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残奥会 作文(小学生写2024年残奥会的作文)

2021残奥会 作文(小学生写2024年残奥会的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4-11-14 13:48:13
2021残奥会   作文(小学生写2024年残奥会的作文)

2021残奥会 作文【一】

在残奥会上,每一枚奖牌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都是一段传奇。以下是口袋作文口袋君为你准备的相关里约残奥会作文素材,欢迎阅读。

里约残奥会作文素材——游泳小将徐佳玲的追梦人生

“残奥会给了一个梦让我去追,这样的‘追梦人生’ 挺美妙的。”11日的残奥会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9级比赛后,游泳小将徐佳玲对记者说。

不久前刚满14岁的徐佳玲,是里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这个来自宁波的小姑娘在接受采访时还有些腼腆和羞涩,但当被问及自己的梦想时,她瞪大眼睛、目光坚定地表示:“有朝一日,要站在奥运的最高领奖台上。”

实际上,成为一名游泳运动员原是父母无奈之下替徐佳玲想出的一条生活出路。

5岁时,徐佳玲因车祸不幸失去左臂,年轻的生命还未绽放就注定比普通人艰难。从那以后,她变得不爱说话,整天郁郁寡欢,一家人也为此生活在痛苦和压抑之中。

为了让徐佳玲长大后有个好的出路,父母左思右想后把她送去学游泳。一来是因为女儿从小喜欢玩水,但最重要的还是想让她成为一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这样今后的生活可能会有个不错的着落。

然而,父母的无奈之举,却成了徐佳玲另一段美丽人生的开始。从6岁开始踏进游泳馆训练,徐佳玲在水里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喜欢在泳池里穿梭的感觉,一天游几千米也不觉得累,游泳让我找回了自信,让我对生活有了追求。”接触游泳之后,徐佳玲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她的性格变得开朗,话也多了起来。

经过几年的训练,具有一定天赋的徐佳玲开始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

2015年举行的第九届全国残运会上,徐佳玲独得3金3铜,同时打破200米混合泳、400米自由泳两项全国残疾人纪录,成为残运会上夺得个人金牌和打破全国纪录年龄最小的运动员。

伴随自己的成长,徐佳玲的目标也越来越高——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今年1月和6月,她分别参加了在克罗地亚和德国举行的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顺利取得了里约残奥会的参赛资格。

里约残奥会,作为“菜鸟”的徐佳玲要参加6个项目比赛,在第一个比赛日她就夺得一枚铜牌。在11日的200米个人混合泳SM9级比赛中,一度落后的她在最后50米奋起直追,一路赶超最终获得第四名。

“第一次参加奥运比赛还是有点紧张,但实力基本上发挥出来了,教练叫我别有压力,别想成绩,游好就可以了。”

有了这次奥运初体验,徐佳玲相信自己又离梦想近了一步,“我还小,对我来说很重要,下次一定能表现得更好”。

残奥会是“造梦工厂”,有许多像徐佳玲一样的人在这里追逐梦想,缔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正如徐佳玲所说:“我觉得我的生活很精彩,一点不比身体健全的同龄人差。”

27岁的冯攀峰在自己轮椅乒乓球生涯的第17个年头,用3:1的`比分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里约残奥会的乒乓项目第一金。

如果不是老一辈残疾人乒乓球冠军们2000年在江苏邳州市“希望之家”残疾人学校的一次乒乓球表演,今天这一刻的冯攀峰会在哪里,做些什么,都不得而知。但那一天过后,10岁的他突然发现“原来残疾人是可以参加一些运动会,为国争光的”。

和同样因小儿麻痹症而身体残疾的同学一起,素来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冯攀峰开始了训练。但十几年前训练条件堪忧,冬天没有暖气,轮椅运动员活动范围小,身上热不起来,轮椅又是铁圈,冬天的时候手要推着。“手脚都容易有冻疮,打的时候就流血,”他回忆起那段时光,“但大家一起练习都挺高兴的,就也没觉得有多苦。”

