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传统文化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西北传统文化作文600字初中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4-11-09 01:10:26
关于西北传统文化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西北传统文化作文600字初中【一】

——谨以此作献给我亲爱的新婚妻子及所有水电职工的家属

带着妻子的不舍与家人的声声叮咛,在新婚的第十天,我随着四名同事踏上了西北之行的旅程。作为水电建设者的一份子,早已习惯了颠沛流离的漂泊,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常年在外,穿梭于崇山峡谷之间,在烈日和雨水中默默地诠释着我们短暂的青春。三峡、葛洲坝、四川锦屏水电站……在我们创造一个个辉煌业绩的背后,是我们对亲人的无限愧疚:激动的是归家的急切;酸楚的是子女呼唤相框中的自己为爸爸的尴尬;痛苦的是双亲膝前不能尽孝的歉意……

列车一路西行,沿途经过湖北、河南、陕西、甘肃四省,于第二天下午进入新疆境内,穿过遍布窑洞的黄土高坡,我们进入了茫茫戈壁,放眼望去一片苍凉,地面零星点缀着片片枯黄的矮草,显示着鲜有的生机,滩上偶尔驰骋的汽车所扬起的黄尘如黄丝带一般,炫耀着这里的广袤无垠。每隔几十公里,你会看见一两座砖砌的小屋孤独地伫立于滩上,附近或多或少的绵羊悠闲地觅食。天边夕阳斜下,她灰黄圆润的色彩向所有的生物昭示着自己的炽热不可侵犯,由于此时地面高温所引起的空气对流,使得窗外的景色增添了虚无缥缈的幻觉,犹如梦境一般。此时令我想起了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句,只有在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那寥寥数字背后所蕴藏的意境,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根据列车广播台的通告,我们的列车将于第三天的上午九点一刻准时到达终点站乌鲁木齐站,早已厌倦了长时间枯燥列车生活的我们,心情如即将放假的孩子一般激动不已,七点钟,早餐车准时出现在车厢内沿车叫卖,我们在饱受了两天列车餐食的摧残之后,一致决定忍受暂时的饥饿,等到达目的地之后再一起奢侈一番。正在这时,车厢内的旅客们都不约而同地向窗外张望,好奇之余我们也望向窗外,惊奇地发现一处壮丽的.景观——绵延十余公里的“风车森林”。放眼望去,几百台风机规则地排列在旷野中,银光闪闪的叶轮高速旋转,那迎风傲立的气势和活力,使亘古的戈壁随之神采奕奕。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达板城风力发电厂,坐落于新疆九大风区之一的达板城谷地,这里一年四季都在刮风,每秒3~20米的“有效风速”每年持续6000小时左右,被认为是风能资源丰富区。这几百台风机昼夜不停地旋转着巨大的叶轮,将达板城的风转化为电,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乌鲁木齐市。

经过四十个小时的艰难忍受,我们终于到达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这里是全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国际要道的枢纽。一下火车,我们便感受到了她的神秘与雅肃。乌鲁木齐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北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城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1600平方公里。乌鲁木齐市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680~920米。乌鲁木齐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之后,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农业、商业、手工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即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后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竣工时乾隆命名曰“迪化”。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决定设立新疆省,定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划分建立机构,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随着拥挤的人流走出车站,我们很快便联系上了监理部来接我们的司机师傅,来接我们的是两辆红旗车,这时我们发现,停车场上停的轿车大部分都是红旗车。司机是本地人,热情而健谈,得知我们还没有吃早饭时,便积极地到处联系餐馆,结果各处的餐馆都刚开门,没有早餐卖,新疆的时间与内地相差两个小时,我们刚到新疆便尝到了时差带来的苦果。热心的司机打电话联系了一家路途中的餐馆,要他们提前将饭蒸上,我们将于十二点到达。我们便继续开始了最后的征程,经过了解得知,我们的目的地距乌鲁木齐近六百公里,属于北屯辖区,大概要到下午五点左右到达。按照平时的安排,我们要下午两点才吃中午饭的,现在只有提前了,沿线的餐馆并不多,而且一般没有米饭,如果想吃就必须提前联系,以便他们提前准备,以节约就餐时间,要不然可能会耽误一两个小时。离我们到达吃饭的地点还有近3个小时,司机为了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暂时忘记饥饿,便向我们介绍起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面积达164平方公里,固定储量达73。9亿立方米,有“天然固体水库”之称。发源于天山冰川的乌鲁木齐河等四大水系,年径流量9。1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8。5万千瓦。山区有繁茂的天然森林和60万公顷草场,可利用的野生植物300余种;地下矿藏以煤为最,储量约为100亿吨,故乌鲁木齐又被称为“煤海上的城”。

