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断地联想到自己的童年,里面提到的常见情节,基本上我的童年都出现过。母亲脾气暴躁同时对我要求严格。到今天这个岁数,依然记得小时候,因为打烂一只碗而会害怕到浑身发抖的情景。当然那种打烂日常用品都是小孩子的不小心,绝对不是刻意为之,却因为知道会激怒母亲,小小的孩子内心害怕得不得了,好像自己做了什么***人放火天大的事情。看到书中写到这些同样的情景,不禁回忆。后来也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学来的反驳精神: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长之间良好的关系,难道就还比不上一只碗的价钱吗?那个时候自己还很小,却懂得自我安慰了。
用本书作者的话来说,我真是个难得的孩子,并不会因为长期处于这种负面的影响下产生情绪病,反而可以自我强大到反驳母亲的做法。真不容易啊,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
甚至至今还记得,初中的时候和同学去沙滩,带回一罐子小贝壳和小螃蟹,回来便养在厨房里,哪里知道半夜全死光了,然后咸腥的气味在厨房久久不散,就这样,又被老妈子一顿暴打。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如此大怒。仅仅是因为把厨房弄臭了?
另外一件典型的事情是,母亲从小就教育我,自己学到的什么好东西都要小心藏着掩着,以防被别人学到同样的窍门,这样就不显得自己的独特之处了。
这当然是在读书之后的事情,我依然记得,从高中开始,我的参考书都要用书皮包着,不让人知道我在看什么书,并且不轻易外借。后来遇到一个挺好的朋友,她居然很慷慨地把她的参考书借我看,同我分享,当时诧异得不得了,还有人这样“无私”的。
这种意识一直持续到我读大学,也非常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在看什么书在研究什么,当然包括有什么心得也不轻易同人分享。后来是,居然是看了倪匡的科幻小说,里面有一句话当时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且至今依然印象深刻,那句话的大意就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之后还是一样你有一只苹果,我有一只苹果。但是思想这种东西的特别之处,就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之后,我和你分别同时拥有两种思想。
看到这种和我妈从小教育我的信条截然相反的东西,内心触动非常大。我从来没有这样来看过这个问题。正如书中作者提到的,家长内心狭隘,还把这种狭隘和局限性传给孩子。非常可怕,至今,我妈依然保持她的信条,她做饭有一个独门秘籍,有朋友专门请教过她,她故意不说,还说自己的做法就是很简单很常见的做法。就这个问题我同她交涉过好几次,依旧没有办法扭转她的思维,我不明白她,她当然也不明白我,后来就随她去了,一把年纪也没法改变了。
啰啰唆唆地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说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什么样子的家长自然就会成长出来什么样的孩子。我自己简直就是一个特例,熟悉我和我妈性格的亲戚朋友们都知道我们性格截然不同,有着不同的三观。我想,自己另外成长成今天的样子,还是和自己广泛的阅读爱好,以及非常早的早恋有关。初中的男朋友,发展到今天的丈夫,他一直给予我非常正面积极的影响。这点真的很重要。否则,今天的我,重复着我母亲的老路:天性悲观、谨慎多疑、斤斤计较、目光短浅。
这不是在批评自己的母亲,***之后看了许多的育儿书,我知道父母也是从自己的原生家庭成长起来的,上一辈的家庭也有自己的毛病和问题,同样也影响了自己父母的性格,好的坏的。因此可以更加理解父母,也更加明白,自己今后要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回到本书,本书作者提到的几点,还是收获匪浅。比如说,说到要尊重孩子,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孩子只是生活没有我们足,但是不代表他没有智慧。这点很重要。
还有就是有一个例子印象深刻,有位家长因为孩子喜欢摸市场里的豆腐而发愁,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也在想,是我的话该怎么处理了。作者的办法是,孩子摸了那一块,就把那一块买回家,想办法做菜吃了,那位家长又问了,那下次去还摸怎么办,继续买,摸,继续买。如果孩子实在很有兴趣,也不妨借此机会在家中自己和孩子一起研究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说实在的,这个办法我从来是不会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我只会陷入烦恼,孩子这个毛病怎么办啊?看,区别就在这里,我已经把他的这种行为定义为“毛病“了,不过是小孩子对不熟悉事物的一种好奇而已,正因为孩子的好奇,如果家长人为刻意去限制,会让孩子对这个更加好奇,也错过了就着孩子的好奇点来解释一件事情的机会。一块豆腐,哪怕天天买,连续买一个星期,能费多少钱呢。关键是解决事情的思维。
作者非常崇尚道法自然,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承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她自己也说,也遇到不少家长对她的做法“抬杠”。用非常极端的例子来对冲她的观点。怎么说呢,当然不能说这种极端情况不存在,但是我实在也看不出来,抬杠有何积极的意义?更何况有一种情况是为了抬杠而抬杠,把你噎着说不出话来,那些人就仿佛觉得自己赢了,真是没有办法正常交流。
那些举出极端例子的家长,本身就已经把自己的孩子处在一种“极端情况是正常”的思维下了,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一直不停地在给自己惹祸,犯错误,是故意的。有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自然就会把孩子往极端的情况下带跑,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作者也有反复强调,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反社会反人类的,一切不过是家长的思维和做法在孩子身上的折射而已。
深以为然啊。
当然里面有些观点我保持质疑,但都是细节而已,读者完全刻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但总体书里面传递的育儿心得,我觉得还是有正面意义,值得推广的。
如果谁问起:"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我绝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老师!"
