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剧作家乔伊斯蕾秋的作品。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随着阅读的深入,越发觉得精彩,发人深省;很久没有这样的书吸引我一口气读完,感慨万千,希望与大家分享。
全书从60多岁的退休老人哈罗德收到一份昔日好友奎妮的来信开始讲述。奎妮与哈伦德已经有20年没有联系,信上奎妮告诉哈罗德自己患上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这封信是专门来和他道别的。看到信的那一刻,哈罗德非常吃惊,往事也随之涌上心头,他觉得应该为奎妮做点什么,为了让奎妮恢复健康或活得更久,他决定从所住的金斯布里奇徒步走到贝里克郡,全程600多公里。哈罗德没有告知妻子莫琳,没有携带生活必需品和徒步所需装备,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裸走”,因为哈罗德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对奎妮的\'健康有所帮助。在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情况下,哈罗德耗时87天,成功走到了奎妮的疗养院,见到了奎妮最后一面。
刚开始上路,哈罗德非常介意自己的外表和别人的眼光,中间也经历了几次动摇,但因为沿途陌生人、家人的鼓励、肯定而得以坚持,突然有一天,他似乎想明白了,开始享受以地为床以天为被的惬意,并乐意接受别人有限的食物和帮助,同时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徒步的过程,是哈罗德包括他的妻子莫琳的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他们关系的修复过程,更是他们彼此心灵重建的过程。
哈罗德带着伤痛出发,却选择了走向爱。与其说他徒步走了600多公里,不如说他经历一个87天的心历路程。在一个人行走的路上,他更真切地看见了自己,承认自己的恐惧与软弱。他接纳了自己,原谅了所有人,这是他真正成长的开始。而妻子莫琳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看见了自己,看见了丈夫。他们彼此重新敞开心扉,敞开怀抱。
旅途中的哈罗德不仅渐渐读懂了人生,学到了要追求最珍贵的亲情、爱情、友谊,懂得舍弃一些其他身外物,更学会了接纳自己,从而感悟到“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
巴金给的神秘钥匙
1985年4月19日,江苏无锡市的田玲、俞奕、毛海红、刘如岗等十名少年,给作家巴金写信,诉说他们近年来被一些新的现象所迷惑,“爸爸妈妈三句话不离钞票,社会上许多人常以收人多作为自己的骄傲”,希望巴金爷爷给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能给他们一把打开“心灵窗户的神秘钥匙”。正在病休的巴金,用颤抖的手为孩子们写了封三千多字的回信,巴金在信中写道:“理想就在你们面前:未来属于你们。”“只要你们把个人的命运同集体的命运连在一起,把人民和国家的位置放在个人之上,你们就永远不会迷途。”他殷切地鼓励孩子们“昂起头来。风再大,浪再高,只要你们站得稳,顶得住,就不会被黄金潮冲倒”。10月20日、十名寻找理想的少年又派出田玲等四名代表去探望巴金爷爷。巴金在医院亲切地接待了他们,对他们说:“你们现在需要踏实地学习,踏实地工作,能够多做一点,少说一点,照自己的理想去做,言行一致,自己说到的就要做得到。”
把不幸变为优势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一生坎坷,有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南非前种族主义统治者的监狱中度过的,他的小女儿自立自强,刻苦学习,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在,卜七岁时成为著名的《挚爱》杂志的专栏作家。当曼德拉在狱中得知女儿成功的消息,他激动不已,给女儿写信祝贺。信中写道:“为了适应你今天的处境,你要进行自我调整,设法使自己感到幸福。对此,我激动万分。你说得好极了,孩子,只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就可把不幸变为优势。”
不能自立被迫退学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个在父母溺爱下长大的高中学生,学习成绩十分优异,被清华大学录取。到大学以后,他不会到食堂打饭,不会洗衣服,过不惯“艰苦”的学校生活。不到半个月就跑回家,再也不肯到学校去,父母只好让他退学。
邹韬奋立志当记者
邹韬奋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希望他走实业救国之道路,而邹韬奋自幼喜爱语文和历史,自己立下志向要做一名新闻记者。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改考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院,成为该校三年级的插班生。这样一来,邹韬奋面临着学业和生活的双重困难,于是他一面拼命读书。一面做家庭教师和写稿译书挣钱,终于完成学业。