对那个时候的冯攀峰来说,对乒乓球只是喜欢,并没有想过以后要去拿什么冠军。但8年的光阴悄悄过去,他从省队到了国家队,并在北京残奥会上收获了男子3级单打冠军,2012年的伦敦也是如此,到今天,他实现了该项目残奥会的三连冠。

冯攀峰说,自己的偶像是邓亚萍,同样有着刚出道时不被人看好的经历,也有付出超越常人努力而向上登攀的人生轨迹——这一点很像他的名字。“所以我很崇拜她。” 冯攀峰说。不过现在大大小小的众多赛事冠军,已经让他和自己的偶像默默看齐。

但乒乓球给予冯攀峰的,不仅仅是奖杯与奖牌,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变化。“残疾人,无论是参加体育运动还是上班、无业,我觉得最难克服的是一个心理问题,就是一种自卑感,这个是再怎么开导也开导不了的,”他说, “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拿到成绩之后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慢慢地我们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出去以后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他也会经历迷茫,这一次来里约,他一直努力想找回前两届的状态,两届冠军的过往本身也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决赛前就跟自己说,反正我进决赛了已经,就放开打吧。”今天每次关键得分,他都会怒吼着给自己加油,直到拿下冠军点之后高高地举起手臂庆祝。他说:“拿了之后就觉得,这一路,挺精彩。”

这样的精彩还会继续下去。“我们的周期还是比较长,因为坐在轮椅上,不像他们的运动量那么大,”冯攀峰说, “现在残疾人乒乓球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比赛,我会继续打下去。”

当然,这样的道路总会有一天走到一个要说再见的节点。对他来说,那个节点因为距离太远而充满着不确定性,但这些不确定之中,有一点是早已肯定的。

“现在还不好说退役之后的事情,但是我觉得退役了跟乒乓球肯定是离不开,无论以后做什么,哪怕是去从事了别的工作,业余我也还是会去跟一些爱好者们打乒乓球,” 他说,“我并不算是非常职业的运动员,但乒乓球对我来说已经是人生中没法分开的了。”

2021残奥会 作文【二】

从1984年盲人选手平亚丽为中国夺得第一枚残奥会金牌,到2004年雅典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首登金牌榜第一名并两次蝉联,在国际赛场上,我国残疾人体育从弱到强,依托的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坚实底蕴。

残疾人选手震撼人心的表现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不但鼓舞着整个残疾人群体积极克服困难、勇敢面对生活,更在促进残健融合方面有力提升着全社会的关注度。赛场上的他们,为所有人的心田注入清流,为生活带来自信自强的正能量。

为祖国争光,也为自己的人生添彩因为失去了一条半胳膊,当许庆登上领奖台时,只能用肩膀和下巴夹着为他颁发的吉祥物。但右肩后方一个小小的鲨鱼文身又仿佛提醒人们,一旦跃入水中,他将爆发不可低估的能力。

当地时间10日,许庆在泳池中获得了他的第十枚残奥金牌,堪称残奥会上的`“菲尔普斯”。这位24岁的小伙子已经参加了4届残奥会,从昔日年纪最小的残奥选手成长为“多金王”,“这感觉棒极了,希望我能鼓舞更多运动员”。身体的残缺没能销蚀许庆追求卓越的勇气。在泳池中,他收获的不仅是金牌,更是面对生活磨难的强大自信。站在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他不仅为祖国争了光,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了彩。

残奥会首场亮相,中国盲人足球队以1∶0击败西班牙队。这些蒙着眼罩的运动员在场上全力拼抢、奔跑,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强大的运动能力,更是不屈的生命力量。教练邹宏谋说,这些孩子最初接触足球时,有些连家门都不怎么出,更别提在场上奔跑。正是日复一日的训练渐渐培养出他们迈开双腿的勇气、争取胜利的意识和敢于拼搏的斗志。

