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觉得包饺子是一种杂耍。拿来一个面团,一捏,一按,再拿擀面杖一擀,中间放上馅料,两手用力向中间一捏,一个肚子鼓鼓的“元宝”就完成了。
春节的时候包饺子那才叫热闹呢!一家人聚在一起,男人和小孩在客厅里玩耍、拉呱;女人们则在一旁拉着家常。一直玩到傍晚,才开始准备包饺子的馅料和面团。包饺子正式开始时,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了。女儿们和儿媳们个个心灵手巧,一边闲扯家常,一边手上不停。手指翻飞间,一个个饺子初具雏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该是下饺子的时候了,摒弃了平常用的煤气,而是启用了逐渐淘汰的灶台。大锅里倒上满满的一锅水,灶台下柴火烧得正旺,风箱被拉得呼呼作响,饺子被一个个地赶下了锅,这时,小孩子按捺不住好奇心,也要跑来帮忙拉风箱、添柴火。饺子煮好了,孩子们的手和脸也变黑了。
饺子真正上桌的时候,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这时春晚也开始了。男人们在大厅里划拳喝酒,看着春晚,一片热闹;女人们则在厨房另拼一桌,轻声细语地扯着家常的,一片温馨。农村有个习俗:女人是不能上正桌吃饭的。
即使过了那么多次春节,也仍然忘不了那袅袅蒸气后那些朦胧的脸庞,忘不了饺子入口时那一刻的温馨,忘不了春节那和睦的气氛。
今天是冬至,我们在学校包饺子,我很开心。
我带来了碗、筷子、面杖和面板。老师准备了面粉、肉馅和面团。开始包饺子了,老师拿出面团,搓成了一根又粗又长的面条。然后拽成了许多均匀的小面团,分给了同学们。我先把小面团揉成两个小圆球,再轻轻地按一下,接着拿出擀面杖。老师说:“要擀四周,不要擀中间。”我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最后,一个圆圆的、中间厚、四周薄的面片就擀成了。
老师在我们的面片上放了一些香香的肉馅。我把面片对折了一下,沿着面片的边缘一点一点地捏,而馅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我往里捏,它就往外面挤,急得我都快要火冒三丈了。不过,最后我还是把它捏好了。我看了看其他几个同学的饺子,有的无精打采,像个懒汉躺在面板上;有的像一架火箭;有的像个包子;还有的像一个乌龟。真是千奇百怪!
饺子煮好了,一股浓浓的香味飘进了教室。教室里满是饺子的香气,我恨不得一口把饺子都吃完。
今天,我不只是吃了饺子,还了解了饺子的历史。今天的包饺子课真有意思!
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通常都会团聚在一起,一起包饺子,吃一顿温馨的团年饭。所以,在前两天,我们正好学了“春节”这个单词,为了有春节的气氛,我们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包饺子活动。
首先,我们班分为了5个小组,我在第3组,由我来担当组长。我们第三组中,刘钊岚负责带塑料碗筷,陈昱负责带盘子,李文浩和黄子彬负责带饺子馅,我、黄丽中和王维康负责带饺子皮。
到了周三,我们一切准备就绪,Miss Zhai一声令下:“活动开始!”我们班所有人都拿起饺子皮,“开工”了!一开始,我们组中,只有黄丽中是最专业的。于是,王维康的妈妈黄老师当起了我们的“外教”,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包饺子。我从来没试过包饺子,拿起饺子皮,向黄丽中那样,在饺子皮正面抹上一点水,使皮变得有些黏性。接着,舀一勺饺子馅放在皮的正中间,再把饺子皮对折,使它的两头粘在一起,一个生饺子就诞生了。最后,我还要稍加“点缀”,把饺子的顶端对折几下,再把折出来的几个小角往下压,好了,一个完美的饺子就出炉了!回头再看看我们组其他成员的“作品”,哇,各具特色!黄丽中的包饺子技术实在是太专业了,陈昱我行我素,包得不像饺子,到有点像馄饨!其他人包得饺子都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最后一步,“点缀”没做好,没有什么美观。
我们组效率高,不一会儿,一大盘饺子就该拿去煮了,真是闪电般的速度啊!再过十分钟,饺子新鲜出炉了,香味扑鼻。我品尝了一下,嗯,味道不错。梁萱萱看了后,口水“直下三千尺”,她也尝了尝,觉得太好吃了!接着,陈老师和羽老师也来尝了尝,嗯,好吃!这句称赞使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又拿饺子皮,开始“运转”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一会儿,放学的时间到了,我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特意六(7)班留了些饺子,就放学了。
我终于会包饺子了,而且味道十分鲜美,太好了 。
前几天,我们校园举行了包饺子活动,同学各个奋发努力,包出了非常多的饺子。这么壮观的场面,谁看了不称奇?不过,这些饺子,也是用我们的汗水换来的。包饺子其实也不简单,要的就是手巧。首先要拿好饺子皮,往饺子皮的外边,沾点水。再把一匙肉馅放上去。最重要的就是包的方法啦!要把两边的皮贴好,再把皮外边捏点花边,把饺子立起来。这次的活动,让我深有一番感受。我们用劳动换来的,是饺子,美味的饺子。虽说不能算是极品的美味,但是,用自己的手包出来的,是多么新鲜啊!这也让我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说到劳动,大家一定会想到我们平常做的一些事:扫地、摆桌子、拖地……这些看不起眼的劳动,却会为班级争光。看那些“城市美化工”,每天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的工作,他们为城市默默的做着贡献。当我们真正地读懂他们,你会发现——劳动最光荣!有些人劳动,就抱着不满的心态;而有些人劳动,则有一种荣誉感。心态,决定一切!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也要用劳动去为班级争光。
“五一”到了,大家准备做些什么?为家里做一些劳动?为班上做一幅手抄报?还是与朋友一起再包一次饺子?这些,都可以让你更有荣誉感。这次的包饺子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我们自己包的饺子,吃起来真是非常美味。包出来的,不只是一个饺子,而是一颗颗快乐的心!
