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的手机响了,溜溜拿出手机,一看,是其他志愿者打来的。“喂,干什么呀?”电话里说:“溜溜,你赶快来帮忙啊!世园会吉祥物长和花吵起了架,就在水池边。”溜溜刚想问:你们在哪里?对方却挂断了电话。
事情是这样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开幕,溜溜是一百位志愿者之一。溜溜按时赶往会场,却发现其他的志愿者一个都没有来,连人影都没见着。
溜溜来到水池边,了解了吵架的原因。原来花已经好几天没喝水了,它恳求世园会吉祥物长给它一点水喝,但吉祥物长却不理睬他,就遭到了花的斥责,所以两人就吵起架来。这时,旁边的一个非洲小男孩拉了拉溜溜的衣角,说:“大哥哥,我也是志愿者之一,他们已经吵了很久了,你快劝劝他们!”非洲小男孩头上的一顶漂亮的遮阳帽也发话了:“是啊!溜溜你快去劝劝他们,不然这次博览会就泡汤了。”溜溜赶忙跑过去劝说,终于,在溜溜的劝说下,两人又和好如初了。
终于找到了其他志愿者了,溜溜又投入服务中,干得更卖力了。椅子被擦得一尘不染了,大树长得更壮了……溜溜也快乐了。
溜溜跑出世园,大喊:“原来快乐如此简单!”
先明确一下读书笔记的原则:
1. 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笔记是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的工具。笔记代替不了思考,只能作为思考的补充。
2. 做了笔记,要多看,否则,毫无作用。
3. 不要依赖笔记。笔记的作用就是让你不再需要笔记。
再说一下读书笔记的几个误区:
1. 笔记就是摘抄
摘抄是最没效率的方法。如果需要记录大段的原文以供引用,请拍照。这就是数码时代的便利。
2. 笔记就是给一本书画大纲
这同样是效率极低的方法。一本书的内容,不可能全部都使你感兴趣,能纳入你的知识体系。而且,仅仅因为“这本书里有这样的内容”,就记下自己不喜欢也不需要的东西,会影响做笔记的积极性。
3. 笔记要保存起来,时时翻看
前期确实如此,但如果一本笔记做了几年,当你需要时,还得翻开笔记去查——那这笔记做了有什么用?你的知识是储存在大脑里的,不是储存在笔记里的。笔记只有两种:一种是原文,以备查询(拍照或者用电脑录入即可);一种是思维架构,帮助完善知识体系,用完就可以丢弃。
说说我的笔记方法。
当你看一本书,读罢一章,觉得信息量巨大,醍醐灌顶,拍案叫绝,恨不得马上把这一章画大纲、抄下来——这时,先别忙着这样做。
先问自己:这一章里面,感兴趣的是哪些?有哪些能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比如,读古希腊史,你也许不会对克里特宫殿里有什么器皿、迈锡尼人驯养了什么家畜、伊奥尼亚人种植了什么作物感兴趣,你比较感兴趣的是:希波战争的整个过程。它是如何发生的?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有哪些经典的小战役?
那么,带着这个问题,再读一遍,其他无关的信息,不要理会。
读的时候,看到任何一个不懂的词、不清楚的概念,立刻上网查,务必弄明白。
当你把这个过程梳理清楚了,好,眼睛离开书。现在,请你在心中想象一个听众,用你的话把这个知识点解释给他听。
说的过程中,遇到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停下来,上网查,马上弄明白。
等你可以流畅地把“希波战争发生的全过程”解释清楚了,打开笔记本,在本子上记下要点。这些要点,就是你在叙述时,那些比较重要的节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
下一步,请你思考,这个东西,可以跟知识体系中的.什么联系起来?
你通过这个知识点,可以联想到什么你已经知道了的东西?
以这个点为圆心,把它们记在它的周围。
这就是你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图式。
好了,这个知识点已经告一段落,请在笔记下面标明日期、书名、页码,然后就可以翻开下一章了。
接下来,只需要每周一次,或者几天一次,翻开这几天做的笔记,根据自己记下的图式,将这个知识点完完整整地回忆出来。
然后,根据周围的联系元素,将它在你整个知识图式中过一遍。
直到你对这个点已经烂熟于心,这则笔记也就完成它的使命了。
文/杨绛(注:钱钟书夫人)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
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 “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杨绛敬序 二零零一年五月四日
各位亲爱的志愿者:
在举国同心,众志成城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关键时刻,非常感谢您第一时间响应我们的倡议,加入到我们的“广东心理援助爱心联盟”中来,为灾区人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等一系列志愿服务。
特大地震突袭天府之国,波撼大半个中国。惨烈的灾情让亿万炎黄子孙为之揪心,让举国上下为之奔走驰援,倾囊相救。灾难发生的时刻,当数以万计的子弟兵、消防武警、白衣天使奔赴灾区第一线,与死神短兵相接,从废墟下抢救灾民的时候;当灾区的同胞在突发的灾难面前惶恐、惊竦、痛苦、沮丧……的时候,作为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人员,我们知道,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而言,这种精神的盲然、失落与无助,足以毁灭他们生存的信念。因此,在我们看来,救助幸存者的心理,重建幸存者的精神家园,与救助他们的肉身同等重要!
