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山湖离我很近,常常觉得在我身边。可是,曾经,我对淀山湖这个地方,不是陌生就是生疏。我小的时候,常听村上说过,有个杨湘泾的地名,只知道离我们石浦乡下较远。那远去的时代,交通很不便,几乎我们当地村民都很少去过那个地方。后来,我读了书,就知道了,是称淀东乡。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改名为淀山湖镇。从那一天起,淀山湖镇因湖而名,在建设与发展中开始出名的。
不过,我后来参加工作,去过淀山湖镇上,主要从事一些新闻、文学、摄影、地方志等各类文字写作的社交活动。但没有真正去游览淀山湖镇上那些名不经传的地理风情,一些历史风物,却总觉得有些地情风貌,还存封在记忆中。
虽说是邻镇,但多少年过去了,还是在同仁与文友的相约邀请中,去了多次,走进了淀山湖镇的一些风景地带,才明白了淀山湖真正美丽是一条环湖大道,深深吸引人们的视线,解读小镇风情的魅力,一个不经意令人刮目相看。
那年秋,应文友相约,游览了淀山湖里的风光。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为什么叫淀山湖呢?这个问题也许是谁也答不上来的。有点异想天开,游湖不见山的感觉,也没敢问当地文友,自己觉得很幼稚,只能让自己到湖中去探索山在何处?!
当我和文友们坐上小汽艇上,驶进了淀山湖里,眼前一片白茫茫湖面,秋色景致,让人有一种精神气爽的感觉。汽艇在湖面上飘泊着,绕着一个很大的圈,飞溅的水花白得像雪,一眼望到远处那一幢幢湖边乡村人家,白色的墙壁,映照得格外明亮。当换一个角度却看到正在建设中淀山湖堤岸,气势雄伟;远处湖岸开发的别墅群,更让人觉得适宜居住;同样能看到水面上的渔船,曾想起了渔民捕鱼的情景,各类鱼在很大的网中快乐跳跃。看水面上飞着的白色群鸟,汽艇在湖中游动,一路风景让你看得目不暇接。却在湖中看风光更有那么的景味儿,视觉立体感强。也许站在湖岸大堤上看风景,更有另一番景象。
一边看着湖面的风景,一边聊着有趣的话题,都在为那个淀山湖风景只见湖不见山,为何要叫淀山湖?却问不出缘由,也许就是先有鸡先有蛋的争论,永远是个谜。当然,我们这些人是谁也想不出所以然,一笑了知。大家不去管它有湖没有山,来了看风光最好的感觉。在这秋色天气里,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开朗,抛开了一切烦恼,静静地去享受着这么美好的大自然风景。
淀山湖这个地方,有很大的特殊性,是上海青浦与昆山的交界处,淀山湖、锦溪、朱家角、商榻四个古老的集镇四方对称。围绕着这么大的一个湖泊,隔湖相望,古老的人们为了生活,选择在这里居住,想当初人们对这样的环境,鱼米之乡的生活向往,是多么美好啊。
近年来,淀山湖镇打造了环湖风景带,开辟一道景观环湖大道。沿着一条新开辟的环湖大道。在湖中看岸,岸中看湖,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风景,茫茫浩大的淀山湖面,放眼望出去一片无限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美景。
后来,交通很方便的,来的次数也多了。
特别是我们文友的散文沙龙活动,常到淀山湖去看看乡村田园风光。还有我的摄影朋友,深入到最难忘的杨湘老街、六如墩的葫芦湖村庄、碛礇千年古银杏、度城村的双桥处、小泾村的桃花园风景、七彩田园风光……让我留下非常快乐又有难忘的足迹。
当走进红星村的百姓舞台,在当地村里戏曲老友,热情的接待,友好的讲解,感觉是生活中透彻了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这种平淡的爱,慢慢的浸透到百姓的生活中,把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无私的奉献给当地的群众,这才是难能可贵的精神,值得回味,真正所付出的人生价值,是爱好支撑着他们梦想。
人的一生总要不停的流浪,以此安慰躁动的灵魂。十月的丽江则以另一种方式平静了我浮躁的心,那么悠远、那么明亮……
