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家园这部电影观后感)

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家园这部电影观后感)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4-01-08 14:40:00
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家园这部电影观后感)

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一】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水可以称得上是万物的母亲。自从看了《人文梅李和谐家园》这部令我深思的教育片之后,我才真正明白“水是生命的源泉”这句话的含义。

影片中,一位妇女在公厕中盛了水之后,便扬长而去,在一旁的水龙头却一直“哗哗”地流水。此时此刻,我听到的仿佛不是流水的声音,而是水龙头凄惨的哭声,水管流失的已不再是自来水,而是一种责任。中国的淡水资源本来就少得可怜,只有全世界淡水总量的百分之零点三,要是人人都像她这么浪费,那么这些水怎么养活中囯十三亿人囗呢。开是一种需求,在你用完水后,关更是一种责任,不要让水龙头哗哗流泪。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随处可见,就连我自己也有时会浪费水。一个万里无云的大好晴天,我拿着刚领到的零花钱出去玩,握着这左盼右盼才盼来的零花钱,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间我得上厕所了。我赶紧往家跑,“来不及了,来不及了。”终干天无绝人之路,我看见了一个公厕,这时的我仿佛是见到了救星一般,撒腿就向公厕跑去。小完便,洗完手,便转身要走。“小朋友,你没关水龙头,这样子很浪费水的。”我转过身,原来是公厕的保洁工人。我又看了看正不断流水的水龙头,既害羞又愧疚,赶忙把水龙头关了。“以后可得注意了,水是十分珍贵的,在中国水资源本来就很少了,要是再浪费的话,不久后,水就会和石油等价了,到那时,用水可就没那容易了,所从,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做起,珍惜水源,永远地避免那一天。”我红着脸点了点头。这时,我知道了,浪费水就是在浪费生命。回家路上,我想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原来,在我平日里用的那些晶莹剔透的自来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地球上的水如此稀少,而我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节约。从这一刻起,我一定会好好的珍惜水源,不再让它流失。节约自来水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污染河水,要让小河恢复到以前那张整洁的脸,让它在河床中尽情地奔跑,到那时,河水也一定会像纯净水一样甘甜可口,渴了就再也不用烧水了,直接去小河捧两囗水喝,多方便啊。但如果人们继续污染水源,那么,世界上最后一滴水也许真的是人们的眼泪。

水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就像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一样,所以,我们要像珍惜母亲一样珍惜水,让它源源不断地流下去,孕育更多的生命。

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二】

今天我看了纪录片《家园》,它让我感到震撼!地球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В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人类自私,贪婪,狂妄,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对大自然疯狂索取。不但打破了自然的平衡,还打破了自己的秩序。人类开矿,战争,无时不刻不在挑战自然的和谐和自己的平等秩序。把地球伤害得遍体鳞伤,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类的富贵凌驾于自然之上,他们目空一切,不断挑战自然的底限,不断在死亡的道路上狂舞。

人类为了自己几十年的享受可以牺牲数以计万人的生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剥夺别人的幸福。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人与人之间是不共戴天的关系,视生命如草菅。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他们想拥有一切,为此肆意掠夺。人的狂妄也是无以复加的,妄想自己是宇宙的主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唯我独尊。他们将地球破坏殆尽。

人类把最大的生产力都用在了对资源的掠夺上,人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石油的泛滥导致能源大战,粮食也遭殃了,一半的粮食用来饲养和加工生物燃料。这些活动导致了水的污染,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涨,陆地减少,地球的灾难已经来临,你我都是罪魁祸首和灾难的受难者!!

看了《家园》,只有一个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对于一个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来说是自卑。对于人类糟蹋自己家园的行为是心痛。

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三】

这是通识课上看的一个纪录片。说是纪录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教育片。从人类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讨了地球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

第一天,也许没什么变化。只是家里的狗狗很有些寂寞。

过了没几天,城市乡村的夜晚开始陷入一片黑暗。因为主要的.供电是靠煤炭燃烧。一旦燃烧炉内的燃料燃尽,而此时已经没有工人继续往里添加燃料。大部分的供电会因此而停止。连狗狗在家里唯一能够“看”的电视也没有了。宠物狗们在家里可吃的东西已经不多,它们被迫出门觅食。而大多数狗天生就不适合在野外生存,它们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弱势(如脸太长或太短,腿太短,跑不快),所以一大部分的狗会丧尸荒野,而少数长相普通的狗却在此时成功的存活下来。

至于其他动物,渐渐地它们会来到街头觅食,就像在原始的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一样:弱肉强食。甚者,当城市周边有动物园的话,那些动物一旦有潜力冲出了牢笼,它们将会使新一轮的战争更加激烈。毕竟本性难移。但是由于刚开始的一阶段,城市还未因为无人管理而乱成一团,所以站在新的食物链顶端的是哪种动物,答案或许并非如同从前。

也许一开始世界的变化还不是太明显,但是大自然的能量还是强大的,几十年后,人类存在过的痕迹会被大自然一点一点的消除。高楼倒塌。大桥被腐蚀断裂,书本被微生物侵蚀至化为须有……一切人类存在过的痕迹将会慢慢被人类抹去。即使是历经风霜的世界七大奇迹,也终将抵但是风和雨的侵蚀,化为一团沙随风散去只是时间的问题。

地球存在的历史如此之长,人类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时间。反观人类,我们又如何自大地认为地球能够任由我们掌控呢?

