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张学友、邓丽君,他们都在80年代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归宿。
他们经历了多少磨难,才换来头顶的光环。成龙原本只是一个跑龙套的替身演员,过着衣不附体、食不果腹的贫苦日子,但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不断努力,终于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变成了一代巨星。邓丽君的一首《甜蜜蜜》唱甜了多少人的心房,可她自己的幸福却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原本可以嫁入豪门终身享福的她却为了热爱的舞台放弃了富足的生活,最终孤独终老。
80年代的偶像不靠势力,也不靠吹捧,靠的是一颗坚持不懈的心。
不错,将艺人当作偶像听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世界各地不知道有多少人将艺人当作偶像去崇拜,但我总觉得若是一个国家的青少年统统将艺人当作偶像,恕我目光短浅,下此妄言:这个国家在思想和精神的传承上是贫乏的。这绝非是我轻视艺人这一行业。艺人作为现今最风光的职业之一,受人追捧,追逐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其中不乏刚进入社会的新鲜血液和青春的少年们。谈论流行明星、当红花旦是他们的日常,更有甚者为之尖叫为之狂热,甚至不惜一洒热泪,好似获得珍宝一般的捧着、护着,不容他人损伤一点一滴。
可是难道除了艺人,中国青少年再也找不到更好的人当作偶像了吗?如若不是,那为何有如此多之人这般坚定执着地将艺人当作自己的偶像,将艺人当作自己所崇拜的对象,将艺人看作追求梦想的动力?是因为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人们早已不会“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因为这是一个浮躁不堪的社会,人们容易随波逐流,还是因为这是一个和平年代,中国青少年们自出生起就未曾亲历战争,所以眼泪无处飘洒,只能白白送给艺人?
有人说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心怀国家前景,愿为国家奉献牺牲一切。但我想说的是,青少年们,他们应不应该?“应不应该”本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条件,在这个理想化的条件下,中国青少年最朝阳最热血的姿态,应该是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般“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一定会有人这样反驳:艺人身上也有正能量,我就是受其影响才决定发奋学习的。试问,哪一个温暖纯良之人,身上没有正能量?既然选择了艺人这种职业,他就必须做好这个职业所代表的社会形象。毋庸置疑,艺人所能传达的社会影响同其他许多不同的职业一样是有限的,是很难突破职业所带来的限制的',而中国的青少年应该先看到事情的本质,再看到更好的选择并意识到我们所担任的社会责任,深切感受我们的文化、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希望中国青少年不要仅仅关注当今社会上世俗的风气,有时也应该去看看过去,看看那些被历史所铭记的人,感受他们的人格与精神,去感受那一声“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那一句“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那“虽身无完骨,尸供蚁蛆,愿所甘心”的无畏,这些都是中国的脊梁,这些才是值得我们屈膝以表敬仰的人。这些人才应该是中国青少年的偶像!
“螺丝钉精神”至今为人们所传颂。
雷锋出一趟差,好事做了一火车。虽然雷锋的一生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仍被人们所记住。雷锋可以说是一位平平凡凡的小人物,但他的影响却不亚于任何伟人。他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帮助别人当做自己的责任。
70年代的偶像不靠外表,也不靠嗓音,靠的是永不泯灭的精神。
偶像这个词,本意是指泥塑的神像,是宗教信仰方面的一个词。随着历史发展演变为今天的“被追捧的艺术家、作家、娱乐圈艺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含义是仰慕的对象。偶像是被追求、被崇拜的对象。”这种含义。我们不去讨论它的词汇学意义,仅就偶像这一名词以及与之有关的现象作简要分析。
