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获得财富?我们为什么要赚钱,赚了的钱在我们死后又不能带走?是为了支付大学费用,买房子,买大量消费品,养家糊口,看病,退休?还是为了把它留给自己的孩子还是孙子呢?本周,我阅读了美国顶尖金融计划师里克·埃德尔的经典著作《财富的真相》,让我了解到,财富的真正意义是它能让你过一种真正精彩,美妙,刺激的生活。除了养家糊口,我们还应该去旅游,写小说,开飞机,学潜泳,登高山,玩跳伞,还有很多很多更加好玩的东西可以并且应该果断去做。
现在社会上,只要你多留心,就可以发现,各种财富周刊,日报的商务栏目,都没有披露获得财富的秘密;财经谈话节目里也没有;百万富翁的临终遗言里也没有。实际上,财富的秘密就在你没有正眼见过的地方。你会发现,你能够梦想的所有财富早已在你的掌握之中。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件小事,其实都可以让你快了,有很多东西其实比钱更重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已。
从本书来看,有一部分介绍了人们的项目投资问题。人们预计自己的投资回报与与此类投资在历史上产生的回报相比,差距甚大。人们通常预计自己的每年投资收益为10%,尽管他们拒绝往股市投入一分钱。有更多的人预计自己的投资能够每年赚取20%的收益,而作出这种预测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在90年代末期的一两年期间赚取的是这个比例。事实上,桑德福—伯恩斯坦公司在2000年7月发现,被调查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预计自己的投资组合在今后的10年里每年增值15%~26%。
而在基金挑选方面,很多人并不掌握自己现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他们只是会根据一个条件来挑选共同基金的,就是过去的表现。显然,表现良好的基金能够吸引新的投资人以及老投资人的新资金投入因为大多数人相信,过去表现得好的基金将来的表现也会很好。还有很多人会根据某些经济系统弄出来的基金排行榜去选择自己的基金投资所向。其实不然,那些排行榜,只是反映了过去那段时间的业绩而已,并不能说明以后的业绩会好到哪里去。就算是非常高明的金融专家,也只能对过去的资金走势进行分析而已,并不能对将来的发展做出判断。就算是经过专家介绍对某种资金投资了而使得收益丰富,那也只是意外,只能说运气好,并不能跟那个专家有多强而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资金投资方面,在选择何种资金类型的情况下,必须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才能下定主意。
所以说,财富,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对于财富的追求,其实也是一种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如何让自己幸福,比如何赚更多的财富更加重要。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很多目标,有时候,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有很多夙愿未完成。所以,为了让人生更有价值,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幸福的事。
该片以真实的案例提示了业务操作中的风险点,通过违规案例反映了个别员工对金钱的贪欲,以及个别管理人员的敷衍履职,再现了导致发生事故案件的全过程。片中银行工作人员法制意识淡薄,目无规章制度,利用工作便利,以身试法,挪用客户资金,给客户和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形象,最终也使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银行是经济案件的高发部位。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隐蔽,越来越专业,他们功于心计,惊心谋划,蓄意欺骗,让人防不胜防。但是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漏洞,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制度是我们的生命线,每一项制度的出台,每一次流程的改进,都是对漏洞隐患的修复与加固。按理说,我们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很全面,很细致,不同岗位都有针对性的内控和案件防范知识、业务操作流程、规章制度,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在实际执行中就打了折扣,因此就出现一些员工违规经营、违章操作、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成为里应外合骗取、盗用银行资金的可耻“帮凶”,有的则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上不能自持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严格按章操作是何等重要。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上的员工都要时刻牢记“违规是案件的前奏,隐患是安全的天敌”这一箴言,熟知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流程、风险点、风险环节、控制措施及岗位职责。时时、处处、事事以敬业、真诚、严谨、自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做到人人主动合规,事事处处合规,才能为我社的稳健经营和发展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
