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一个清凉的早晨,诗人胡令能在池边的一道乡村小上散步。头顶是依依垂柳,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柳树旁,是清澈见底的池塘,池塘中,荷花盛开着,翠绿的荷叶下,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玩着捉迷藏。河岸两旁,是高高的野草与青青的绿草,草丛间,虫儿鸣叫着。不经意间,胡令能发现了一位蓬头垢面的乡村儿童正坐在一处野草从中,绿草掩映着他那娇小的身影。咦?他为什么要坐在那么隐蔽的地方呢?噢,肯定是为了不让过的人打扰他吧。只见那小孩儿拿着一根简陋的鱼竿,在鱼线上挂上鱼饵,抛了出去,水面上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那小孩儿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突然,鱼竿沉了下去,呀!肯定有大雨上钩啦!他一把拉起鱼竿,果然,一条肥美的大鱼在鱼钩上一扭一扭的。他把鱼放入竹篓,再次放上鱼饵,抛出鱼线,继续全神贯注地钓鱼。
这时,一位不知情的人在远处大声问:小朋友,你知道往睡莲村怎么走?小孩连忙对着人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又招了招手,示意人靠近些,小声告诉他。人走近小孩后,弯下了腰,把耳朵贴近小孩的嘴。小孩轻轻说道:往前走第一个十字口左拐,沿着一个池子走,过一座小桥,再走一会儿就到了。
人点点头,又问道:那你刚才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要等我走近了才告诉我?那是因为,我怕那样会把鱼儿给吓跑了。小孩轻声回答。人微笑着说:哈哈!你钓鱼可真认真!谢谢你!小朋友,再见!小孩对人挥了挥手,表示再见。胡令能见到了这情景,情不自禁地口占一绝:《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猩红的夕阳映照着西北边境,在坠落之前释放着最后的绚烂;南下的大雁高声啼叫,飞往舒适安逸的地方,对于此地,竞没有丝毫的留恋。朔风的尖啸,军马的嘶鸣,军号的凄厉,从四面八方响起,它们所汇聚的声音,悲凉凄恻,压迫着每个人的神经。只有重重叠叠的山峰泰然地耸立着。袅袅不断的青烟与火红的落日相连,它们是要追随夕阳一起落下,还是会升得更高呢?五年了,我依旧弄不懂这个问题……
读不完的雄壮与萧瑟,看不完的豪迈与悲凉。光明的太阳终于坠落,心,也随之变得冰冷。远方的京城那儿,必有璀璨的烟火布满天空,喧腾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可惜,这美景不属于我。今夜,只有那皎洁的月亮将光华覆盖我孤寂的心灵。我将思念倾注在它身上,而它,也一定会将它们洒向我的家人吧。
提神酒来了。酒杯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也无法将它融解。起风了,我的袖袍飘荡。仰脖将酒一饮而尽,却还是难消心中乡愁……月亮啊月亮,你将我的思念带到了么?家乡的亲人们,你们过得好么?下一次的信又什么时候到呢?我怕我,等不到那个时候!
一天天的碌碌无为,消磨着我的激情。我渴望着建功立业,可是燕山上还未刻上我们平胡的功绩,回家自然也无从谈起。叹一口气,夜也随之一颤!
寒意渐起,我裹紧自己。夜空中飘荡的笛声幽怨惆怅,铺满大地的霜华闪烁着傲然的冷光。我忽然想起,这一整夜,都属于我。席地而坐,在与夜的对视中,拉开尘封已久的心帘。师老无功、乡关万里,只有几封家书静静地躺在抽屉里……揩下一把眼泪握在手中。未来,一定会好起来吧,我们一定会平安回家的吧!我的声音,像呓语般,在我耳边久久萦绕。
改写《小儿垂钓》改写《小儿垂钓》 在烈日当头的正午,诗人胡令能信步在乡间小道上。头顶是缕缕垂柳,小径两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好一处风水宝地。那小路附近静静的池水宛如明镜,池中几条小鱼在欢快地游着,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啊!不经意间,他发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淘气小孩儿,正小心翼翼地斜着身子藏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那小小的身体,小孩正专心致志地学着钓鱼呢。为何要蹲在如此隐蔽的地方学习钓鱼呢?哦,原来这聪明的孩子是为了不让过路的行人惊扰到自己。只见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双手紧紧地握着那根简陋的鱼竿,眼光时刻不离那根鱼竿,身体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着小鱼儿上钩。这时,只听得见草的“沙沙”声,十分安静,那小孩聚精会神地盯着鱼线,嘿,有条小鱼游近鱼钩,小孩儿一阵欣喜,禁不住轻轻笑了一声,谁知这却惊动了鱼儿,那条快上钩的鱼儿一下子“溜”了。小孩见了,吸取了教训,便不敢疏忽大意了。
