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特廖娜是我们很熟悉的名字,因为俄罗斯著名的民间工艺品就是这个名字,她是由“母亲(mather)”转译而来,我们的主人公也正是有着母亲的胸怀和圣女的心灵的人。玛特廖娜一生坎坷,她总是用宽容和仁爱对抗着世界的不公与残忍。她对自己的物质生活无欲无求,但是在精神生活上却是有着最崇高最虔诚的向往,她深受历史悠久的东正教的影响,按照东正教的教规来规范自己的生活,在言行举止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都流露出东正教女圣徒的那种神圣性。她为别人帮忙从来不求回报,在她看来,一切物质利益都是身外之物,都只是一时而无法永久保存。与她相比,那些还在玛特辽娜活着的时候就开始惦记着她的财产,在她死后马上就跑来瓜分她的.遗产的那些人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正是在像玛特辽娜这样遵守教规的人的身上,体现了大多数人已经丧失了的珍贵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准则,而这些正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东西“没有这样的圣徒就不会有乡村,就不会有城市,就不会有我们整个地球。”
玛特辽娜最后死得很惨,但是面容安详,并且保留了右手,因为上帝用来祝福的正是右手。
谢娜的形象简而言之是一个独立女性的.典型类型——“女丑”。这绝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是对女性极大的褒扬。
千百年男权社会的根蒂,让女性至今还是一个或多或少被物化的存在。我们天然地觉得女孩有个稳定的职业即可,不需要远大抱负;女性一生最重要的是嫁给好男人;“美丽”,是女性每时每刻的处世原则。更讽刺的是大部分女性都有着可怕的观念: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原来女性的人生追求就是容貌的美丽,原来女性天然觉得自己应该被呵护,多么悲哀。
我不是排斥女性爱美,也不是想逃避作为男性的责任,而是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追求自己价值。
谢娜,是一个骨子里的斗士。这个斗士坚韧、淳朴、自信、强大。她摒弃一切世俗对于女性形象的禁锢。这种反抗,不仅仅是在某部电影里扮丑,而是时时刻刻都把做自己作为目标,她从来不用外表是否美丽约束自己,她从来不用这些献媚于男权,而是用她内在的真性情追求自我的价值,获得世俗的肯定。所以她叫自己“喜神”,她觉得让别人快乐,是远比自己形象是否美丽更重要的。当然你也可以说她是为了收视而不在乎形象,但这不正证明了她对事业的追求吗,而且无可否认的是“喜神”,是最真实的谢娜。
谢娜的形象还有另一个鲜明的特征——真实。
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她被一些不经意的瞬间感动得大哭,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她想说什么说什么甚至被指口不择言也不刻意粉饰,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她和骄矜做作的女明星处在一个画面时她的亲切与可爱。
她是一个情感充沛的人,这种充沛源自她对生活的敏感细腻和自己本就起伏跌宕的经历。这种敏感和细腻在《客从何处来》里体现地淋漓尽致,你可以说她那小学生式词汇根本没有表达出应有的意思,但却要承认从她口吻和眼神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绝不止于傻白甜或绿茶婊们常宣之于口的“好有爱心”“好可怜”。
她口口声声说“你们也许会觉得我肤浅”,但她的心底却明白自己坚信的“喜神”人生哲学绝不是肤浅的。
谢娜的成功也许有很大的一部分要归功于幸运,归功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娱乐业对女丑的渴求。但回望她的奋斗史,无论是单枪匹马取得现在的地位,还是对感情婚姻的投入和原则,都体现着她注定的不平凡。这种不平凡,让她就算不进娱乐圈也会取得其他领域的成就。这种骨子里的坚定品格使她乘风破浪,实现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价值。
