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如纪伯伦的《浪之歌》,
1。借物抒情类文章一般的行文结构:物——事(人)——情
2.理清写“物”与抒“情”的关系:写好这类文章,借物是虚,抒情、言志、寄意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由于抽象、空乏的情、志、意,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事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和理解,使读者乐于阅读。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意”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意”的表现自然、恰当,“水到渠成”。
3。怎样把握写“物”与抒“情”的关系:
(1)抓住特征,做好铺垫:从主旨出发,极尽“物”的特征,穷尽“物”的内涵,才能保证为“情”的抒发做足铺垫和渲染。
示例1:惟有母亲摘下的樱桃,让我饱尝一个夏天。那红果圆圆的,颜色是那么鲜艳,似红珍珠一般,果肉实足,薄薄的一层皮上有些细细软软的茸毛,不接近是看不出来的。一把樱桃轻轻握地手里,那令人心动的手感像是在握着婴儿的小手一样。
(2)在寻常“物”中挖掘新奇: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生活、学习所触及的对象往往都是常见的,但是,生活恰恰就是如此,越是平常的东西,越易被人忽略,从而丧失了表达情感的最好依托。有人说“一花一世界”,其实,只要我们细致观察事物,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又何尝不能折射人类丰富而多变的情感呢?如《爱莲说》一文,作者借“莲”表达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开放联想,物意相系,在寻常“物”中萃取精神。在“物”与“情”之间连起一根“红线”:借物抒怀的文章往往以“物”或与“物”相关的对象为线索,围绕这个“物”所要抒发的感情,则成为一篇文章的主旨,显性的“物”和隐性的“情”的完美结合。依据自然事物的特点,向社会生活、生命精神、人生感悟等方面拓展延伸。只有开放性联想,才能使得“物”与“情”天衣无缝地连为一体,自然而然地凸现了主旨。用这种写法时,需注意找出所写事物与人的相似点,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需要对相似点反复摹写,让二者能一步步融合,自然升华。
示例2:当我不认识昙花以前,只知道昙花是用来形容生命短暂和事物易于幻灭的。如今,我认识了它——从含苞吐蕾到盛开。却不感动它生命的匆匆。所有生命不问它存在时间的长短,而在它给世人留下了什么。昙花在短短的开放季节,向我们展现了它生命的纯美和无比的璀璨。
(3)情景相生,借物抒情:处理“物”与“情”时,最忌二者脱节、油离,应该时刻注意依托线索,把“物”与“情”融合起来。
示例3:那夜,悲伤代替了欣喜,你要走了,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打工,为了你心爱的女儿和这个温暖的家。家里已没有烟花,你走了半个城市才买到,为的就是再和我看场烟花雨。……夜空出奇地美,烟花与星星缠绵,我在你的怀里,听你唠叨,平时最不爱听的话也成了最美的语言。……你走后,家中
有属于你的味道;你走后,每夜我都望着远方的天空,希望能看到烟花,然后大喊一声:妈妈,这是你放的烟花,好美!
学习目标: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何挖掘事物的特点,真正的要用好这种手法,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充分挖掘物的特征和内涵
思考角度
从物的外部形体去思考
从物的形成条件去思考
从物的本质去思考
从物的生长过程去思考
从物的相互关系去思考
(2)运用联想和想象,架起桥梁
联想是连接物与情之间的桥梁。 我们可以抓住物的特点,发现物的象征意义,向社会生活、人生感悟、生命价值等方面进行联想。
教师以第二幅图“秤” 为例进行示范:
从秤的制作过程来思考,你想到什么?
从物的相互关系来思考,秤有哪些组成部分,你想到什么?
从秤的作用向人生感悟进行思考你想到什么?(能秤出别人的重量却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