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这个月,城南小学人声鼎沸。一场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结束了项目的我回到了座位上,兴致勃勃地观看起了低年级的800米决赛。
所有参赛选手正站在起点热身,以饱满的状态迎接这比赛。
裁判响亮地一吹哨,发出“准备”的信号,选手们纷纷来到起点处,蹲下身,紧绷着神经,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
“呯!”裁判的`发令枪枪声响彻云霄,一颗子弹呼啸着冲向天空。在同一时间,选手们如离弦的箭般向前方奔跑。
经过第一个弯道,选手们自觉地排成了一列,你追我赶,竞争愈发激烈。
未曾想,意外就此出现。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的小男孩,在经过第二个弯道时,重重地摔了一跤。膝盖上的皮被蹭破了,连运动鞋都丢了一只。一旁观战的老师赶忙围上来,问这儿说那儿,可他却挥挥手,踉跄地站起,表示还能继续。此时,他距领先的选手已有一圈之差了。
只见他略一下力,趔趔趄趄地向前跑。虽摇摇摆摆,但仍可看出他正暗暗发力。
领先的选手已进入最后两圈了。他显然有了危机感,猛然加速,却因缺少了一只鞋而力不从心。
时间飞逝,他总算超越了前方的第一个选手,紧接着超过了第二个,第三个……他竟成了第二名!本认为他会就此知足,他并未印证我的想法。
最后三十米了,他与第一名仍有不远的距离。二十米,十米……对手在最后十米中完全放松了下来,得以让他大展身手。五米,他超越了对手,两米,全场悄无声息,一秒后,他冲过了终点,夺得桂冠!
看到他一举夺魁的场面,眼眶中积蓄已久的泪水终于流了出来。多么催人泪下的一幕!
愿时光永久停留在这催人泪下的一幕……
我最感动的是第5个故事,她是一位善良的妈妈,名叫高淑珍。
她收留了几百个残疾孩子,让自己的女儿为他们上课。孩子们读书不要钱,还能免费住宿。孩子们都管高淑珍叫“妈妈”,因为高淑珍养他们,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高淑珍还立下规定:必须等残疾孩子吃完了饭,自己的孩子才可以吃饭;想要娶她的女儿,必须要照顾几百个残疾孩子。我看着看着都哭得泪流满面。
一位老大爷养了一条狗,老大爷就是是它的父亲,小狗很爱吃粉条,于是老大爷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粉条”。
有一次,粉条出去玩,被人们误认为流浪狗,打晕了粉条,老人闻讯赶来,把粉条抱回家,老大爷抱了它四天四夜,粉条竟奇迹般的醒了过来从这以后粉条再也不跑出去了。
可是近几年来,老大爷被确诊为瘫痪,老人无儿无女。由于行动不便,他只能一次买好几天的食物,有一天老人像往常一样坐着轮椅,带着粉条出去买菜,没想到,粉条竟拉起老大爷跑了起来,从那以后,老大爷就天天出门。有一天,老大爷指着路,把它带到超市买菜,老人不进去挑,让售货人员帮着拿出来,这时粉条则趴在超市门口等着,第二天,老大爷还没给粉条说要去哪,粉条就拉起他,来到了超市门口,粉条是多么聪明!它拉老人那么多次从没有一次闯过红灯。粉条还拉他去逛公园。在老人看报纸时,它就趴在地上不动,等老人看完后它才跟主人玩,多么懂事的小狗!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我的感人故事来自与一个新闻。新闻是这样讲的,在乡村的大山上里面住了一家人,女儿才6岁要上小学了,可是家里穷,妈妈是一个瞎子,爸爸脚有点毛病。女孩的爸爸心里很难过,心里想着我真的没用竟然让孩子上不了学。看到这里我心里也说得他们一家真可怜。新闻继续播放着。第二天清早女孩的爸爸悄悄的出去。来到招人工的地方,因为女孩的爸爸没有太多的文化,所以不好找工作。只好去做乡村学校食堂打饭,打菜杂活。他看见小孩们都很可怜,有时会多打一点饭菜,后来许多学生都排在他打饭﹑菜队伍里。在后来被负责人发现提醒了他。
