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俗作文关于端午节

家乡的民俗作文关于端午节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4-11-16 09:21:25
家乡的民俗作文关于端午节

家乡的民俗作文关于端午节【一】

清晨到菜市场买菜,惊喜地发现一处菜摊上摆放着几缕艾草,一股艾草香扑鼻而来。我这才意识到,端午节到了。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端午节就蕴藏在这悠悠的艾香里。

童年时代,每到端午节这天,父母就会早早地唤醒我,沿着乡间小路,到河边去采艾草。初夏清晨的微风,手中艾草淡淡的清香,成了我童年生活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上学后,在课堂上朗诵《诗经》中的句子,“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了河边艾草的影子,我的鼻尖也会飘动着艾草的香气。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习俗依然在我的家乡沿袭着。那时,采完艾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插在家中的门上。爱好中医的父亲就告诉我,家里插艾草,就是要用艾草的香气祛病驱邪,端午节这天插艾草,全家人一年都不会生病。记得那时母亲还特意挑选嫩一点的艾草,编成环形,然后挂在我的耳朵上,希望我健康平安。

端午节吃艾叶粽子,是童年时最难得的记忆。母亲先是把采来的艾叶洗净,放进锅里用水煮透。然后捞出来把水挤干,用刀剁碎,放进泡发好了的糯米里一起拌匀。最后用芦苇叶把他们包好,放进锅里煮。这种艾叶粽子从早晨下锅直到中午才能煮熟煮透。出锅后,早已等不及的我,立即打开一个,顾不得烫嘴就大吃起来。艾叶的清香,糯米的甜润,母亲忙碌的身影,给我留下的记忆是一生中无法抹去的。以至于后来吃过各种地方的粽子,但是都没有母亲亲手包的艾叶粽子香甜。

每年端午节这天采的艾草,都会被父亲细心地收藏一部分。父亲说这艾草不仅能吃,还能治病,对腰腿疼痛、四肢不灵等风寒性疾病效果十分显著。记得有一年我慢性腰肌劳损的毛病又犯了,吃了许多药都没有效果后。母亲于是亲手把艾叶用锅炒熟,然后亲手做了一件艾叶褥子,专门托人从老家给我捎到省城。那天晚上躺在艾叶褥子上,闻着艾叶特有的香味,感觉后背暖烘烘的,疼痛立时减轻了许多。

如今,又看见了那熟悉的艾草,又闻到了那艾草的清香,我于是准备买上几缕拿回家中,这时手机响了,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过端午节,他们在等我一起去采艾草,一起包艾叶粽子。思念之情立即在我心头涌起,我大声对母亲说:“端午节一放假,我立即就回家。”

家乡的民俗作文关于端午节【二】

一年有很多的节日,但是在人们心中觉得很重要的节日没有几个,端午节就是其中一个,在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在端午节那天出生的。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家乡的民俗作文关于端午节【三】

端午节,城里人都绞尽脑汁寻找休闲娱乐场所,我却去了外公家栽秧。

来到农田边,那场景把我吓了一大跳:田里有深深浅浅的脚印,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虫子在水里跑呀、跳呀。农田里会不会有水怪呀?我真有点害怕了。在外公的再三催促下,我终于鼓起勇气,放下一只脚,踩在泥土上。泥土软软的,像海绵一样,一脚踩下去,还有许多气泡往上冒。

这农田会不会像沼泽一样把我陷下去?我试着用力往下踩,终于踩到了底。农田好像在故意捉弄我,我好不容易迈开右脚,泥巴又拉住了我的左脚。没走两步,我就一屁股坐在了水里,栽秧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呀。太阳像一个火球烤着大地,阳光让我睁不开眼睛。我的身上痒痒的,似乎有数不清的蚂蚁在爬。我用泥手这儿抓一下,那儿挠一下,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泥人,身上散发出的味道比臭豆腐还难闻。

外公一边给我示范栽秧的动作,一边讲解栽秧的要领:深浅要合适,深了不肯长,浅了栽不活;间距要合适,宽了不行,窄了不能很好地接触阳光。真是“看者容易做者难”呀!

