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一位瘦弱的母亲正抱着自己的小孩在“母子上车处”的牌子旁等车。
突然,一阵“咚咚”的脚步声渐渐逼进了他们母子俩,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年近四十的男人正朝这儿走来。这一群人假装盲人,站在“母子上车处”的牌子下,整整齐齐地站在两排栏杆中间,若无其事地站在那儿吹口哨。这对可怜的母子被挤到了栏杆外停车的地方,可他们却无能力去反抗,显示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从母亲的眼神中看出了自己的无奈与愤恨。
从这几名男子的衣着打扮看来,他们应该是一些知识分子或政府高级官员,可他们缺乏基本的人格,我行我素,无视这对弱母子的存在,这太叫人可恨了。难道在他们的眼里就毫无“王法”,难道他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这幅极具有讽刺性的漫画狠狠批判了那些没有爱心的人,没有中国传统的尊老爱幼精神的人。生活中,我也亲眼目睹和感受过这种事。
一天,天气格外差,下着倾盆大雨。我和妈妈乘坐“578”公汽去音乐学院上小提琴培优。车内全是水,稍不注意就会滑一跤。我们俩坐在最后一排,边聊天边哼着小曲儿。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了车,还没站稳,车就开了。他颤颤巍巍地走到中间,刚刚走到一个空位子旁,一个大学生就连忙把它抢了,真不道德!最后,我妈妈将位子让给了老爷爷,老爷爷感激万分!
这个世界缺少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那变是“爱”。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温馨,更美好!
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的内涵。文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课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同时,这一段与课文首句相呼应。
老舍爷爷在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风俗来写过年的场景。
我们这一带地方的风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们这个的地方过新年不赶庙会,而北京就赶庙会。我们这个地方大部分都还是和北京相同的————贴对联,穿新衣,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我们这一带小孩也跟北京小孩过年差不多,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爆竹,买些玩具,还买些零七八碎而的东西。
北京的元宵节就跟春节差不多,都非常的热闹。而我们这一带不如北京热闹。过元宵节我们开始吃元宵,闹元宵,可高兴了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们要做的三件大事————买爆竹、买零七八碎儿的食品、买各种玩意儿。因为这些事情也是我们过年时喜欢做的。
我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团圆的美好愿望。那丰富多彩的名风名俗,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传统。
“文盲”一词,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同时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宁愿当“文盲”。今天,我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上看到一幅叫做《假文盲》的漫画,让我陷入了沉思。
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一个寒冷的早上,北风呼啸。在公交车站的站点,立着一个十分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母子上车处”,这五个大字非常的耀眼。而在牌子下面的通道上,却有四个身强体壮,穿着亮丽的大男人在那儿等车。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那里。把本享有这项权利的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妇女挤在一旁。
在“母子上车处”等车的四个大男人中,第一个身穿大衣,裤子和鞋都十分讲究;第二个身穿大衣,头戴大棉帽,两手插进兜里;第三个人身穿羽绒服,带着一副眼镜;第四个人身穿一件皮大衣,脚上穿着一双闪闪发光的皮鞋,带着口罩。
“母子上车处”是一个先的位置,这是社会关爱儿童和妇女的良好表现。他们一个个看上去非常的绅士,但他们的内心却丑陋无比。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尊老爱幼这个成语的真正的含义。
在社会中,还有许多破坏风气的人,在大街小巷里,有许多垃圾桶,上面都有分类的标志。可是,人们不是把垃圾人在垃圾桶里,而是在垃圾桶旁边、还有,在草地上大多都有“不要践踏草坪”的标语,可人们就当没见,仍旧去践踏草坪,因为他们都是“假文盲”,所以我们不要学他们,要做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