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放学前,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做一项小实验,并把做实验的过程写成作文。这小实验是点燃一根蜡烛,在蜡烛前放一面镜子,看看镜子里有多少根蜡烛,然后再在蜡烛后面放一面镜子,该面镜子必须与前面的平行,再看看镜子里总共有多少根蜡烛。
老师布置的这个作业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恨不得马上就想知道实验中的问题的答案。李老师还说晚上做效果会更好。我着急地盼啊盼,盼着晚上快些到来。脑子里总在想,究竟会有多少根蜡烛,李老师为什么要布置这个实验,而她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一吃完晚饭,我就迫不及待的拿来一根蜡烛并点燃,平稳的放在桌子上,再拿出一面镜子,放在蜡烛前面,但蜡烛就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似的在和我捉迷藏,有时看见蜡烛的影子,有时又不见了,折腾了一番,我终于能清楚的从镜子里看见蜡烛了,一支,咦,只有一根蜡烛,这跟我们平常照镜子没什么不同,一点儿惊奇也没有。突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问题,如果再放一面镜子,会有2根蜡烛吗,接着,我再在蜡烛后面又放了一面镜子,刚开始只看到了1根,把镜子移动了一下,居然看到了二、三、四、五、六根,我顿时兴趣大增,瞪大眼睛左看右看,最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其中的一面镜子上,出现了一排蜡烛,一支挨着一支,没有中断,也没有尽头,这一排的蜡烛就一条摇晃着的火龙,一直伸向远方。
这一排蜡烛在我心中是那么神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问妈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妈妈笑笑说,这是前面镜子的景反射到后面镜子,后面镜子的景又反射到前面镜子所成的.虚像,这叫做光的反射原理。魔术师表演时,也会用到这个原理,啊,原来如此,我有所醒悟。
通过做这次神奇的小实验,我懂得了,生活就像一本书,只要我们多去发现,多去探索,就能解开其中一个又一个的表面现象中的奥秘。
童年就是那些很久没有听到那些很熟悉的名字了,像什么小涣熊方便面,瓶装牛奶,等等一些很小的东西组成的回忆。
记得那个时候经常去买方便面就是为了里面的那一张小小的卡片,得到了卡片之后就不知道面要怎么办了,带回去又怕挨骂,就只有给别人吃了,别人吃完了之后会觉得很可惜,自己的东西就这样被别人吃了心痛很久。可是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拿出自己收集的卡片的那种自豪就会取代了心痛。
关于瓶装牛奶,我映像最深的就是送牛奶的`阿姨送来的牛奶上经常飘着一层奶皮,我最讨厌喝那个了,可是每次一煮好牛奶,我还是不得不去乖乖的把它吃下去,玻璃瓶子是要留起来的,第二天就有人来回收。
那个时候小,出远门要坐公交车的,被父母带着,在永远拥挤的车子里,听那个售票员嚷,没有买票的补啊,然后一个个把他们找出来,催促着要买票。
现在的我,经常在寻找,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找寻,找和我童年有关的回忆,牛奶在超市里买的,不需要再去煮了,自然也不会有那些讨厌的奶皮,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些牛奶比原来的要难吃很多,味道也不纯正了,公交车换成了无人售票的,车上开始空空荡荡的,很少有人愿意去挤公交了,吃方便面的日子不少了,可是,再也不关心卡片了,焦急的扯开包装,看着表把一顿饭吃完,大概才15分钟的样子,就要象另外一个地方赶,忙碌,越来越忙碌的我,感到的是空虚,开始怀念童年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允许了,现在也很难再有那些时候的东西了吧。
早晨,我早早来到了教室,昨天的作业还没写完呢,得赶在早读之前给解决掉。我匆匆放下书包,塞进抽屉。突然,一张被折成六边形的、很漂亮的小纸片从我的抽屉里滑落下来。我一惊,弯下腰将它捡了起来。纸片折得很精致,上面还洒了一些荧光粉,显然,这么精巧的东西一定不是男生做的。
这是什么?谁给我的?难道,难道是……我的心一颤:对,一定是!我忙将手伸到抽屉下面,慢慢拆开纸片。我弯下身子仔细看,上面写着:“你的心就像一泓清潭,却为何不起一点涟漪,我就是那缕风啊,只求从你的上空轻轻拂……”
好秀气的字!
