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外。突然,我发现,我那扫大街的父亲,在冰天雪地的教室外,认真地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满是积雪。
我的眼泪哗哗的流下来。我冲出教室把父亲拉进来,告诉老师他是我爹,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老师一边热情的邀请父亲和其他家长坐在一起,还不停地向父亲嘘寒问暖。大家还帮他把身上的积雪拍掉。虽然父亲是扫大街的,可同学们却一点都不因为这个原因而歧视,看不起父亲,反而纷纷投去尊重的目光。
老师向父亲介绍我在学校的表现,当老师说到我的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发表了几篇作文时,父亲激动的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老师的栽培。老师还夸父亲真了不起,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并问:“您的儿子这么优秀平时是怎样培养的呢?”话音刚落,教室里鸦雀无声,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向父亲看去,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父亲说:“我只是一个扫大街的,没有什么文化,一切都靠他自己努力,我只是从小教育他不说谎话,心地要善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还要尊重老师、父母,和同学团结友爱。还没等父亲说完,家长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用羡慕的目光看着父亲,老师还介绍了其他同学,掌声和欢笑声一阵接着一阵。这时我想:原本我以为当同学们知道了那个扫大街的是我父亲时,同学们会歧视我,但我不仅没有被歧视,反而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家长会在这一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中转眼度过了。
回去的路上,父亲说:“你们学校真好,老师同学真好!”
说起哈尔滨的风景名胜,那就要属中央大街了。
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全长1400米,路面都是由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成的,看起来凸凹不平,走在上面就像是在做足底按摩一样舒服!
我最爱去中央大街玩了,那里有我最喜爱的肯德基、德克士、马迭尔冰棍儿、华梅的大面包……一路上吃着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感受着这里的气氛,品味着这条百年老街的风情。
在中央大街上一路走到尽头就是我最喜欢的松花江了!冬天的松花江别有风味,站在江边就看见江面上人来人往,气氛火热:有打冰陀螺的、有坐狗拉爬犁的、有坐马拉车的、有打大滑梯的……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最喜欢玩的是冰爬犁:将小铁棍狠狠地插入冰中,手再使劲往后一推,冰爬犁就“嗖”的一下,向前冲出去了。
冬天的松花江我们的母亲河,真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啊!我爱哈尔滨,我爱哈尔滨的冬天,我更爱哈尔滨冬天的中央大街!
老师发言了∶“这次作文比赛,我们班的'邓为同学获得了一等奖,为班上争了很大的光。”老师的话音刚落,班上的同学和家长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盯向我们父子俩。老师又说道∶“请邓为上台发表一下获奖感言。”于是,掌声便热烈的响了起来。
“我之所以能获得作文一等奖,是因为我的父亲经常教育我。虽然我的父亲是扫大街的,但是他在我的眼里是伟大的!无私的他关心子女,勤俭朴素,工作负责,他永远是我可敬的父亲!”
就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席话,让在座的每位同学,每位家长热泪盈眶。
回去的路上,父亲说∶“你们学校真好,老师同学真好!”
你听过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吗?它有“哈尔滨第一街“的美称,到哈尔滨不到中央大街,就像到北京不到天安门一样,可见它的迷人!但是你知道吗?白雪皑皑的中央大街最迷人。
一到中央大街,你就会看到街道两旁伫立着晶莹剔透的冰雕和美轮美奂的雪雕。你看那两只天鹅,嘴对着嘴,脖子围成一个爱心的形状,在霓虹灯的映衬下栩栩如生。再看那洁白无瑕的雪雕,仿佛是冬天的使者来到我们身边。那个用雪做成的吹笛子的小男孩,双手拿着笛子,放在嘴边,眼睛微闭,好像陶醉在了悠扬的笛声中。你漫步在其中,再聆听中央大街美妙的音乐,那感觉好极了!街道两旁的商店也是冰砌成的,好像圣诞老人的小屋,外面看上去冷冰冰的,可走进去还很暖和呢!人们在小屋里还可以喝到热乎乎的咖啡,和雪做成的熊大和熊二合张影,你说棒不棒?
欣赏完中央大街的冰雕和雪雕,我们再来看看这里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一个个楼房都带着欧洲范儿的小洋楼,墙上还有巴洛克的浮雕,房檐下面还有精美的装饰造型。如果赶上下雪,你可有眼福了!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在中央大街的印衬下行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童话王国,来到了白雪公主的城堡之中。走在中央大街用面包石铺成的.街道上,雪在脚下咯吱咯吱直响。深呼吸一口沁人心脾的冷空气,真是爽到骨子里!
夜幕降临,中央大街华灯初上、灯火通明。霓虹灯和地上的白雪相互辉映,把街道装点得如同白昼。街道上的人群如织,丝毫没有减少。在夜色的笼罩下,中央大街更加迷人了!
我爱家乡哈尔滨,更爱冬天的中央大街!
