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主持者分给全部人一个小纸条,大家看自己的纸条时,不能让别人看到,接下来,大家轮流描述自己看到的纸条事物,描述完之后,大家就指出谁是卧底。
这可是一个考验智商的游戏。今天体育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玩了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班长提议玩“谁是卧底”,我们纷纷举手,然后班长就挑了五个同学,班长给我们一个小纸条,我悄悄地打开看了一下,上面写着“李老师”,我是不是卧底呢?其他同学的.纸条会是什么呢?
看完纸条之后,大家开始描述了,只听见小菲说:“她每天在黑板上写字。”晓彤说:“她经常拿着尺子。”小琳支支吾吾地说:“她非常严厉。”小周说:“她有点高。”我猜想,他们描述的应该都是老师,可是到底是哪个老师呢?于是我灵机一闪,便说:“她是我们认识的。”接下来,开始猜卧底了,我们都指向小周。结果揭晓,小周真的是卧底,其他人的纸条都是“李老师”,只有小周的纸条是“高老师”。哈哈,这个卧底好像不太能藏哦!
大家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我是觉得非常有趣哦。
表演是假的,但是初衷是好的,人性化是真的,美国的文化是真的,节目是真的,想要引发对人性新的认识也是千真万确的!支持支持,再支持!
有机会能看到这样的纪录片,感动、真实而且有深深的共鸣。每个人都是不起眼的小螺丝,只要你真诚的付出,你的努力总会有人看到,你的诚心总会得到回报。这不仅仅是美国梦,这是每个人的成长中都要经历的一种追逐,一种自我的信仰。
很好的一部片,国内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就是缺乏以这样的视角去审视企业内部的问题。你能想象中石油的CEO去加油站做加油工或中国移动的老总去前台办理客户业务?
首先,不管有些情节是不是故意安排,这部真人秀起到的正面作用非常大!宣扬了对员工人性化的关怀,对事业发展的不断探索和改进!非常难得的TV show!比其它真人秀来得更有意义!!!
刚看了第一集,忍不住泪水就掉了下来。第一次想要认真的给一部片子做评价,真的很不错。一开始看到卧底老板,以为是间谍类的片子,结果没想到是纪录片。平时我几乎不看纪录片的,可是这部片子让我非常的动容,希望能不断更新,我追了~
真的值得我们一看,我们每个人都是被需要理解的,同时也要学会去理解别人。
让我重新认识了美国人,太人性化了。如果中国也能有这样的领导就好了!
把激励的技术发挥成艺术,把对员工的关心付诸于行动,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真的是好片子,希望PPS能快些更新新的一集。。虽然我们大部分人不是CEO,但是能从中学到很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希望看这个节目的人也能多起来
很好看,应该让富士康的看看
太感人了,正如同s1e3那个7-11的司机说的,这就是美国梦啊。是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全面复归。
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的本来面目,重点是[谁]要发现问题,[谁]要解决问题,问题就在那里,哪儿也没去,但是基层的员工是没有权利去改变的,看完这3集,被感动。。。倒不是因为那些CEO们,而是平凡的努力工作,积极生活,从不放弃梦想的`人们。。。少了他们,CEO也就是字母的CEO而已。。。
很真实。每一集都有让人很感人的地方。这样的纪录片教人思考,有所启迪。
我们国内的公司很难成为世界一流,或者说是形成一种商业文化的原因很多,其中就包括简介中所说的,当我们逐步传递信息的时候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当你学会倾听,而不是搞独裁,当你改正错误,而不是掩盖错误,甚至强迫别人接受你的错误抉择的时候,那才是一个企业老板真正能够成功的原因!企业的企字,如果没有“人”的话,遍便成了“止”,学会接受别人的见解,而不是享受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利氛围,才会让你的企业更有人格魅力,能够让公司形成凝聚力和竞争力!
很感動 我都不知道工作可以這麼辛苦的 我自己也沒經歷過
偶不是随便就感动的人,这次偶眼睛湿润了,真的被感动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向吝啬的妈妈很快就搞定了一辆自行车,我一看便傻了眼――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
这么破的车子,我怎能骑的出去?以前主动的我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一下子变得非常被动了。
不久,家里的这盘僵局被大方的.老爸打破了――老爸二话没说就给我买了一辆跑狼车,(我终于有了新车了!!!!!)我称之为“蓝色战狼”。在爸爸的鼓励下我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但是不久我又懊恼了――因为,我想骑快了以免摔跤可是帮我扶车的人却怕我摔倒硬使劲拽着我,结果使我摔得更多而且更狠。
终于妈妈放假了,妈妈便带我来到姥姥家。起初妈妈还是拽着我让我骑自行车。最后老妈的高跟鞋终于使她败下阵来――去姥姥屋里换鞋去了。我心想:求人不如求己,老这个样子学不会,还不如豁出去,狠狠的骑它一番,还没准儿一下子就会骑了呢!说做就做,此时此刻我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好希望我会骑了呀!!!!!!!)没想到这种方法还真行。当老妈出来看到我灵活地骑着自行车左转右转时,她居然目瞪口呆!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也难怪前后才不到10分钟的时间,我居然轻松的驯服了我的坐骑――“蓝色战狼”。
从以上骑车经验得到的3条规律:⒈做事时不要有顾虑。⒉要勇敢地去实践新的事物。⒊困难就像纸老虎,你强它弱;你弱它强。
朋友们,相信奇迹,勇敢地向前冲吧!
