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影片《孔子》,不论它拍得怎么样,注定都少不了一场口水战,实际上,自从传出胡玫要拍《孔子》的消息后,这种口水战始终就没消停过。
影片上映没几天,关于《孔子》的新闻也不少。王菲复出,选择了以《孔子》为平台,献唱一曲《幽兰操》;有人炮轰《孔子》的史实和台词错得离谱,胡玫、何燕江都有激烈回应;其中还穿插着周润发颇有些雷人的感言,据说看《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不过,我是真的哭了…
在这场喧嚣、混乱的闹剧中,其实人们恰恰忘记了一个很严肃,也很重要的问题: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影片?其自身的魅力是否可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难道只有靠这些炒作的娱乐八卦才能引起人们观看的兴趣?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是不屑于回答,也许是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不便,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都显得有一点暧昧。说起来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
20年前,说到电影的娱乐性、商业性、趣味性,以及市场票房、赢利、圈钱之类,大家还是很不情愿的,要找很多理由给自己壮胆儿,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有点耻于言利的意思。
现在似乎不必这样了,大家可以很坦然、很欣然地言利了,这当然是一种进步。
但是,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事物在发展中有时也会走到自己的反面,这些年,言利的变得理直气壮起来,言精神、理想、信仰的,倒显得理屈词穷,低声下气,有时还露出一点羞涩。
我们都经历过耳提面命的、灌输式的教育,至今,这样的教育也还没有绝迹,于是大家对涉嫌要教育我们的东西都很敏感,身自动生成一种抗体,进行排斥,或者采取放纵自己的方式,以为我们只需要娱乐,这种自轻自贱其实是自己骗自己,自己麻醉自己。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随波逐流、没心没肺、几乎完全物质化、只求一时快乐的日子,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过去讲反潮流,现在讲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但无论如何,有些东西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坚持。我看《孔子》最感动我的地方,就是他终其一生对自己的信念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接受又如何呢?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宣扬自己所信奉的精神、理想和信仰。拍《孔子》的,更应该学习孔子的这种精神。
说到底,理直气壮地宣扬一种精神并不难,难的是你是不是真的拥有这样一种精神,并准备用它指导自己的行动!
《孔子》中,孔子来到卫国,卫国国君问孔子:"卫国人多,该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卫国国君继而问:"可是一部分已经富裕起来了,国家还是乱,怎么办?"孔子说:"教化人们!"这一段,也许是对当今中国的折射吧。
在《阿凡达》美国文化和电脑特技的强烈攻势下,《孔子》仍然自信地屹立在影院的上映期内,也许正体现了某些国人的良苦用心:重拾传统文化,提倡仁义道德!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青虫过山车里都是小孩,并且青虫过山车也不是那么刺激,就是在最后冲刺了一下:列车在缓慢前进,上坡——下坡,加速,呼呼哇,真热,今天好热,真是,方圆五百里不见个椅子,也真是的(O,偏题了)。看经过那个苹果,就以80米/秒的速度冲过去,然后以极其帅的姿势停住,真不知道那个刹车器是用什么做的,那么快的速度都能那么紧急的刹住(怎么又偏题了)。
提起八角游乐园,游过玩过的人都会赞不绝口,留连忘返。
比起世界公园,八角游乐园里的娱乐项目要翻上好几倍。
天渐渐热起来,在北方,很少听得见蝉鸣,然而蝉也浮躁起来唱个不停。古堡式的建筑,蓝色的吊桥,仿佛回到了欧洲。
这个被誉为欧洲嘉年华的游乐园,的确美不胜收。单说那摩天轮比绍兴儿童公园内的大了2倍,与天吻合,像是刚上好漆的一样。
我觉得世界公园里的过山车不够惊险,没有绕圈子,而八角游乐园里的过山车却刺激得多,一圈一圈地绕,直绕到头晕目眩。我第一个玩的就是过山车,但这次却听不见宋健强的叫声了,因为他死活不肯上来,溜得远远的。
转圈子最刺激,整个身子都倒过来,又轰地一声侧过身子,没心脏病的也能吓出心脏病来。上升和下降也很危险,上升时身子往下倒,只觉得房屋和城堡都在下头了,上升了50米又“哗”地冲下去,整颗心悬起来,一番紧张过后只觉得冷汗横溢,一口气可喝下半瓶矿泉水。
相比之下,鬼屋就逊色得多,小学时有人在QQ里发恐怖图片给我,吓得我睡不着。可好奇心驱使我看恐怖小说,看完几篇,一星期失眠,眼睛肿得像大熊猫似的。而现在眼看张瑞军和江天珑都买好了票,连女学员李雨晨也买了票,也许是好奇心的驱使,我也买了一张。
进了鬼屋觉得阴森森的,寒气逼人,我和江天珑走到了最前面,他那双武汉人特有的大手牵着我的手,我的紧张缓解了许多。我在最前面,因此我和江天珑最先做“牺牲品”。不过刺激一点,惊魂一点罢了。而那个被张瑞军死拉硬拽进来的女孩则一路上尖声怪气地乱叫,到了出口还说:“我还真闭着眼睛走这么长的路。”张瑞军怎么虐待女孩啊!
