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美古诗词摘抄作文(最惊艳的古诗词作文)

语文优美古诗词摘抄作文(最惊艳的古诗词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4-08-27 17:53:06
语文优美古诗词摘抄作文(最惊艳的古诗词作文)

语文优美古诗词摘抄作文【一】

最近一段时间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对我的启发很大,解决了困扰我的许多问题,如语文教学的性质,语文教材的选文问题,语文教学不是文学的教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语文课为什么要重视口语交际,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等,在盛夏中读来犹如一泓清流,洗涤着我干旱的心灵。下面就叶老先生关于写作教学谈一些我的学习想法。

“作文教学”在本书中是有专门的一辑来阐述的,说得全面而透彻。对今日作文教学犹有很大作用。他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学生)所积蓄的正确度与深广度跟生活的进展而进展,在生活没有进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责备他们的积蓄不能更正确更深广,就犯了期望过切的毛病,事实上也没有效果”“(教师)唯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内拟定题目”等。他在此文中强调了作文就在于写出自己平时的“积蓄”,只有写出了自己的积蓄,这样的文章才摆脱了八股习气。这些观点让我思考我们当下的作文教学。

目前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视作文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每每遇到作文,便大呼头痛。这种厌恶是学生自己的原因还是我们教师的原因?我觉得我们老师的原因是主要的。就像叶老先生说的,作文题目不管是否是学生的积蓄,作文要求不论学生的认知的'深广度与正确度,而硬是要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厌恶作文。我久久地思考作文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呢?我觉得第一,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自己所看、所想,第二要打破作文每两周一篇的固定的格式,给以宽松的时间范围,只要是两周内完成了,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只要是自己心中最为想说的话就是好文章。第三,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是流水帐,是记下一天中最为可记的内容。内容可多可少。

说到写日记,有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好写的,这是因为我们老师指导或坚持的不够。日记题材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样遥不可及。如这一天里,记下我们一时的心里想法,记下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或一个动作,一个场景,我认识了一种花,我学会了一个词,我看了一部电视剧……要求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后,他就会不自觉地坚持下来了,这对于他自己来说是受用一生的。日记不嫌琐碎,一切皆可入记,这也就是叶老的所说的积蓄了。它们会使我们的作文有物可写,有情可抒,不再千篇一律,而是下笔千言。

我再说说作文题目的制定,我们老师布置作文往往是就教材中所要求的在某一个单元之后,写一篇与单元内容近似的文章,目的是借鉴所学过的写法,但学过的文章只有一些特别好的才会被学生自动的模仿,而且模仿大多是就某个句式或某个写法,很少会关注所学文章内容与所作文章内容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作文呢,我以为,只要是学生在作文前有所想,那他完全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写出来,作为本次作文的内容,而不必依赖于单元作文的要求,也不必要求某种写法,长短皆由学生的意愿自己做主。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教师再加上一些合适的要求和一些技巧,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不自觉地接受了作文和写作技巧,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真正地提高,写作才有意义。

最后我再说一说写作辅导,我们老师往往会投机地认为让学生学会开头和结尾就能得高分,因为阅卷老师他们往往关注的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样投机取巧的做法是损害了学生作文的创造力,这些程序化的东西,不是出自于内心,只能是附庸,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有自己特色的开头和结尾,都不是固定模式所能框住的,因此千万不要教给学生所谓的开头和结尾,不要为得高分而做无用功。

叶老是著名的作家也是大语文教育家,他谈的语文教育从自己的教学和创作体会出发,这本《语文教育论集》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语文的专著,对于我的语文教学会有巨大的指引作用,这些精粹的思想或许我一辈子都不能完全领会,但我会像蚂蚁搬东西一样,不惜微力,用心用力,做好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语文优美古诗词摘抄作文【二】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语文优美古诗词摘抄作文【三】

