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妈妈散步的作文(我和妈妈一起去散步的作文)

我与妈妈散步的作文(我和妈妈一起去散步的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3-23 12:50:18
我与妈妈散步的作文(我和妈妈一起去散步的作文)

我与妈妈散步的作文【一】

刚跑到后操场的大门前,一个阿姨叫住了我,我猛地一刹车,身体往前一趴,差点栽倒在了地上。阿姨亲切地问我:“小朋友,你知道三年级一班在哪里吗?”我一边用手指着,气喘吁吁地说:“从东楼梯一直往上走,到四楼直走,第一个门就是三一班。”阿姨又问:“我知道了,那刘苏瑶在哪儿?”这个阿姨怎么会问起我呢?真奇怪,我又不认识她。我好奇地告诉她:“我就是刘苏瑶。”阿姨兴奋地说:“太好了,我终于找到你了,你猜猜我是谁?”我想:阿姨会不会是校讯通的工作人员,来给我发奖了?但是,我又觉得不可能,我就迫不及待地问阿姨:“您到底是谁,我猜不出来。”阿姨高兴地说:“我就是子淇的妈妈。”

当时,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用手使劲地拍了拍脑门,确定一下这是不是在做梦?哎呀!疼死我了,不是在做梦。子淇是我在校讯通上的第一个小笔友,我们已经通过好几封信了,她的文章写得特别好,钢笔字写得特别漂亮,体育也非常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一直想见见她,没想到她的妈妈会来我们学校,还专门来看看我。

想着想着,阿姨温柔地说:“我给你照张相吧!”于是,我对着照相机的镜头笑了笑,“咔嚓”一声,我的笑容就留在了照相机里。接着,阿姨又请了一个哥哥给我们合了影。照完了相,我对阿姨说:“阿姨,任老师找我还有事呢!我先走了,再见!”阿姨也说:“再见了!”说完,我立刻向任老师办公室冲去。刚冲到走廊里,任老师迎面走来,我问她找我有什么事?任老师说:“你有一个网友的妈妈来了,快去见她吧!”我兴奋地说:“刚才我已经见过她了。”

原来,子淇的妈妈专门是来看我的。跟任老师说了再见,我就立刻向教室跑去。想到刚才见到了子淇妈妈,我的心又不由得上蹿下跳,左蹦右蹦,真激动呀!希望下次能够见到优秀的子淇!

我与妈妈散步的作文【二】

在《美学散步》一书中,作者宗白华对审美现象的价值本性进行了深入挖掘。作者从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入手,论证了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的思想,论证了作为审美现象的美与价值现象的相关性与本质联系,作者令人信服地将审美界定于价值范畴内。作者在强调审美现象的精神性和文化性的同时指出,审美的秘密可能隐藏于主体客体的关系之中,表现于那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之中。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

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感到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是生命的节奏和对人生的关怀。就像刘小枫总结的: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看学问时,学问已不再是学问,而是艺术,是人生。

我与妈妈散步的作文【三】

晚饭后,妈妈提议去公园散步,我和弟弟纷纷赞同。走出门,迎面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隐隐带着一股淡淡的花香,多么美妙的夏夜啊!

路上,我兴致勃勃地和妈妈讲起今天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而一旁的弟弟一言不发地望着天空。我也抬头望了望天空,少数的星星时不时地眨着眼睛看着我们,一轮皎洁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夜空中。“你看什么呢?这么出神。“我问弟弟。姐姐,月亮为什么会跟着我走呢?”我听了笑着解答:“傻瓜!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呢?”

弟弟扑闪着双大眼睛,又问:“可是月亮确实是跟着我走的啊!不像你试试!”我被弟弟的倔脾气打败了,只好走了几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真有些觉得月亮跟着我走,但心中仍有些不甘。“弟弟,你想不想知道月亮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走吗?”妈妈蹲下来问弟弟。“嗯!”弟弟一个劲儿地点头。“那你知道宇航员是干什么的?”弟弟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了几圈,说:“飞上太空!”“那你想不想飞上月亮看看月亮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走呢?”“想!我要当宇航员!”“那你现在就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当上宇航员,飞上太空探索奥秘。”“嗯!”