我要对照案例校正人生坐标,增强自律意识,举一反三,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恪守职业操守,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遵章守纪,照章办事,端正言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自身的合规经营意识和制度执行力。常怀律己之心,常修职业之德,常思贪欲之害,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执行各项从业禁止性规定,防范案件风险,争做优秀员工。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奉公守法,恪守道德底线,不越纪律红线,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诱惑,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安心本职,勤奋工作,坚持“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用知识武装自己,只有知识丰富了,眼界开阔了,境界高尚了,才能正确判断假丑恶、真善美,看问题才能更透彻,才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几本关于癌症的书已经不记得了,读的时候还是会有新的收获。从最初看到“癌”这个字眼就想躲开,到如今就算吃着饭也能一页一页地翻下去,不能说不是进步吧。虽然没有找到我最想要了解的东西,书的确是一本不错的科普书,而癌症的科普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足够了解了就不怕了。
关于癌症的误区还是有很多,记得妈妈在医院的时候我打电话安慰她说,又不是癌症就没有什么好怕的呀,总会好起来的。其实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即使是癌症也是会好起来的。目前来说有些癌症是有可能完全治愈的,还有一些癌症的存活率在提高,这就是希望。而如何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需要未来医学家和家属的共同努力的。
如果真的`患了癌症保持乐观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没有患癌之前,其实我们有很多方式可以尽量避免,保持轻松的心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锻炼多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定期体检,这些可不是空话。
偶尔治愈,经常帮助,总是安慰。我也是这样的角色,我总是会想象假如自己处在这个情况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样我总是能戳到点子上,所以我是一个很好的朋友,没毛病。
把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当作是余生最后一天来过吧,好好活着。
虽然文中列举很多美国的新闻现象,我不是很理解。包括媒体的定位,以及议程设置都关乎新闻的价值。网站点击量高的新闻,大多来自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多了更多求证的机会。最大限度的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给予读者尽可能深度的报道。对于新闻写作的要求,不仅要三方互证,而且对于证据要尽可能的求证。新闻写作不在于你写的事件是否真实发生,而在于你如何证明,如何让受众相信它真的这么发生了,最后习惯性的相信你,依赖你的媒体。
至于信息超载时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相信自己的全方位的调查(媒体)。文中是以受众角度,那就是要看信息来源,是否多样而又准确的,要看信息的证据,是否经得起推敲。这一直是全书反复强调的地方,作为本专业读者,对我最大的启发来自最后一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有时候我自己也很迷茫,没有道德不行,光有道德不够。不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不行,光掌握专业知识不够。读完最后一章,我不仅没明白,反而更加糊涂了,媒体人不仅是信息发布者,更是求证者。总觉得社会对媒体的宽容度太低了,但又觉得如果记者连真相都不能保证,那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取代记者了。
读《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时,知道阿婆除了写推理小说,还以玛丽·韦斯特马科特的笔名写了一些关于家庭和爱的小说(后来国内出版为“心之罪”系列),其中1944年出版的第三本《幸福假面》,一看介绍,我就产生了兴趣。
十几岁时,我们常问自己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这三大哲学基础问题),逐渐的,被学业,被工作,被现实牵绊,越来越少去思考这个问题。