我想先来问大家几个问题:"是谁像那雪白的粉笔磨短了自己为我们传授了知识?是谁像那无私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又是谁像那辛勤的园丁失去了宝贵年华培育了我们?"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亲爱的老师!
我的数学老学老师姓罗,所以我们班同学都亲切地称她"罗老师".马老师脸圆圆的,鼻子上长着另一双"眼睛"显得很有学问.虽然她其貌不扬,但在我们同学心目当中占有着崇高的地位.
罗老师是一位对同学要求非常严格的老师.也许是因为她希望我们能表现的更好。那时候我觉得她好凶!不过,跟她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严师出高徒。虽然她对我们十分严格,但是,她也有慈祥的一面。有时上课时她时常跟我们开几个小玩笑,逗的我们哈哈大笑。
罗老师对“培育幼苗”也很负责。原来,我们班的差生很多,但罗老师对他们并没有离弃,一直鼓励他们,教育他们,鞭策他们.就这样,“上天不负有心人”,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平均成绩在全年级获得了第1名,这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是老师使我们走向辉煌。
有人说:“老师就像园丁,培育我们茁壮成长。”确实,老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孜孜以求,然而老师们又会毫无保留的把他们平生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所以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老师!
令我敬佩的人有很多,比如辛勤劳动的农民,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好好学习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让我敬佩的人……但最值得我敬佩的人就是环卫工人了!
环卫工人无论是在炎炎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在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他们辛勤工作的身影。别看环卫工人身上脏,但他们心里却十分的干净,因为他们的工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城市的形象,他们不仅把干净环境给了我们,还给了我们一颗无私的心!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直认为环卫工是很脏的,但通过了一件事让我对他们的看法有了改变。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妈妈送我去上奥数课,我一手拿着垃圾,一手拿着书,结果我把书也当成了垃圾一起扔进垃圾桶了。当时我非常着急,正准备想什么办法拿书呢。这时从我身后来了一位环卫工,很和蔼地对我说:“小朋友,不要着急,我帮你拿。”说着他就把手伸进了垃圾桶,帮我把书拿了出来,然后用他洁白的手套帮我擦干净,递给了我,说:“下次注意点,别再搞错了哦。”当时我心里非常激动,对他深深点点头,说:“谢谢叔叔!”紧接着他就拿起扫帚去工作了。
清洁工是城市的美容师,他们的默默付出,换来了城市的清洁,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不仅要由衷地感谢他们,更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能随便乱扔垃圾。
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我最敬佩的人,那就是我们班的秦子林,我们经常叫她“舞蹈老师”。
记得有一次,我们准备过六一,她担任了我们班的舞蹈总策划。她从幼儿园就一直学舞蹈,基本功很扎实,所以我们班的重任就交到了她身上。我们班的舞蹈是民族舞,排练的时候,秦子林一边放着音乐卡着节奏一遍遍的给我们示范,时不时的还过来给我们扳扳腰,那一板一眼的认真劲,真像一位舞蹈大师。排练结束后,她也不顾休息,不断的筛选音乐,反复反思总结我们排练时候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她因为晚上琢磨舞蹈睡的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师点名批评了半天,我们都为她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比赛马上临近,一天,我们下课去上厕所,只见秦子林双手一托地,二条腿向上交叉翻滚了起来,“天哪,她这是干什么”我们都惊讶的喊道。难道要翻着跟头去厕所么?我心里想,这是只见她翻了几个跟头后,潇洒的站起来,掸了掸手上的土,笑着对我们说:“我不好好练,怎么当你们的老师呢”!我们被她的搞的哭笑不得,但是我深深的明白,这是她从内心深处在为我们的节目操心,在为我们这群“小学员”着想。
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处处为团队荣誉而着想的秦子林。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勤奋敬业的诸葛亮,是最让我敬佩的人。
我敬佩他的智谋。草船借箭时,他一夜之间便向曹操借来十万多支箭,让周瑜叹为观止,颇为惊讶;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和吴国联手,派庞统去献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连起来,并祭天拜佛,使西北风转为东南风,用火攻把曹军打得大败;马谡失街亭后,他使用空城计,让士兵打扮成百姓样子在城内扫地,自己却在城头悠然弹琴,使司马懿顿起疑心,吓跑了围城的十五万人马,躲过了一劫……
我敬佩他的忠诚。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说,如果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则可即位为帝。然而,刘禅即位后,整天游手好闲,逗蝈蝈,玩游戏,不务政事,一连几个月都不上朝。诸葛亮本该即位称帝,取代刘禅,但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一心一意、忠诚地辅佐刘禅。一份《出师表》,更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实写照……
我敬佩他的敬业。在六出祁山和司马懿对垒时,他为蜀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常常拖着带病抱恙的身躯与将军们一起研讨战事,分析形势,苦思冥想,破敌之策,献出了一条又一条出其不意的计谋。几次让司马懿闻风丧胆,不敢应战,在上方谷还差一点让司马懿父子葬身火海,并演绎了“死诸葛吓跑活司马”的千古笑谈。但终因幼主无能昏庸而功亏一篑,独木难支,回天无力,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我敬佩诸葛亮,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他那样的人,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