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它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些传统文化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这条岁月长河中消失殆尽。有的却经人们的历代相传保留了下来。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的旧历新年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歌谣时常在我嘴边念着,仿佛就是要告诉我们腊八节一过,就要过年了,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用的物资了,打扫尘除,买新衣,腌鱼腌肉,贴窗花……可我记忆中的新年要从姥爷家那一缸缸香甜的.黄酒开始的。
无论你是自家宴客还是走亲访友都离不开吃,而这一桌桌丰盛的佳肴,自然离不开美酒,而自家酿的美酒更是香甜。我姥爷家做的黄酒在当地就小有名气。这一古法做的黄酒传到我妈妈这一代已记不清有多少年了。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家的酒。酒虽好喝,但酒劲十足,就连我爸爸都要忌惮三分呢!
旧历九月九是传统的酿酒日,早在前一个星期,姥爷酒开车进到山里的认识的农户家,把头年定好的糯米拉回来。姥爷说:“山里的空气好,气温低,糯米成熟的晚,也就长得好,好米才能酿好酒。”再把酿酒用的器皿洗净晾干,如果做酒的过程沾上油,哪怕是一点点油渍都会使酒变质。头天把米洗净,在水里泡上一天一夜,这是让米发胀,蒸出来的米就不会反生,发酵就更彻底。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第二天到来。
九月初九这天一大早,姥爷把泡好的米,放进木桶里隔水蒸上半个多小时,熟透,再倒进大盆里,散开透气,晾一下,每次都会蒸上几大桶。每当这个时候,姥姥就会给我和哥哥捏几个大大的糯米饭团,沾上糖,好吃极了,这也是我和哥哥喜欢在这天主动帮忙干活的原因。米晾到半凉,就要拌酒曲了。酒曲是一个个比乒乓球小一点的白色圆球。拌之前,要把酒曲碾碎成粉末状,再把酒曲均匀地拌进一盆盆熟糯米中,这个过程是个力气活也是精细活,记忆中,每次都是妈妈在进行这项重要的工作。拌好以后,在慢慢加进一点凉水,这时糯米饭就会拉出粘稠的糖丝,把这些能拉出糖丝的糯米四周码好,按实,中间掏空,盖上盖子,包上厚实的棉被,放上十天左右,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叫热发酵过程。姥爷说,这个过程很重要,就像好的钢铁要经过火的淬炼,人要成才也要经过各种历练,中间不能放弃,要有耐心和恒心,就像酒在热发酵期间不能随意揭盖一样,十天后就要收酒了,这里说的收酒不是说就可以喝了,酒要能喝还早呢,还要把酒用大量的凉开水收进装酒用的大缸里,进行冷发酵,这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等过了冷发酵期酒就做好了,那时满屋子都散发着酒的香味,也就到了年跟前了。用自家的酒招待远方来的亲朋好友,别有味道,这就是我家年的开始。
家家的传统文化都不同,但是家家的年味却是一样的,快乐的心情是一样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彩多样,但传承的精神是一样的。我也要将我家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我家的年味更加浓郁。
今年我在我的老家过年,也就是浦江了。浦江过年的习俗可跟杭州不一样哦,下面就由我来讲讲我们浦江过年的习俗吧。
浦江的年节,节前节后历时约一个月,故有“年忙月忙,十二月最忙”的谚语。从农历十二月二十起,各家都要“掸尘”、拆洗被褥、清洗家具、洒扫庭院、疏通阴沟。开始做年糕(俗称跌头糕、蒸火糕、做冻米糖(俗称切米胖、酿年酒、剪窗花、准备年货和缝制新衣。十二月二三或二四送灶神"上天"述职,至除夕前再迎接其“下凡”,以祈求其“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各户准备春联(俗称,包括贴在大门、内室、香火、灶头、栏头、床柜家具、碗柜以及杆秤、石臼、水缸上的春联、斗方和吉语小条,在除夕“谢年”之前都要张贴到位,加以悬挂于中堂的祖宗肖像以及年历、年画等,到处都呈现出喜气洋洋的节庆景象。
我相信大家听了这么多,应该对浦江过年的习俗有所了解了吧!接下来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是怎么过年的。
在除夕的早上,长辈们先做准备工作,比如:年夜饭的准备、扫尘、搞卫生、祭拜准备等等,当然我们小孩子也没闲着哦,当大人的小帮手,择菜、写红字这些简单事情就归我们了。以前只有大哥二哥能写红纸春联,今年我也写了张“春光明媚”的红纸,还被哥哥张贴到了楼顶,不过我的字和哥哥们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年还要用心好好练习练习。
年夜饭前就是谢年了,这可是年节中的大礼,长辈们把猪头、年糕、酒、年饭、蜡烛端上桌,摆放整齐。长辈们把长香一一分发给小辈,叩拜天地灶神和土地菩萨、祭拜祖宗,每个人都很虔诚、专心致志,感谢佑护,希望天地菩萨、祖宗来分享我们敬供的食物。
谢完年以后,开始年夜饭了,长辈们给每个人都会盛上满满的一碗饭,吃不完可以把剩下的饭留到明年再吃,这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吃完年饭,就是小孩最开心的时候了,发压岁钱咯,压岁钱还要放在枕头下面,就是岁岁平安的意思啦。
春节联欢晚会当时是不可错过的压轴大戏了,晚会里有我阿公、阿婆以前熟悉的老歌、也有我们小孩喜欢的儿童歌曲、还有令人捧腹的小品和高难度的杂技表演,也有现在的流行歌曲等精彩节目。
这就是我年味十足的过年了,很开心也很充实。
每逢春节,年味儿就渐渐地萦绕在我们身边。喜庆的红色成为了春节中的一抹亮色,出现在商店、街边,甚至路灯上。随着春节的到来,年味儿也随着人们的喜悦被大家带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王安石曾经写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家家户户把大红色的春联贴在家门上,营造出一种喜庆的节日气氛。
前几年,我们家都是从商店买一幅春联来贴。可是今年,却得由我亲自创作并书写春联。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要求对仗工整,上下联互相对应,就连古代的七言绝句也很难做到这一点。现在,这个重担就压在了我的头上。
我决定用最工整也最方便的楷书在红色的春联纸上书写一联幅七言。思来想去,我采取了普遍许多春联的主题:辞旧迎新。所谓“辞旧迎新”,就是羊年离我们远去了,狗年渐渐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了大体的框架,创作春联就显得方便得多了。最终,我创作了这样一幅对联:上联:瑞羊挈寒乘风去;下联:金狗携暖迎春来;横批:辞旧迎新。意思就是羊年带着寒风离去了,而狗年带着暖气到来,迎接新一年的春天。
接下来,就是写春联了。每一个字,我都写得十分缓慢,生怕写错了一个字。但是,当写到下联的“迎”字时,我却多写了一撇。我赶紧换一张纸继续写。终于,我写下了最后一个字“新”。我欣喜若狂,赶紧把春联贴在了我家的大门上。
完成了春联,我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并且骄傲自得地在家里转了一圈。表姐在帮我剪窗花,贴在窗户上;妈妈在卷春卷,香味四溢;其他人到哪儿去了?他们都在走亲访友呢。虽然没了鞭炮,但那浓郁的年味儿还是按时飘到了我们的家里。
买来的春联虽然比我写得好看,但我自己写的春联却不知不觉地令我家的年味儿更浓郁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