这部动画片通过一集一集的小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消防知识。尤其是第一集,一下子就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让我在伤心难过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第一集讲的是一个名叫潇潇的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爸爸妈妈非常疼爱他。在他生日这一天,爸爸妈妈精心准备了生日礼物和美味的饭菜,准备给他好好庆祝生日。当他兴高采烈地洗澡叫妈妈帮他拿衣裳时,没想到厄运正在降临他家。因为他妈妈离开了厨房,炉灶上的汤锅里的食物漫溢出来,熄灭了炉火,煤气一点一点地泄漏了出来,加上他家冰箱出现了故障,电火花与煤气接触,引发了火灾,再加上他家使用的`是煤气罐,高温使煤气罐爆炸……虽然,潇萧的爸爸妈妈带着他躲进了卫生间,并用湿毛巾捂住了嘴鼻,但最终获救的只有潇潇一人,他的爸爸妈妈则带着对他的爱与鼓励,永远地离开了他,潇潇成了一个孤儿……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同时心里也多了很多后怕,我想起我的奶奶,时不时也会把炉灶烧熄,偶尔还会忘记关煤气……
触目惊心的火灾是多么无情,它可以瞬间吞噬一切,包括生命和财产。它可以瞬间改变一切,让富有变为贫穷,让幸福变为痛苦,让圆满变为残缺。因此,作为小学生,我们从小就要增强消防意识,日常生活中要多学一些消防知识,同时还要向身边无视消防安全的人多宣讲、多提醒,自觉做好预防隐患,不乱玩火。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消防救助常识,比如困在火灾现场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不让烟雾窒息自己,尽量靠近地面快速逃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多地远离惊心动魄的火灾,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生活得更加无忧无虑。
发布会上,还播出了钮承泽和谢娜的花絮片段,钮承泽看完后感慨:“拍摄过程中很有感受,因为我很害怕太过煽情,可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想到已经过世的外公外婆的故事。我渐渐地发现,历史没有真相。所以真相不那么重要,只是追寻真相的过程中,鼓励我珍惜现在的资源,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对这个世界更好的人。《客从何处来》是我最辛苦的一项经历,非常高兴参与这样有意义的节目。我衷心地希望像这样的节目可以不计较商业上的成功,不计较毁誉,我们的伤口才得以痊愈。”
相似的感受,谢娜也有:“我特别要谢谢导演组,他们是电视界的苦行僧,我们大概拍了半个月的时间。他们让我了解了自己的祖辈。从前我只会去看快乐的事情,我不想去知道也不想去了解不快乐的事情。而这次《客从何处来》的拍摄,是我第一次完全不需要考虑如何娱悅别人,而是勇敢面对自己,作为一个倾听者,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了解自己祖辈的事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个非常真心的,不一样的《客从何处来》。”
最后,发布会还特别播放了萧敬腾篇的全片,片中亮点集中在萧敬腾在追寻家族历史过程中,非常意外的几个重要发现。全片播完,负责拍摄萧敬腾片的分集导演赵珣上台说道:“老萧屡次问我说,真的可以拍吗?我们家真的会有故事吗?我不相信我们家会有故事。我们都是这么平凡的人。我要说的是我们记录的,可能是更多的平凡人的历史。只要在历史中,就不会被遗忘,即便是模糊的。没有大人物,却有大时代下的命运;没有大事件,却有小人物的感动。”
《客从何处来》第二季的拍摄过程耗时良久,导演们飞越大洋,跨越多国,完成了和嘉宾们的寻根之旅,另外五位分集导演也分别上台阐述了自己此刻的感受。
马特辽娜是一位将近六旬年迈又孤苦的老妇人,她一生遭受了很多苦难,年轻的时候丈夫就从战场上一去不复还,生下的六个孩子都先后夭折;领养的女儿吉拉并不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结婚之后就很少再来看她;年迈的马特辽娜因为机关办事总是互相推托和冗长而一次次白白奔忙却拿不到抚恤金;自己又因为体弱多病而被赶出了集体农庄,时常在生病的时候没有人照顾而一个人孤独地躺在简陋的家中的床上。像这样的境遇换到其他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恐怕早就受不了了,但她不仅没有对生活和命运抱怨,默默地忍受这一切,还能以一颗耶稣般博爱的心善待周围的人,处处舍己为人,非常可贵和值得人尊敬。