矿产的过度开采,树木的过度砍伐,对别的生物的***戮……我们已经做了太多危害地球的事情,而这一切却终将害了我们自己。看看全球变暖的后果,我们砍掉了那么多的森林,二氧化碳已经无法被及时吸收。温室气体笼罩在大气层上,使的大气层变成了一个微波炉。而紫外线正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加热。

地球上那么多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和谐的共存,是因为它们经历无数的考验,无数的磨练才构成了此刻的复杂而环环相扣的循环体系。而人类也只但是是在这个循环中存在的一个环节而已。我们大肆地做着看似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和发展”的事情,不断的破坏以前和谐的循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将我们自己一步步地引向地狱的深渊。我丝毫不怀疑地球的更新和保护潜力,没有人类的存在地球还是会照样转,并且说不定没我们捣乱会转的更好。所以我们还是趁早改变我们的利欲熏心和目光浅薄,趁还来的及,赶快自救!

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四】

2009年6月5日,地球环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时,我们更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在《Home》里面,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全球军费开支多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经费的12倍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0亿人在饱受饥饿全球超过50%销售的谷物用于喂食牲口与生化燃料上全球40%耕地质量下降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我们的家,有多美?

杨恩·亚瑟用影像给出了他的答案:

美到令人流泪、美到令人窒息、美到令人惊恐、美到令人无所适从。

在宏大的航拍中,我远望地平线,却望不到半点弧度,才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多么的庞大与包容,想要征服他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地球不是地理书上画的那个站满了小人儿的球体,也不是天体物理书上说的那个宇宙中小小的尘埃——她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家园,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天空,是我们灵魂永恒的故土,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你要美到何时才是终点?

琥珀般的远古火山、翡翠般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丝绸般的河流与冰川、蓝玉般的大海和沁丝般的珊瑚…这是影片的前半部分给我们展现的美景——航拍,全是航拍,高高的俯视镜头高到让人几乎认不出原本熟悉的景物,一切都变小了,小到根本无法认出那些在草原上奔驰的、在海面上跃出的、在天空中飞翔的到底是什么——是的,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为高大的生物又算什么?

是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尘埃。

航拍,是本片当之无愧的精魂,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参悟到影片真正的精髓。

精髓是什么?我们不妨继续看下去:

影片进入后半部分,现代文明粉墨登场——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肉牛市场、太平洋巨轮上的集装箱、迪拜的摩天大楼、中国南方的新兴工业城、非洲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埃及小山般的长绒棉…人类啊!万岁的`人类!这是人类文明演化了几万年的最终成果,这是美国梦的巅峰,是"万物灵长"的杰作!

纪录片中的音乐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ArmandAmar创作,并由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演绎。影片配乐融汇了蒙古、亚美尼亚、伊朗等国的吟唱和器乐,犹如冥想般舒缓又带着淡淡哀伤的音乐,以另一种方式,传达了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

纪录片《家园》无论画面、音乐、解说都令人叹服,而影片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值得大家花一点点时间,坐下来静静观看。

看了《家园》,影评只有一个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对于一个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来说,是自卑。对于人类糟蹋自己家园的行为,是心痛。

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五】

上午,用手机看了一部让人哭泣的纪录片《Home》,翻译过来就是《家园》。这是一部史上投资最大的环保纪录片,已被翻译成14种语言,中文周迅配音,非常美,非常棒的纪录片。一天内,该片在181个国家发行,打破了历史上电影发行量最大的世界纪录。导演是著名的法国航空摄影师、环保人士杨阿尔蒂斯-贝特朗。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机的现状。影片开始以唯美的拍摄手法,介绍经过40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

接着,遍历整个地球,遍及50多个国家的摄像,告诉我们:自人类出现已来,只用了20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影片最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对地球的残酷掠夺,应当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是继续破坏直至毁灭还是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唯一的家园。当前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现在已不再是悲观的时候,人类应该立即联手,积极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看没有翻译过来的片子很累,要每时每刻看屏幕下面的汉字,否则你就不知道讲什么,坚持看完,很感动,正如周迅所言: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

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六】

整部片子以一个俯瞰世界的角度,以一种很缓慢的速度向我们讲述这个地球,尤其是她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种种。

影片的开始,是地球形成于4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人,出现于20万年前。我们只是不折不扣的过客;是一曲对这个美好的地球的颂歌。美仑美奂的画面,让人感叹生命的神奇之余,深感自身的渺小和无知。

然后音乐突然急促起来,因为,人,出现了。

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加快了毁灭的进程。那一个个小渔村如今变成了高楼大厦;原本树木繁茂的森林如今也夷为平地,无情的人类在上面随意建设,看起来是发达了,富裕了,可那是真正的富裕吗?随之而来的是什么?是极不合理的发展带来的各种灾难性问题,资源枯竭,污染泛滥,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等等。我想到了之前的7。23动车事故之后的一句话:“中国,请放慢你的脚步,等等你的灵魂。”

