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仿佛身临其境。那里面的人物,我都十分敬佩,因为他们有着英勇的精神。
潘冬子的爸爸是红军战士,在打仗时,冬子爸受了重伤,需要动手术。但是冬子爸为了给其他伤员省下一支医学专用药,竟然不用打医学专用药动手术。(手术中,他疼得浑身是汗,但是他咬紧牙关没***一下。啊!冬子爸的意志多么坚强!冬子的妈妈为了保护老百姓转移,自我和胡汉三斗话。最后,冬子妈被该死的胡汉三活活的烧死了。看到这边,我热泪盈眶,恨不得冲上去把胡汉三给打死!!
潘冬子从小就生活在革命家庭里,所以像他的父母那样,有志气,有胆量。他烧死了胡汉三,为妈妈和老百姓们报仇雪恨。我看着看着,猛地跳起来说:“干得好,干得妙,干得呱呱叫!”
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有感触:在我上体育课时,老师让我们跑400米,我跑到250米的时候就不想跑了。当我正想放下的时候,看见比我瘦小得多的同学都在坚持跑,顿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好不是滋味!于是,我追上了那个同学,一口气跑到了终点。电影中,冬子爸就是一个榜样。让我明白了做事都要有恒心、要勇敢。
这部影片永远是我的导路线,是我战斗的号角,时刻提醒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鲁迅先生居然有文集叫做《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居然是胡适的文集?大师的文学作品名被改的像“言情小说”引发众人热议。的确,鲁迅先生除了用其犀利的笔锋和独到的见解来抨击社会上的一些荒谬守旧的现象以外,也有“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的`柔情与感慨,但这绝不是无病***的软弱。现代社会把这样的标签强贴到了一代大师的头上,这样真的好吗?
我以为传承文化经典应该“原汁原味”。文化之所以要传承是因为它经典,文化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装载了文学大师的思想结晶以及他们对于时代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都是其精华所在,是作者经过思考才慎重选取的,他们可能还会多次修改。如简奥斯汀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开始命名为《最初的印象》,后来才修改,可见标题对于作者来说是有讲究的。在我们肆意篡改标题时,我们其实也在不经意中改变了它的文学性以及其经典之处。修改标题在错误的引导我们走向传承不正统的经典的道路。我认为经典的传承宁少需精,万不可求多而泛。
与此同时,传承文化应是出于本愿的一种自主的行为。博尔赫斯曾言:“在人类使用的各种工具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书籍。其他的工具都是人身体的延伸,但书籍是记忆和思想的延伸。”既然书籍是一种“工具”,那么我们使用它的时候只有真正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才能够使用自如。如果在阅读书籍时常带着一种痛苦的心绪,难免会心浮气躁,无法静下心来潜心就学。在科技日臻完善的今天,人们很容易被网上的一些花边新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视剧吸引,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人们如果没有主动想要去学习的想法,人心浮躁,还想拥有古人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恐怕是有点困难了。所谓“宁静而致远”。如果无法宁静,还怎么能够深入研读,选择其精华用于自我陶冶,提高品格性情呢?所以我想我们不应该追求汗牛充栋,而应追求韦编三绝,至四更而不倦的精神。
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假传承”。有一些人为了在当今社会显示其文化素养超脱常人往往喜欢捧着书本装样子,其实只是泛泛而览并未汲取到多少精华和养分,这样是不可取的。既然想要阅读经典,就应该要传承大师独特有力之处,兴许其文字笑里藏刀的隐晦,或者其跨时代的文学历史意义。捧着书而不去阅读就像一个穷人坐到精美丰盛的一桌食物前连筷子都不屑于动一般。最后穷人只有饿死或者随意捡拾些残羹冷炙来勉强充饥。这样无谓的折磨是毫无意义且不必要的。
马尔克斯说过:“一旦人们到了只顾自己乘头等车厢,却用火车厢装运书籍的那一天,就是人类的末日。”现代的人们有许多正在一步步将自己推送至深渊而不自知。只有我们拿起知识的武器,传承祖辈们的思想精髓与文化经典才能够武装自己,使自己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仍有一个清静的小角落没有人侵入,保持着内心的本真,纯洁,使自己更加睿智。
我特别喜欢看《小兵张嘎》这部电影。电影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讲诉了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他的奶奶为了保护八路军而牺牲了,而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救出老钟叔,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小侦查员的故事。我深深地被嘎子的机智和勇敢所吸引,也被嘎子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影片中的嘎子人物形象鲜明,"嘎"气十足!在路上,他错把罗金宝当汉奸,闹出了笑话。与胖墩打架,打不过就咬人,还爬上屋顶堵人家烟囱,犯了错误,还不承认错误,被罗队长关了禁闭。多么可爱的嘎子啊!
