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之心仁慈,母爱之心宽广,母爱之心博大。它是子女们夜航的灯塔,前进的坐标,奋斗的动力。在炎炎夏日,它是拂却焦躁的凉风;在严寒的冬季,它是贴心暖肺的棉袄;漫漫长夜,它又是舒适安息的卧榻……母子之情,任是宝刀利剑都难割断。母爱,任是天涯海角也相拌相随。它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无边的大爱。大爱无疆,大爱无垠。
面对母亲和母爱,我有许多话要说。但是,真的当我拿起笔,似乎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表达。即使,关于母亲、母爱,我曾经写过那么一些试图表达内心情愫的文字。但事后读起来总感觉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粗糙,那么的寡淡,那么的词不达意……于是,我放弃了继续表达的***,将内心深藏的对母爱的理解和领悟像陈酿一样牢牢封存于心田,唯在静夜之时,独自细细品尝……
我的母亲不是本地人,她出生于一个洋溢着书香的大户人家。由于家境尚过得去,外公又在当时的教育局任职,母亲得以如一般的男孩子那样在学校里读书识字,继而考上川南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母亲天生相貌端庄娴熟,心地善良,而性格却不无叛逆。在就读师范学校时,受早期进步思潮的影响,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许多公益活动,在街头演出文明戏等鞭笞封建传统观念,以图使民众觉醒。
据说,她与父亲成婚,也是她大胆地逃过外公的监视,独自一人在凌晨时刻悄悄乘船,偷偷成行才最终成为了我的母亲。
要说父亲所在的家族,与母亲还是比较的门当户对。只是,当时父亲所属支脉在整个大家族中已经弱势,甚至连生活都比较穷困了。因此,母亲与父亲的结合,用当时的观念看,还是很有些下嫁意味的。
然而,母亲不在乎,她喜欢父亲的聪明、好学、毅力过人。她不管世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理解,只要自己心仪就行。那些说三道四的陈腐世风,有多大的力量阻碍得了两情相悦呢!与父亲成婚后,双双携手步入教育业。父亲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而母亲则一生从事小学教育,育人无数。
母亲一共生育了13个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健康成长的仍有9个子女。即使子女众多,但她对所有孩子的爱始终如一,不偏不倚。她常常以一句俗话来比喻——手板手背都是肉。不管是家境尚好时期,还是穷困潦倒阶段,不管是孩子幼小还是已经长大成人,自始至终母亲都将她广博的母爱无私奉献给每一个子女。
然而,正如母亲常念叨的:娘疼儿,疼断肠;儿疼娘,扁担长。在我年幼无知时,对母亲给予的爱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甚至当我在成人的过程中,不但不知感恩,还对她那些循循善诱和水滴石穿般的传统教育叛逆反感。总认为她唠叨,管束太严,以至于常常任着性子顶撞母亲的教诲。特别是当母亲病危之时,对母亲的照顾不但粗枝大叶,甚至还是那样的不耐烦。对母亲病痛中的***,并未真正感同身受,痛心入骨。因此,没能及时将母亲送到正规的医院疗救,以至于任由庸医误诊而导致了母亲的离世……
尽管我曾经痛心疾首,不断忏悔。但是,哪里可寻让母亲重返人世的桥梁?
养子才知父母恩,这是一句老话。对我来说,却只是一个替我开脱过错的借口。因为,当我准备知恩图报之时,母亲已经与我阴阳相隔,再也不能在她老人家膝下承欢伺候,再也不能聊表我那微薄的一点点孝心了。
于是,我只能在无尽的愧悔和遗憾中追忆母亲的音容笑貌,追忆母亲的.好,追忆母爱的甜蜜……
记得那年那月,我即将奔赴农村那片广阔的天地生根开花结果。那时,母亲年事已高(62岁),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胃病。为了既响应号召又能让我少受苦。母亲杵着竹棍拖着病体,找熟人,托关系为我联系离城较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生产队落户。并亲自到我即将插队的生产队长家送礼陪笑脸联络感情……
下乡插队后,我由于不堪农活的重负,经常借故跑回家躲避劳动。母亲尽管恨铁不成钢,但从未硬逼我返乡。只是耐心相劝,给我指明踏实劳动会带来的回报,并不断给我鼓劲加油。即使我经常找这样那样的理由隔三差五往家里跑,甚至赖在家里规避劳动。即使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母亲也要想方设法为我做上一碗回锅肉什么的肉食,生怕我身体不堪农活的重负垮掉。后来,为了让我能够顺利返城,母亲更是厚着老脸四处奔波,八方碰壁,费尽心血……
然而,母亲为我所作的一切,在那时我的心目中,却仿佛从来没有到那是深深的母爱所至。相反,还将母亲四处奔波、节衣缩食为我所做的一切想象成理所应该。有时,甚至发脾气抱怨母亲这不是那不是……
尽管我任性,甚至叛逆。但是母亲从未迁怒过我。反而,对我的疼爱始终如一。
记得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年,随着家境的逐渐好转,母亲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那年,她突然提出要到外面工作居住的三个哥姐家中看看,玩玩。唯此,才放得下让她那多年牵挂的心。