其实,单以运动成绩而论,一流残疾人运动员的能力早已超出平常人。百米赛场,盲人女运动员可以跑进12秒,大致相当于省运会比赛成绩;乒乓球教练林秀炳说,最出色的残疾人选手可以和专业队乙级队球员挥拍过招;缺少腰腹力量的支撑,基本依靠双膀之力的举重选手卧推强度更是惊人。

身体残缺不代表心灵灰暗里约巴哈区奥林匹克公园里,残疾人运动体验区格外热闹。

在这里,观众可以蒙上眼罩,用手腕上的引导环和朋友连在一起向前奔跑,还可以坐在轮椅上投篮、坐在地上打排球,感受残疾人参与体育的滋味。

即便与朋友手腕相连,刚开始的奔跑也是小心翼翼;而轮椅篮球和坐式排球,由于改变了发力方式,更让人有些找不到感觉。一位刚摘下眼罩的小伙子摇着头说:“这的确很难,很难想象那些运动员怎么会跑得那么快。”

站在平常人的视角,残疾人从事体育有着特殊的困难,一如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受身体所限,难免产生畏惧和怯场的心态。而站在体育的视角,你会发现,残疾人获得了一个平等的机会,去认识自己、塑造自己。

而观看残奥会,观看残疾人体育运动员的表现,不仅是欣赏运动技巧,惊叹于体育所激发的人类潜能,更令人们生发出对生命的敬佩和启迪。

身体的残缺不代表心灵的灰暗,更不意味着希望的破灭。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障碍,残奥会就像一堂精彩的人生大课,处处回响,思索不尽。

2021残奥会 作文【三】

27岁的冯攀峰在自己轮椅乒乓球生涯的第17个年头,用3:1的比分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里约残奥会的乒乓项目第一金。

如果不是老一辈残疾人乒乓球冠军们2000年在江苏邳州市“希望之家”残疾人学校的一次乒乓球表演,今天这一刻的冯攀峰会在哪里,做些什么,都不得而知。但那一天过后,10岁的他突然发现“原来残疾人是可以参加一些运动会,为国争光的”。

和同样因小儿麻痹症而身体残疾的同学一起,素来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冯攀峰开始了训练。但十几年前训练条件堪忧,冬天没有暖气,轮椅运动员活动范围小,身上热不起来,轮椅又是铁圈,冬天的时候手要推着。“手脚都容易有冻疮,打的时候就流血,”他回忆起那段时光,“但大家一起练习都挺高兴的,就也没觉得有多苦。”

对那个时候的冯攀峰来说,对乒乓球只是喜欢,并没有想过以后要去拿什么冠军。但8年的光阴悄悄过去,他从省队到了国家队,并在北京残奥会上收获了男子3级单打冠军,2012年的伦敦也是如此,到今天,他实现了该项目残奥会的三连冠。

冯攀峰说,自己的偶像是邓亚萍,同样有着刚出道时不被人看好的经历,也有付出超越常人努力而向上登攀的人生轨迹——这一点很像他的名字。“所以我很崇拜她。” 冯攀峰说。不过现在大大小小的众多赛事冠军,已经让他和自己的偶像默默看齐。

但乒乓球给予冯攀峰的,不仅仅是奖杯与奖牌,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变化。“残疾人,无论是参加体育运动还是上班、无业,我觉得最难克服的是一个心理问题,就是一种自卑感,这个是再怎么开导也开导不了的,”他说, “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拿到成绩之后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慢慢地我们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出去以后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他也会经历迷茫,这一次来里约,他一直努力想找回前两届的状态,两届冠军的过往本身也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决赛前就跟自己说,反正我进决赛了已经,就放开打吧。”今天每次关键得分,他都会怒吼着给自己加油,直到拿下冠军点之后高高地举起手臂庆祝。他说:“拿了之后就觉得,这一路,挺精彩。”

这样的精彩还会继续下去。“我们的周期还是比较长,因为坐在轮椅上,不像他们的运动量那么大,”冯攀峰说, “现在残疾人乒乓球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比赛,我会继续打下去。”

