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民居的选址、建设是大有来头的:它是遵循着2000多年的历史的《周易》里的风水理论来进行选址、建设的。
皖南民居与其他民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民居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以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皖南即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那里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是个美丽的地方,而皖南民居,更是突出了这里的文化。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白墙、灰瓦是皖南民居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他们的马头墙不但造型优美,还能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皖南民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高墙深院,这样可以防御盗贼;二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维护。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这种以天井为中心的封闭型建筑,在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向天井,俗称“四水归堂”,这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皖南民居多为两层以上的楼房,中间是天井,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在厅堂的北侧,也就是后部的木质太师壁的两侧为不装门扇的门。太师壁前面放置茶几八仙桌等家具。厅堂东西两侧,分别放置几组靠背椅与茶几,人们常常将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做装饰。
我十分欣赏那风格独特的皖南民居,它反映着皖南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是皖南人智慧与力量的结晶。皖南民居显示了皖南人那朴实、和睦的品质。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区民居的样式与风格也截然不同。要说样式最绝妙的,就要说到皖南民居了。
说它最绝妙,主要有三点。
一是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皖南人的居住地大多依水而建,层楼叠院,便与那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绝妙无比的山水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宏村”。拥有绝妙的田园风光不说,还被誉为了“中国画里乡村”。
二是高墙深院,青瓦白墙。这是皖南民居最大的特点。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除了造型美观,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它还有防火的实用功能。倒也是“华而有实”啊!
这三,便是皖南民居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这种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同时,它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多为两层以上的楼房。走进院里,你会看到一个很小的天井,绕过天井向北看,这就是厅堂了。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主人一般都在厅堂里会见、招待客人。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皖南民居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不愧为中国民居中的一株亮丽的奇葩!
江南的春雨朦朦胧胧,我撑着伞,漫步在这古青色的石板上,周围依山环抱,云雾飘渺。
从远处看,这一栋栋“灰瓦白墙”的特色古建筑高低错落,蜿蜒的小道一直伸向远方,在细雨蒙蒙中别有一番景色;近观西递,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有着翘檐斗角,村民家“八字形”的墙壁给人大方、古朴的印象,墙边上的一枝红杏探出了它的枝丫,可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淙淙小溪环绕整个村庄,居民们一边走下石梯去溪边淘米,一边不忘和自己的邻居闲谈。