记得母亲从南京九哥处返回成都七姐家时,正好我得到一次去成都出差的机会。母亲听说我要去,更是喜出望外。记得当我走进七姐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母亲那慈祥的笑容和那满含慈爱的眼神……
其实,母亲外出游玩,也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母亲看我的眼神就如隔了多年未见一样,是那么亲切,那么慈爱,那么温暖……
我办完差事要返程了,母亲又谆谆嘱咐我,路上千万要小心。到家后要马上写信报平安……最后,坚持要杵着拐杖走下六楼送我,仿佛那一别将是永别……
然而,母亲去世了。走得是那么匆忙,那么遗憾,那么孤独……
在临终前,母亲抓住我的手,用慈爱的眼神望着我,叮叮嘱咐旁边的姐姐们说:要好好照看你们这个幺兄弟。他还没有成家立业。唯有他是我最最放心不下的牵绊……直到看见姐姐们点头答应了,母亲才轻松地舒出一口长气,平静地阖上了他那慈祥的双眼……
母亲离我而去了,踉跄着步履,渐行渐远。然而,我分明看见,一种永远割不断的对儿女的牵挂使她不断地回眸,回眸,回眸……眼神是那样的忧戚,忧虑,忧伤……
我哀哀恳求神灵,请你
放慢脚步,不要那样匆忙带我的母亲离去。让我再亲睹一眼母亲那慈祥的面庞,让我再回味一遍母爱的温暖,让我再述说一次我那无尽的愧悔和悲哀……
然而,阴阳相隔,出语无音。
突然,我忆起了母亲曾经的教诲:孩子,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啊。莫忘,莫忘,莫忘啊……
蓦然间,我分明感受到母爱的眼神穿透那漫漫冥路凝聚我身!我震动,愧疚,无语凝噎……
但是,我知道。母爱不求回报,母爱一生一世也回报不尽。唯有,唯有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份爱,一并将那眼神轻轻糅进我心……像储藏陈酿一样,让它在我的心头不断发酵,蕴香,永远凝聚……
往事是薄薄的清雾后,隐隐的绿色树影,摇曳在岁月的河畔;
往事是莫测的天幕里,醇醇的一抹湛蓝,映照出曾经的娇憨;
往事是杂乱的书桌上,厚厚的空白日记,等待着过往的墨香。
在人生的驿站上,回首遥望,那一路走过的风景在时光的细雨中变得模糊,变得醇厚。我在时光的间隙里,捡拾沧桑。在回忆的一隅为过去的或即将过去的日子绘下足迹,让往事镌刻心头……
戏逐,童稚时期欢乐的代名词。无论是拥挤的街道还是空旷的草野,都曾留下稚子戏逐的脚步。简单的快乐在戏逐的欢笑中传递着幸福的讯号。即使留下的,只是一串串浅浅的脚印,也记录着纯洁的过去,承载着无邪的童心。
追寻,尽显花季的张扬与落寞。从童稚的戏逐中抬头,猛然间看见了花开的绚烂与辉煌,懵懂的心开始有了向往,有了追逐的目标。开始匆忙的生活,只为追逐赞扬的掌声,成功的喜悦和战胜的快感。而在灵魂深处,备受冷落的童心却在世俗中沾染尘埃。张扬的花季背后,荒芜的心田里一片苍凉,满地落英。
迷惘,充斥着雨季的边边角角。在涓涓而逝的岁月之河淘洗蒙尘的心魂。那过去的时光在雨季中被冲洗得近乎苍白。而苍白背后隐藏着的是不知所措的迷惘。在雨中徘徊,是进?是退?前进能否依然风平浪静?退后是否真的海阔天空?茫然的行走,行走,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只是,行走……
四季如风车流转不停,花季在暴雨中静默地凋残,雨季在烈日下无助地哀泣。走在十八岁的边缘,悲观地认为走进的,是成人的是非之地,无尽的纷纷扰扰会让原本疲惫的灵魂更加狼狈。然而,弹尽衣袂轻尘,梳理蓬松乱发,用明澈的双眼观望,我却看到了十八岁的天空下隐约的葱茏。清晨雾浓,我无力远视,那么,就等我慢慢地走近,走近……
人生如河,回忆是泊在浅岸的一叶扁舟。在人匆忙的旅途中,偷得一角光阴,载着岁月留予人的沧桑去重温旧梦。梦醒时分,往事如烟,已随四季的清风,逝去无痕……
在十七岁的转角,我扛着笔在纸上漫行。回望身后淡淡的笔迹,我告诉自己,那只是似水的流年风干后的水印。
时间就像个残酷的老人,没有一点儿真情。有时候你想让他走快点,让他带走一切不好的,而他却慢悠悠地走,仿佛想让你尝尽苦头;有时候你恳求他走慢点,让自己在回忆那些美好的,可他却匆匆而驶……
童年就是成长后回味的。还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家里有很多舅舅和姨妈,那些相处的情景又一点一滴浮现在眼前。每天一群人吵吵闹闹,笑声总回荡在空中,一片一片…我小时候吃饭时总咬到自己的嘴皮,然后端着碗,坐在凳子上不动,他们总担心的问:“怎么了?”我痛苦又无奈的说:“咬到嘴皮了。”这时外婆总用带着宠爱的语音说:“没肉吃也不用咬自己的啊。”然后大家欢腾一片,笑声连连…有一次,家里请人耕地,又是吃饭时间,我坐在凳子上端着碗一摇一摆的。我看见客人舒服的靠在椅子的后柱,自己也神不知鬼不觉往后仰,只听“嘭”一声,我摔了个仰翻天,我忘了,我的凳子并没有后柱。幸好没摔疼我。以往这时碗一定摔个西汃烂,可这次却连饭也只掉了半粒。因此又引起一片笑声…回忆这一切都是伤感的.。如今,我吃饭时不会再咬到嘴皮了,已不是那无知、又傻又笨但却幸福的小女孩。那些往事被隐藏;那些亲情随时间而老;那些感情因距离而淡,眼睁睁看着,没办法阻止。
如今一切都变了。如果能回到小时候,哪怕生病,哪怕没有好吃的,哪怕没有新衣服,哪怕要做农活,都是幸福的。可惜我长大了,那个家成了梦,那些亲人已陌生,那些日子已远去。唯有那片记忆可随我回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