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始互相寒暄。爸爸关切地问爷爷奶奶:“爸,妈,您们最近身体好吗?”“挺好的,不用担心。”然后爷爷奶奶就询问爸爸工作上的情况、我的学习等等。接着外公又嘱咐我说初三学习固然很紧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休息。总之,无非叙些家长里短不久,外婆和妈妈陆陆续续端来几道美味的菜,大家就又连连称赞。本来,我以为难得过节能这样一家人齐聚一堂,应该彼此有很多话想说,但谁知菜一上齐,大家就渐渐沉默了。有的开始只顾着看电视上的春晚,有的开始一心看手机新闻,最过分的是,连“吃”这一基本环节都被影响了,姑妈说:“各位稍等,请先别起筷,待我拍个照片发朋友圈。”她非但要将整桌子的菜摆成好看的形状,拍个“全家福”。还要给每一道菜都拍个特写。别人还可,两个年幼的表弟表妹可饿得等不及了,表妹撅起小嘴,抗议道:“这样光拍照,不吃,有什么意思呢?”惹得大家都乐了。
终于大家起筷,餐桌周围陷入了与春节的热闹气氛好不相衬的沉默之中。除了电视的声音,和手机的按键声,没有什么声音,偶尔有人在手机上看到有意思的新闻,说出来分享一下,也不过大家略议论几句就又安静下来了。别人没话说,表弟表妹可是非常想和大家聊天。他们不停的呼唤,餐桌旁的每一个人都喊了个遍,可是没有得到丝毫关注。最后,表弟无奈地说:“他们怎么都不理我们呢?不如我们两个一块儿玩算了。”于是两个小朋友就闷闷不乐地离开餐桌,一起到客厅玩玩具去了。
饭后,姑妈让我们上微信给她发的照片点赞。于是爸爸就找到她发的照片,给她点了赞。我看到照片旁还配了文字:“团年饭,一家人欢聚一堂,真是其乐融融!”可是,今晚大家都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餐桌旁缺少了应有的欢声笑语,只有尴尬的沉默,这样也能叫其乐融融吗?
餐桌前的谈话,不仅仅只是亲人之间的闲谈,更是寄托着亲人之间的爱与关怀。现在,交通条件比从前发得多,团圆已经并非难事。可是人们普遍变得更加浮躁,整天忙于做自己的事情,不懂得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所以即使是在本该身心放松,与家人谈笑的聚餐时光,都只顾着看电视、玩手机等等,餐桌前的谈话就越来越少了。团圆的意味渐渐失去了。
一家人在餐桌前一齐吃饭,这是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其中最美好的',便是餐桌前的谈话。我衷心希望有一天,餐桌前又总能听见温馨的谈话声。
今天轮到我们组扫地。快放学的时候,和我一起打扫教室的同学却跑了,就剩下我自己。看着这么大的教室,我心里开始犯了愁,暗暗地埋怨那几个偷懒的家伙。
我拿起笤帚先打扫讲台。讲台虽然小,但是有很多粉笔末,还有两个墙角,打扫起来难度比较大。我开始认真地扫起来,遇到有粉笔末的地方我就使劲地扫,而且要反复扫几遍才能扫干净,因为粉笔末很细,会从笤帚的缝隙里漏掉;扫到墙角时,里面的粉笔末就只能用手掏,因为笤帚根本就扫不出来。终于,我把讲台扫完了。接着,该扫讲台下面的部分了。下面大而且有桌椅,打扫起来难度就更大了。我坐在讲台的地面上开始想办法,我眼珠一转,办法想到了:我把椅子全部放到桌面上,这样扫地面时就没有阻碍的东西了。搬完了椅子,我开始扫起地面来。刚扫到一半的时候,教学楼锁大门的铃声响起来了,我非常着急,于是加快速度马马虎虎地扫完了,然后把垃圾全部堆进了讲桌的底下。我看了看差不多了,就一溜烟地跑出了教学楼。
回到家,我胆战心惊地度过了这一个夜晚。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知道老师和同学们还没有发现讲桌下的垃圾,我高兴地舒了一口气,趁着没有人的时候,我把垃圾倒进了垃圾桶。
我的任务终于圆满地完成了!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爸爸妈妈起床很早,吃完早饭就上班去了,连卫生都来不及搞。看着被我和妹妹玩游戏弄得一片狼藉的.地面,我决定自己动手搞一次卫生。
我先从我房间扫起,扫完后,再扫到妹妹的房间,然后再扫到客厅,说到客厅,那可比房间难扫多了,不但面积大,而且没房间那么干净,因为星期五的晚上我和妹妹玩“下雪”游戏,没“融化”的“雪花”(纸屑)和“雪球”(纸团满地都是。
我拿起扫把先把那些“雪球”扫在一起,可当我扫到“雪花”的时候,那些“雪花”好像跟我玩捉迷藏似的,我从这边扫,它们往那边飞。直到我累得气喘吁吁,还是没办法扫干净,我有气无力地拨弄着“雪花”无计可施,可没想到无意之中的这一个动作却让“雪花”乖乖地聚在了一起,我恍然大悟,原来纸屑是轻轻的,必须要轻轻地扫才行。于是,我轻轻地扫着,好像怕弄疼它们似的。不一会儿,便把满地的“雪花”都扫干净了。
望着干净的地面,我终于舒了一口气。
原来扫地真的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我扫一次就这么累,妈妈天天扫,那不是更累吗?我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仅这一步就能独立吗?我认为,不会的。毕竟女性的独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要说在本学期内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那自然是《简·爱》喽。
自从学了《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后,我就对从逆境中成长的夏洛蒂·勃朗特写的《简·爱》着迷起来。
小说中的简·爱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年幼的简寄养在舅妈家里,受尽歧视和瘧待。后来,简被送进劳渥德孤儿院。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她在那里接受了八年的教育。
从孤儿院出来后,简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并与主人罗切斯特相爱了。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可是婚礼当天,她才知道罗切斯特多年前已经结婚。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后来桑菲尔德庄园在一场大火中烧成废墟,纵火的疯女人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并残疾。简·爱受尽磨难,最后原谅了罗切斯特,并与他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里的情节时常让我潸然泪下,对简·爱报以深深的同情。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一样,都是在受尽磨难后依靠坚强的意志昂首挺胸。可以看出她们的人生主张一爱与尊严,两者缺一不可。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只有你有强大的信念、刚强坚韧的内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通向幸福的大门。这是这本书告诉我的道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