穿过小巷,来到“敬爱堂”,跨过门槛,就看到了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胡氏宗祠。放下伞,心中多了一丝敬畏,空旷的大厅,四周布满了用银杏做的木桩,楼顶刻画着人物、山水、花草等图案,虽然它们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但这些图案还是清晰可辨、栩栩如生。抬头间,一个大大的“孝”字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个“孝”字是南宋诗人朱熹所写,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孝”字气势非凡,运笔有力,给人以奇伟磅礴之力,“孝”右上部酷似一个仰面作揖,敬老孝顺的人的形象,而左上部却为尖嘴猴腮,像一个对父母拳打脚踢的猴子。这个字生动描写了孝者为人,不孝者为猴的形象。
古人的智慧令我敬佩,的确,“百善孝为先”。说到孝顺,最应当感谢自己的父母,是他们养育我们长大,在面对困难时,是他们挺身而出;在受到挫折时,是他们给予安慰,
这个春节,让我明白如果一个人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就算他再有才华也没用。“君子立身,孝字为本”。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迤逦而行,一边是突兀的峭壁,入目尽是苍翠,怒放的色彩隐隐在叠嶂之间;一边是陡峭的山崖,淙淙的溪水撩起欢乐的浪花。远处是烟雾霭霭,绵绵的群山千姿百态,和煦的春风抚弄着仟廋的枝条;前面是青瓦白墙,鸡鸣之声宛然耳侧。这里是锦绣徽州,桃源西递,接踵的车辆送来四方的游客,脉脉的细雨洗去一身的风尘。
踏上那道厚重的青石板路,一把小伞唤醒了尘封的记忆,在这道斑驳的小路上,曾经铭记过多少人的脚步,那些沧桑的建筑,记载着多少的传奇。走出去的年少轻狂,带回来却是功成名就,这一方水土养育了无数的天之骄子,造就了传诵不绝的风流韵事。小小的村落阡陌纵横,浓浓的文化迎面而来。那方歙砚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婉约清秀的店家仿佛来自于久远的朝代,脱俗的风姿、优雅的.谈吐,让人想起了古代的才女;黄山毛峰的清香使齿颊生津,看着那汪碧绿慢慢舒展,心情也开始变得闲淡。
雨就像多情的女子,时而是涓滴的清露温柔的抚慰,时而是密致的水网轻轻地把你包裹。擎着一把小伞,那蓬玄月遮住了两个半身,用湿漉漉的左肩碰一碰你水淋淋的右肩,眼中却蕴满了浓浓的笑意。从来不乏才俊佳人,娓娓道来的故事就像那杯晶莹驿动的祁门红茶,带走了全部的魂魄。戏谑着齐人之乐,叹息着生不逢时,擢一把藤椅院中闲坐,那株百年牡丹盛放的如痴如醉,雍容的花朵沁人心扉的浓香,微风徐来,所有的烦躁如薄雾一般散去,心智空明,四体清爽。
这里可是我国古代传递政令公文、书信邮件的重要驿站。也许每一个人来信往的忙碌日子都是从公鸡的鸣叫声中开始的吧。从村外看去,整个村庄被四四方方,高挺坚固的.古城墙包围着,平添了几分险峻和神秘。从城楼上远远望去,村子全是砖瓦平房,一片黄墙红砖。院落间点缀着棵棵果树,挂满了小红枣和盖儿柿。现在正是秋收玉米的季节,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这可是农民伯伯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果实啊!
听说鸡鸣驿村原来有五千多口人,现在壮劳力都进城打工去了,村里只留下老弱病残幼,怪不得我都没怎么看见年轻点的村民。到是村子干净整洁,家家都贴挂灯笼,有一种古朴的乡土气息。
村东头的文昌庙令我印象最深。除了乾隆年间的邮政记事碑和“斯文在兹”的匾额,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文昌庙的管理员87岁的革命老战士王爷爷。他年轻时是名机枪手,随四野部队参加过抗美援朝和渡江战役,腿部还负过重伤。光是军功章就荣获了七八块。王爷爷自豪地给我讲起他当年的英勇事迹,还拉着我的手带我看了他当兵时在东北照的帅气的照片。就在那一刹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忽的在我脑海里闪过。
我特别喜欢学习历史,尤其是和爸爸探究新中国的解放历程。今天有幸看到一位为祖国流血战斗的解放军老革命,内心真是既激动又敬佩,爸爸妈妈说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在这个举国欢祝国庆佳节的时刻,我觉得,像王爷爷这样平凡又伟大的人才是主角,最应该被我们铭记。王爷爷虽然年事已高,但耳聪目明,身体硬朗,热情地为游客讲解介绍。我默默祝福老爷爷一定要健康长寿,下次再来时希望还能听他讲述那些战火纷飞的革命故事。
夕阳西下时分,我和爸爸妈妈满载着参观的收获和对历史的回味,离开了鸡鸣驿古村,前往张家口市。这是我们河北之行的第一站,我觉得十分开心而且特别有意义。我深深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必须努力学习,要多多掌握高科技的新技术,将来要好好建设我们的祖国,不能再被美国日本这些国家欺负。我特别特别想让那些还在受苦的孩子老人能过上美好的日子。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吧,奋斗吧!
