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认知突围》,我做了一下的一些感受笔记。
每个人都不能用自己的喜欢来判断别人花钱的标准,因为你没法体验别人能获得的乐趣,所有判断“浪费”很主观。
当你向某个特定的人寻求帮助时,得先确定在这个人内层的人脉用完了,你才能说自己在他这个点以内,搞不定了。确认内层搞不定了,才有资格向外层扩展。资源优先级最高的,肯定是你的“自身资源”,比如你的体力、脑力、钱。大部分的事情,都能在这一层面被解决。比如你花10块钱可以在隔壁的停车场停上两个小时,就别打电话给你的朋友,问他的店面正门前能不能让你“堵”一会儿。
这样做的好处是,长久相处下来,大部分人在收到你的求助时,大概率都会遇到非他帮忙不可搞定,或连他也不能搞定的事情,这样,要么他坦然拒绝,要么他也不会觉得大材小用。这是一种尊重他人能力的行为,也是一种尊重他人时间的行为。
如果说努力可以使某件事情加深,那么选择就是往哪个方向去的问题。
正确的社交方式是极少量的长期社交加大量的短期社交。
其实情商是效果导向的,它需要有敏感的自我感知和感知他人的能力,通过灵活应对来调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最终情商的高低,是以有没有达到你预想的目标为依据的,而不是你有没有做某些特定的事为判定准则的。不恰当的、不顾他人意愿的行善,就是作恶。很多人在行善时遇到对方不领情的情况,都会迸出对方“不识好歹”的想法。虽然不会说出口,但其实仅是详细,就已经不是行善,而是作恶了。你想想,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快乐,强行与他自以为的别人的快乐绑在一起,当发现两者并不一致的时候,竟然不立足反省自己,反而用偏见去看待和鄙视对方,这不是作恶,又是什么呢?
真正高效的交往来源于两个拥有独立型人格的人之间的交往。他们从不以爱或关心的名义踩到对方的界内,而是只在公共区域进行交流和合作。他们会询问对方的建议,但从不对对方的决定进行干预。他们可能会请求或接受对方的帮助,但从不会为帮助对方而过度牺牲自己。
这里最终可能只有社会吸引力是可以通过自我提升而逐渐增加的,其余都是游离于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外的。所以现实非常残酷,要持久地保持恋爱吸引力,只能不停地提升自己在社会属性上的吸引力,同时将性行为和日常相处的频率降低,直到正向增加与反向减少的速率相等,那么所谓的“恋爱保鲜”才能实现。
我们在对等社交中不仅要主动付出,而且要狠狠付出,让更多的人多多受益,先于你受益,那么很多时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运降临。
人生的最大意义在于体验,总是体验重复和相似的风景,其实在人生的时间利用率上是吃亏的。我们该努力体验一下山顶上的风景,却不该把爬上山顶当成自己的目的。
每一个独立人都无法做另一个独立的人的主,这是由我们不具备替别人承担责任的能力这个天然属性决定的。我们最多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帮助和补偿,但这是两码事,所有对结果的感知、情绪和反馈只能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自由意志下的自由体验,才是人生唯一的意义。既然是自己体验,“努力”这件事是不是失去了意义了呢?怎么会呢?努力本身就是体验的一部分,努力后的结果也是体验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个努力一定是为了你自己而努力,为了得到更多不同的体验而努力。
对于会总结,会思考的年轻人来说,就是应该多踩坑,多尝试不同的环境,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成长起来才是最快的。
学习也好,职场也罢,人生这场修行,就是不断提升自我格局的过程。至于社会上普遍认同的体现人生成功的东西,如金钱等,只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而已。当你对世间万物的本质认知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很多东西都只剩下想不想的问题,并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
提升格局首先要做的是:虽然看不到上层格局的世界,至少能看到不同格局的层次。实现的方式是关闭“抵触”开关,树立推到积木就是更快建造正确的大厦的正确观念。
扩展空间跨度的方式就是扩展自己的思维树,用白话来讲,就是将尽量多的相关对象和影响方式归纳到自己的思考范围之内,理清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这个过程在头脑中完成有困难,可先尽可能多列到白纸上,然后借助工具慢慢梳理。
当你对事物的认知较之以前更为接近本质和核心时,你的格局就提升了,眼中的世界也将随之改变。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界限感,要玩就使劲玩,要工作就专心工作。
小松看来,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不是自我约束不够,恰恰相反,而是过分控制,而导致全盘失控。
我们要知道,自控力,是一种可以耗尽的资源。我们大脑的“中枢执行系统”在进行自我控制时,会消耗血糖。
以减肥为例,很多人的减肥方式是,在初期,完全忽视身体基本的能量需要,不吃晚饭或者主食,到达意志力的极限后,开始狂吃海喝,悔恨不已,如此往复。
科学的方式是,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安排,循序渐进。人都有吃东西和放松休息的***,堵不如疏,在适当范围内,合理满足自己,而不是一味压制,这样,才能更好培养界限感和意志力。
时间用在哪里,决定了你是谁。所谓的管理时间,其实是根据客观的时间刻度来管理自己,因为时间就在那里,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影响。