元旦到了,学校举行了“巧手创美食”活动,包饺子就是其中之一。同学们一听说是“包饺子”,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开始包饺子了,我们四个人一组。我先穿上围裙,把准备好的饺皮和饺馅从保鲜盒中拿出来。准备包饺子前,老师先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把饺皮放在手的中间,然后拿勺子把一些馅放在饺皮中间,接着两边的皮对捏。看上去,饺边只有一道逢就可以了。
“包饺子现在开始!”老师一声令下,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用筷子快速地把肉馅放到饺皮上,然后将饺皮对折,我把饺皮摊在手上,把饺馅放在中间,饺馅不能多也不能少,多的话它就会露出来;少的话,就变成吃白面了,然后沾一点水,接着对折一捏,一个圆咕咕的饺子就完成了。因为我在家里偷偷练习过了,所以我们组当然是我包的最好啦!我们把包好的饺子放在盘子里。大家捏的饺子虽然形状各异,姿态百出,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人的心里都喜滋滋的。
同学们饺子包好了,老师在一边做着另一份事儿——烧开水煮饺子。水烧开以后,老师把我们包的饺子放进锅里煮。同学们可兴奋了,都想吃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同学们看到快要煮好的饺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等到老师把煮好的饺子盛到碗里,个个都抢着吃,我也赶忙加入了争抢的队伍。直到大家的肚子都吃得像一个个圆圆的大西瓜。
我想,包饺子真有趣。它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使我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上去简单的事情并不好做。所以在家我要多帮妈妈做事。
今天是冬至,我们在笔畅学校包饺子,我很高兴。
我带来了碗、筷子、面杖和面板。徐老师准备了面粉、肉馅和面团。开始包饺子了,老师拿出面团,搓成了一根又粗又长的面条。然后拽成了许多均匀的小面团,分给了同学们。我先把小面团揉成两个小圆球,再轻轻地按一下,接着拿出擀面杖。老师说:“要擀四周,不要擀中间。”我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最后,一个圆圆的、中间厚、四周薄的面片就擀成了。
徐老师在我们的面片上放了一些香香的肉馅。我把面片对折了一下,沿着面片的边缘一点一点地捏,而馅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我往里捏,它就往外面挤,急得我都快要火冒三丈了。不过,最后我还是把它捏好了。我看了看其他几个同学的饺子,有的无精打采,像个懒汉躺在面板上;有的像一架火箭;有的像个包子;还有的像一个乌龟。真是千奇百怪!
饺子煮好了,一股浓浓的香味飘进了教室。教室里满是饺子的香气,我恨不得一口把饺子都吃完。
今天,我不只是吃了饺子,还了解了饺子的历史。今天的包饺子课真有意思!
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惯性思维认为所有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应该去学校接受教育的。当身边有一位朋友,他们的孩子是没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他们选择小学阶段由父母来教孩子相应的知识,有些科目请专业的教师来教,我从心底挺佩服他们的勇气,当然也有所怀疑这样的方式是否存在弊端?
书中大江健三郎对于孩子为什么要去学校阐述的观点是:为了与世界联结,进而反观自己,了解自己。
我比较认可这样的观点,人活在这个社会中,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人总是与其他一些人相互联结的,首先是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还有就是同学,朋友,同事等等。孩子去学校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学习知识。
关于学习知识,很多教育者们都提倡孩子自主学习,我在想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而言,他们如何懂得自主学习?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学期从学习拼音开始,然后学习认字、写字,数学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被迫的学习,孩子们在期中和期末都要面临考试,对于考试家长和孩子都很紧张,分数考得好的孩子家长自然高兴,分数低的孩子家长心里不舒服,可能会对孩子各种批评,此刻想想自己也是这般焦虑的家长之一。
我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认字,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来的?在我小的时候我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只知道老师教认字我就认字,教写字就写字,很少去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学习认字,写字,读书?似乎就是应该做的,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那么这个学习上的主动性要从哪里来呢?我不记得小时候老师是否惩罚过抄写生字多少遍的事情,现在却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孩子写错了题,某老师会惩罚孩子写多少遍?对于这样的问题,孩子会有怎样的理解?有一次,我儿子有几个字写错了,他的堂姐建议多多抄写,我反问我侄女,对于惩罚抄写是否有效,他的回答是无效的,我很奇怪明知无效的方法却仍然选择,其实这样一个惯性的思维,因为她以前也是被老师和家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过,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去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而不能用惯用的方法来对待孩子。
最近还有一个问题使我很纠结,儿子期末考试考得不是很好,孩子爸爸觉得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所以他要求孩子在这个暑期把学习过的课文都默写,对于这件事情,我开始不是很同意,当然我开始是心疼孩子,也有一些觉得不妥的地方,只是似乎说不出来,通过看了《学校在窗外》,我似乎有点明白,背多少书,写多少遍也只是让孩子在重复着机械的工作,这样的默写意义在哪?孩子通过默写只是会多写几个字,多背诵几篇文章,那么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是被我们一点点破坏掉呢?
这些问题我还需要慢慢的去思考学习,或许在《学校在窗外》这本书可以帮助我找到答案,我要继续细细读下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