我们听着树叶“刷刷刷”的摩擦声,看着肆无忌惮生长的灌木,闻着风中隐隐夹杂的花香,又接着跟月亮走。它仿佛就是我们的守护神。弟弟一路与月亮“赛跑”,仿佛有无限的快乐。妈妈紧跟着弟弟,时不时地提醒他小心摔倒。我呢,也紧跟着他们,观赏着这月光带给人间的美景。看,就连天上的月亮也对着我们笑呢!仿佛在说:“瞧这一家子!”

我与妈妈散步的作文【四】

慢慢合上《美学散步》一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

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艺术家也曾发掘过这样的美,但是都无法像他那样灌入一种极其深沉挚厚的人格生命的自觉,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髓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现今也许难以再现了。然而如何在日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以这方面的启迪。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中国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此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中国艺术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他在我们面前舒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空之上。空中则荡漾着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片虚空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负载着无尽的深意。同时,他还提出,中国绘画中往往可以感到线条的力量,流动的线条是最富美感的,所以古代人常常把形体转化为飞动的线条,这就是我国古代绘画带有舞蹈意味的原因,敦煌壁画《飞天》很好说明了这一点。正是因为重视线条,我们看到了笔墨对于作画的重要。笔墨技法表现在骨力、骨法、骨气上,骨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从内部发出的一种力量。这是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骨节相同的因此我们见得每一幅国画都有一种坚固的形象组织和坚定的内在生命力量。我们应该透过骨去领略风,这才能得到享不尽的愉悦之感。《美学散步》让我们体悟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味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说到建筑和园林,我想前立刻会浮现出气势宏伟磅礴的紫金城、颐和园;含蓄温婉的苏州园林和风细雨下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欣赏中国古代的建筑,如果不懂得中华民族的飞动之美和空间艺术,是不会深刻的。飞动之美不仅体现在绘画、雕刻上,还表现于建筑园林之上。只要看看北京几大宫殿中的装饰:飞腾的龙、愤怒的猛兽、展翅的鸟雀、扑翼的凤凰、转来转去的蛇、伸着脖子的白鹭、顾影自怜的仙鹤、互相嬉戏的猴子、还有神仙、玉女飞天的场景和妖魔鬼怪狰狞鬼脸……就能充分感受到我们民族人们内心涌动的生命活力,那典型的飞檐,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宗白华还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他说中国人注重可游,可行,可望,可居,而可望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游、行、居都是为望服务的,所以我开始明白了中国的窗、亭、台、楼、阁、廊在园林建筑中的重要角色,它们构成了望的途径。窗子使其内外发生了交流。一扇窗就如一幅画框,窗外的景色构成了框内的图画,并且它总是变动不居的。在窗内任何一个角度看窗外,都会得到不同的景致,这同样也体现在亭台楼阁廊上。中国人喜欢设亭台楼阁,喜欢设窗,是和许久以来的民族审美传统分不开的,独坐窗前、独倚亭边、独行廊中,都会让自己的视觉得到一次很好的旅行和放松,让我们从各个角度在大自然里品味变化万千的韵致和美丽。

中国从六朝以来,艺术理想的境界就是澄怀欢道,在拈花的微笑里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鸟鸣珠箔,群花百落,是意境表现的圆成。这就是他追求的禅的心灵状态,就是出水芙蓉的至高意境之美。在清幽、自然秀丽中生发,产生生气远出、妙造自然、清真可爱的情感体验,正如温婉的玉,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出水芙蓉是宗白华的一种在深度上追求人的生命本真和自然本真的意境创造,为了达到他艺术和人生的至高清纯境界,表现了他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探索,对人真性的挖掘体悟。

这种对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清新淡雅之美的追求,体现了宗白华内心深沉孤寂之感。在现代文明高度高度发达下,人们的传统文化和生命精神日益失落,徘徊于这种矛盾的忧郁和苦痛的边缘,宗百华悲怆地喊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他反复提醒国人要意识到现代精神的颓废问题,这正是他作为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生命发出的呐喊与召唤,他把他的这种孤独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引入了美学范畴,个体生命的孤独和落寞,在理想的自由艺术之境中完全可以转化为对生命的歌颂和追求。通过艺术对人性本真的追寻,他的孤独落寞得到了彻底地发泄,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人才能真正找到精神的家园,返回精神的故乡,抚平内心的伤痛,慰藉平日孤寂的灵魂。

《美学散步》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清香,细细体味,宗白华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