而注意力就是我们管理自己的关键,我们将注意力用在哪里,就等同于将时间用在哪里。注意力也可以理解为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注意力的价值源于其稀缺性,而注意力的稀缺又源于整个时间框架的稀缺本质,所以注意力就是稀缺中的稀缺,那么随意使用注意力的成本就是非常昂贵的。
正确赚时间的重要法则。赚时间可以从两个维度:一是单位时间有更多的产出,二是同样的时间和产出下让自己的时间经历更丰富。
先说第一条,怎么提升单位时间的产出呢?作者给出了八大行之有效的黄金守则:列出条目任务、寻找高效时段、远离噪声干扰、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减少后台运行、降低切换频率、明确任务目的、挤挤,再挤挤。
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本书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二八定律,说一个人如果肯认真学习,花上20%的精力就能在某一领域做到80%的成绩。因为大多数的领域并没有太高的学习壁垒,基本一段时间后,游戏规则和小技巧都已经摸得很透了。如果这个人要继续接近100%,就非得把剩余80%的精力花上去才行。
这同我们日常的认识基本吻合,多数领域都是易学难精,从0分到20分,肯定比从80分到100分容易得多,所以越到后面,每精进一点就要加倍地花力气。
所以,当我们耗费同等的时间和精力在某一领域,进步却开始明显趋缓,这就是时候考虑去别的地方赚时间了。
这并非对匠人精神的不敬,只是从时间的性价比来看,如果花费四个20%的精力,可以在四个领域做到80%,通常来说,不管在成就上,还是时间经历上,都会比在一个领域花上80%的精力,最后做到90%的程度要更加出色,也更加划算,前者都还没算上各个领域之间的跨界融合所产生的差异化竞争力和创造力。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我理解的持续分享有两点有助于人生质量提升的好处。
1)持续分享和费曼学习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输出分享的方式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
2)持续分享可以锻炼自己的同理心,因为有些你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能是别人同样期待学习与获得的。当你持续分享的次数越多,对大家期待获取的知识点也就越能感同身受。先行付出则可以锻炼自己的感恩之心。让自己渐渐地被正向情绪和正向能量所包容,人生也会越过越顺畅。
3、将注意力放在持续精进效率最高的变现点
这里的变现点不单指金钱方面,也可以指一个人的职业价值力,或者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只有将注意力放在持续精进效率最高的变现点,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职业价值力,兴趣方面的技能也会越来越精进,个人财富的累积上也会越来越富足。
怎样让自己认知清晰有条理,让自己更有大局观,不随波逐流?有了这样的一个我想从书中获得答案的问题,我就会更有针对性地阅读一本书。
徘徊于黑暗之中看不见一丝光明,当我身陷恐惧和绝望,怎么会知道四周高耸的墙外早已阳光明媚,春暖花开?
马上就要考试了,我仿佛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在那白皑皑的山顶上吹着寒风,朝下望。我的心中充满了迷茫,也没有丝毫斗志,只是恍恍惚惚地托着满脑浆糊进了考场,坐到了最后那个位置上。
老师还未进入考场,许多同学拿出书来复习,我却没有。我瘫在椅子上,望着窗外被白云覆盖的蓝天。那棉花似的云一团一团地聚集起来,渐渐将蓝天裹得严严实实,让人想起学校门口皮厚馅少的包子。不一会儿,刺耳又令人烦闷的考试铃响起,静下来后,蚕吃桑叶的声音也响起来,同学们都埋头做起了试卷。而我的眼睛盯着那张满是印刷字的试卷,走起了神。眼前的字随着我的走神像蚂蚁一样小而模糊,又喝醉了酒般慢悠悠地晃动起来。我想起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还是阳光而自信的,现在却逐渐堕落。很快时间就要到了,我急忙拿起笔开始写。
丝丝缕缕的阳光如轻纱,从密实的云层中漏出来,透过窗外的大树洒下深色的阴影。我忽然发现我不知自己正因什么而迷茫,彷徨。曾经有许多人也彷徨于黑暗之中,可他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持下去,最终才成功。我在人生中面临的这种小挫折比起他们又算得了什么?每个人都能拨开云雾,然后面朝大海,拥抱春暖花开,更何况是正值青春,无所畏惧的我们!
想到这里,我伸出手,轻轻接住了眼前那一小片金色的阳光,它微小而温暖,像一片金箔静静躺在我的手心上。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温柔的微笑,无声地鼓励着我。
虽然考试失利了,但我重新走进了心中哪间黑暗的小屋,打开了门窗。刹那间,阳光涌了进来,驱逐了寒冷和阴暗,微风抚着窗帘,一切都明朗起来。
当莫言站在瑞典文学院的领奖台上,高兴的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省。我们的文化力量真的很强吗?
也许有人会说,泱泱中华,千年的文化底蕴,历史沉淀了很多,但留下的也很多,这些文化难道不是追寻者的目的地吗/
不能否认文化的流传,但现在要谈的是文化的传承,发展。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让流传下来的文化又消磨了几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让文化被包围,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类,文化需要突围!
