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上,我看了《开学第一课》,主题就是幸福,一开始迎来一首歌曲《幸福在哪里》,让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了解幸福,找到幸福的真谛,迈向幸福的人生。
第一位小班长陆子艺提了问题,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了对幸福的探讨,我看到充满力量的对话后感受到我们的幸福就在眼前,在战争年代的幸福现在我们都实现了,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这些幸福是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用热血换来的,不同年代的幸福表达的涵义不同,而幸福表达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幸福如一杯淡淡的茶,虽然身在其中,但要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甘甜。
接下来看到的是一名10岁男孩刘浩弹钢琴幸福的旋律,他无法看到钢琴的黑白键,更无法看见五线谱,从小特别喜欢音乐,满脑子全是音乐,如今他获得德国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并在最后总决赛获得第三名,他是一步步地走向今天,能够有今天的成绩,真是了不起。刘浩还学会了洗衣服,做什么事情都不甘落后,对自己充满信心。我感受到自身与刘浩相比远远不足,做事情三心二意,我学过电子琴,学过舞蹈,都是半途而废而告终,对自己所做事一点都没自信,没有决心,更没有毅力。刘浩的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今后我要向他学习,不怕吃苦,不怕落后,在学习中,脚踏实地,不断地努力探索,去克服种种困难,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因为我的周围充满爱,有爱就有希望,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小朋友们,其实在生活当中,幸福经常围在我们的身边。我坚信,有爱就有幸福。
在暑假里我读了四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是米。伊林。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知识书,里面有人体的奥秘、动物世界、植物王国,天文地理、历史与文化、现代社会与科技。每一篇都讲了许多不同的知识。
人体的奥秘讲述了头、舌、耳、鼻、的秘密。植物王国让我知道草原上的草会,
“死而复生”。
《十万个为什么》还解答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睡觉时为什么要枕枕头?那是因为人的后脑勺和背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如果不用枕头,仰卧时,头部就要下降,才能落到床上。这样一来,脊柱就会发生弯曲,睡起来不舒服。而且,如果头部的位置比心脏的位置低,大量的血液流向大脑,会使大脑轻微充血,从而使人产生轻度眩晕的感觉,不能安稳的入睡。
还比如:早晨为什么不要空腹喝牛奶?原来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如果空腹饮用,会稀释胃液,影响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了解和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我们都有的拖延症:早在7月4日,所里推荐好书的时候,早早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自己推荐的书,自己要写一篇读后感。然而7月即将过去,结果定下的东西自己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就像《拖延心理学》里面形形色色的“患者”一样,拖着不干某件事情,虽然知道这件事情自己应该去做,但是就是不想立即去做。
当初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觉得现代人(特别是自己)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拖延的坏习惯,所以在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决定了要推荐这本书。两位心理学家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他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注入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的建议。
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书中很好的阐述了一下作者对拖延的认知:它是一种非理性的推迟行动——也就是说,虽然明知道拖下去会变糟糕,可还是心甘情愿地拖拖拉拉。现实生活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月初的绩效计划了去做某件事情,但是月中的时候却一拖再拖,总感觉还有时间;这个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我去做就很容易完成;但是直到考核的那天才手忙脚乱,我为什么不早点时间去做呢?我如果早点去做可以这样的?我如果早点去做可能会比这个做的更好?就是因为“拖延”两字击中了我的要害,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找找自己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迪。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我感觉自己应该属于后两种吧。很多时候都是知道要做某事,应该姚总爱什么时候做完,应该怎么做,但是就是懒想晚点再去做,明天我有时间我明天再做,现在我需要休息下换个时间再做吧,这个故事马上就完结了我看完就去做。以上统统都是想拖延着的借口而已,这些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有些可能你自己都不知情,但是他却存在于你的潜意识当中,所以,意识到这些想法的虚假性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分析了拖延的根源,书中还给出了行动建议。
有个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计划。拖延习惯自己觉得越严重,对自己更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确定了3天内做完的事情,那么自己做计划可以提前一点2天做完,提前给自己压力或者焦虑,2天时间到了没有完成应该反思:我自己为什么没有完成,这样的后果我不想承担,那么我要早点去完成它。循环反复,不知不觉中让自己习惯这种模式。当然目标也要可行性,明显需要3天的事情硬逼自己要2天完成那是自讨苦吃。目标需要把握两点,一不要持续太久,二时间不要太紧凑。太久很容易让人疲惫和没有成就感,太紧凑不具有可操作性。
学会判断时间。真正了解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大概、估计。最好的方法,单独花一段时间记录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然后分析哪些时间可以利用,哪些时间无法缩短或者很重要。同时,不要试图去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状态做某一件事情,因为这样完美的事情很少发生。
通过身体减轻拖延。很多时候做事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状态再开始,可是大部分时候很难发现有这样的状态。或许这不单纯是精神的问题,而且与身体有关。如果需要做,但是因为畏惧,不想做,那么先做一些周边的事情,把自己和环境融合起来,然后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重复的做一件事。养成好习惯。一个人总是把一件事情做的很好,当遇到下一个问题时,大脑自动向好的方向去引导。因此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可以通过重复形成习惯的。一旦形成习惯,这些好的习惯就总把自己引导向一个好的方向。找到针对自己拖延问题的好习惯,让自己建立起本能的习惯,逐渐打开脑中对原有拖延习惯的连接,进而改变拖延。
《拖延心理学》给克服拖延描述了一个克服拖延的征服之战,想克服拖延,最好多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通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当然,拖延的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将它一下子改变。日常生活中应多给自己心理暗示,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我们小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强,所以当然会问一些奇怪的事,然而有些事情大人也不知道答案。所以我决定看《十万个为什么》而且哪里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从中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十万个为什么》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体、健康、医药等好多好多方面的内容,是一本让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科普读物。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有问有答会让你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令人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从民间文化里我知道牛仔方巾的用途它除了装饰以外,还可以把方巾蒙着脸,当牛仔们在马上飞驰时,西部大风沙就不会把脸刮得生疼。夏天,如果热的话可以把方巾当成毛巾来擦汗、洗脸。冬天,如果冷的话可以当成围脖来御寒。举行重大聚会时,一块漂亮的丝质方巾又成了牛仔们极好的装饰品。
如果大家有空的话,就多看看《十万个为什么》吧,因为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