汽车行使的公路犹如丝带穿于戈壁之中绵延修长,坐在车内,只见修长的公路起起伏伏伸向天际,周边是一望无垠的戈壁荒滩,几十甚至上百公里都不见人烟,但是我们发现,每隔近百里都会有一座孤零零的空砖平方立于荒滩之上,面积不大,大概十几平米左右,司机告诉我们,这时那些游牧民族的人盖的,是方便后面的人迁徙时在途中临时栖息居住用的。这时突然想起了在火车站看到的红旗车,便问司机在新疆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红旗车呢,毕竟红旗车在国内有着“政府车”的称号。司机告诉我们由于新疆路况的特殊,对车辆的性能要求较高,红旗车底盘较其他轿车高,性能也较其他车辆更适合新疆的路况和气候,因此这里的长途出租车一般都是红旗车。

闲聊之间不知不觉中,我们到达了吃饭的地方,说实在的,新疆人的手艺确实不怎么样,但是饥饿中的我们早已失去了品滋论味的矜持,谈笑间,杯盘早已狼藉,这时才明白,原来一切的道德与品位都是建立在温饱基础上的。

午饭后我们继续上路了,我们车内有一位同路的陌生人,经过一路的攀谈,我们彼此熟识了不少,原来他来自湖南,是来开金矿的。由于这两年内地对金矿开采管理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淘金者都涌向了新疆阿勒泰地区,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黄金蕴藏量相当丰富,司机师傅说这段时间基本每天都能遇到去阿勒泰的淘金者。

正聊得开心,车子突然一个紧急刹车,我们猝不及防整个身体都弹了起来,定神一看,原来是一只黄羚想穿越马路差点与车相撞,这一突然事件着实把小家伙吓坏了,返身跑了回去,站在那里远远地望着马路,仿佛还惊魂未定。司机给我们介绍说,黄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藏羚羊属同一科。现在我们通过的地区叫火烧山,是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之一,正说着,我们便看见了左边的野生骆驼悠然自得地信步于戈壁之中,右边几头野驴扬蹄驰骋,似欲与轿车一决雌雄。戈壁滩上的勃勃生机令我想起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句。

车窗之外,炽热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此时坐于空调车内的我们依然能感觉到高温的肆虐。此时的气温要比内陆要高出五摄氏度以上。司机告诉我们,新疆有句俗话:早晨皮袄中午纱,晚上围着火锅吃西瓜。这是新疆气候的写照。新疆夏季的昼夜温差在二十摄氏度左右,一天可以体会四季的气候,早晚冷,中午热,最高温度可达四十摄氏度以上,晚上最低气温只有十余度。

下午五点十五分,我们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喀腊塑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处基地。这是一个坐落于戈壁之中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院落,院墙外围四周是宽约五十米的绿化带,种着西北的特色树——白杨,由于树木尚幼,每一棵白杨都用三根铁丝呈等边四面体状斜拉固定于地下,以抵抗强风对树木的损害。树木纵横之间都挖成规则的沟槽,并沿线铺设了喷水管,由于戈壁沙漠化的原因,这里的土壤均是砂性土质,渗透性高,保水性差,因此必须对所种的植物进行定时浇水,直至其长大,根系深入地下。院内一条宽约二十米的环院人工“小湖”横亘于院门口,一条宽敞的汉白玉小桥横跨其上,小桥面宽能容两辆车并肩行使。在“人工湖”的对岸有一座长约五十米的沿岸长廊,长廊为简约的仿古风格。旁边的草地上是一座古亭和健身器材。长廊身后是两列四栋办公楼,办公楼后面是生活区。院内房与房间都有小型绿化带。在人烟稀少的茫茫戈壁之中,这座别致的庭院显得格外抢眼。

额尔齐斯河是一条流经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跨界河流,在我国境内河道全长633km。喀腊塑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福海县与富蕴县境内,工程区地理坐标东经88°45′~89°02′,北纬47°03′~47°12′。水库坝址位于库额尔齐斯河与喀腊额尔齐斯河汇合口下游2km,距下游已建的“635”水利枢纽35km,距阿勒泰市147km,距北屯镇约96。5km,距乌鲁木齐约528。5km。

