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们要去一座美丽的城市—长沙,而且这可是我第一次乘飞机去旅行。大年初一我们早早坐地铁到达机场,可是过了一会接到了飞机因为天气原因要延误的消息,好不沮丧。等啊等,登上了飞机,在蓝天上穿行的感觉真是太有意思啦。
坐飞机到达长沙机场,又换乘磁浮列车到火车站,再坐地铁到达我们要住的酒店已经是晚上了。一出地铁站,就能闻到长沙特有的味道,那就是臭豆腐的“香”味。大街上一串串红灯笼挂起来,路上的行人提着大包小包匆匆赶着回家吧。
第二天一早,我们先去了烈士公园和马王堆汉墓,了解历史文化,纪念伟人。下午就要去长沙的橘子洲景点了。橘子洲在湘江边上,风大又冷,形状是一个长岛,我们一行人只好坐上了游览小火车一路前行,中途可以停靠五次站。那里有百米喷泉,水焰广场,绿树成荫,在景区里还有有桃园,橘园,竹林,梅园。现在刚好是梅花盛开的季节,好大一片梅园啊,那一支支傲立在寒风中的腊梅,红梅,还有淡粉色,白色的,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幅美丽画卷。再往前走着,就能看到***青年时代的巨大雕像,他双眼炯炯有神,面对着湘江,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江水拍打着岸边,发出“哗哗”的响声。
主席还在这里写下了那首《沁园春》的诗篇:“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果秋天能到这里,我想这树上结满果子,黄灿灿的橘子挂在枝头,该有多美多香啊!”赶上好时候还能观看到音乐焰火晚会。
长沙的小吃有很多,最知名的当然是臭豆腐,黑黑的臭豆腐,吃起来可是香香的。夜晚,太平老街上人头攒动,灯火通明,每走上几步就有臭豆 腐店和糖油粑粑店,每家门口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真是红火。
这是一座美丽又有独特味道城市,让我印象深刻。
呆萌的小熊,凶猛的大老虎,调皮的小猴……这是哪里呢?猜着啦,这里是长沙生态动物园!我们东方红学校三年级全体师生正在津津有味的看可爱的动物呢!
乘坐着电瓶车,我们来到了车行区,首先看到的是凶猛的东北虎。东北虎见了我们,提高了警惕,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他突然站起来,张开血盆大口,一步步接近我们,好像要把我们吃掉似的。我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真担心它会顶破车窗玻璃,向我们攻击。车子终于开动了,我心里悬着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了下来。
“快看,快看,右边有几只白虎!”同学们大喊道。白虎物如其名,除了身上有几条黑条纹,其他地方几乎都是白色的。其中,有一只威武的大白虎躺在一个光滑的石头上,显然它就是“白虎大王”。我有一次紧张得直冒冷汗。
参观完车行区后,我们又来到了森林剧场看动物表演。你瞧,调皮的小猴子骑着自行车入场了!他们边蹬车边向我们招手,大大的眼睛注视着前方。它们应该是在向我们卖萌吧!看着它们卖萌的样子,我们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过了一会儿,调皮的小猴子在我们的掌声中下了场,闪亮登场的是两头笨重的小熊。别看他们笨重,其实是走钢丝的高手呢!快看,小熊披着大红的褂子,它平稳的走着,轻而易举地走过钢丝。台下顿时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大声赞美:“小熊,你真棒!”小熊不仅会走钢丝,还会翻滚,跳跃等动作。看到这些,我突然感受到了小熊的可爱和机灵。
我们不光去了这两个地方,还去了大熊猫馆,大象表演馆等地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我们的'欢笑声,留下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不知不觉,一转眼就到该回家的时候了。我恋恋不舍地上了巴士,心里想:动物朋友们,再见!下次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天气预报准的时候多,不准的时候少。可是人们对准的预报记忆不深;对不准的预报却记忆犹新,耿耿于怀。为什么会这样呢?打个比方说:气象台10次暴雨九次报对了,人们都带雨具做了预防,印象不深刻;可是没报出来的一次,许多入都挨了浇,所以怨声载道,很难忘掉。
其实,天气预报准确与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个相对概念中既体现了,公众对预报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还有一个就是技术能力和水平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首先,从总体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上来讲,我们现在对于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预报准确率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准确。天气预报还很年轻。虽然古人在观察天象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预测经验,但是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先进探测仪器和计算机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基于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历史相对较短,人类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及其内在机理和规律并未完全掌握。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预报的准确率。