首先,我们为什么会有偶像。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具备什么特殊的才能与天赋,正常地出生、成长,过着正常的生活。但这个世界上确实是有一些人具有这种我们所不具有的才华的,而这种才华可能就恰巧吸引到了你。于是被他所吸引,奉他为偶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了。其次,我们从偶像身上渴望得到什么。对偶像才华的欣赏永远是我们对他崇拜和喜爱的出发点,至于了解他之后从他身上发现的人格与素质等方面的闪光灯则是附加物,是以欣赏为基础和前提的。偶像绝不是简单的性幻想对象,那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绝不是为了满足对自己另一半的幻想而挑选偶像的,如果你的偶像只是你想象中你的另一半的替代品,那么这个人可能根本算不上你的偶像。我们从他身上得到的首先应该是艺术的享受,其次才是人格的鼓励与对成长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的向往以及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动力。最后,我们与偶像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与偶像之间是绝对平等的,并不因为我们是他的粉丝就使我们站在了高低不同的两个位置。
我们平等地发出自己的.喜爱,他们也站在相同的位置上接受这份喜爱。我们可以为了他们付出一些金钱或者其他的代价,只是为了换取一次与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但这些代价同样是我们对自身艺术满足的投资,不存在与偶像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
我们是平等的两个个体,在特定的机缘下,一个个体被另一个个体所吸引,仅此而已。近期关于偶像的各种怪象甚至丑象层出不穷,对偶像的重新思考与定义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情。
人人都有偶像,当然,我一个凡人肯定不能免俗。(话外音:“偶像偶像,呕吐的对象!”接着被一脚踢飞。)和其他人一样,我的偶像也是大大的有名。因为,他就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闻名于神人鬼三界的诸葛亮。
诸葛亮,外号卧龙。虽然我和他没有见过面,但是也是神交以久了。他字孔明,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207年,求贤若渴的刘备连去隆中3次,请得他出山。诸葛亮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指出了“三足鼎立,最后取胜。”的隆中战略,为刘备开辟了一条军事路线。刘备的事业才出现转机。后来,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与东吴连手,在赤壁火烧曹操。被世人赞誉道“小心谨慎,运筹帷幄,败敌于千里之外。”为刘备建下了一代霸业。晚期,他在蜀汉衰败时,辅佐后主,平定南蛮,退掉五路敌军,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死在五丈原。
我崇拜他,不是崇拜他运筹帷幄,败敌千里,而是崇拜他的一生谨慎。谨慎,是成大事者必须具有的一点。往大处说,要成就一代伟业,除了“天生我才”的才智之外,步步为营的谨慎也是必须的。就像毛爷爷,被国民*围困时,他没有冒险突围,而是很谨慎地绕远路突围,才得以保存实力,击败国民*军队;往小处说,就是考试时要谨慎,考试的谨慎,就是做题是不冒险蒙题,虽然判断题有50%的几率可能是正确的,但4选一,8选一的选择题呢?所以,考试时不冒险,细心做题,不漏题也是一种谨慎。如果你有了这种谨慎,一百分的考卷就是囊中之物。一生谨慎,这虽然是对诸葛亮一生品质的赞扬,但又何尝不是我们这群“初生牛犊”地至理警句呢?向诸葛亮学习!向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学习!
你有偶像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经济感兴趣的一定崇拜比尔盖茨,五百一十亿的净资产!连续十一年蝉联财富榜首!哪天不谈他,哪天心里就不舒服。对音乐感兴趣的呢,当然会如饥似渴地关注着自己最喜爱的歌手。
当你发现你为了关注比尔盖次是否打算用微软吞并雅虎而在电视机边呆了五个小时,当你发现你为了等罗琳的第七部《哈利波特》而睡不好觉时,你是否认为这样对待偶像有点过火?
毕竟偶像只是人,毕竟世界上还没有神。
比尔盖茨了不起,他有非凡的经济头脑和超群的电脑技术,但你知道,他给采访过他的记者们的第一映象是什么吗?“有点死板,你和他聊技术问题,他可以说上一上午,可聊其它的,谈话很难超过10分钟。”盖茨似乎除了赚钱和编程,其它事做得都不太好。不可能有人只有优点,所以看任何人都要有必要的冷静。
冷静点,当你只拿别人所有的优点去衡量他时,你当然会发现他是你的偶像,他多伟大。
当你在敬仰某人的思维灵活时,是否注意到他动作十分迟缓;当你在崇拜某人的文采时,是否发现他害怕在许多人面前说话。在任一方面的成功背后,也许都隐藏着一个又一个缺点,失败和放弃。没人十全十美,所以要学会冷静分析。
随着《哈利波特》的升温,其作者罗琳也由一个下岗的穷教师变成英国第一大富婆,她是一位语言大师,但当她在给公众进行演讲时,她说的第一句却是:“我很开心但又很害怕地站在讲台上,人太多了……”之后,她用害羞的声音完成了演讲。如果一个不冷静的人把她当偶像后,说话时也学成那种害羞的样子,还自以为时尚,这不是傻吗?罗琳害羞是她的缺点,你也狂热地照学不误,这可是你吃亏的呀!
有偶像,有目标,这十分好,但你必须冷静,千万别没学来偶像的优点,却学了一身的坏习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