当然,这样的道路总会有一天走到一个要说再见的节点。对他来说,那个节点因为距离太远而充满着不确定性,但这些不确定之中,有一点是早已肯定的。

2021残奥会 作文【四】

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张丽在本届残奥会上已经拿下女子200米自由泳、50米自由泳和男女4x50米自由泳3枚金牌。张丽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句留言:“当生活给你一百个哭泣的理由,你可以证明,还有一千个理由可以去微笑。”

没有什么不可能埃及无臂乒乓球选手易卜拉欣·哈麦德。10岁的时候,易卜拉欣·哈麦德因为一场火车事故而失去了双臂,但是这并没有消减他对乒乓球的喜爱。在尝试过各种办法后,他最终发现用嘴可以继续打乒乓球。“ 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用嘴打乒乓球的运动员。残障不在于手脚,而是在于没有毅力坚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完成梦想!”

不向命运屈服美国无臂”神箭手“马修·斯图茨曼,这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拉弓射箭。他自小失去双臂,但是从来不允许自己身体上的残疾成为自己不思进取的理由,反而他比常人多付出了几倍的努力来正常生活。他可以用脚来完成一切,吃饭,穿衣,刷牙,洗脸,甚至拉弓,射箭。“我的脚就是我的手,所以我能像别人使用双手一样灵活使用我的双脚,而我的腿是我身体最强壮的部分。”

追梦人生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却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上天为23岁的盲人姑娘李丽青关上了一扇门,却又打开一扇窗——在里约残奥会上,她战胜了该项目的卫冕冠军,斩获了女子盲人柔道48公斤级的冠军。“我的耳朵就是我的眼,通过对手的喘息、鼻子出气,我能感觉得到她们的状态与体力。有时候我会屏住呼吸,不让对手知道我的动向,这个时候,对手容易乱,因为她搞不清我的意图。”李丽青说。决赛后,李丽青抱着教练张贵富大哭一场。在张贵富看来,李丽青是一个用心练柔道的队员。“丽青的不幸与坚强,早超过我们了。”张贵富说,一年来李丽青先后遭遇踝关节骨折、十字韧带断裂、髋关节脱落,这三种伤病对健全人来说,都是伤不起的。而李丽青却最终站上了残奥会的柔道台,算得上是个奇迹。坚持,永不放弃乒乓球选手冯攀峰,在里约实现残奥会三连冠。

回想起自己刚练乒乓球时,他说冬天训练没有暖气,轮椅还是铁圈,手脚都有冻疮。游泳运动员许庆,已经是第四次参加残奥会。在里约,他连夺三金,成就残奥会“十金王”。为此,他每天都要游一万米,几乎一年没有和家人见面。举重运动员崔哲,两岁时因小儿麻痹留下腿部残疾,参加的三届残奥会都遭遇了甲亢病症的侵袭,但她依然继续坚持。刚满14岁的游泳选手徐佳玲,是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5岁时,徐佳玲因车祸不幸失去左臂,然而,游泳让她

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残奥会给了一个梦让我去追,这样的‘追梦人生’挺美妙的。”徐佳玲说。幕后英雄一个小小的引导环套,让运动员在黑暗之中也可以无畏奔跑。你是我的眼——用这句歌词形容盲人“飞人”与领跑员之间的关系,再准确不过。在残奥会田径赛场,盲人运动员与领跑员并驾齐驱的场景,是奥运精神的最好诠释。

2021残奥会 作文【五】

截至北京时间9月12日12时,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奖牌92枚,位列榜首!其中,金牌39枚,银牌30枚,铜牌23枚。相比名次,我们更被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所折服,这的确是一场需要关注的视觉盛宴。

残奥会比赛现场,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精彩,也无时无刻不带来感动。对于常人而言,残奥会运动员堪称“超人”,完成的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这群人用一次次的失败来感动着世人,来捍卫奥林匹克精神。

残疾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比我们想象的美丽,比我们想象的值得敬佩。他们怀揣着为国争光的信念,一次又一次挑战自我,创造辉煌!他们的这种拼搏精神值得当代青年学习!向他们致敬! 