其次,天气本身变化无常。围绕地球的这层厚厚的大气是个流体,也就是说,大气时时刻刻在流动着,完全摸清它的规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第三,有的天气系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以北京为例,这么大一个城市,今天如果报了“有雨”,实际可能是东城有雨,西城没雨,这对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来说,感受大不相同,有的人会说准,有人就会说不准。而且,我们对这种阵性天气的可预报性在时间上也不可能会有很长的提前量,今天晚上的预报,要报出明天白天可能会有雷阵雨,准确说出它发生的时间,非常困难。但是雷达和气象卫星可以帮助我们做好短时和临近预报。
关于温度预报,大家也有许多误解。气象学上所说的温度是“空气温度”,简称“气温”或“温度”,是太阳照射到地面后,地面又反射到1.5米左右高度上的空气的温度。如果夏天我们直接在1.5米左右的高度用温度表测量,得到的并不是空气的温度,而是太阳直接照射的温度,这个数值要比空气温度高得多。如果我们在柏油马路上放支温度表,测得的温度就更高了。气象台为了准确地测定气温,都把温度表安放在不受太阳直接照射而又通风良好的1.5米左右高度的百叶箱里。因此,气象上的温度是以百叶箱的温度为准的。我们夏天走在炽热的太阳下总感觉气象台把温度报低了,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由观测资料的疏密决定的。我国现在的探空观测站一共只有100多个,折合每200多千米才有一个探空观测站。云的生命很短,一块大的雨云可能会在10千米内将雨降完,雨没有降在观测点上,就观测不到降水。不仅探空站在空间上稀疏,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我们每天只有早7点、晚7点和凌晨1点三次施放探空气球进行观测,其他时间仅靠地面观测站进行观测。探空气球升起时如果设有遇到云,就无法预报出降水。总的来看,大气本身的复杂性使人们对大气变化的认识很难一步到位,另外预测时还受科学技术水平等的限制,因此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计算初可以提高预报结果的精度,但问题主要不是出在计算机上,而是出在反映大气运动规律的方程组以及求解方程组时初值的确定上。因此计算机算出来的大气方程组的解是一个精度不甚高的近似解,加之由于网距大、网点疏,捕捉天气系统如同大网捞小鱼,致使当前天气预报舞台唱主角的数值天气预报不时地出现“跑调”和“走板”。虽然预报员可以对结果进行修订,但毕竟受水平所限,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天气预报自然有时也就不准甚至严重失误了。
在现代社会,天气预报是一门科学。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会不准呢?
首先,天气预报还很年轻。虽然古人在观察天象过程中积累了诸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基于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历史并不长,人类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及其内在机理和规律并未完全掌握。
天气本身变化无常。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也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在具体情况下,要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是件很难的事。以预报“桑美”台风为例,当时有3个台风在一个大的区域里,要准确断定每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实属不易。预测时除了要考虑大气环流形势影响外,还要考虑3个台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很难准确预测这3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大气本身存在的复杂现象,致使人们认识不到位,另外预测时还受科学技术、千丝万缕的关系的限制,因此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决策预报有难度。以王家坝分洪决策服务为例。王家坝地处河南、安徽交界处,是淮河第一坝。此坝下游是有10万人居住的分洪区。王家坝要不要分洪,关键得看天气预报。这个时候,预报员面临的压力很大:一开闸,10万人就要撤走,百姓种的庄稼全被淹没,会造成几十个亿的损失;但若是不撤,淮河大堤出了事,灾害会更大。所以,在面临重大的决策服务时,预报员最受煎熬。一些特殊的天气预报不准很正常。比如在火炬登珠峰的时候,环境非常恶劣,在此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天气因素。然而,预报珠峰的天气有很大的难度。首先,此处没有气象站,而且地形很复杂,周边的环境差异很大。这些因素导致人们对特殊地区的特殊天气的认识非常有限。其次,要提前4天至5天做出未来的天气预报,这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即使是在北京,做这样的天气预报可能都很困难,更何况是在珠峰。天气预报精细程度不够。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天气预报,就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的预报――这是未来天气预报必须攻克的难题,也是预报员追求的一个目标。延伸期预报能力有限。
去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涉及四次天气过程,对每一次天气过程,气象部门都做出精彩的预报。但若是能发现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气象部门就可以提前对一些部门进行预警。不过这样的预报,以目前的手段很难达到。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