我下意识地望了望四周,随即又弯下身子,将这首诗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感到脸颊正在发烫,心情更是激动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谁写的呢?
不觉间,同学们都已到齐了,早读课的铃声也响了起来,顿时,教室里书声朗朗。我收起纸条,拿出英语书,虽然我看着英语书,可心却仍在那纸条上。
谁写的呢?
我抬起头,第一个看见娜。娜是坐在我前面的女生,扎着个马尾辫,正大声地读着书。是她写的吗?不可能!早听她说喜欢上隔壁班的一个男生了。
我环顾教室,像搜寻猎物一般地看着我班的女生们。突然,我看芳正托着下巴,若有所思的样子。难道是芳写的?估计是了,从她的神态里就能看出,虽然我只能看到她的侧面,但她一直都是整天只知道学习的,她会写这个吗?
这时,英语老师从后门进来。我忙捧起书,胡乱地读了几句。
看见英语老师坐在了讲桌前,我才收住了嘴。我忍不住又将那纸条拿出来多看了几眼,一种自豪感顿时涌了上来,我禁不住面带微笑。
“哥们儿,想什么呢?”同桌猛地用胳膊推了我一下。
“没……没想什么。”我慌慌张张地用课本将纸条遮住。
这首诗写得不错,还不是一般的女生能写得出来,要说谁有这水平能写出这首诗,看来只有……
莹!对,只有她。她是我们班语文科代表,也是本班公认的第一大美女,看来除了她也就没有其他人了。
我朝莹看了一眼,竟然发现她也正往我这里看,我俩对视了一眼,我一紧张,赶忙低下头。
啊哈,看来就是她,一定是她。难道我真有那么大魅力,能将她也吸引住吗?这也没什么奇怪,我也算是有点小才气,况且我长得也不赖……
下课铃声响了。
突然,我竟看见莹正朝我座位的方向走来。我的心又“砰砰”直跳。我想起今天早上起床后还未梳头,便背过身去,将头发理了一理,又整整衣领。看见莹离我越来越近了,我便很绅士地站起身来,面带微笑。
莹却在娜的身旁停住,对娜说:“你不是要情诗吗,我从网上替你找了一首,你看到了吧?”
“什么,我没看到。”
“今天早上我放在你抽屉里的。”
“哪儿啊?……”
原来如此!
我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天气闷热,到处是蝉的鸣叫声。使本来就心情烦躁的我更加烦躁。晴朗的有些过头的天气,我却只能待在家里做作业,好不公平。在我不良心情的影响下,我乱写了几道题就出去玩了。刚刚走到大门口,我就听见了“沙沙”的声音。心想:难道有小偷吗?
我悄悄的打开门,使之没有发出声音。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女孩。他大概和我差不多大吧,一件洗得掉色了的大衬衫套在她身上很不合身,这使她很费力;一套短裤和一双成人的皮鞋是她仅穿在身上的。我看到她时,她正在垃圾堆里翻找着饮料瓶、铁质或纸质的可回收物品。突然,她好像捡到宝似得拿起了什么,开始看。我走过了些,这不是我前几天扔的语文课本吗?我不禁想:她也应该和我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的吧!而我却这么不珍惜别人遥不可及的现状。不一会儿,她发现了我,与我四目相对;他很慌张,眼神逃窜着,“对,对不起,我……”,她转身想走。我叫住她,回房间把我最爱的'《十万个为什么全集》送给了她。她只腼腆的说了句“谢谢”但我还是看到了她的欣喜。
帮助人,真好!原来也可以如此快乐!这次的经历让我想起了那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歌词。我想帮助人也是一种爱吧!今后,我将珍惜我已有的生活,帮助那些渴望学习的人,有爱真好!