有一次有一个小男孩饿的发抖,他看见了又多打了一些,结果被发现被暴打了一。看到这里我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女孩的爸爸回到家,妈妈问到:“你回来了。”女孩从外面回来看到爸爸脸上有很多伤口,便惊讶的问:“爸爸你······怎么呢。”“不要说。”爸爸说着,便把小女孩拉出去说:“不要告诉***,不然妈妈会很伤心,我对不起你们俩。”孩感动的说:“爸爸您真了不起,您是这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这一个新闻感到了许许多多的人。
这一个新闻让我留下了许多泪水。
星期三下午,我们看了高一新生排练运动会方块队后,纷纷感慨:“老啦老啦。”我看着那些稚嫩的面孔,心中在嘲笑他们的幼稚时,心底竟没有来由地渗出些许的羡慕,羡慕他们那纯净的热情。这种无条件的热情好像已经离开我很久了。
但我不愿意承认,因为我们在球场上依旧是活力四射。我们想说,我们不屑去和高一新生抢风头,高三的学生也没时间搞什么花样。可我们说不出口,因为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借口。排方块队时,达叔提出的“五三”口号无人响应便是明证。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老了,就是因为我们悲哀地发现,我们失去了这份热情。那是什么偷走了我们对于大多数事物的热情?
从达叔的口号无人响应不难看出,我们对标新立异失去了兴趣。倒不是怕羞,人家高一新生还跳舞呢,我们来点雷人的口号算什么?可别人说:“算了咯,随便搞两下就可以了。”我想我们只是累了,不想为着这一形式劳神费力。可很多人,乃至一些男生都能对着镜子整理半天,而仅仅只是为了发型。其实发型这东西也就是个形式,是给别人看的。同样是形式,待遇却不同,这不能不叫人纳罕。
看来我们还是免不了对“形式主义”的讨论。就我而言,所谓“形式主义”就是人们不期望能从中获得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却又不可缺少的这么一个玩意儿。就好像被国人诟病的'面子工程,虽然百姓痛批,但政府部门依旧乐此不疲。由此可见,“形式主义”必然有少部分的受益者。受益者是谁,则直接决定着谁对“形式”抱有最大的热情。而这方块队,对于我们来说,走好了无甚好处,走差了也无甚坏处,那自然是“得走且走”,随便搞搞,完事大吉。所以我们无所谓,自然也就没有了热情。
说到这里,我似乎得出了是我们自己扔掉了我们的热情的结论。但果真如此吗?记得小的时候,我对名校里面的学生会成员很是羡慕,觉得学生会是个很能锻炼能力的地方。可初中加入年级学生会后,我发现不过是每天拿个本子,跟个居委大妈似的东扣西加;老师,同学也不指望你能做出点什么有意义的工作。一切形式都照着学校的规矩来,学生会成了我们自娱自乐的东西。这与我的预想完全不同,但生活就是如此。我们看着很多原本美好的背影,匆匆赶上前一瞥却发现不过尔尔,久而久之,还怎么能指望我们满怀希望,充满热情呢?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太多的东西都只徒有形式,没有一个充实的内里。而这“形式主义”之所以大行其道,正因其有广阔的市场——人们都吃这一套。我们当今社会的浮躁气息,由此可见一斑。世人皆好形式,使外表取代了内涵。但高考状元附上自己“曾任学生会主席”等辉煌经历的履历表申请美国名校,却屡被拒绝的例子警醒我们光有形式是行不通的,碰上识货的便会被打回原形。可面对这个根深蒂固的社会现状,我们只能去适应。所以我们的热情渐渐消退,一个个不得不老成起来。这就是成熟吗?我看着那些刚踏入高中的新生,心里默念:“还是保留你们的热情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