仰望着湛蓝的天空,问自己是不是应该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窗台前微风吹过脸颊,这样的冲动一时间占据了所有。那是去年的十月,刚好赶上国庆放假,没有一丝的犹豫,买了火车票,收拾了行李,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从来没有这么发自内心的崇拜过自己,这么潇洒的说走就走。
一路上见到过好多人,也路过了许多景,在这些人中有像我一样的旅行者,有回家的,也有故地重游的,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神秘人”,关于景,是经过大理,看到洱海。阳光下的苍山,苍山下的洱海,是那么闪耀,举起手机隔着玻璃窗,像孩子拥有自己很喜欢的玩具时的兴奋,不停的按快门,过了,又过了,火车不停的向前,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洱海,每经过一处都有不同的惊喜。内心深处也多了一份意外收获的窃喜,在感慨中似乎忘了周围人的存在,引来了他们异样的眼光,但是我并没有在意这些,只是觉得多的是他们不懂的惬意。
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了人们嘴里所说的艳遇之都——丽江。穿过古城,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一天的疲倦也就从身体中完全释放。这时,天色已晚,匆匆赶到和朋友约好的地方,也没有过多领略这座古城的魅力,第二天,为睹古城风貌起了个大早,带着好奇与兴奋再一次踏入古城,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神韵的城市让我暗生欢喜,它不仅代表着丽江,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久弥新。我不知道其他时段的丽江是什么样子,但是十月的丽江给了我太多不一样的清幽和美,像穿越一样忽然就进入另一个世界,微风吹过,柳条随风摆动,城中的小河在石板路的包围下弯弯曲曲向前延伸,河水清澈见底,没有想象中的糟糕,石板路被磨得光亮,偶尔有几个人在行走,房屋不高不矮,很和谐的矗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没有一丝刻意。这便是丽江给我的初印象。但是慢慢走进城中心时,人开始络绎不绝,它独有的宁静也被喧闹所占据各个不同的店铺放着轻柔的音乐,人们脚步散漫,欣赏着他们认为属于古城的美丽。累了找一个石凳坐下,睡意就会不由自主的变得强烈,很享受也很惬意,当然,游览古城不能错过一个地方,那就是曾经丽江的首领地——土司府,它位于丽江古城中心,引领着整个纳西族,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进入木府不由的想起《木府风云》里面的人物与故事,感觉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一样,那么近。
十月的丽江再伴随着古韵的神秘,给了我太多的向往和不舍。此次丽江之行虽然领略了古城的魅力,但还是有遗憾,没来得及去看一看那离天最近的玉龙雪山,他的美丽不同与古城,纯洁、静谧便是他的魅力所在,我想这一季的雪山可能没有冬季的美丽,可是也应该有他别具一格的独特。
洗礼过的心灵,在十月的丽江不断升华,渐渐地不再为世俗为难自己。
走过沧浪亭门前的曲桥便进入了园门,园内小丝丝翠绿,嫩柳依依鹅黄。沧浪亭中的假山真妙,她分为东西两部,构造各不相同。东部山经小道曲折高低,上设桥梁,下有溪谷,引人入胜;西部湖石堆砌,玲珑剔透。山下地势陡峻,岸上立有一块大石,雕刻着“流玉”两字。在此处往下看,大有如临深渊的`感觉。
春风吹皱了河水,春光牵动着我的新。我又来到了回廊。回廊曲折不平,廊壁花窗多扇,图案精美,式样各异,精细的制作给人一种安静、悠闲的感觉。望着这花窗,我不胜惊叹,古代能工巧匠们的建筑技艺太高超了!穿过回廊沿假山小径上行,便是沧浪亭。亭子方形,建筑古朴,上面挂着清代俞樾手书的“沧浪亭”匾额。亭处假山东首,四面古木森森,藤萝蔓挂满了,更显得山色天然。到此地,人仿佛进入了深山幽谷之中,感觉非常清爽。亭山还刻有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真是耐人寻味!