在我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一个古朴典雅的挂钟。小时候的我,在无聊的时候总喜欢仰望着挂钟发呆,看着时针追逐着分针,分针追逐着秒针不知何时起,步入初三的我因为学业的繁重使我的生活单调无味,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连每天早晨都几乎是在书堆里醒来的。当然,母亲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也只能劝我放松一下。楼下的公交车每天都在6:30准时到达,母亲让我踩着点到,但我的性格却不容许自己迟到,每天总会在6:25到达楼下等公交车。有时过于仓促就没吃早点便背起书包往楼下狂奔,后面传来阵阵呼唤声。
冬天,我的手因冻裂起皮,像个紫萝卜一样,疼得要命。母亲见状,边擦着药边问道:是因为太早出去而冻伤的吗?我没回答,母亲也若有所思。第二天,我吃完饭后,发现只有6:20,于是便在屋子里看了会儿书。外面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狰狞的面目令人发怵,门前的老槐树也似在微微颤动。呵,屋子里好暖好惬意啊!这就是家的感觉吗?母亲在一盘安静地坐着,神情中流露出几分安心和坦然。6:25我才出家门。到站时,公交车刚好从远处驶来。
就这样,我一天天地踩着这种生活节奏。日子长了,我开始疑惑:为什么现在我每天吃完早饭变刚好是6:25而不是6:30呢?但忙碌冲刷了我疑惑的思绪。
周末到了,可以闲下来放松一下。于是,我打开电视,准备打发一下时间,刚好右上角显示北京时间七点整。我顺势抬头望了望我家的挂钟,不想却发现挂钟才6:55。于是,我明白了:母亲怕我太早等车受冻或过于仓促而没吃早饭,便偷偷改变了分针的指向原来如此。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总是顺着生活匆匆的脚步,不想却忽略了紧随在身后的母亲。望着自己的手,少了受冻的斑斑裂痕,再回头望望母亲,她的眼角已多了丝丝皱纹。您将时间调慢了5分钟,换来了让我放松的余地,而流逝的光阴却毫不留情地拭去您美丽、年轻的容颜。
原来如此,母亲,谢谢您带给我的那么小小的改变,谢谢您带给我浓浓的爱意。
四月里,又是去扫墓的时候。
我趴在车窗上,晕车的难受和起床气在肚里乱成一团,前往乡下的路总是颠簸的,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目的地,我有气无力地蹲在一旁,直到父母来催促我,才慢吞吞拎起些黄纸,往墓园里走去。
其实哪能称得上墓园,只不过是数目较多的坟地。我踩在泥泞且凹凸不平的小路上,往远处看,那是一大片的油菜花,开在灰白的天空下,并不灿烂,在我眼中,它们甚至是衰败不已的。我从来不喜乡下的环境,那些看似悠闲实则荒凉的景致,从来只会让我呼吸困难。
我从不愿意去扫墓,随着学业逐渐繁重,我只认为这种活动是浪费时间,但无论如何,父母总会把我硬拉去。
我看着墓碑上爷爷奶奶的相片,相当陌生,他们在很早之前就已去世,我甚至连他们的面都从未见过,去祭拜两位与你有血缘关系却素未谋面的人,那点血缘关系简直单薄的过分,它从未能激起我内心的悲伤。
该磕头了,火焰燃烧起来,我双膝点地,跪在燃烧的黄纸前,双手合十摇几下,后双手撑在身前,低下头磕一下,重复三次,算是好了。当我第三次结束,即将起身时,只听响亮的一声,鞭炮炸开了,我下意识转过头,向着响声源头望去,剩下的是渺茫的烟,身前的火焰温度滚烫,使我全身温暖起来,风带着轻微的抽咽声传入我耳中,我紧盯着爷爷奶奶那老旧的照片,他们正冲我笑着,顿时,心一颤,猛然明白了什么。
蓦地想起在《默读》中读到的句子:“人烧成了灰,成分就跟磷灰石差不多,并没有什么值得敬畏的,为什么我们要把它当回事?我告诉你,因为生死、光阴、离合,都有人赋予它们的意义……”
原来如此,生和死之间唯一的牵连,大概就是在这时吧。我们与死者很近,不过一层浮土;我们与死者很远,是生死不可逾越的距离。而当我们怀念起故人时,那生死之间的分界,竞已被模糊和淡化了。我站起身,再次向墓碑郑重地拜了拜。
生死不过弹指间,记忆和悲欢却早已永恒。扫墓只是习俗,其间的意义才是被珍藏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