上完课之后,我拿起一株秧苗,用中指按住它的根部就往泥土里插。虽然我感觉秧苗的根已经钻进了泥土里,可我刚一松手,它就迅速弹了起来,浮在水面上。我再用力一按,水又没过了它的头顶;我一松手,它又像弹簧一样跃出了水面。在外公的指点下,我终于掌握了一些技巧,栽下的秧苗总算勉强站稳了。

该休息了。我爬上田坎,腰好像被针扎过一样,好半天都伸不直。放眼一看,外公栽的`秧苗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有序;我栽的秧苗东倒西歪,有的三五成群挤在一起说悄悄话,有的相互排斥,好像永远都成不了好朋友。

外公说:“几个月后,我们一起来割稻谷。经过脱粒、晒干,再用机器去壳,它们就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我觉得,我终于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家乡的民俗作文关于端午节【四】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家乡的民俗作文关于端午节【五】

我一年里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我们到爷爷家一起过端午。饭菜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龙舟。来到大明湖,发现有许多人在湖边等着看龙舟比赛呢。我们找了一块“绝佳”的观看场地,来观看龙舟赛。只见参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约10米长,半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战术配合,有的在做热身。岸上的观众都为哪条龙舟能夺冠猜测着。我看中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壮,热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赛就要开始了。

站在船上的发令员一声枪响,几十条龙舟像蛟龙一样,在水中穿行着。那条绿色的龙舟处于第五名,船上的击鼓手奋力地呐喊着,激励船员们奋力前行。我也呐喊着,用全部的热情我支持的龙舟加油。观众们也都紧握双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龙舟夺冠。我呐喊着,为那条绿色龙舟加油。船员们仿佛听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奋力地划着。只见绿色龙舟超越了另外两支龙舟成为了第三,这时,他们又超越了一条龙舟。我更加卖力的呐喊,希望他们能夺冠。绿色的龙舟已经于第一名齐头并进了,这时距离终点还有50米,船员们奋力地划,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这时绿色龙舟已经冲过了重点。“14号龙舟是冠军”随着裁判员的宣布,全岸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绿色龙舟的好表现欢呼。顿时,大明湖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明湖,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它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家乡的民俗作文关于端午节【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节日种类也是多种多样,而这些节日,在胶东,都能跟“吃”扯上关系。要问我最喜欢哪一个,我会肯定地说:端午节!

每当快到端午时,父亲就会在窗上别一束艾草,看到艾草,我就知道,端午节又要来了!再深吸一口气,艾香争先恐后地扑进鼻子里,到达五脏六腑,令人感到无比惬意。这艾香,虽没有香水那般豪华,却有它自己的朴素;虽没有清新剂那般芳香,却有它自己的纯洁。这难道不是端午节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吗?它不但闻起来令人舒畅,还有驱蚊的功效。有了它,蚊子就不敢来打扰我们的美梦了。在夏夜,没有了蚊子在耳边嗡嗡叫,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艾香之后,便是粽香了。一到端午,我们全家便会驱车回到姥姥家。一进村子,便能闻到浓郁的粽香———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这才是真正的家乡的端午!在街上玩的小孩儿,手上、脚上都系了五彩线,据说这会保佑他们平平安安。一进姥姥家门,姥姥养的小狗摇着尾巴高兴地扑上来,仿佛也受到了节日的感染。走进厨房,只见得雾气中姥姥正在埋头干着什么。走近一看,姥姥正在将粽子装进盘子里,并没有看见我走进来。我悄悄走到姥姥身旁,趁她转身时,端了盘子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姥姥一回头,正好看到我的恶作剧,伸手点了下我的脑门:“小坏蛋,回来也不告诉我一声!”虽说看起来姥姥很生气,但语气中只有浓浓的关爱啊!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我对各种美食都来者不拒,但对姥姥包的粽子,却有一种近乎执着的偏爱,百吃不厌。拆开缠绕着粽子的丝线,打开包裹在外面的粽叶,一瞬间,屋内便香气四溢。这浓郁的香气,使人如身置天堂。这气息沁人心脾,令人久久沉醉,难以自拔。在粽子表面均匀地撒上白糖,一口咬下去,糯米的香,花生的脆,白糖的甜,纠缠在一起,在舌尖上跳着舞,味蕾也活跃起来了。争着品尝这粽子的美好。姥姥包的粽子很实惠,一个就足以吃饱,但我每次都要再吃半个,再次享受这味觉的盛宴!这叫做———舌尖上的端午节!

城市的端午节无非就是买个速食粽子吃,完全没有乡村的热闹,然而现在乡村的端午节也城市化了,姥姥家的端午节,算是村中最原始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