明月堂是此园最大的一处建筑物,在假山古木掩映中显出庄严、静穆的气概。在明月堂西首为一座五间的画廊形建筑,院前种有桂花丛,境界幽静。我不禁想到:要是到八月桂花开放的时候,这儿一定会更美吧!你瞧,正如木牌上所刻的“丹桂吐蕊,满院飘香,使人流连忘返”
一阵赞叹声把我引进看山楼,楼处沧浪亭全园最南部,建筑在一座假山洞上,高旷清爽,结构精巧。等上楼,从窗洞中环顾沧浪亭,密林广厦,如同置身深山丛林之中。
看单楼下有两间石屋,中置石凳,暑夏纳凉休息,极为适宜。看山楼背面三间绿窗环围,前后掩映竹、柏、芭蕉,与沧浪亭的古朴优雅相映,真是:树中有亭,亭旁镶绿,层层叠叠,叫人心旷神怡。可惜,我不是诗人,不然我一定会诗兴大发的。
在我的心目中,沧浪亭不但是一个别具一格的游览胜地,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它的一山一水、一楼一阁都使我流连忘返。
今年暑假,我和爱人决定回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和兄弟姐妹,然后去崇义阳岭国家森林公园。
走一次小溪,这个想法萦绕我们已经很久了。能抛开一切,静静地上路走走,有时真的是一种境界和洒脱,但的确也很难,对于一个生活在世俗中的现代人,必须在时间、身体、金钱三方面容恰时才有可能。于是,在暑假,我们终于上路了。
阳岭,古称观音山。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一钟姓秀才携两友赴京赶考。途经此山,被其雄伟秀丽所吸引,欣然结伴登山,一路风光,一路豪情,游得兴起,及至山巅,壁立峭绝,方觉暮色已近。回眼来路,林海茫茫,粟粟不敢下。因念观音经,有白衣人掖之而下,并被白衣人教化:此乃人间仙境,前路无须再游。三位秀才感其言,一路风尘,果然金榜题名,故名观音山。后因享誉内外的明朝大理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剿匪立县,为纪念王阳明,改称阳岭。据说:阳岭森林层次非常分明,山下是阔叶林,树木高大茂密,中间的毛竹林,山顶部分是灌木林,在山顶有很多杜鹃林。整个阳岭的生态保护非常好,形成了明显的复层林,就是在同一区域内,林木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高大乔木;第二层是中育林层;第三层是灌木林层。
我们首先来到阳明湖,这里森林茂盛,空气新鲜,湖水清晰,有时还能看到野鸭在水中寻食。沿着湖边走了一段石板路,来到一座铁索桥,过了桥就到了公路。然后走了一段公路,看到右边的石板上写道:“兰溪沟谷雨林”,便往旁边的小溪走去。小溪里的水清晰透明,我不由得来到小溪边,把手放在水里,凉凉的,很舒服。水里有各种各样的石头,水底还有软软的沙子,有螃蟹、小鱼等等。
我们沿着小溪旁的石板路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座小木桥,站在小木桥上,看着周围的景色,心情舒畅,身上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再走了一段石板路,看到一块小瀑布,小瀑布中间有一个朱红的“佛”字,小瀑布旁边的树叉上,一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欢迎!欢迎!”