她吃饭的时候总是把最大的土豆留给伊格纳季奇,自己则吃小的。马特辽娜生活十分贫苦,她的早餐只有没削皮的土豆或者大麦米粥,大麦米最便宜,大家都成袋地买来喂猪,而这种食物却出现在马特辽娜的餐桌上,但她却十分关心别人,当对待别人的时候总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总是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别人。当轮到马特辽娜给那些牧羊人管饭的时候,她总是大肆张罗,准备的都是平时连她自己都不舍得吃的砂糖、奶油等美食。就连当养女和女婿来拆她的房子拉走木料的'时候,她还是盛情款待了他们和工人们吃饭,甚至还酿了私酒给他们喝。别人有点什么事要她帮她就热心地去帮,不要报酬。
马特辽娜不仅善待周围的人,她还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动物和植物。马特辽娜的家虽然破旧寒酸,但它却是那些弱小生命的避难所。她的一个房间里摆满了橡皮树,“像森林一样”。 有一天夜里失了火,马特辽娜不是急着去救火,而是首先把那些橡皮树放倒在地板上,以免它们被烟熏死。“我”看到房子里蟑螂猖獗,想下一些药,但马特辽娜却不让,她怕连那只收留的跛脚老猫一起毒死。为了能让那头“生着弯犄角”的母山羊吃饱,她不顾自己体弱多病,每天早晨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割草。她热爱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反感一切反自然的东西:她最害怕火车;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全是接待外国代表团的宴会报道就皱起眉头;听广播里说要放一颗人造卫星便连连摇头:“他们什么都要改变,是否连冬天或者夏天也都要改变一下哟。”她不喜欢夏里亚宾演唱的歌曲,格林卡的抒情歌曲才合她的口味,把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然而,这样的一个好人,最后却惨死在火车轮下!还是因为去帮助亲戚拆自己的房子运送木料才会发生这个事故的!读后真是让人为她不值和不平!她几乎贫困到一无所有,木屋是她仅有的一点财产,本来她就是要把它留给自己的养女的,但她还没死还住在那房子里,她的养女的父亲、她曾经的爱人法捷就急着逼她把自己住的正房交出来,好拆下木料盖新房得到一块地皮。善良的马特辽娜你同意了已经对他们很好了,干嘛还要这样尽心尽力帮他们?!结果害的自己惨死在火车轮下!唉!其实根本就是那个可恶的法捷害死了她!
马特辽娜不贪图金钱,对物质生活无欲无求。她没有购置家具,也没有拼命挣钱买东西,然后再将它们爱惜的胜似自己的生命。她过日子不仔细,甚至不养小猪。她节衣缩食,也不追求漂亮的衣服,总是穿的土里土气,使得她的丈夫嫌弃她而在城里找了情妇。她就是这样的纯朴。
而法捷和她的亲戚们却是亲情冷漠,金钱至上。法捷害死了马特辽娜和自己的一个儿子,却没有丝毫的内疚和悔过,他想的只是怎样和马特辽娜的亲戚们争夺马特辽娜的财产。马特辽娜的亲戚们也和法捷一样,他们不为马特辽娜的死而悲伤,哭丧只是在表演,为的也是马特辽娜的财产。
而那些经常得到马特辽娜的帮助的村民们也没有为她的死多悲伤,只是形式性地来站一站,看一看,哭一哭,不是出于真诚地哀悼死者。他们和法捷都是一类人,以金钱和财产为重,认为如果失去这两样东西,”在人前就会被看作是无耻而又愚蠢的“。他们利用马特辽娜的善良,却还对此蔑视,认为她很傻,帮别人白干活不要报酬。他们与马特辽娜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出社会中人们传统美德和道德观的丧失。
马特辽娜不被人们所理解,”终于被遗弃“。但她所具有的代表俄罗斯民族的高尚精神品格将永在,她那颗圣洁美好的心灵所放射出的明亮光芒将永远不会熄灭。
正如小说的结尾所说:”她就是那种最正派的人,没有了这种人,就不会有村庄存在,不会有城市存在,不会有我们的整个地球存在。“面对社会中人们传统美德和道德观丧失的现象,更需要像马特辽娜一样的人所带来的正面的精神引导,才能使一个民族正常地生存和发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