喀腊塑克水利枢纽工程是引额供水工程的水源工程之一,也是额尔齐斯河流域规划中推荐的近期控制性工程,是额河干流上具有不完全多年调节功能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在维持当地流域生态环境和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用水前提下,具有向外流域供水、发电和防洪等综合效益,是一项以供水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喀腊塑克水库总库容24。19亿m3,调节库容19。18亿m3,最大坝高121。5m,水库正常蓄水位739m,死水位680m;喀腊塑克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将引额供水工程2010水平年实现调水14亿m3的目标(其中引额济乌一期一步调水量5。6亿m3),配合建设西水东引一期工程后将引额供水工程的调水量增加至18亿m3(其中引额济乌一期二步调水量9。6亿m3)。喀腊塑克电站装机容量140MW,年发电量5。19亿m3,保证出力12。5MW;喀腊塑克水库建成后可将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由不到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喀腊塑克在哈萨克语中是黑山头的意思,据说哈萨克人游牧到此,看见绵延不绝的黑色山峦,便将此地叫做黑山头,即喀腊塑克。现在的新疆地图上依然可以看见黑山头这一名字。在这里说是山,其实只是丘陵而已。在驻地周围是绵延不绝的丘陵地带,丘陵之外仍是丘陵,仿佛永远走不出去一般。安顿下来以后,吃过晚饭已是晚上八点,天空依然如下午四点钟一般明亮,只是太阳不再暴虐,气温也下降了不少,我们根据同事的指引,来到了距离住处约一里路的“喀腊塑克一条街”,所谓“街”,其实就是几间饭馆和几个小得可怜的商店,在其中的一间商店里,我给妻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妻哽咽地告诉我,我走的那天,车开动以后,她和岳母追出了很远。在即将离开的日子里,妻哭了好几次,为了减少伤感,走的那天我不让她送,可是倔强的她却执意要去,在客运站等待上车的时间里,妻努力装作轻松镇静,可是我知道其实她心理很难受。此时的我无法想像当时她们究竟追出了多远,我没有想到以前电影中的镜头现在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了我的生活之中。

逛完已是十点多钟,夕阳渐渐西下,如内地六、七点钟一般,踏着夕阳的余辉我们往回走,夕阳呈橙红色如腌出油的鸭蛋黄一般可人,天上云彩也被印得通红,整整大半个天空,煞是美丽,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火烧云,同时也知道了“红透半边天”这句话的来历。

晚上十二点,一身疲惫的我做着睡觉前的准备,走出盥洗室,无意间仰望天空,只见天空的颜色洁净而深邃,没有一丝污染,点点繁星如碎钻一般镶嵌其上,成一片星的海洋,这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地所无法看到的景观。为求所谓的“发展”而损失诸多自然的东西,这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呢?

独卧于榻上,枕着思念入梦,漫天的繁星是我的邮差,愿我的妻在今夜的梦中,能收到来自我的一脉墨香。

关于西北传统文化作文600字初中【二】

《文化苦旅》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使我看到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妙笔生花,给我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

有人评价过余秋雨: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美丽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戏剧思想发展的史论著作。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流之于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丰赡高深。

是的,他的《文化苦旅》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

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新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

《文化苦旅》,展现给我的是那一处处古迹,一句句的教诲,铭记在心……

跟随作者走进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布满足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跟随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词汇,震撼心灵的文字伴随着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

静听风声鸟声

大地默默无语

我似乎看到

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

从作者的文笔下

哗哗的奔泻

尽情的释放

...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

我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一种回到家中那般安闲,那般享受。

带着虔诚去尊敬余秋雨的文化意识及人格,带着崇敬来仰望这位大文豪,“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重。”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及人群,每每、处处无不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们真的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己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

关于西北传统文化作文600字初中【三】

近段时间虽然比较忙,但我还是做了一件我认为最有意思的事情。我把余秋雨教授写的《文化苦旅》大致看了一遍。

虽然来不及仔细去揣摩但确实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风雨天一阁》至今都使我记忆犹心。

一个家族背负着艰守一座藏书楼(中国古老文化)的命运。范钦一个拥有强大毅力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的藏书家让中国留下了一座具有文化代表意义的藏书楼,直到现在都有它的痕迹,但是岁月的沧桑,历史的风尘还是将它掩埋了。范氏天一阁之所以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式余教授所说的“超越意气,嗜好,才情,甚至是时间的意志力”而这种毅力有是什么呢?

