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经历死亡是在18岁的时候,不是我亲身感受,而是它发生在我身边,近得只有一张老藤椅的距离。
那是一个阳光热烈的午后,窗外冷风彻骨,屋内却非常温暖,人浸泡在阳光里,好像浸在一汪热水里,舒服极了。我陪爷爷在阳台上晒太阳,给他读积攒了一个星期的报纸。棉花被里的爷爷身体缩得小小的,脸上很多平静的皱纹。小土狗趴在我们脚边,非常温顺。煤炉上炖着排骨萝卜,升起袅袅白烟。奶奶在厨房里给我们做桂花圆子汤。我觉得那一刻,很好很好,那一刻内心的温柔平静,余生也没有复现。
奶奶端着的青花瓷碗砸在地砖上,很尖利的一声响,我觉得很美妙的那一刻就倏忽过去了。像感应到什么一样,我扭头看爷爷,静得像一块泥塑。我伸手去探他的鼻息,早就没有了。可是身体还被阳光浸泡得很暖和、很蓬松,我握着爷爷粗糙干硬的手,眼泪一滴滴落下来。
奶奶比我想象中平静得多,她只是红着眼眶握着爷爷的手在他身边坐了一会儿,帮他理了理毛线帽和围巾,像话家常一样对他抱怨道:“老头子,你就等不及了。喝碗桂花圆子汤,再喝碗萝卜汤,热乎乎地上路多好。你要走了也不说一声。你真是一辈子没有良心哦。”小土狗在地上呜咽了一声,大概感受到了什么。
爷爷年事已高,谁都知道死亡一定会在哪个路口等他。但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他说走就走了,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爷爷的后事办完,奶奶懒了很多,不爱出门也不爱进厨房了,整天坐在爷爷从前晒太阳的地方,发着呆。这样晒了一整个冬天的太阳,一直到来年的春天,她才回转过来,把手在围裙上擦了两把,进厨房给我们做好吃的。
我想奶奶是在心里熬过来了,她比我们多活了几十年,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世情是本最丰富的书,她一定都明白了。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人和事,不会有真正的告别仪式,而是说没有,就没有了。
有一天,奶奶说:“世道残酷着哩,有啥法子呢?只能坚强啊,咬咬牙就过去了。”
奶奶这话是在参加她一个老姐妹80岁的寿宴后回来说的。那个阿婆年轻的时候插队到贵州的山区,一直都没有得到回来的机会,慢慢就死了心,在那里安了家,把异乡当成故乡。阿婆每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匆匆忙忙赶回来看看娘家人、吃顿团圆饭。我还记得小的时候,陪奶奶去镇上唯一的公交车站送阿婆。中国人大概都是不擅长拥抱的,这对感情深厚的老姐妹只是你的手捏着我的手,身影都是瘦小而单薄。她们穿着陈旧而整洁的衣服,阳光迷蒙,风吹乱了她们的白发,奶奶帮阿婆理了理,8路车尘土飞扬地驶来了,奶奶推着她上车,说:“大妹子,上车吧。照顾好自个儿啊。”
这一别就是十几年,老之将至了。奶奶说起寿宴上的场景,流露出很凄凉的况味。那老姐妹和她的母亲都健在,只是脑子不大清楚了。各自穿着一身簇新的衣服,恍恍惚惚地坐在那里,周围热热闹闹的,可是好像完全不关她们的事,她们专注地进入了老人的世界,像那些我们小时候弄丢的铅笔、橡皮、日记本等,它们在岁月里待着的一个黑咕隆咚的地方。
奶奶的老姐妹发着她的'呆,偶尔痴痴地笑,子孙们把她们母女俩搀到一起,历经沧桑的两人却是幽幽地对看了一眼,又无动于衷地把浑浊的眼珠子转向了别处。她们就这么互不认识了,没有一次告别,没有机会再说一句:“妈,你好好看看我,趁你还记得我的时候再看看我。”
老姐妹在酒席散场的时候好像清醒了一些,拉着奶奶的手说:“妹子,大兄弟走了,以后就剩下我们两个老姐妹了。”奶奶一阵心酸,正要跟她多说一些话,她突然就又糊涂了,刚才的清醒好像昙花一现。
奶奶回家以后,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阳台上,我忽然觉得奶奶的身影比从前更加凄凉,她们那个时代的人一个个都走了,就剩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世界上。
奶奶如果读过书,会知道有一个诗人叫苏东坡,他写过几句词是这样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奶奶不识字,无法美化她的苦难,她说这都是命。
时间像火车一样轰隆隆地往前走,并不会因为那是一个衰老的人而将它的步伐变缓、变柔和。奶奶在这白花花流走的时间里以她的速度一点点衰老着。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人在老到一定岁数时会暂停衰老,五十岁和六十岁没有多大区别,却又突然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如山倒轰隆隆地老了。
奶奶在70岁的时候成了一个被岁月风***老人,雪白的头发胡乱地散在衣服领子上。为了方便行动,她搬到了底楼由车库改造而成的屋子里。于是一整个秋天到冬天,从日出到日落,她都坐在门口的藤条椅子里晒太阳,像一个深色的球,身上是层层叠叠的衣服,露出花花绿绿的边。我上班前去看她,她问我有没有吃早饭,又说她吃了一碗泡饭,问我要不要来一碗。我下班回来去看她时,她又问了我同样的问题,很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屋里喝一碗泡饭。我倚着门沿站着,打量着她这毫无隐私可言的方寸之地,望着她似懂非懂的脸,一阵心酸。
我的奶奶也糊涂了。也许是一天天慢慢糊涂的,可由于我们的疏忽,察觉到的时候她已经认不出大多数人。
这世上,远和近究竟应该怎么定义,我不能确定。
远方到底有多远,近旁又能有多近,谁能告诉我?
