当于对整个月的学习成果进行系统复习。
而他这么做的结果,大家应该也看到了,他成功了。
由林家翘先生的真实事例可以看出,边阅读边做笔记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整理读书笔记更能提高阅读效率,这样慢慢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边阅读边记笔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增强记忆力,促进思维的运转。那父母又要怎么鼓励孩子做读书笔记呢?父母不妨给孩子们准备一本装帧精美的笔记本,在他们阅读的时候,适时地讲讲做读书笔记的好处,并教会他们如何做读书笔记。
既然要做读书笔记,肯定要选择最适合孩子看的、优秀的读本。现如今,受到孩子们喜欢的读物中,漫画有《火影忍者》、《哆啦A梦》等,科幻小说有《哈利伯特》、《名侦探柯南》等,中外名著有《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水浒传》读书笔记。这些都属于经典名著,很适合孩子们看。
孩子在做读书笔记时,父母可以教他们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把精彩的语句标出来,然后选择一些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比如“情节很精彩”、“用词很贴切”、“为什么要这么写?”等等。还可以让他们把感兴趣的成语典故、警句、段落和语句摘抄下来,记在本子上。阅读完整篇文章后,还可以写一些简短的书评,写阅读后的等。这些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对孩子的阅读和思考很有好处。
五年级期末的时候,看着比我们高一届的学哥学姐们整天被父母拖着东奔西跑,到处赶场考试,心里的一块叫做\"小升初\"的大石头也越来越沉,同时,我也开始害怕\"小升初\"……
不知不觉中,我也该择校了。妈妈每天都上网看\"小升初\"的最新消息,没有想到,我也到了像上一届哥哥姐姐那样到处赶场的时候了。第一次考试很快就到了。那是2月13日的上午,妈妈接了一个电话后,马上紧张地跑过来对我说:\"冯羽呀,今天晚上去北大附中听讲座,明天上午有一个测试。\"我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第一次考试这么快就来了。我立刻去找以前的题,反复地看曾做错的题,妈妈则又给了我四、五十道新题让我一天做完。到了晚上六点,我们全家一起前往北大附中听讲座。到了那里,已经有些晚了,我和妈妈一路小跑进了礼堂。因为有20xx多个学生来听讲座,座位不够,所以家长只能到旁边的休息室去。语、数、英三位老师讲得热火朝天,台下的同学举手也十分踊跃。两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因有20xx多名学生听课,所以出去时十分拥挤,最早出去的和最晚出去的.竟差了半个多小时。我出去时已是十点整了,妈妈在外面寒风中等着,一见我来了,马上跑过来问我听得怎么样,并告诉我明天在北大附小测试,要提前去认认路。一路上,妈妈告诉我考生里有多少市三好,多少红领巾奖章获得者,我这个海淀区三好跟本算不了什么。找完路,到家已经快半夜了。
第二天,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北大附小。到那里一看,已来了五、六个同学了。老师凑齐20位同学后,带我们进了教室侯考。坐在椅子上,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只觉得心\"咚咚\"乱跳:我能考过吗?要是考不过怎么办?这只是第一关吗?……心中无数个问号把我的脑子搅乱了。我尽力让自己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看看表,还有5分钟开始考试。还在胡思乱想时,老师拿着卷子走了进来,告诉我们语、数、英三科加起来只有96分钟,要抓紧时间。试卷发下来了,数学的前几道选择题不算难,后几道填空题就有些难度了,已经过去了48分钟,我的最后两道能力题还是一筹莫展,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心跳得越来越快,虽然还是寒冬二月,我的头上却已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我努力克制紧张情绪,在脑海里仔细搜索与这两道题相似的题型。\"铃——\",突然的铃声把正在思考的我吓了一跳,我突然意识到:时间到了,要收卷了!我还没来得及随便写两个数,试卷就被老师那双无情的大手收了过去。接下来的语文和英语进行得比较顺利,收卷的前20分钟我就做完了。我充分利用剩下的20分钟仔细检查。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难题不会做不能再在简单题上丢分呀!交卷后,我和妈妈又急忙打车前往\"学而思\"听课。下午四点才回家,晚上又有课。这一天就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而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一天是我\"小升初\"至关重要的一天。
可做好方便面后尝了一下,明显比我在家里做的好吃。这是为什呢?