由彼及己,甚至于一开始,我真的不太适应影片慢得令人想要睡觉的叙述速度。我想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有同感吧,我们这代人,尤其是90、00后,接受的更多是一种“快餐文化”——各种古今中外文化势力的冲击与交融,各种只需浅消化甚至不需消化的讯息,更多的是哗众取宠。这世界太快,快得我们来不及思考和作出合理的判断。只能跟随着大部队的脚步,随波逐流。何曾没想过,拥有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土;何曾没追寻过,寻找一片“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隐世家园……

再说说影片吧,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述我们耳熟能详却无动于衷的一些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导致复活节岛的荒芜,留下一片片不堪入目的伤疤;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就要举国迁移;江河断流,污染严重,用水日益紧张;森树木砍伐,亚马逊热带雨林首当其冲,等等等等。我们听多了,我们知道,却拒绝相信。不是因为薄情,而是怕失去现在富足的生活罢了。

回到人类,灯光璀璨的不夜城把白昼变成了它黯淡的`影像;居民房像坟墓一样密密麻麻但整齐地排列着;还有比人口数还多的汽车,通常是一条条巨龙匍匐着,加速环境的恶化。

接近尾声了,影片列举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0亿人在饱受饥饿;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但是最后,还是乐观的。一方面是,“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还剩下什么”,有很多国家很多人已经在行动,我们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事关每一位地球公民。

另一方面是,我们真的来不及悲观。我们真的该行动了。这个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你我的呵护。

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七】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报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今天,我们上合小学师生观看了《迷失的家园》这不到40分钟的视频,从中,我却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这部电视,导演和摄影师都以完美无缺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杰作”。

目睹此情此景,我感到了无比的惊骇和窒息的疼痛,长途飞行和饥饿难耐已使我筋疲力尽,再也无力拍打双翅翱翔,我一头扎进那曾经让我欢愉的海水中。海面上荡漾起了黑色的油膜,我的周身被厚厚的油脂包裹,我的视线开始变得模糊,我的羽毛被粘附在了一起,我不再动弹自如,我无力地挣扎着,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海水变得狰狞、恐怖,我随着海浪沉浮,但不再快乐,深深的恐惧让我的生命似乎走到了尽头……

我爱这片海洋,嘶哑的喉咙却唱不出欢快的歌曲;我爱这片海洋,模糊的眼里却再也看不到和伙伴们追逐风雨的画面;我爱这片海洋,却流不出最后一滴眼泪。哺育了无数生命的大海正遭受着来自人类文明的无情污染,这还是我以前的那个家园吗?这还是我以前深爱着的那片海吗?

一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大海变回湛蓝色,她又唱起了欢乐的歌,在太阳的照耀下,散发着幸福的光芒……

我梦想我们会拥有一个没有污染的环境……

电影家园观后感作文【八】

2009年6月5日,地球环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时,我们更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在《Home》里面,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全球军费开支多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经费的12倍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0亿人在饱受饥饿全球超过50%销售的谷物用于喂食牲口与生化燃料上全球40%耕地质量下降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我们的家,有多美?

杨恩·亚瑟用影像给出了他的答案:

美到令人流泪、美到令人窒息、美到令人惊恐、美到令人无所适从。

在宏大的航拍中,我远望地平线,却望不到半点弧度,才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多么的庞大与包容,想要征服他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地球不是地理书上画的那个站满了小人儿的球体,也不是天体物理书上说的那个宇宙中小小的尘埃——她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家园,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天空,是我们灵魂永恒的故土,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你要美到何时才是终点?

琥珀般的远古火山、翡翠般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丝绸般的河流与冰川、蓝玉般的大海和沁丝般的珊瑚…这是影片的前半部分给我们展现的美景——航拍,全是航拍,高高的俯视镜头高到让人几乎认不出原本熟悉的景物,一切都变小了,小到根本无法认出那些在草原上奔驰的、在海面上跃出的、在天空中飞翔的到底是什么——是的,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为高大的生物又算什么?

是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尘埃。

航拍,是本片当之无愧的精魂,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参悟到影片真正的精髓。

精髓是什么?我们不妨继续看下去:

影片进入后半部分,现代文明粉墨登场——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肉牛市场、太平洋巨轮上的集装箱、迪拜的摩天大楼、中国南方的新兴工业城、非洲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埃及小山般的长绒棉…人类啊!万岁的人类!这是人类文明演化了几万年的最终成果,这是美国梦的巅峰,是"万物灵长"的杰作!

纪录片中的音乐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ArmandAmar创作,并由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演绎。影片配乐融汇了蒙古、亚美尼亚、伊朗等国的吟唱和器乐,犹如冥想般舒缓又带着淡淡哀伤的音乐,以另一种方式,传达了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

纪录片《家园》无论画面、音乐、解说都令人叹服,而影片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值得大家花一点点时间,坐下来静静观看。

看了《家园》,影评只有一个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对于一个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来说,是自卑。对于人类糟蹋自己家园的行为,是心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