有人说,企鹅的故乡是远方;有人说,地球的那面是远方;也有人说,去看一次大海,就是到了远方。但是,真正的远方该在哪里,又有谁会讲得清楚?我真的很向往远方:我想让自己的双脚真真正正地接触到珠穆朗玛的山巅,看看那里是否生长着植物,看着世间万物在我脚下生息繁衍,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壮阔;我想让自己切切实实地嗅到古都的气息,想象着一座座宫殿再一次耸立在那里,目睹着一个个王朝在我眼前兴盛和灭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沧桑。
我希望的远方不是要有多远的距离,哪怕只是我所居住的城市的一个角落,只要那里的人过着和我迥然不同的生活,他们的习性,他们的历史,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那就是我的远方,就是我所渴望的远方,此时,远方与近旁是那么的相似,我甚至都分不清哪个才是远,哪个才是近,似乎远和近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同时存在的。
人生之路是没有终点的,所以我们要一刻不停地向前走,去寻找生命中的'远方,那时我们的方向,尽管它是那么渺茫,那么遥不可及,但是仍然要固执地向前,去追寻心中的梦。
前进的道路本来是很容易的,可是总有太多太多的牵挂使我们举足不前,因此在功成名就、大悲大痛之后继续前进,则是太困难的一件事情。于是就有人选择了留在近处,放弃了追求很久的关于远方的梦。当前进的路上赢得鲜花和掌声,他们会在周围投射来的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中神情恍惚,满足于这点成就;当前进的路上坎坷不断,最后终于重重地绊倒,他们会在爬起来后舔着自己的旧伤,寻找千百个借口来告诉自己:停下来吧,够了!然后站在原地,看着更远的地方想:那里不属于我,一路跋涉到这里,看看来时的路,很长了。他们认为自己的脚下就是曾经梦想过的地方,殊不知这里仅仅应该是一个休息的小站。他们曾有过一个多么远大的志向,曾怀过一颗多么虔诚的心,为何最终只是行动了那么近的一段距离?在我的眼里,留在近处,就代表着妥协,代表着懦弱。
我渴望永远的远方,尽管不知道它在哪里,何时才会到达终点,却依然怀着最初的梦想,向前努力着,纵使前路是艰难的,都不会轻言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地向命运挑战,才能超越今天的自己。
所以,不要让懒惰占据了你的心灵,也不要执迷不悟,舍弃你所拥有的近处的一切,请相信远方的风景会更美丽。去远方探索,你就会发现,奇迹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
人间何处无风景!大海的宽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高山的挺拔是一道雄伟的风景,自古以来的爱国志士是一道悲壮的风景?而游览美丽的敬亭山则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风景!
刚刚结束了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而使我久久不能忘的.,是那一路上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满怀期待的来到了敬亭山脚下。仰看敬亭山,它在朦胧的薄雾中显得那样的高峻,那样的遥不可及,一想到一会儿将要去攀登这样一座巍峨的高山,心里别有一番激动和兴奋!
谁知,天公不作美!在这时便下起了倾盆大雨。想要登上顶峰本就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可是又下起了大雨,难道这是老天爷故意借此来磨练我们的意志吗?常言道“少年激情似火”这场大雨并没有浇灭我们的热情,反倒使我们更加充满动力去迎接挑战!
我们背着包打着伞便踏上了这艰难的登山之旅!