有人说,商场如战场,我一向不喜欢这个比喻,因为既不贴切,又不准确,不过,在当今的时代,倒是有一个方面两者很像:一将成名万骨枯。战场上,将军做出决定时,兵,不再是生命,而是数字;商场上,CEO做出决定时,员工不再是人,实现目标的工具,核心的东西,还是数字——金钱的数字。
一名CEO扮作基层员工去企业的政策,去体会最基层员工的工作与生活,7天的尝试,让他改变了很多。
“In my world there are a lot of policy I put out there, you all have to live with them.”
CEO说了这句话。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政策,我们坐在办公室里面制定出来,我们声称是为了员工好,但,真的如此吗?我们声称是为了公司发展,为了竞争激烈的商场,但真的仅仅如此吗?我们面前制定政策的最核心依据是数字,财务数字、分析数字,其他各种各样的数字,但是,我们要跨越这些,要真正体会到最基层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而不仅仅只是这些冷冰冰数字的一部分! 我们轻易的掌握着受影响员工的生***大权,我们随意的进行着诸多尝试与所谓的努力,但我们关注的核心是企业的生存,而不是真正受着这些政策影响的人们。
当然,并不是说企业就不要裁员,就不要做出困难决定,就不要督促员工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自己。是的,我们依旧要做出困难,甚至残酷的决定,但是,当我们做出这些决定前,要充分去体会到很多东西,去感知很多东西!当我们做出决定时,我们需要谋略,需要理性的分析,这些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在此之后,我们要去真正的体会,真正关注情感,关注感受——你自己的感受和受此影响的人们的感受——在此基础之上,做出决定,不管,这有多么痛苦与困难。我知道,当我们忽视情感,忽视生命,忽视每一个受到影响的人们的感受时,我们可以更加轻而易举的做出“理性上最正确的决定”,或许,这样的决定在这人们所谓如战场的残酷商场上是最为理性,也最为“正确”的决定,但是,企业,作为一个人的集合的组织,真的应该仅此而已吗?我不以为然!
一位女士,一个人做了n多个岗位的工作,同时承担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她不愿意表露太多,经历这些以后,有人问,你的感受是什么,她说:
“All my hard work had been noted!”
她说得是那样自然,自然得残忍。从技巧上,从情商上,从为人处世上,我知道,我应该多去鼓励,多去告诉大家我认可你的努力,但是,我真的做得不够!太不够了!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突然之间感到,自己从来没有从情感上,从真正的感受上去体会到一名最普通的员工,当他们的努力工作受到人们的认可时,哪怕没有实质性的奖励,仅仅只是被人们所注意到时的感受!人,是需要被认可的,去他妈的管理技巧!去他妈的为人处世!我们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是需要被体会,被感动的、被认同的——发自内心的认同,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哪怕是再高演技的敷衍!