寒风凄凄漓漓,阴暗的天际,飘洒下朵朵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

静静依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看它飘飘悠悠地滴落在地上,好像来到了一个优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童话般的世界。松的清香,雪的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

它又仿佛是一位穿着洁白的衣裙的仙女,她的裙袂所到之处,雪原静若处子,雪峰冷峻而挺拔,玉树琼花怒放,而空气却显得特别的温柔。在它温柔的抚慰下,所有的躁动都开始安静下来了,大地静谧而安祥,就像一个在母亲怀里睡熟的婴儿。

就这样,我轻捧一杯热茶,细细啜饮,电脑里播放着一首首抒情的律曲,将心安藏在宁静幽然的境界,悠悠的观赏雪的美资,让一颗浮躁的心,随着雪花一起舞蹈,在雪中倾听一份感悟,与雪深情凝视,让心底的素莲悄悄绽放,开出一朵禅意的莲。

不知多久未看到雪如柳絮般飘扬,像洁白的羽毛扬扬洒洒。我喜欢飘雪的日子,只因它的洁白,它的纯,装扮着整个世界,银装素裹。

看着雪地上嬉笑的孩子们,让我的思绪寻到童年的记忆,一幅幅幸福的片段,定格在捧着雪球冻红的小脸上,和一张张童年的老照片里。回忆着那双如雪般纯净的双眸,凝望着与雪般纯然的心境,那些无法复制的幸福,一段馨香的过往,写满儿时的所有回忆。

那时,每当看到窗外飘洒下雪花,便兴奋冲冲跑到户外,伸手去接住每一片雪花,紧接着叫上所有的小伙伴,搓着冻红的小手,在雪地上追逐、嬉戏,感受着下雪的喜悦。

而如今,多了一份对雪的深情,写下一份季节的心语,过滤掉世尘带来的纷扰,洗涤着红尘带来的伤痛,将心回归于平静。

你的到来,就像天使的降临,将世间所有的苦于难全都带走,也让我的心多了份温馨的情思,多愿你就这样飘洒在我的世界,静静地与我相守,让我把所有的思念寄给你。

语文优美古诗词摘抄作文【四】

在这凄美的季节,坐在摇曳的椅子。光阴荏苒,深秋天的晨曦流到了我可笑的鸭舌帽上。手掬一杯香茗,悄悄地望着窗外明媚的自然风光。

远处传来了嘹亮的风萧声,如同滚滚的江水。指引我随风儿与它同飘......

乘着风,往日的记忆如花儿悄悄绽放,散发阵阵温馨的煜清。西风轻轻,白桦木静默无语同,飒飒秋天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寂寞穿行而过,青春止步丛中。鸟语花香,让暗淡的阴霾浅浅隐去。

去寻找新的邂逅,我潜藏在了教室的一隅。看到时间的数的坎坷羁绊,我的到了生命的召唤,让我再进入秋天天的记忆里,当正日不再曚昽,此秋天彼春也温暖......

思红叶依依,藏着缱隽的飘飞。繁盛如马的年少,荼蘼的岁月变迁。过去的曾经,也许已烟消云散,谁的风笛还在描笔着往日的忧伤?

清风透过记忆,来与幻想缠绵。未来是天使的咒语,让人怀有期望以感到惆怅,本以为可以等待明天,岁月已过千年,阳光慵的午后,翻起了馨香的书,我不知道。

一段时间迷上了古龙与梁羽生,整个人像喝醉了酒。残阳骄耀,我不由自主。虽然成绩滑落了一名,但仍感觉到了一落千丈的惶惶,为什么只是又后退了两名,我感觉到后面已是万丈深渊,想起了那往日的慨叹;

身边流年的红叶残败,

已埋藏在瑟瑟的秋天风中;

曾经快乐的日子像松鼠,

收起了高翘的尾巴;

向前跑?还是徊徘迷茫,

我在路上想你在远方,

我无可奈何地选择了坚强,

因为身后已被擦去了归途;