P6在心理学的定义里,当个体表现某种行为时,其理由并非自己想做,而只是因为团体里的其他成员都这么做,这样的现象就叫做从众。通常是个体在实质或者想象上,感受到团体的压力,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或行为,而表现出符合团体价值观的意见或者行为。
阿希曾经做过一个有关“长度判断与从众”的实验。他先准备一张卡片,上面画有长、中、短三条线段,并且分别标为A、B/、C,受试者看过后收起来,然后再提供另一张卡片询问受试者卡片上的线段应该是属于A、B、C三种线段中得哪一条?参与实验的一共有5个大学生,但是其中四个是捣蛋分子。刚开始,四个人都不捣蛋,大家(包括唯一的受试者)几乎每一题都能答对。但是几题之后,四个捣蛋分子开始故意大声的说出错误的答案(虽然错误,但是四人的答案是相同的),借此观察受试者是否会因此而更改答案?
实验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受试者会配合其他四人说出错误答案,也就是发生从众现象;在五次的试验中,更有高达四分之三的人会至少从众一次。为什么会发生从众现象呢?一般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为求正确。人们通常比较相信团体所提供的信息是最佳信息,为了追求正确,那就听大家的话吧!第二是遵循团体规范。人们不希望自己被视为特异分子,害怕因此而被疏离,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站在多数人的那一半,先对就会安全许多。
P8赫伯特在研究从众现象的时候,提出从众历程,认为人们发生从众现象的时候,都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顺从:个人为了避免因为不从众可能会受到团体的惩罚,只好顺从团体的决定,这个阶段通常是“口服心不服”。
2、内化:在顺从的阶段中,个人的自尊会受到打击,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居然为了逃避团体惩罚,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于是个体开始相信团体的意见是正确的,开始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向团体的价值观靠拢,此时,个体已经接受团体的意见或行为。这个阶段已经是“口服心服”。
3、认同:个体的价值观已经符合团体的价值观,严格来说,此时已经不能称为从众了,因为此时的个体就等于团体,个体所表现的意见或行为,均能符合团体的想法。
有很多人在看待分班或者校园暴力的问题时,总是习惯把它看成是一个单一事件来讨论。事实上,隐藏在这些现象之中的从众现象才是最应该被注意的议题。
从众是一个心理学得现象,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在上述例子中(分组及校园暴力),看到的好像都是不好的部分,然而若是我们注意到这个现象,又何尝不能把它引导到好的一方面呢?老实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都倾向于精英教育,眼中只有前三名,学历测验也只能看到PR值在九十分以上(有希望考上第一志愿)的同学,个人以为,精英教育应该是个别家长需要关注的教育方式,但是国家教育应该以全体学生的最大利益来考虑。
教育要从多数人着手,然后让着多数人自然发挥他的`影响力,让少数人不自觉的想要跟随。因为从众的现象,我想呼吁大家看事情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表面,而应该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中央大街位于我的家乡哈尔滨市中心,它有“哈尔滨第一街”的美称。它可是最能表达哈尔滨这座“东方小巴黎”特色的街道。
中央大街目前是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全长1400米,路宽11米,人行道宽2至6米。最让世人所称奇的是它的路面,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制成,形状像极了俄式的小面包,经过百年的洗礼,它们一块块还是那样密实而精巧,踩在上边那起起伏伏、光滑细腻的韵律质感,让人步履翩然。道路两旁是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全是大大小小的商场和饭馆,每天都有无数人来到这里。如果你白天到这条街上来玩儿,会有一种身处艺术长廊的感觉。
但到了晚上,这里更是热闹非凡!
每天晚上,大约8点左右,大大小小的商场和酒吧就亮起了小灯笼,就像是打出了一个个迎客的信号。 在休闲广场上摆了许多桌椅,让人们可以一边聊天,一边观赏街景,感受这条街的特别之处。
你可别以为到这条街来只能观光和购物,休闲酒吧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比如:云南米线、新疆烧烤、四川麻辣烫……让你吃饱喝足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有爵士乐、时装秀、相声等表演。
这就是我家乡的一条步行街,它的建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购物的好去处……
我喜爱家乡这条古老的街道!
P15扎荣茨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群人观看某校的毕业纪念册,并且肯定受试者不认识毕业纪念册里出现的任何一个人,看完毕业纪念册之后,在请他们看一些人的相片,询问在这些相片中喜欢哪一个人?结果发现,在毕业纪念册里出现次数愈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也就愈高,他把这个现象称为“单纯曝光效应”。本实验显现只要一个人、事、物不断在自己的面前出现,自己就愈有机会喜欢上这个人(或事、物)。
不管是老师在教育学生,或者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我其实都很想强调一个观念:如果不是很清楚而有把握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这件事会有什么样的优缺点,我会倾向鼓励老师及家长们,与其多做一事,不如少做一事。要求愈少,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就会愈“单纯”,那么就愈容易发生“单纯曝光效果”,也就是愈容易让孩子愿意与我们亲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