刚开始,我们每个人都精力充沛,一个个迈着坚定的步伐,心里想着这点小小的困难能奈我何?我就要登上顶峰!可是幻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刚刚登到山的四分之一时,却早已失去了当时的干劲和体力,一个个精疲力竭,真是恨不得马上停下来,不再继续前行。虽然每个人的心中难免有些小埋怨,但并没有真正的放弃,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同学们手拉手,一起唱着歌继续攀登,我想这一定就是团结精神――在困难面前,不抛弃,不放弃,勇于面对,团结奋进!
这何尝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登到敬亭山顶峰时,我们来到了太白独坐楼。这时的天气似乎也在为我们的成功而喝彩――雨停了,雾还没有消散,太阳渐渐探出了头,山峰河流,沐浴在这金色的朝晖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向我们招手,如此美好!
在观景台上,俯瞰山下,就好像在这一瞬间世间万物为我们仅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茶园,那翠绿的茶树在薄雾中显得那般神秘,恍惚间,我似乎看见了一个个采茶女忙绿的身影,她们的脸上总是挂着欣慰的笑容,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无比的满足与自豪。我不禁吟诗一首“遥望茶山云雾绕,茶香醉心人神往,若隐若现采茶女,茶山人歌入梦来”。同学们看我陶醉的样子,纷纷为拍手叫好。
这“雾中采茶图”不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眺望远方,古老的水阳江似一条长卧的巨龙,贯穿敬亭山脉的南北;一座座跨江大桥,像一条条彩霞飞架东西;江面上碧波荡漾,船只如梭,大江两岸河网交织,千亩良田,充满生机,构成了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敬亭山周围连绵起伏的小山在蓝天和薄雾的陪衬下显得更加壮丽,我不禁感叹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确实啊,连古代英雄人物都敬畏有加,我们又何尝不是呢?仙雾缭绕,“实是欲界之仙都”在这般仙境中,我只想做一位醉酒的仙人,全身投入自然的怀抱,抛开一切的烦恼,就这样静静地沉醉其间。
真是一次难忘的研学之旅啊!美景、美情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人间何处无风景?我爱这“雨中登山”,爱这“雨后观景”,可我更爱这一路上留下的美好记忆,这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
学校经常需要大扫除,拖地,擦桌椅,都需要水。经过观察,我发现,同学们取水时总是把水龙头开得大大的,用完后随手一拧,经常拧不上,宝贵的水资源就在他们不经意间白白流走了。多么引人深思!它们在不经意间,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水,而且丢下了人格!要知道,节约用水,保护环境,那是社会公民人人理应做到的事,如果他连一个社会公民最基本的责任都尽不到,他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吗?有人说:“不就是一点水费么,我付得起!”啊!节水无小事,地球上的资源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如果现在不节约用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如果我们刷牙时少用一杯水,洗脸时不要总是开着水龙头,如果全人类都行动起来,一年可以省出36潘阳湖!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要知道,节水无小事,每个人仅需尽一点点力,宝贵的水资源将不会被浪费,大家行动起来吧!世界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她不讲阅读理解,只是用名家文豪的作品填充课堂,从小我便结识了余秋雨、刘震云、张抗抗还有老李最喜欢的迟子建。她的作品让我领略到生活细小处的伟大和美,原来生活也可以选择如诗般优雅,只消遵从内心。他不讲起承转合,而是真正教我们用生活实事来抒发情感。她爱旅游,相机记录下来光影,而她记录下来时空。走过天鹅湖,她将天鹅湖消减的湖畔定格为明年的故友重逢,走过岭南黔地,她在氤氲湿气间向我们吞吐李白在蜀道留下的豪情,回到阔别的黑龙江,她重拾起故园的雪,讲述自己的童年……老李以一颗赤子之心,在应试教育的迫近下,为我们保留了语文,抑或是内心的一方净土。
我爱上了老李的课,也爱上倾听自己。那一天,捧读《追忆似水年华》。主人公那种与不同时期的自己交错的感受令我会心。乘着夕阳,我回到当年的旧屋。斑驳的漆墙投下绿藤的影,初发的草芽埋没在曾经的足迹之中。我踏着旧路,好像与自己并行。这些细腻的感受如夜里微润的月光,经由老李在我心中苏醒。
上了初三,一场大病让我与老李断了联系,紧接着就是结业,初四。生活节奏快了起来,题海中的我已不觉自己竟许久未细嗅墨香了。为了一个分数,我渐渐抛弃了心中对语文的追求。但对生活却也愈加麻木了。
又是一个飘雪的冬日,我重回这梦开始的地方。“回来了?”“回来了。”历经数般波折,聊聊给予又唤起了我心中的.热度。她的笑仍爽朗如东北的黑土红稻,我坐在旧我身旁,课堂又成为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心灵疆场。
老李的课堂辗转城市南北,我的步履追随西东。我这才明白,我的心在这里,我的真实的生活也从这里开始。
无问西东,再续前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