当他再次专注地钓鱼时,忽然有一位不知情的路人大声打听道路:“喂,小孩儿,请问到杏花村如何走?”那孩子一惊,连忙回过头、皱起眉头,用一根食指贴着嘴,示意路人别出声。他思索了片刻,伸出一只小手,向路人招招手,意思是要路人靠近一些,他会轻声作答的。路人会意地走到小孩身边,半蹲下身子,小孩子侧过头,轻声嘀咕了几句。路人会心一笑,轻轻地走开了。胡令能看着这又天真又机灵的孩子,诗兴大发,不禁口占一绝: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广阔的原野,碧绿的草地,不管是谁看见了,都会想放下一切地躺下来。静下心来,仔细听,你会听见知了微小的叫声,它们同蟋蟀一起,用“羽翼小提琴”演奏着夏的圆舞曲。
在这片静寂,却并不寂寞的乐土上,传来了轻柔的,仿佛与昆虫们的歌声融成一片的`笛声。笛声悠扬悦耳,不论听者有多么要紧的事,也一定会为此神魂颠倒,沉醉其中,久久矗立,回味无穷,听到这笛声,搬家的蚂蚁突然停下,“小提琴家”们也纷纷放下弓子,随着笛声,用脚打着拍子,身子律动起来,仿佛是一位位舞者。
笛声一点一点地亮起来,近了,又近了。远处的草地上出现了一位牧童影影绰绰的身影。那牧童歪戴着草帽,打着赤脚,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泥土香味,他吹着笛子,坐在高高的牛背上,欣赏着这令人赞叹的风景,他情不自禁的从牛背上下来,在草地里打了个滚,大喊着:“这儿真漂亮呀!”说罢,便放下笛子,在草地上玩耍起来。
牧童躺在草地上,与小草、与自然亲密接触,他举起右臂,数起了星星,左手则拔了一根小草,放进嘴里,享受天赐的美味。“一、二、三、四……北极星、北斗七星……”他笑着、数着,有些困了,连蓑衣也没脱,就进入了梦乡。
夜幕之下,知了、蟋蟀们为牧童演奏着催眠曲,轻轻的,柔柔的……
秋风萧瑟,万物衰败,我独自走在苍痍的古道上,马蹄:“笃笃笃……”地叩击着爬满青苔的石砖上,一步一踱。
道旁,是稀疏的枝杈,干瘪得仿佛风就能吹折,而枝头上,蹒跚地附援着一条条古藤,古藤上苍绿的茎脉是岁月刻蚀地伤痕;风穿过枯木林发出“呜呜”的声响,伴着黄昏归来的乌鸦啼鸣,凄冷而惆怅,与我的思念一起盘旋在上空。
我拨开交错的耷拉着的粗藤,眼前豁然开朗:
一股清泉从远方而来,匆匆地来到了我的脚跟前,我俯下身“抚摸”着溪水,不知道他们为何要这么迫切。他们翻山越岭义无反顾,是否和我一样为了梦想,亦或为了回到自己的母亲——大海那里?
我的眼前模糊了起来,刚刚冲走的思乡之情又涌上心头。当年为年轻的梦想而背井离乡,执着前进,可当迷离时,失意时,才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起了这个远方的避风港……
而现如今,我只得独资走在这沧桑的驿道上,牵着这匹羸弱的瘦马,用自己的肩膀载着伟大而沉重的梦想,顶着呼啸的西风继续奔忙。
不明白,我不明白!明天的路还有多长,梦究竟在何方?
明白,我明白!明天的路会更长,但只要心中载着这份爱,我总有成功的一天!
日更斜了,影更乱了,晚霞更迷乱了。风,依旧在呼啸;溪,依旧在流淌;梦,依旧在流浪……
古铜色的夕阳飘忽不定,涓涓的清流波光粼粼。虽然我曾颓废我曾叹息,但我耳畔萦绕父母着的叮咛,内心承载着亲人的牵挂,我又会抬起原本沉重的脚步,再度踏上漫漫长路……
清明节来了,这天,天公不作美,顿时,天空蒙上了一层淡灰色的薄纱,细雨像细箭一样落下来,岸边的垂柳低垂着脑袋,无精打采,再加上几根柳条在周围轻轻摆动着,似乎正在蒙着眼睛悄悄哭泣。
杜牧饥饿难忍,因为天儿有点凉,所以自己更加是难受了。他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眼角禁不住泛红。路人上的行人手捧着鲜花,带着祭品,怀着忧伤的心情去扫墓,此刻,似乎更增加了一份伤感。杜牧见到眼前这样一番情境,心想:人们都去给祖先扫墓了,唯独我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不知道家人有没有扫墓,祭祖啊!
为了解除烦闷,忧伤,杜牧只好走在泥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去寻找酒馆,可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哞哞”这时,一位牧童来了,他骑着黄牛,头发用一根红绳扎了起来,嘴巴里衔着一根草,并拿着笛子吹了起来,一副轻松的样子。杜牧忙向前走去,问道:“小朋友,你知道什么地方有酒馆吗?”“知道,就是那片像粉色云霞的地方,那是杏花村!牧童伸手指了指杏花村。”“谢谢”说完,杜牧便快步走向杏花村,到了酒馆,便吃喝起来,顿时诗性大发提笔写下了: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