范钦曾经顶撞过拥有巨大权势的皇亲国戚,而因次遭到仗打这样的重刑,还进过监狱。但他豪不畏惧,始终毫不顾惜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真理。最后谁都奈何不了他,这就是一个古代藏书家,一个真正称职的藏书家所表现出来的超越常人的强健的职业道德品质。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这些教师,有哪一个能像范钦那样监守正义,监守自己的岗位。或许有但也是极少数的。我不是故意要借古代成功人氏来讽刺现代人,但是我还是要批判我们不好的地方,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有读书的人们,我们早就应该反省一下了。对我们来说范钦的意志力乍看之下,显得不近人情,然而我们的毅力呢?可以说连他的二分之一都没有。我们读书,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成之后又为了什么呢?等等这些尖锐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继续往下说,时间的流逝,光阴的短暂,80岁高龄的范钦中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但他连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监守岗位。他将自己的财产分成两部分,一份是他监守一生的藏书楼,另外一份是一张万两银票。他让他的两个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拿的一份。

我想如果事情放到现在,有谁会愿意继承藏书楼,又不能卖而且不但没好处还要惹得一身的麻烦。然而有范钦这样伟大的父亲,就会有像他一样伟大的儿子。他的大儿子范天冲毅然的选择了子承父业,他继承了藏书楼。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因为有了像范氏父子这样的真正的读书人而保存到现在的。

说到这里我又要开始批判些什么。想到读书人,现在的读书人(有些人)说说是书生,毫不考虑自己的言行举止,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动作。而且读书为的尽是一些私人的事情,只为那黄金屋或是颜如玉,而且做人都做的很自我,对自己要求很低对别人则很苛刻,只要自己好就万事大吉,毫不顾虑别人,更不用说是监守岗位和保护民族的历史文化了,一点都没有范钦那样的奉献精神。

还有那些可恶致极的贪官污吏,他们丝毫没有一点职业道德,简直像行尸走肉一样活在世界上比狗都不如。范钦好比是天使,而这些贪官,滥用职权的人就是恶魔,总有一天这些恶魔,会被天上的那些像范钦这样的天使给带去,进化那肮脏的心的。

《文化苦旅》使我对读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读书人读书不能只为自己,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读书人才是读书人。

而且我们所学的文化有多少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血换来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艰难的,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自不意的文化,不虚度光阴,真正的领悟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并且发扬古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坚决不做学成之后,而忘本的人,也不做半途因为挫折和困难而放弃学业的人。

一个人拥有了良知和强大的毅力才能领悟到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炎黄子孙数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余教授的《文化苦旅》就如一艘导航船,她将带领我去深思更多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我也会将其细细品尝的。

关于西北传统文化作文600字初中【四】

近期,为了迎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我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本不喜欢读散文,但捧起这本书,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文化苦旅》是作者余秋雨第一本游记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来寻求文化灵魂,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构成,余秋雨先生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笔细腻,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先生的书会心旷神怡,轻松自在。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们更深一层的道理。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余秋雨鄙弃陈词滥调,细腻又不失大气的笔触下描画着一幅苍健浑厚的山水画,书写着一首抑扬顿挫的诗歌,哼唱着一支轻柔婉转的小夜曲。那使人感同身受的旅行心情,直锲人心的历史感怀,用悠长的歌谣谱写出心中的悸动。我领略了大智大愚的李冰创造的神话般的都江堰,三峡那翻滚咆哮的`长江水;见识了中国华丽的文化瑰宝之地莫高窟与天一阁;拜访了清新婉约的江南小镇,精致幽深的苏州园林。

《文化苦旅》使我对读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读书人读书不能只为自己,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读书人才是读书人。

而且我们所学的文化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血换来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艰难的,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文化,不虚度光阴,真正的领悟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并且发扬古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坚决不做学成之后,而忘本的人。

一个人拥有了良知和强大的毅力才能领悟到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炎黄子孙数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余教授的《文化苦旅》就如一艘导航船,她将带领我去深思更多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我也会将其细细品尝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