回到家后,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一个人做出的方便面味道会不一样呢?我想原材料应该没问题,都是康师傅老坛酸菜牛肉面(这酸爽,简直不敢相信!),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我觉得应该是做饭的锅不同。我家一般都用铝锅,而我哥家一般都用铁锅。也就是说味道不同,是因为两锅中有不同的元素掺入其中。
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我找出一只铁锅,和我家那只铝锅放在一起,里面倒入相同质量的水,然后加热至沸腾。等这些水冷却下来,我把它们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干净的烧杯中。(用铁锅煮出来的以下简称Fe水,铝锅的简称Al水)
现在,我把两个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给两个烧杯加热,将水蒸发出去。这时候,Fe水底部留下了一些偏黑的银色颗粒,而Al水却没有任何杂物。证明了味道不同,就是因为这些偏黑的银色颗粒引起的\'。那么这些颗粒到底是什么呢?
既然是铁锅中有,而铝锅没有的,那我首先会想到是铁。于是乎,我将这些颗粒装入一个透明的袋子中,用吸铁石靠近,发现这些颗粒被吸铁石吸引,那么也就证明了这些物质是铁。也就是说铁锅和铝锅炒出来的菜味道不一样就是因为这些铁颗粒改变了味道。
所以呢,用铁锅炒菜能补充铁元素。高温下,铁锅中的少量铁元素会渗入到食物中,因此在客观上起到了补铁的作用。如果长时间不使用铁锅,那么可能会得缺铁性贫血。
人,要想成才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和批评,更需要别人的.安慰和鼓励。因为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人,同样可以造就一个人。
曾经读过书本上面的一则小故事:一个年轻人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有一位老奶奶夸赞他的红头发漂亮,而实际上他的头发特别非主流,这种样子在别人看来是非常“坏”的。
他从来没有听过赞美自己的话,这是生平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说,年轻人很激动,便用一句话道出了自己被执行死刑的原因:“老奶奶,如果以前有人这么夸我,我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步。”
是啊,一个人如果整天被他人唾弃和打骂,对他的成长无疑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一个从小在鼓励下长大的孩子,才是会成才的。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学习成绩从小都是倒数第一,而他的父母总是不断给予鼓励和支持,最终,男孩考上了重点大学。
相信这两则故事都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好孩子是被父母夸出来的。良言暖人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请大家口下留情。
《小孩不坏》是一部以新加坡为背景的电影。电影中的孩子是一群中学生。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都是中国的移民的后代。所以,在电影中就有了好几种语言:英文、中文、还夹杂着潮汕话。
电影主要围绕着两个家庭以及学校展开。TOM和JERRY是兄弟。TOM是弟弟,读小学,哥哥读中学。家庭条件很好,有佣人。爸爸妈妈都是白领。但是,很多时候,上班族总是很忙。跟孩子一起的时间少,对孩子疏于管教,而所谓的管教就是有问题的时候的打骂。所以,孩子对大人的答话也就慢慢地变成只有:恩、啊、哦。当他们有事的时候也不会找大人,因为找也没有用,因为大人总是忙,忙到只有晚上才回家,当他们有空的时候,就会与孩子进行短暂的沟通,而方式就是孩子静静的听,他们说个不挺。就像TOM所说的,简直就要被淹死,而且,他们永远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因为他们说的确实是废话。有任何一句不是责的话语,无论他们是不是犯错。
我最感慨的是在电影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画面,就是当小孩站在大人面前时,永远没机会开口,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他们总是抢先一步,而且不给孩子任何解释的机会,而孩子非常无奈又无可奈何,只能够一副痴呆的样子被大人们狂轰滥炸。我在反思,尤其在做一年级孩子老师时,我更应该以身作则,为他们示范正确的行为和高尚的人格,而不是一味说教,这种批评对孩子只是一种伤害,一种悲哀。
最令我感动的还在电影中一个父亲弥留之际说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他还告诉孩子,喜欢打架就打,而且要打到世界去。不可否认,虽然他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是在的。哪怕他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老师也是如此,但老师更应当学会展现自己对孩子的爱,使他们感受到温暖。
很喜欢电影里的一段话:“每一个孩子都不再是烂苹果,因为,烂苹果只要不扔掉,切掉烂掉的,还是苹果。只有扔掉了才是真正的没有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