靠文化赚钱已不是稀奇之事,随便一个把野史写入剧本的导演都能成名;随便一个笑谈历史者都能博观众一笑,如此下去,几千年的文化必被销蚀殆尽,化为历史的烟云。
娱乐者的欢笑成为文化的丧钟。“戏说”“大话”之风盛行,把历史当成游戏,战争当成娱乐。娱乐者,愚国民也!
文化突围,需要我们用精神力量去创造。浮躁的社会,也许实际的文化让名利来得更快
些,红起来的网络写手便是最好的例证,但,这只是过眼烟云,笑谈终究是笑谈,没有质量的速度,没有任何价值。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像史铁生一样用一生思考人生,他的作品不多,却字字珠玑,打动人心,这,便是成功的突围者。
也许没有“一字三月得的苦心孤诣”,但要有对文化的坚守,才能突围成功。傅斯年曾让学生三年内不要发表任何论文,为的是让学生积蓄力量,待一日突围成功。文化突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让文化真的从娱乐中解放出来,出淤泥,而不染。
文化突围,纵使我们不能减缓历史的车轮,但我们可以挑出新一代文化中的精华,装在历史的马车上,让历史稳步向前。
回到瑞典文学院,看看以魔幻现实主义获奖的莫言,无疑也是一名成功的文化突围者。
今天开始看一本书《认知突围》,讲的是一些关于认知方面的知识。很多地方对于当下的自己来说很有帮助,特此记录下来。
认知是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差别。有人说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比人和狗之间的差别还大。我认同这个观点,认知层次不同,就是鸡同鸭讲。
有的时候一个话题能跟妹子聊很多,可是更多的时候换个话题跟妹子就一句话也聊不下去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聊某些话题的时候,两个人的认知差很多,这个时候其实是没办法进行沟通的。不过认知层次是分各个方面的,所以说,跟人相处要见贤思齐,尽量从每个人的身上寻找长处去学习,然后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认知能力。
人们都说懂得那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是不是真懂了?凡引发不了践行的,要么是并不真正认同,要么是没有真懂。
对某件具体的事情是否表现为行为上的懒惰,取决于你对该事的认知,而当你正确认识到该事的性质、风险、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后能得到的结果以后,则取决于这个经综合考量后的分数在你心目中的优先级。
很多时候,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慨:好像很多道理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我一直以为这是自控力不强,懒惰造成的。但是书里面说,主要是由于认知能力受限,导致不能够清晰的看到做某件重要的事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来去做这件事情。也就是所谓的没有真正懂得这个道理。
这个观点我是存疑的,不过这是自已的痼疾,因此会多思考,并尝试书中所说的解决方法:
1、学会分解任务
合理的任务拆分能够让自己不被大目标吓到放弃,反而能够更好的去努力实现。
2、衍生任务未完成的间接后果
想像一个任务未完成会有的坏结果,给自己施加压力,从而转化为动力。
3、养成说断就断的习惯
戒掉一个坏习惯,不如用养成一个好习惯来替代。一个人内心不种鲜花,就长满杂草。
4、给自己唯一性的阶段奖赏
给自己阶段性的奖励,让自己尝到甜头,会更有动力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
对于任何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领域,我的建议都是,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原地踌躇和等待,不如先做起来试试。而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先做起来,是由于他们喜欢用静态思维看待问题,总是认为在环境不变或环境变差的条件下,现在看不到机会就意味着以后也看不到机会,所以不想浪费时间。但他们节省下来的时间通常也没有用在更加有用的地方,大多数人宁愿白白浪费时间。
不怕慢,就怕站。很多时候最浪费的不是试错,而是犹豫不决。
环顾一下你的周围,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有钱人、有幽默感的人、老好人……如果要将他们归类,大致画像是“有正面资源或有潜在的正面资源可贡献”的人。他们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人人都喜欢靠近这些“(潜在)正面资源”的拥有者,这意味着跟他们凑在一起得利的机会更大,或许是物质上的,或许是精神上的。
从外部摄取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实践当然也是,不过最便捷、最常见的方式还是阅读,因为阅读是获取高质量底层信息的主要方式。
书里面很多观点都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验证,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就像前段时间开入职培训会,大boss灌鸡汤的时候,要说12句箴言,要求每人必须理解并谨记在心。本来以为是假大空,但是细品下来,每句话都能在曾经看过的书里找到印证。
很多书看完就忘掉了,但是在某个瞬间被唤起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都记得。可能在某个时刻,自己在做决定的时候,潜意识就会不由自主的被书中的某句话影响到,从而作出更为明智的决定。这也是自己读书的目的吧,不指望每次都做的很对,但是尽量少犯错。
突然能理解为什么《原则》里面一再的强调要去找一些好的原则,记录下来,背诵下来,并一再的加深印象,让它们真正的成为自己行为上的准则。这样的话在纠结的时候,果断的看自己的原则列表,绝大数情况下会作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虽然在前期,只能拷贝已有的别人的准则,但是随着实践可以不断地对峙优化改进,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原则。
《认知突围》帮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为啥总是想得到做不到。毕竟更为清晰的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啊!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就真的是太好了!
这本书很薄,但是读的过程中有很多思考,因此堵得并不快,期待后面有更精彩的内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