琼也一样。而且,与其说她是被牵绊了,或者更恰当的说法是,她主动把自己的生活用各种琐碎的事情填满,以避免去面对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她是怎样的人?她的丈夫和子女如何看待她?他们快乐吗?就像我们也有一些不敢问自己的问题,即便是夜深人静,四下无人,只动嘴唇不发出声音,我们也不敢问出口的那些问题。
书一共有十二章,从琼探望完生病的女儿,返回英国讲起。路遇当年的女同学布里奇,和她进行了一番奇奇怪怪的对话。期间力着笔墨地描述了琼的生活多么幸福美满,她看上去多么年轻,布里奇的生活则多么随意,她现在多么邋遢,简直是一路向下,“可怜的布里奇”,琼不止一次的想。
然而,书的名字《幸福假面》已经告诉我们这一切并不简单,尽管书名基本剧透,我们仍手不释卷,就像阿婆另一本知名作品《无人生还》一般,知道结局,仍想读下去,这就是阿婆作品的魅力。
果然,因为大雨锤烂了马路,冲跑了铁轨,琼被困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陪伴她的只有一本书,招待所的一个印度人,一个阿拉伯男孩,一些母鸡和空罐头,每天一模一样的煎蛋卷和杏子。还有沙漠里的阳光,刺眼明亮的、无处不在的阳光,一条没有火车的铁路,还有空旷,干旱荒芜的、无处不在的空旷,找不到方向的山丘。没有工作,没有家务,没有娱乐,没有人。
就像布里奇说的,“要是没别的事可想,只能一天又一天地想自己的话,到头来不晓得会从自己身上发现什么。”于是,在无事可做的沙漠里,琼都想起来了,那些原本被她避而不见的真相,像从沙地里钻出来的蜥蜴,从各个方向涌来,提示琼它们的存在。
当然,她是否认过,挣扎过,拒绝过,反复过。就像我们面对自己不想承认的现实,那样挣扎,那样否认,那样拒绝,那样反复。读时,琼就像是另一个挣扎的我们自己,心绪随着琼起伏而起伏,是撕掉疤直面血淋淋的伤口,还是用冷冰冰的大理石去掩埋。
剖开自己的问题在于,这条路可能不会有终点,路上也绝对不会有风景,除了痛苦,只有更残酷的痛苦。因为表面上的快乐和光鲜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要寻找那些还不曾知道或不愿承认的,都是被粉饰的痛苦回忆。
随着琼被困的天数增加,那些真相蜥蜴越来越多。一开始只是一些细节,一句话,一个画面,一件小东西。后来,大片大片的空白时光里,那些回忆,大段大段地来了。那些她逃避过的场景,被她打断的对话,她拒绝相信和接受的结论,她刻意忽略的丈夫和子女的表现,在沙漠明亮刺眼的阳光里淹没了她。
越读下去,越觉得琼的大女儿对她的评价是对的,她“不知道任何人的任何事”。每一章都可能代表了琼思维的推进,或者重点展示了某个人的冲突,越读下去,越发现琼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对周围人的感受一无所知。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的事,只有琼,她不知道任何事。正如琼的丈夫经常说的,“可怜的小琼”。
但琼当然是幸福的,她成功说服丈夫放弃开个农场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成为他厌恶的律所合伙人,收入颇丰;两个女儿的丈夫收入也很好;儿子居然跑去南非开农场了这让她心烦意乱,丈夫就是太软弱了,不能坚持让儿子继承家庭律所,不过儿子到底还是结了婚。她可不像布里奇那么可怜。送她上火车后,丈夫阔步离开并非因为高兴,而是有工作要处理,一定是这样的!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在感叹琼竟如此固执的同时,是否会心惊,这也是曾经的自己?最近很多关于原生家庭和亲子教育的图书很流行,因为很多人都开始认识到,关于家庭,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然而阿婆在1944年就用《幸福假面》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琼的父母如何,琼和丈夫如何,琼和子女如何,让读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清晰地看到人生的可能性之一。
经过整整七天的折磨,琼发现了关于自己和人生的真相,然而这并不是童话,并不会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看见真相,是否会改变行为,正是人生走向的关键,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所在。
以人为镜,可以正己。
魏征系唐臣,自不指望其抱着“以史为鉴”著的《隋史》。杨广,一名英,字阿摐,也有非汉化的名字。其檄文已见其文采斐然,平陈大业足显实务才华,南崇佛儒平定人心亦显出能力。
杨坚五子虽一母所出,但独孤后之专权,以及其偏爱杨广,终于让广有机会勾结杨素,成为太子,甚至有了篡国失败后划江而治的计策。上位后,杨素、张衡等同谋尚且不免被清算的命运,更何况于手足。杨素、高颖等柄国能臣自开皇治世起,便开始贡献力量,广不能与之善处,度量之小,非人君之幸,如此一来更导致之后的宰相多庸人。
杨广眼光还是很高明的,认识到土地改革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洛阳的重要战略地位,只是在迁都过程中被弄臣引导,工程繁浩,大兴土木。大运河则为其一生功绩,在妇女出力、借助水势的情况下,隋炀帝同历朝历代的名贤一样,有了显著的修河之功。开创科举在当时算得上选才制度的革新了,只是***薛道衡,仍不免显出一代帝王不该有的小肚鸡肠。
水满则溢,届时百姓富足,仓廪满溢,隋炀帝开始追求文治武功,征南逐北,东西开战,终于在三度征辽时迫使农民起义,又有李渊等西魏、北周等旧朝权贵起兵造反,一时间诸侯纷乱,局面彻底失控,隋炀帝终于无力回天,只在江都纵乐。
后世以其取代父兄临朝而多诟病,但臧否历史人物,不该在此着眼,毕竟只是京杭大运河一项,就已经是千秋不朽的功业了。更何况雷塘不似乾陵,又是怎么的一种无奈的朴素端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