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普普通通的片名配上青年新锐演员,如果是为了大场面,大制作,大明星,那不好意思,本片欠奉。但港城风土,贴近生活的人情,连续不断的笑点还真是让我对港城电影人增加了一份敬意。影片围绕一个为了讨回多年随礼送出十几万红包的年青人展开,他和朋友的小聪明、小心眼、小计谋让人忍俊不禁,欢笑不止。
再说个人观影过程,让我感觉到最亲近的莫过于片中时不时冒出来的熟脸,跟《建国大业》数明星有异曲同工之妙,听说全片共用了六百多位我们港城的群众演员,有时候就突然跳出来一个不久前还在一起推杯换盏的朋友出来。由头至尾都有些打酱油的群演突然给你这样的惊喜。
最后,看完片子回想,其实很感谢有这样的剧组和团队把我们几乎每月都要经历的红包送上大银幕,给我带来笑声,还有淡淡的回想。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票价过高——如果不是为了看朋友露脸,我大概不会选择这个只比美国大片便宜十元的“港”产电影看的。但支持了一下“港”产电影后,心里还是充满欢乐,禁不住要对之后港城的影视事业充满希望。
《红包》一部充满欢笑和港城元素的温馨礼物,带上三五好友,去影城久违的轻松,说不定你会看到自己或者邻居的大银幕处女秀哦。
抢红包乃春节市场的一大商机,各种支付网站可以通过人们之间的红包派送赚取巨额利益,以推动国家的数字化进程和互联网经济时代。据新华网报道,春节期间红包的收发量高达32.7亿次,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我国的人口总数,足以证明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相比去年再创新高。春节的大好机会也为商家们带来了利润,大规模的电子优惠券的派发成为了商家们买收人心,赢取口碑的一大利器,电子商店取代现实商店,不仅无需房屋租金、给予了员工自由的时间,还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我国人民的互联网就业率,真是一句三得。
还有网友提出,微信红包不仅对国家有益,对个人也是有益的。电子红包比起真实红包更具吸引力,就像数字比实物更有表现力一样;有时,一群人可以为抢一元钱乐此不疲,但要是一张绿色的毛爷爷掉在地上,可能很久都没有人去捡。所以,这样就减轻了春节红包的负担,因为在互联网上,一个红包可以送给10个人,但现实中,一个人可能收到10个红包。是的,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抽象和形象他们更爱的前者。
反对大军认为,微信红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是有所破坏的,在春节期间低头抢红包,不仅破坏了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还对健康不利。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本就应该感谢先祖、祭拜高堂,若这种习俗被互联网所取代,便是有损中国文化的。支持这一派的大多是历史学者和老人,他们与新潮的科技进步思想碰撞出了火花,引起了社会各界在电子红包的看法上观点不一。也同时使我有了以下的想法:
红包还是可以抢的,但不能太过。互联网时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也应该顺势而行。抢红包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能长时间抢,也不可总抢,这样不仅影响健康、破坏春节气氛,也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与偏见;同时也不要因抢红包“摇一摇”影响到正常的庆祝活动和团圆,要是做到以上这些,我相信红包还是可以抢的
前几天,我们还在南昌外婆家的时候,我就收到了好几个红包,里面的钱全都交给妈妈。因为去年的几件事,让我不敢把红包里的钱留下。
一件事是在一个寒假里,我在运动场所玩,玩着玩着就看见我的一个同班同学,在一条小巷子里走着,于是我就走过去想跟他打个招呼。刚走不到几步路,突然发现一个留着长头发的中学生,从一个小门洞里走了出来,一把抓住了那个同学,向他要钱。
我很害怕,赶紧躲到了一棵大树的背面,偷偷的观察。我猜:那个初中生肯定是觉得刚过完年,小孩身上一定会有一点钱,所以他就找准机会,来向小学生敲诈。而我那个同学平时又胆小。
果然不出我所料,只见那个同学吓得半死,赶紧掏出几元钱给他,那个中学生似乎还不满足,凶巴巴的叫那个同学别动,然后又搜了一遍他身上的每个口袋,没有翻到其他的东西。拿起钱就往我这边走来,我立刻拔腿就往家里跑,因为我身上也揣着几个红包。撞上这个长头发的中学生,那我就倒霉了咯!
还有一次,我的堂哥来了,我想买点爆竹和他一起玩,于是我就从红包里抽出10元钱,走出家门了,可正当我要买的时候,却发现10元包括红包都不见了,我真恨自己不该拿那10元钱去买爆竹,而现在钱都掉了,从这以后我就不再把钱藏起来,而是交给妈妈保管了。
这几天回到家乡宜丰。收到了更多亲人的红包,我和妹妹全都把红包交给了妈妈。我还明白了小学生身上是不能多带钱的,不然就容易被坏人盯上。
微信红包是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传统习俗的巧妙结合,强化了网络空间的交往,增进了感情交流的互动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抢红包也不例外。若不分场合地抢红包,从抢红包的闲暇消遣,演变为春节假期的“家庭大战";甚至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冷落家人,疏远情感,实在是舍本逐末。
面对这狂轰滥炸的“抢红包"有人赞成,有人贬斥,就我而言,“抢红包"的出现与发展是值得大力弘扬的。
红包本身就是充满祝福、幸运色彩的,而“抢红包"就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年味"。
“抢红包"是一种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文明的创新结合。人们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地刷新、升级,乃至颠覆了传统的“红包文化"。
“抢红包"本身只是一个游戏,让欢乐与时尚并举。当这个游戏在全国走红并成为新年俗,它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乐趣和新便利。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一些电商巨头也借机为观众奉上“红包大礼",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并且红包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网上支付方式,带点东西,可身上没代够钱怎么办?不用怕,发个红包就都搞定了,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大家。
但春节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时光被红包抢走,让有的人不能容忍。比如某男子看不惯妻子疯狂抢红包,“你到底要抢多少钱,我一次性都付给你!"足见家人对你过分痴迷抢红包的厌恶。
红包,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是表示把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
为抢红包夫妻反目虽是一个个例,但这个特殊的事例,向人们发出警示:为抢红包冷落家人、淡泊亲情是买椟还珠。正确对待数字通讯时代的新事物,用亲切的`交谈和笑容维系美好情感,珍惜亲人相聚时的美好时光,当真诚交流和红包传递相辅相成,人间的亲情日渐亲密而不被红包稀释,主次分明而不是本末倒置,才能消除亲情的距离,更好更安稳地抢红包。
不管是除夕夜还是元宵节,“抢红包”都成了当下的时令活动。打开手机微信,一排排一列列齐刷刷的红包映入眼帘,让人馋涎欲滴。忍不住抱起手机心急火燎地按下“拆红包”,生怕自己晚了一秒钟红包就没有了。这种场景在除夕和元宵节已成常态,尤其是今年,红包交易量一秒钟便可交易五百万多次,让手机控们望而眼红、使无数青年昼夜不停摇手机的微信红包更成了本次春节的焦点。
“微信红包”和“春晚摇一摇”首当其冲,它们“引无数英雄竞摇包”。年轻人们无所不摇,连一毛钱都要抢的面红耳赤;大街小巷、天南海北抢红包大军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这些专属低头族们在阖家欢乐、共庆团圆时左右各一手机,有的眼睛像鹰爪一样死抠着屏幕,有的使出吃奶的劲儿上下猛摇,有的甚至走火入魔到摇出腱鞘炎,却至死不休,大有那处拼命架势与手机“生死搏斗”。在河南老家探亲时,我偶然在出租车广播听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并引发了我的思考“春节该不该有电子红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