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入木三分作文(写王羲之的议论文)

王羲之入木三分作文(写王羲之的议论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2-14 15:38:14
王羲之入木三分作文(写王羲之的议论文)

王羲之入木三分作文【一】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彻。

【出处】唐·张怀瓘《书断》:“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入木三分作文【二】

东晋时候,我国出了一位大书法家,这就是被历代书法家、鉴赏家称为最高楷模的“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从小喜欢练字,七岁就能写出一手好字。十二岁那年,一天,他见到父亲枕头下有一本介绍写字方法的书——《笔论》,就兴冲冲地拿着它去找父亲教他练书法。父亲说他年岁小,没有应允,答应待他长大后,一定教他练书法。王羲之一听急得跪下来向父亲请求说:“现在就教我吧,如果等长大了再学,那就太晚了。”父亲看他决心大,便答应了。

从那时起,王羲之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如痴如迷地苦练书法,即便在休息的时候,也在细心地揣摩着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便在衣襟上画,时间一久,竟连衣襟都划破了。

王羲之的字越写越好,字迹既秀丽又矫健,到青年时期他已经是有些名气的书法家了。但王羲之仍然不停地苦练,走路、吃饭、乃至睡觉都在揣摩各书法家的笔势,手指不停地划字影。有一天,上了床,他还用手凌空划字,一不留意,竟划到妻子身上,妻子笑着说:“你怎么在人家身上划?自己的呢?没啦!”

没料到,就这句玩笑话,竟让王羲之悟及到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从那以后,他翻读碑帖手迹,揉和百家之长,得千变万化之神,自成一体,他的字写得更加优美,苍劲了。据传说,有一次,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雕刻工匠照着刻下来,工匠刻木时,竟吃惊地发现墨迹已透入了木板三分深。

当然,这种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人们只不过借此来形容王羲之所写的字笔力雄劲,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人们也根据这个传说,引申成“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说话、分析问题或写文章非常深刻。

王羲之入木三分作文【三】

又到那家光顾已久的小铺“飘香云吞”,我并不爱那云吞,而是爱那店主所飘香。

隔壁的小店主只因人多所以悄悄的称飘香小店主人不在把地结牌挪了三米,刚挪,就被那飘香店主看见了,可他什么也没说,大脑的词典里一向容不得“懦弱”这个词的我冲过去,向那店主不由分说的吼了起来,他顿了顿,静静地说:“让他三分又何妨,这叫宽容,以后你就知道了”虽然他轻轻的说,我轻轻地听,但心中却莫名的荡起了一阵波浪···

“宽容”好陌生的一个词,我好像被一种东西牵着,走进了他的店,吃着云吞,却品尝着宽容这味汤。

回到家里,向妈妈聊起了这件事,妈妈忽然问我“如何待人”,我答不出来,妈轻言细语的对我说:“待人之道虽涉及方方面面,但是宽厚待人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你们在成长中会慢慢领悟的”。

来到学校,老师又上了一课,首先讲了个故事

在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收到了一封来自老家安徽桐城的家书,来自他的儿子,张英的儿子想要重建房子,但当请地政官来丈量土地时,却发现隔壁吴家院墙占了自家的地,便于吴家的人理论,双方发生纠纷,告到了县衙,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为判,无奈之下,张家捎信到京城,向张英告知此事,但张英回信时却只抛回了一首诗“万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儿子看了很惭愧,便让出三尺来建房。吴府被张府的大度所感动,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吴两家不仅消除隔阂,成为十分要好的'朋友。

不仅这样,自古宽容更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回首历史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大量,我料想他的结局定不是这样。“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我一直错了宽容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成长路漫漫,漫漫路成长。

成长中宽容,宽容中成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