宋健强显得平和了些,静静地抽着烟,在空中吐着烟圈,张瑞军也抽,现在又没领导递烟,可他们似乎在“练习”呢!
北京的天气不算太热,却很干燥,汗也少。嘉年华东西太多而我却玩得太少。值得一提的是,嘉年华里有很多装扮成卡通人物的人在街上行走。还有灰姑娘的南瓜车在大街上缓慢地开动。七个小矮人穿着七色的衣服又蹦又跳可随时合影,我好不容易长到1米5,没想到七个小矮人每个都比我高一点。
我从没有在童话中漫游,然而在北京,我却做到了。
骏美的白马和欧式马车可环绕着嘉年华走一圈,没有车轨的火车也可以满载欢声笑语。
一直向往已久的极速蹦极没有玩成,太危险!要从50米直线下降,万一安全带松了谁负责呀。
比起香港的迪士尼乐园和上海的锦江乐园,八角游乐园似乎有更大魅力,也许是尽兴吧,它带给我的是太多的欢乐,仅此而已。
看我来跳迪斯科!
一头牛,八只角,一角三个座,三个座上三个人,蹦蹦跳跳吓死人!我就是那24个人中的一个,那头牛的角在循环地转,并且很快哦,而且还蹦蹦跳跳的,真不愧为这个“迪斯科”!没见过那么帅的,并且那种在高空中突然落下却不会翘的感觉真的好爽哦(导演:神经病),不是和你吹,那落下的速度很快的哦。而且最酷的是刚到一半,就突然停下来,然后又突然向后继续“历史重演”。
这四个项目可是我以1/100的几率挑出来的喔!如果有机会去北京的话,一定要去八角游乐园逛一逛,玩一玩!拜拜!
哦对了,我要给“迪斯科”提个建议,安全带可不可以不要系那么紧呀,勒死我啦!!!
每逢周六日,这个项目排队那可是相当的多哇!这车穿梭于矿山之间,起初慢,后来快,紧接着急速转弯,一波扣一波,实在是妙and更妙!
排了N长的队,终于到我们上车了,果然是慢得要命,却突然一个89.9度角的上坡(当然夸张了,其实只有50度)让身体急速后倾,轨道里一片漆黑,耳边都是呼呼的风声,任何人说话都听不见,终于艰难地上到了“矿山”顶,却又以每秒10米的速度冲了1/4的高度。列车一直以每秒10米的速度在向前冲,还在喊:“雄赳赳,气昂昂,咱们中国强!”由于很高,当然不会冲下来,而这就是最妙之处。
列车以全程中最快的速度向前冲,呀,前面拐弯,咦?怎么直走哇,下面可有够高呀……哇呜!列车以超级帅的姿势甩着过了一个弯,哦,总算过去了,啊!还有一个!BONG!头磕了!经过了数时,终于到终点了。晕头转向………………(倒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