嘎子也很勇敢,在一次伏击敌人的战斗中,嘎子对一个逃跑的`鬼子穷追不舍,屁股中了子弹,受了伤也不知道。最后用了一把木头枪俘虏了鬼子,缴获了一把真枪。多勇敢的嘎子呀!
在鬼子司令部,看见有日本鬼子妖气摩托车逃走,他就找来两个钉子,将摩托车的轮胎放了气,又将两个放在了车座上,鬼子没注意,坐在了钉子上,疼得"哇哇"大叫,车子没开多远就翻车了,多机灵的嘎子啊!
我特别喜欢《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学习嘎子乐观向上,机智勇敢的精神,立志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前几天,我们在慈溪市党群服务中心参加了红色影院主题活动,还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抗日影片《小兵张嘎》。
影片主要讲述了激烈的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英勇的战士都在枪林弹雨中牺牲了,白洋村的十岁小男孩嘎子和他的妹妹,还有奶奶相依为命。他掩护了受伤的八路军叔叔,可最后被奸诈狡猾的日本人发现,在情况危急的时刻,年老的奶奶为嘎子挡住了一颗子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八路军叔叔,小嘎子在十分坚难困苦的环境下,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八路军队,当上了一名小八路军。最后,战争的螺号声响起了,八路军们齐心协力,斗智斗勇,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嘎子虽然与我们一样大,但是他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宁死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他的勇敢坚强的性格更是我们的榜样,在这样苦难的环境下,他非常乐观,心中充满了理想,为当上一名八路军而努力奋斗。与其相比,我们远离了炮火,丰衣足食,还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比起嘎子的童年真是幸福多了。但是,我们都没有嘎子一样的勇气,遇到了困难总是退缩,不敢面对,只会要求爸爸妈妈去帮助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做一个勇敢坚强、不怕困难、永往直前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阵阵朗朗地读书声从我们国学班传来。国学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知止堂。知止堂是由一位热爱国学的妈妈,为了孩子学习经典文化而创办的,所有的老师都是义工,利用休息天给我们义务讲课。
每个星期天下午,我怀着快乐的心情参加国学班。老师让我们大大小小三四十个孩子伴着古筝曲齐声朗读《弟子规》、《论语》、《笠翁对韵》,读得好的话,还可以像个小老师一样领读呢!国学班的胡老师可疼我们了,怕我们读久了累,中途还给我们讲《二十四孝》的故事,好让我们边听边休息。
《弟子规》一句就三个字,很快就会背了,可是有些话我还不懂什么意思。有一次爸爸在外面酒喝多了,醉得像一摊烂泥巴,被两个叔叔连扶带抬送回家,在家门口画了几个“八”字怎么也进不了家门,我觉得又心疼又好笑。突然明白了《弟子规》里的一句,第二天认真地对爸爸说:“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爸爸欣慰地抱着,我在我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对话,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心胸变得开阔多了。偶尔,小肚鸡肠的时候,仿佛听到孔子在我耳边喃喃地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最优美的就数《笠翁对韵》了,它平仄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啊!国学经典像甘甜的雨露滋润着我的童年,像温暖的阳光陪伴我茁壮成长。
暑假里,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小兵张嘎》这一部电影,我特别的敬佩主人公嘎子,他经常在鬼子司令部周围转悠,想方设法帮助八路军了解鬼子的情况,却没有让鬼子发现。而且,即使鬼子拿枪对着他,他也没说出八路军藏在那里,要是我,早就害怕得什么都说出去了。嘎子,我要对你说:“你真厉害!小日本都斗不过你,我为你骄傲!”
嘎子曾被鬼子抓住过3次。一次,他和英子、乐乐、胖墩、刘燕姐都被抓住了。嘎子不服气,于是找小鬼子们比赛,还说:“如果我们输了,就把信交给你们,如果你们输了,就要放我们走。”小鬼子同意了,于是比赛开始了。第一个比的是打酒瓶子,胖墩打弹弓打的特别好,所以派他上场,可打了个平手。第二个是憋气,英子从小在水边长大,在水里憋两三分钟绝对没有问题。比赛的时候,小鬼子憋不住了,斋藤发现了,让其他小鬼子把那个小鬼子的头按在水里,结果淹死了,所以第二局嘎子胜了。第三局是爬树,等嘎子爬上书后就顺着屋顶走了。你看,嘎子多机智啊!这说明和敌人斗争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
嘎子既聪明,又勇敢,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我们是学生,目前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刻苦学习,等我们长大了,当上科学家以后,发明能使我们的国家强大的有用的东西,让祖国富强起来,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董存瑞比我大5岁,没上念过几本书,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又一颗为祖国无悔献躯的赤字忠心,他虽然年仅19岁。但在我心中,也是在很多人心中,是我们所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彰显了中国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应该向董存瑞那样,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宽度和厚度,有些人碌碌终生,若干年后,被世界遗忘;但董存瑞,年仅19岁,没念过书,没上过学,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