好久没有完整的读过一本小说。刚开始《一个人的朝圣》只是平缓的叙述风格吸引着我,喜欢雷秋·乔伊斯对风景细致的描写,喜欢主人翁在耳边轻轻细语的感觉,喜欢想象他在看到这些文字时的心情。
打破主人翁哈罗德的平静生活是从邮寄一封给朋友奎尼的信开始的,那时我只能看到哈罗德生活的平淡沉寂甚至有点祥和,并不能感受到哈罗德的痛苦。27章之前我一度认为平淡的生活麻木了哈罗德的神经,儿童时期的阴影时不时的袭击着哈罗德,不懂得如何去爱导致哈罗德对生活诸多躲避,一路上,哈罗德回忆着童年对爱的渴望而感到痛苦,婚后对妻子莫林和儿子戴维的所作所为而懊悔不已。直到哈罗德给加油站女孩的那封信,我才知道哈罗德的丧子之痛,才明白为什么莫林和哈罗德产生了无法跨越的鸿沟。那一刻我的心沉重了很多很多,我突然理解了第12章结尾为什么哈罗德会张开双臂在雨中挥打对回忆呐喊:不要。为什么会无法制止痛苦一直私语:原谅我,原谅我,原谅我让你失望。
心路历程啊!哈罗德刚踏上旅程时几经挣扎,徘徊在放弃的边缘,又因为一些小启发,让哈罗德重拾自信。这让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不正是和哈罗德一样吗,选择的,疑惑着,徘徊着,又坚定着。第18章开始,哈罗德是坚定的,他放下了一切不需要的东西,地图、手电筒、胶布膏药送给了需要的人,植物百科记在脑子里,手表,银行卡邮寄回家,哈罗德轻装上阵,卸下了不需要的累赘,欣赏沿途的风景,思考过往的人生,温和的对待相遇的人们。这是我不能及的,我还无法卸下外界的诱惑,甚至有时会因此而感到苦恼。
小狗的加入,朝圣者的加入,正如哈罗德所说,什么人都有。他们搅乱了哈罗德的步伐,旅途充斥着矛盾和商业的气息。哈罗德在人群中感到孤单,唯有夜里独自徘徊才能让心得到自由。读这段时我在想,如果是我也许会选择离开他们一个人上路,但哈罗德却是感激并觉得有责任保护他们,直到朝圣者们一个个离他而去,包括最后小狗的离开,哈罗德终于又一个人了。又一次经历了失去,这让哈罗德想起了父母的遗弃,儿子的孤独,妻子的怨恨,哈罗德崩溃了。我一度怀疑结局是不是哈罗德和他父亲一样老年痴呆,那该多么的残忍啊!幸好,哈罗德只是精神上极大的痛苦,对现实中自我彻底的否认,对徒步意义的极度怀疑进而导致了他如行尸走肉般的行为。终于哈罗德昏昏沉沉的走到了贝里克,87天,627英里(1英里=1.6093公里,靠一双帆船鞋。这时没有欢呼,不是兴奋,相反倒多了许多惆怅,痛苦和不知所措。人就是这样的,这符合常理,比如我们辛苦了半学期,考了个高分,以为会很兴奋却没有高兴。考证书,得奖学金,拿奖金都好像是这样的心情。所有为什么会有过程很重要这句话了。我们应该在过程中多快乐些,到了结果,人总是开心不起来的。
丧子之痛如何放下,我无法想象,但幸好,莫林原谅和理解了哈罗德,也放过了自己。结局是他们回忆第一次在舞会上的一见钟情,还有他们笑到肚子疼。到底是怎样的一句话呢,能让俩个人笑的如此开怀?书中是这样写的:“你说得对,连好笑都算不上。”哈罗德边说边用手帕擦眼睛。有一会他好像正常了。“那就是爱的威力。其实最平常不过的一句话,一定是我们太快乐了,所以才觉得那么好笑。”
我喜欢灵魂跳跃时的感觉。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住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是《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中的一句话,让我浮想联翩。《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种树人种植桃花心木,不定时地给树浇水,树没有依赖种树人浇的水,而是把根扎得很深,自己去寻找水,后来桃花心木茁壮成长,成为了参天大树。
对于桃花心木来说,我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了。记得二年级暑假的时候,我在家中的空调房里做作业,然而午饭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爸爸冒着烈日,每天中午回来给我做午饭。一个星期之后,爸爸决定让我到楼下小店里吃饭。可是,因为店里卫生不佳,我吃得拉肚子了。我心想:这就是依赖他人的结果,我一定要独立自主,学会做饭。爸爸常常对我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就照着这句话,让爸爸教我做菜。我对爸爸说:“我要学会做菜,中午的时候就自己做,不但干净,而且合适。我一定要学,成为自立能力强的人。”
从那一天起,我就在暑假里学会了炒青菜、炒蛋、蒸包子……我还举一反三,学会了做法类似的菜。到现在,我都会做二十多道菜了,练得一手好手艺,每次爸爸妈妈吃着我做的菜,都啧啧称赞。有时也会给我提点建议。我从此慢慢摆脱了依赖性……
爸爸常常教导我说:“其实,自理能力比什么都重要,就是学习再好,不会自理,照样没有用。”妈妈在一旁说:“对,报纸上说,一个单位面试,就考学生炒蛋怎么考,很多学生笔试通过了,就被这个难题难住了。后来一个笔试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回答出了这个问题,通过了面试。一定不能依赖别人,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我将爸爸妈妈的话牢记在心中。我继续摆脱依赖性……
“依赖”是一种坏毛病,也是一种不得不改的缺点。只有你学会了独立自主,才能够独当一面,自己生活,成为有成就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