路过田野,盛开在夕阳下,

但愿有优美的歌声飘扬。

穿梭秋天林,再次驾驭着秋天风。本想拉回太阳,听到了上帝的召唤,我无奈地离开,那是夕阳的颜色,秋天林映照着落日,那配红如醉,枫舞轩辕,回忆起了疲惫。

唉!秋天这个愁煞无数才个佳人的景育,令我像对未来一样充满好奇。它的短暂,像征了它的纯实,把它羽化到我的日记本上。

语文优美古诗词摘抄作文【五】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究竟是什么,它应该教学什么。从叶圣陶提出的“工具性”到《课程标准》首创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教学大纲》明言的“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层次似乎越来越高了,但老师们的操作却越来越无所适从了。这是为什么呢?

请听作者为语文学科的辩解正言,也看看他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假如“统一”要如某些专家所言,必须在课堂上予以落实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邀请那些提出这一口号或竭力倡导、鼓吹口号的“大师”,给我们一线干活的老师们“演绎”一节规范的“统一”的课呢?当然,这是过分要求。

2、喊口号的与确立标准的之间不一致,定标准的与编教材的之间的不一致,编教材的与教书的之间的不一致,还有教书的与考试的之间的不一致,他们块块独立,互不买账。这是一个世纪难题,却交给只知埋头拉车的语文教师,既不厚道,也不负责。

3、为什么要把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或者说所有课程的共同价值,生拉硬拽,逼着我们的语文学科来完成呢?这究竟是为语文教育“减负”,还是“增值呢?

4、借用钱理群先生的观点阐述:语文教育改革最终效果应该体现在哪里?我想,是要表现为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从而达到人的精神的实实在在的成长。

5、喊“人文”很时髦,言“工具”也不落伍,问题的关键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摆正两者的位置,理顺他们的关系。至于在具体文章和教学中,怎样落实二者,多少基础,有无人文,则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6、要从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面切入,对语言的准确性进行揣摩,对语义的深刻性进行理解,在表情达意的艺术性欣赏方面着力、探究。要专注投入地朗读,认真凝神的静思,紧紧抓住一些关键的语言点,细细地联系比较,反复地推敲体会。因此,现实的语文课堂,迫切需要用有机的“活动”和科学的“训练”来占领。唯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

7、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要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落实所谓的“人文”思想呢?显然不是。如果语文教学要变“语文”为“人文”,取代思品、历史、社会等课程和教育,既抢夺了别人的地盘,也弄错了方向和方法。

8、三位一体的新概念:——语文教材本身应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要不断修炼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语文课堂要切实开展语言学习训练,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价值。

9、三维目标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各学科课程的目标,而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落实和完成的目标。用三维目标来衡量和评鉴、约束和限制每一节语文课,尤其总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认定某一节语文课的优劣高低的做法,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显然是相违背的。

10、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就语文课堂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而言,应该从过分强调情意价值的培育转而追求“知识”“方法”和“能力”的教学;就教学内容而言,应该从片面强调“量”的“拓展”转而追求“质”的精深;就学习方式而言,应该从片面强调小组“合作”转而追求个体“自主”独立的研读。

11、课程标准已经修订,但修订后的标准没有什么伤筋动骨,当然,在中国这样讲求人情的社会,指望圈中人做事时有什么大的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幼稚的期盼。那该怎么办呢?要改变语文教学的面貌,就只能指望我们自己。

12、语文教师尤其需要扎实、务实。扎实的专研、出正经的教学成果,乃至包括分数在内的成绩,远远要比立派别、站队伍、拉大旗、喊口号、炒概念来得重要。

读过这些,我才深深地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需要冷静地思索,安静地探究,需要从改变与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开始去努力。我相信,只要你是一个认真、敬业且稍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只要你按照基本的语文教学规律实施教学,你每天的天空和当空高悬的太阳必然都是全新的,终有一天你会慢慢成长为幸福的语文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