于是,在灾难发生的第三天,我们就向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提出组织心理救援志愿者赴灾区开展心理援助行动的申请,得到川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与广东省四川商会、中国人才素质测评网(智尊测评)、中国eap服务中心、中国心理联盟资讯网等一批志愿机构共同发起“川粤连心——广东心理援助爱心联盟救心健心行动”。
截止5月23日,我们已经接到300多名来自海内外充满爱心的心理学专业人士的报名申请。 令我们感动的是,已74岁高龄的来自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学院研究员、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elise w. snyder夫人希望能通过国际互联网为志愿者们提供培训支持,而英国著名心理学家、ips国际心理服务有限公司前总裁tony buon先生则表示亲赴中国参与本次行动的志愿者培训及相关指导……
目前,我们经过严格甄选与系统培训,第一批由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资深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已准备就绪,整装待发。鉴于目前灾区的水情与疫情紧急,相关政府部门出于志愿者安全的考虑,要求我们原地待命,等候出发的统一安排!与此同时,第二、第三批的志愿者也正在密锣紧鼓的挑选当中。
我们知道,抗震救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也将是一场长期的艰苦的持久战,作为志愿者,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充分的心理准备!“广东心理援助爱心联盟”将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组织志愿者们长期不懈地为灾区的孤儿、中小学生以及企业的一线员工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鉴于报名人数众多、专业要求严格、名额有限等原因,已报名的志愿者可能不一定能如愿前往灾区一线提供援助,为此,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谅解!我们也希望您能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用另一种实际行动来支援灾区,报效祖国!
在开展心理援助行动中,如果由于我们组织工作方面的疏忽给您带来任何的不便,敬请能得到您的充分理解与包涵!也请多向我们的.工作提宝贵意见!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做好各项组织工作,全力以赴为灾区人民的心理援助工作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期待着您的继续支持!
谨此,特向广大志愿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广东心理援助爱心联盟
2018年5月23日
精彩的语文周拉开了序幕。语文周里活动多多,有摇篮书市、猜迷游戏和淘书乐活动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淘书乐了。这次我很荣幸地被老师选为本次活动的小志愿者,回想起来,我好像还是第一次当志愿者呢。
活动一开始,我和其他小志愿者们已经分配好职务,二位同学负责招呼顾客,一位同学负责收银,一位同学负责整理书柜,二位同学负责推销书物。负责招呼顾客的叶知微可机灵啦,不到10分钟就招呼来了几位小顾客,我面带微笑,亲切地问小顾客:“请问你们需要什么书?”小顾客选了几本书,付了钱心满意足地走了。逐渐进来的顾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柜台前挤满了顾客。我和徐韵祺不约而同地大声叫卖起来,听到我们宏亮的声音,在其他柜台购书的同学纷纷被吸引过来。受同学们喜欢的书都被抢购一空了,最后只剩下一些难卖的书。为了把这些书卖完,经过讨论,我们决定采取降价促销。“同学们,最后大甩卖了,五块钱一本。”我扯开嗓子卖力地喊道。同学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我详细地介绍了几本书的内容。同学们听了我的讲解后,争先恐后的购买。不一会,我们的书全部销售完毕。
最终,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李卓芮—我们的收营员手中厚厚的一叠淘金币,那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站在一旁的周老师向我们投来了鼓励的目光。我们几个高兴的相拥在一起,欢呼雀跃起来。几天来的天气的寒冷被驱散一空,一股暖流在我心里流淌。
我是一名志愿者,20xx年,对于别的城市来说只是普通的一年,而对与古都南京来说,可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坐在窗前看书,突然一阵刺眼的光芒照射进我的窗户,一转眼我便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环顾四周在脑袋里搜索着关于这个地方的回忆。
啊!这里是青奥会主场馆附近,我的衣服也变了,原来我穿越到了20xx年,成了一名志愿者。一天,我正和几个志愿者一同走在路上,迎面跑过来一位外国,她用不流利的'中文咿咿呀呀地说着,我大概猜出了她的意思:他是要去看游泳赛,又不知道路,怕误了时间。我对他微微一笑,朝他挥了挥手,叫她跟我来,到了3号场馆,她对我说了声“谢谢”,便进去了。我正要往回赶,看见路旁一个小女孩正哭喊着要找妈妈,我上前询问了情况,便对她说:“别哭,跟我走。”我把他带到了志愿者中心,请广播站站长播送了一条寻人启事。不多久,女孩的妈妈便把他接走了。
又是一阵耀眼的强光,我又坐在了熟悉的窗前,我真希望20xx年快些到来,也祝愿青奥会举办成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