西递,古名西川,又名西溪。取溪水西流之意,又因古代此处设有传邮之驿站,遂称西递。西递村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子孙聚族而居的有近1000年历史的古村落。开村立业之祖为胡士良,他独具慧眼,选了这块类似桃花源记描绘的风水宝地,作为胡氏子孙世代居住的家园。
经过胡姓子孙近千年的开发,西递村鼎盛时有600座宅院,99条巷子,90多口水井,34座祠堂,13座牌坊。时至今日,仍保存了明、清风格的民居124幢,祠堂3幢,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认为最有意思是西递村里的`一处宅院“瑞玉庭”,它整体特点是小巧玲珑,十分的古朴。庭院里有一个天井,天井的四周有四幅徽派的木雕,个个美妙绝伦,听导游介绍分别是:“喜鹊登梅,凤串牡丹,鸳鸯戏水,丹凤朝阳”。庭院的柱子上有一对非常有教育意义的“错字联”,听导游说,主人把“快乐每从辛苦得”中的“辛”字多加了一横,把“便宜多自吃亏来”中的“亏”字多加一点。屋主人通过这个告诫子孙“多付辛苦,多有收获;常吃小亏,于人有益”。
西递,这是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古村落,温馨而朴实
初来乍到,放眼望去,目之所触,无不让我在心底产生崇高的敬意。一排排山峦直入云霄,巍峨耸立,逶迤连绵。高处不胜寒,遭来云朵儿嫉妒,肆意漫游于山峰间,好似山岳飘舞的裙带。影影绰绰的群山,又如披着蝉翼般的薄纱,一个睡意未消的仙女。山以云装饰,云以山作衬,山云结合,云山相益。山高,云亦深,不知处。抚今追昔,令多少文人墨客魂牵梦萦,宁愿倾其一生的\'仙境,那种与世隔绝、清心寡欲的田园生活,不正安然呈现在眼前?
远闻溪水,车近峡谷,观之有感。
峡谷中的小溪潺潺流淌,溯流而上,原是天上之水,俯瞰山下,小溪流向大地的怀里。行踪莫测,神出鬼没,引人浮想联翩。春夏秋冬,小溪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暖春,小溪呼唤着村雨,叮嘱春笋要坚强不屈;炎夏,小溪忍受着骄阳,告诫知了要平心静气;凉秋,小溪历尽着冷风,提醒小麦要多添绿衣;寒冬,小溪怒视着扬雪,宣告群峰自己永不结冰。
小溪翠绿,绿得刺眼,也绿得迷人,绿得赏心。从山上冲下一抹绿,忧怨之绿在山间沉积,憧憬之绿仍在前行,将希望之绿传向远方,于是整座山碧绿连片。正值深秋,皖南不若北方之枫叶成林、银装素裹。晚霞绯红,天空洒下最后一抹余辉,黑暗处,幽绿的山林间,不知疲倦的小溪,正把生命之绿运输明天,为着下一次春暖花开。
途径太平湖,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太平湖呵,正如其名所述,一切都是如此寂静,如此祥和。天空不见孤鹜掠影,秋水难寻鱼虾嬉戏。偶尔微风拂面,落下几许树叶,泛起几层涟漪,出现几道光晕,让人的心灵回归自然,抛开了世尘的扰乱。应和岿然不动的山峦,俨然构成一幅传统中国水墨画,美不胜收。
皖南,一个厚重珍贵的历史符号,一个亘古不变的文明印记,一个永不褪色的徽州记忆。
西递,实际上就是一个孤零零的村庄。离黄山不远,乘3个小时的车就到了。旅游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霭峰脚下的山坳里,西递被云雾笼罩着。据说春天,山坡上的桃花一开,一片一片地,像粉红色的云霞在飘着。
没等走到跟前,就看见了那古香古色的石雕牌楼。那牌楼一看就不是假的,绝对是历史留下来的。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它能挺直地立到今天真是不易。
石板路和那狭长的巷子里,游人一拨接一拨,没有穷尽。人们就是为观赏这些古物而来。建筑独特,雕饰精美,房子与房子相连,院落与院落相接,家家都有厅堂和天窗。那房子高高的,有的巷子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去。我还看见一个房子里,一面的窗子的图案是由冰凌构成的,另一面是由五个福字构成的。那意思是,你先吃得寒窗苦,然后才能得到应得到的幸福。
西递地方不大,西递人自古以来就重视读书。这方面有楹联为证。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为读书”;“读书好行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人企图事业上的显赫就离不开读书。
西递人善于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得商。文人、高官、巨贾人才辈出。通常衣锦还乡,都不忘记回报祖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