2021残奥会 作文【六】

试问,你可否见过没有双腿的人努力骑行?可否见过没有双臂的人在水中潜行?可否见过失去光明的人在赛场上努力奔跑?这些我们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有人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就有可能。

在第16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残”却“志坚”,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自信友爱的内涵。而他们所展现的精神与品质,正是当代青年需汲取和学习的。

自强不息奠定人生之基。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可见,聋哑人邰丽华用精美的表演向我们展示了《千手观音》等震撼人心的作品;君可见,身患渐冻症的霍金用不屈的意志完成《时间简史》等一系列壮举;君可见,贝多芬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完成《月光曲》等伟大作品。这些事例无一不告诉我们:只要你想,便可成功。

顽强拼搏铸就人生辉煌。诗人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看到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的它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诚然,任何人成名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蜕变。量变才可引起质变,你顽强拼搏的过程就是你在积累经验的过程,终有一日,你所受过的伤,走过的荆棘,都将开出最绚烂的花。哪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不过是跳水精灵全红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与努力;有的不过是演员张译从小角色做起,细心打磨每一个人物的认真态度;有的不过是我们十二年来寒窗苦读积攒下的汗水与泪水。要想人前富贵,必得人后受罪。而我们越拼搏,越幸运,终会成功圆梦。

反观当代青年,有的沉迷追星打榜无法自拔;有的佛系人生不拼不搏。这是多么的令人可悲啊!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更应该是你为追逐梦想而留下的美丽倩影,如此方能彰显青春之姿,才能做到青春不悔,才能增强我辈之力量,铸就中华之昌盛。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于春风里,更应继承和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像残奥会运动员一样,不畏艰险,勇于挑战自我,敢拼敢搏,如此,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终将成功!

2021残奥会 作文【七】

同学们,每年的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也许你会说,残疾人不过才占正常人的一小部分,需要那么注重残疾人吗?你这可就大错特错了!不信,你就接下来看一看统计数量吧!

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各类残疾人6亿多,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各类残疾人总数达60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也就是说20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所以我们身边正有许多残疾人等着你的帮助,当你知道了这个日子时,请你向身边的残疾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让他们与我们一起享受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很多人都认为残疾人没用,是废物,但是张海迪阿姨那种斗志让她顽强地活了下去, 张海迪阿姨不仅没有抱怨,先天为什么那么不公平,让自己是一个残疾人,而是靠毅力活了下来。这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说明人们排斥残疾人的说法是不对的……

再看看写了《假如个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她用毕生的经历写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她们身残志不残,她们的许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两张对比的照片:一张是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人在为人理发,一张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蜷缩于街头一角伸手乞讨。同样是为了生活,两个人的`目的相同,但方法却完全不一样。

同学们,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是举手之劳,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望。给残疾人一个搀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给他们一个公交车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会儿的辛苦,爱护他们的专用设施只需你付出绕一点弯路的时间。关爱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只是在今天,而是在每一天。

虽然许多人犯了错误,可还是有很多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现在许多地方建立起了福利院,敬老院……有些好心人帮残疾人干活,做家务,给他们送钱送饭,有些无家可归的还给他们找住所……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残疾人应该得到人们关心爱护,他们也是人啊!让那些排斥残疾人的人来想一下换位思考,假如你是残疾人,你会怎么想?当你受到的是人们的冷漠,排斥,你会怎么想?

在这里,我再一次声明:残疾人是人,他们不是畜生!他们不该受到冷漠,嘲笑,讽刺,排斥……而应该受到人们的帮助,关心,爱护!最后在距离残奥会216天,我们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帮助残疾人,让他们在残奥会时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国家夺得一块块亮晃晃的奖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