我们继续沿着小溪旁的石板路前行,看到一片芭蕉林,芭蕉林旁边有很多水草。再往前走过一段路就来到了作家村,这里有一栋两层楼的房子,旁边有一个大茶壶和几个小杯子(水泥做的),房子的对面还有几根水泥柱子。据说:这里是本地作家聚会的地方。休息了一会儿,我们继续沿着小溪旁的石板路往前走,走了大概二十分钟,终于到了兰溪瀑布。这里遍生兰草,夏秋之交,竟相绽放,幽香萦绕,沁人心脾,所以称兰溪。在瀑布下的这个亭子,叫兰溪亭,是供游人观景休闲的。两岸山峰耸立,水出瀑布,形成了兰溪峡谷。水在峡谷中穿行,迎风摇曳,幽香阵阵,兰溪瀑布及兰溪峡谷区是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区域。在兰溪亭休闲,或在兰溪峡谷中漫步,胜过氧吧吸氧,令人精神倍增。我和爱人被兰溪瀑布的气势镇慑了,不知这第一脚该踩向哪块石头,但我们又不约而同地说:“沿着小溪走。”
茫茫大千世界,每个人都在流浪,有的人身在流浪,有的人心在流浪。在我们曾经奔涌的时侯,饱蘸着生命的热情,那是一种心在流浪和对生命的执着。
此时已是中午十点,我和爱人要在午饭前赶到县城。于是,从地上拣起粗树枝作拐杖,这是县里的老伯来时吩咐的。下山的脚步轻快了,好像是得到宝贝的凯旋者。我们几乎是连滑带跳地下到山底,还有十几里才能出山,但毕竟希望在眼前了。
爱人说:“这是避暑的好地方。”
是啊!城市呆久了,一年中有两次上路,到自然中去修复被现实生活撞碎了的生命;涨满风帆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还有什麽不能面对的呢!一半多的路程已过,这时的太阳把它橘黄的莎丽撒向了山底,小溪的水也泛着金光。离县城已经不远了,我和爱人一瘸一拐地朝前走去。
我在庐山停留三日,次日中雨转小雨,雨中的庐山别有韵味,透出一种梦幻般的美。
我在雨中撑起一把伞,漫步在一条平坦的路上,路边的树下有长椅。我扶在一条长椅的背上,跷起脚尖,举目观瞻雨雾中的青山秀水。雨中的空气湿润清新,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伴随着丝丝的`凉意,让我感到心里很舒畅。
雨中的世界,如此安适美妙,在这寥寥无人的雨中徘徊,颇似世外桃源。周围静极了,惟有窸窣的雨声在空中飘拂。兴许我有点各色,喜欢独自逍遥。于是乎,便尽情地饱览这雨中的世界。从宾馆里出来的时候,服务人员关切地告诉我外面下雨了,我不以为然,仿佛没听见他的劝告,便踏进了这绵绵的细雨中。不过,庐山的雨格外柔软,丝丝缕缕,毛绒绒的,就像春风抚摸我的脸庞。趁着游人躲雨不敢出门的机会,我在这庐山的中心地带,尽情地欣赏一草一木。
周围的景致都因为在这细雨中变得滋润而鲜亮起来,展现出一种充沛的生机,带着淡淡的诗意与凄清,笼罩着每一个角落。我爱这细雨濛濛的庐山,放眼望去俨然一幅水墨丹青,幽雅清丽,好比人在画中。
细雨轻轻漫漫,仿佛挚爱无声,使我沉浸在一种莫明的温情中。骤然间激发我的联想,拨动我的心弦,让我想起一段苦涩而甜蜜的往事……
那一年,一如此时此刻,我伫立在雨中。回顾当时的情景,似有历尽人生毁誉荣辱,阅透世间悲喜苦乐才会有的沧桑感,来重温那段不该重温的往事。曾几何时,岁月的风沙已经把我的心吹打得麻木了,惟有在这一刻,在这细雨的遐思中,面对宁静与孤单,方才唤起我绵绵的情丝,把我带回昔日的粤北岭南……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蓦然回首,一阵怅然涌上心头。也是这样的一个雨天,大概是1969年,我们那一批所谓的文艺黑线培养教育出来的人,被发配到粤北岭南一个山区接受改造。漫山遍野的红豆林,在微微的秋雨中颤抖,翻腾着滚滚的波涛……
那一年,红豆硕果累累,落在地上的红豆荚,铺满了厚厚的一层。多么招人喜爱呀,那淡绿色的豆荚就像女孩儿绽开的嘴唇,吐出一粒粒宝石般晶亮的红豆。我俯拾即是,捧在手里,身边的朋友轻声说道;“收好,不要丢掉啊!……”然而,我已经预感到那几粒红豆的命运了,便苦笑着装进衣袋里。
在这样一个孤独的时刻,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想起红豆,为什么?……
关于红豆的传说,从古到今都很精彩,人们常常把这个美丽的小玩意儿视为爱情的珍宝。