管理,不仅仅只是教科书上说的那些,管理,不仅仅只是的积累,管理,你的核心是人,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他们有他们的感受,身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身为一名优秀的企业高管,缺失太多了……
其实,也是说生涯咨询产生的原因。
来做咨询的人有些是对于职业生涯缺少安全感的,有些是不能对自我产生一致认同的,有些是不能适应当下变化,有些是难以面对未来变化,有些是对于个人的自我实现产生焦虑的,有些是对于生存和成就心怀不安的。而所有这一切表现,有都源于这个时代的职业世界新的发展和变化。
组织越来越无边界,职业形势越来越变化多端,职业任务越来越不确定,战略和结构越来越多变。这个社会是流动的,职业是流动的,组织是流动的,人更是流动的。处于流动中的人,迫切需要更强的安全感来应对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安全感来自于一个人内心对于自我的认同,这样的认同是职业生涯中长期积累出来自我认知,来自于自我认识,也来自于外界评价和生涯事件影响。这样的安全感还来自于一个人对于变化环境的适应力,表现为遇到挫折的复原力以及快速学习力。
从这种认同和适应力来说,90后具备更强的安全感,也更容易理解了。因为父母逐渐觉醒的认可意识,90后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肯定较多,干预较少,他们整体处于一种认同相对一致性的环境中。同时,因为物质相对丰富,有更多接触不同事物的机会,适应性是从小就积累出来的。
也正是从认同与适应力的角度,萨维科斯在这本书中讲到,“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发展技能和才智固然重要,但是这却无法替代一种踏实的自我感。”我对此有强烈共鸣,总有人会说,生涯咨询有什么用呢?不会告诉我最适合做什么,如果来了经济危机,大家都失业了,还不是要看一技之长。我想说,真的不是这样的。技能固然重要,关键还要看是谁在掌握。那种有着强一致的认同感和适应力的人,对于一次经济危机的应对,绝不会比任何一个技艺高手差。与此同时,人们的焦虑并非都来自于物质匮乏和工作机会,这些都是直接来源,所产生的影响并未完全传导出来。此时,人们更加需要生涯咨询解除迷茫,产生更为直接的行动力和乐观态度。
这样不确定的时代产生了一个应对不确定的生涯咨询,这是必然。必然如何实现呢?下周接着说吧,后现代建构的生涯咨询如何发挥作用的。
游戏一共进行了七轮,最激动人心的要数最后一轮了。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们要描述的事物。我的卡片上是“裤子”,我想:不会吧?这 可该怎么说?韦程浩笑嘻嘻地说:“有纽扣。”周博阳干咳两声后,严肃地说:“可以打领带。”我听完后一下子明白我就是卧底。于是我故意绕开裤子的特征慢条 斯理地说:“它在服装店可以买到。”一圈下来,张嘉栋被当作卧底而淘汰了。我的心稍稍放松了点,但接下来难度会更大,千万不敢大意。
韦程浩,周博阳相继被淘汰,场上的人越来越少,我不由得得意起来,看来我的伪装术还是蛮高的\'。
最精彩的是接下来的描述。杜晨阳满脸坏笑,不紧不慢地说:“可以穿在西服里边。”丁康杰看看其他几个人,说:“可以穿。”谁知他说完大家都笑了。曹 严博说:“很贵的。”我来了句:“约会的时候穿。”老师等我们描述完后笑着问:“谁是卧底呀?”智多星张嘉乐非常自信地说:“根据我的推理,张林博的是裤 子。”当时把我急得心都快跳出来了。期盼着下一个人喊是张嘉乐。谁知丁康杰大喊一声:“我认为是林博!”杜晨阳看着我,笑着说:“我看也是。”我这时百口 莫辩。老师的出现让局面更热闹起来,我被“清理出局”了。
游戏结束后,我的谨慎、机智、灵活还被老师夸了呢。
对于生涯咨询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比较概念中了解。一个是职业指导,一个是生涯教育。职业指导基于的是个人特质与职业选择的适配理论,基于的是各种测评量表,基于的是现状表现和所展示出来的特质。生涯教育则是帮助一个人展开对于生涯的认识,提前了解各个生涯阶段,并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职业指导追求的是尽快做出一个相对确定的选择,之所以说是确定的,是因为假设可以找到“最合适的”的匹配项、假设所有的\'特点都是“不容易变动的”、假设个人人格特征是“可以测量的”。于是,这样的选择就可以尽快做出了。这样的生涯辅导方式最适用于初入职场的人,他们正处于角色转变期,需要的不是“准确选项”,所以恰恰需要一个“准确的”开始。这样的选项,会让人不至于纠结,会比较投入,从而可以尽快开始积累最初的职业经历。这正是职业指导的价值。
我也很熟悉生涯教育,我受邀去很多中学做过调研和讲座,我多次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做一个匹配或者确定的标签,极端一点,任何分类的区分都不要在学生中产生固定的链接。因为,我的基本信念是,处于成长的人有我们所不知道空间和可能,不要因为“专业权威科学”的标签而抹***了这样的可能性。与此同时,需要传递出去的是生涯的意识和全局视野,进而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能力、性格、兴趣等形成产生影响。教育,就是要影响人的,只是这次是生涯视角。
生涯咨询呢?本身不应是知识,不应承载着教育和指导的任务。所以,督导时每每看到有咨询师把咨询做成了一对一培训,都很让我捉急。咨询有沟通的维度,也有关系的维度,整合在一起说,就是在咨询关系中,通过沟通的方式来解决来询者的问题与困惑,满足期待,建构未来。在关系中,咨询师不是教导者,也不是布道者,是一种专业的陪伴,梳理、澄清、直面、建构等等。
说来话长,不要小看对于咨询的理解,这直接决定了咨询领域发展的可能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