哦,粤北岭南,你是生长红豆的摇篮,你是红豆的故乡!你的生命可曾平静地流逝?没有声响,没有浪花,你就无声无息,悄悄地化作泥尘,掩埋了自己。所不同的是,你还有来年,在阳光明媚的春风里,尽其舞动你的身躯;一春又一春,一年又一年,展现你的风采。而人的生命只有一回,没有复制,没有来生,只是一张单程车票。
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惟有让生命放射出光华,才不会枉来一世。至于红豆的殒落,与其人的生命相比,那是微不足道的。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只要你能够创造新生活,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那就是幸福的。
我在雨中撑着那把伞,听着匀称的“淅淅……淅淅……”的雨滴打在伞沿上。我非常喜欢听这种声音,这样的雨声就像梦一样温柔,仿佛在继续和我交谈关于红豆的秘密。
人世沧桑,往事如烟。红豆在我的心中淡化了,那只是人生途中的一个插曲,“生活复杂多变,喜剧会有泪水,悲剧会有笑声”所有的事物都埋藏着挫折与风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
我仍在雨中漫步,雨天的宁静之美,给我一分坦然和清爽明澈的启迪。在这如画的细中,我如醉如痴,倾听天籁……
哦,雨中的庐山!……
在我的回忆中,始终有些温暖而美好的片断是关于太白山的。那是2002年的4月底第一次登太白山时因身体不适,同行朋友一路悉心照顾,心存感激对太白山的美景更是回忆深刻。
时光悄然划过九个年轮,今年的7月初,有机会与外出疗养的一行40余人再登太白山。
当天,天公作美,天阴有点凉。这对于爱美怕晒的女人来说,真是万分地庆幸,不过,同行中有人怕冷早已租衣准备御寒。游车载着我们幽长的汤浴沟里一路曲折上行,车行一段,观景一处,沿途的“莲花峰瀑布”、“泼墨山”让人感受的是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挺拔的意境。还没回过神来,“世外桃源”带人入洞悠然回到古往,几间茅草房、千年古树围抱,还有无数游人寄挂在古树高处的平安红色飘带,一景一物让人过目不忘。出洞继续乘车向上攀行到“森林浴场”,一行人漫步而上,曲径通幽处所见如黑皮杨等参天大树不计其数,畅然呼吸,怡然接受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氧吧”。
稍作休息坐上缆车继续上行。此时俯视山下,蜿蜒曲折的山路呈“S”型千转百回绵延至山底。缆车节节攀升,仰望山上还是遍野绿色,令人惬意无比。一行人相继乘缆车到达登山处,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这段山路对我来说真的不易,爬得心跳加快,体力不支,困乏无比,曾多次想驻留不前,同行者一路高呼低唤。只是偶尔停憩之时,能看到山路两旁枝丫各异的松树站成了一道道景色,还有那些白的紫的叫不上名的野花,不管有没有人观赏,依然坚强地怒放着,充满了灵动的热情。
同行的10余名男士早已爬到“天圆地方”处,挥舞着“太白山3511米主峰留念”标志旗,个个豪情满怀,傲视前方,颇有我是英雄舍我其谁的味道。我们几位紧随其后,终于疲惫地站在3511米主峰处,兴奋地高呼:我来了……我来了……此一刻,我们迎着山巅阴冷的风,早已忘却了寒意,时时感受着“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环顾四周,峡谷深幽,峰峦叠嶂,云雾翻腾,四野弥漫,遍山葱茏,蓊蓊郁郁,目及之处的绿色一片片地迷漫开来,仿佛要注入人的心里,涤清人心中的杂念和万虑……。
下山返程途中,碰到西安欢乐谷的\'驴友们,约有20余人,个个装备齐全,气定神闲地慢速爬山。听说,他们要通过3511米的主峰,经过大爷海、二爷海,前往3767米的目的地安营扎寨。想必3767米的拔仙台定会是另外一番景色。
两次游太白,还有未看到的美景。只有等待机会下次再来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