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小标题作文(血战钢锯岭观后感100字左右)

血战钢锯岭小标题作文(血战钢锯岭观后感100字左右)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2-24 06:18:47
血战钢锯岭小标题作文(血战钢锯岭观后感100字左右)

血战钢锯岭小标题作文【一】

《血战钢锯岭》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吉布森式的作品,导演本人所崇尚的宗教说教与个人英雄主义表露无疑,充斥全片。在电影语言方面,也是非常老派甚至老套的,比如影片结尾时主人公被送下战场,镜头调度从俯视的“上帝视角”到平视及仰视的转变在诸多--十年代的电影中极其常见,在如今看来其中意味也太过简单直白。

主人公的饰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演技扎实,“傻白甜”的形象贯彻全片,笑容实在太具感染力。

是的,你会被这部电影打动。当影片最后正主戴斯蒙德·道斯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你不会不被这个创造奇迹的男人震撼。当英雄故事以真人真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见证平凡人创造奇迹,这才是真正令人激动的啊!

总之,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场面和充沛的感情,足以让这部引进片在贺岁档即将到来的12月脱颖而出。(能与之媲美的可能只有《萨利机长》?纵使有不少缺陷,纵使不是最好的战争片,但依然足够精彩就对了。

最后还是感叹一句,国产战争片何时才能拍到这种程度啊…

血战钢锯岭小标题作文【二】

这就是奇迹!

听闻多方赞誉,看完之后,果然实至名归。若是不写点赞美之词,实在过意不去。

电影开始正式放映前,便已打出字幕提醒观众本片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见此后我立马提醒自己,看完此片后要去了解下真实故事到底怎样,不然又会被误导。毕竟改编之后的故事与真实事件南辕北辙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看此片除了感受梅导打造的视听盛宴之外,我对核心剧情一直存了半分怀疑的心思,尤其是看到戴斯蒙德以一己之力多次往返在战场之中救下了好几十个战友时,那份怀疑达到了顶峰,然而看到影片结尾的事实真相之后,惊得我目瞪口呆。

真实故事居然还比电影来得夸张和戏剧。一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想象真实战场中的戴斯蒙德是如何在如此危险的战场上救下了那么多生命。谁能想到这个看似羸弱的普通人竟然能造就这种奇迹,说他是英雄也匹配不了他应得的赞誉。

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前半部分非常自然流畅地展现了戴斯蒙德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和爱情,尤其是对两人之间的恋爱经历发展得如此顺利如此美好,格外虐狗。后半部分则展现了戴斯蒙德为坚守自己的信仰而拒绝拿枪,但在战场上冒着炮火和敌人查***竭尽所能救下了数十条被困战场的生命,赢得了众人极大地尊敬。

影片中导演对战争场面的刻画非常用心。听说为取得更真实效果还专门炸了一个农场作为影片中的战场,并不遗余力地呈现出了战争中残酷乃至恐怖的一面。在刚接近战场时就看到了一拖又一拖车的尸体从前线运出来,血肉模糊,堆积如山,而幸存的士兵一个个目光空洞,面无表情,好似已经把灵魂葬送在了战场,离开的只是一具具躯壳而已。还未真正进入战场,从这番场景中亦可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无情。等正式开战之后,呼啸而过的子弹,血流满地的断臂残肢,炮火洗礼之后尸横遍野的焦土,再配上极为逼真动感的音效,仿佛已把观众置身于真实战场之中。面对漫天的枪林弹雨,怎能不让全身紧绷心惊胆战?人的生命竟如此脆弱,在化为战场的修罗地狱之中不堪一击。梅导把战争的血腥暴力残忍乃至恐怖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粗暴写实,打造出一种极其强烈的感官刺激。看完之后,多半会让观众对战争也生出了几分恐惧之感。

除了对战争场面的再现,导演对剧情节奏和走向的把握也极为老道,一步步地埋下伏笔,与后面环环相扣。影片开头两兄弟爬山的镜头暗示出戴斯蒙德体能并不差,难怪他人虽瘦小,但参军后体能训练成绩反而挺优秀。后来戴斯蒙德和哥哥打架,差点把哥哥误伤致死。又因为阻止父亲时枪走火差点伤人。这些经历都为他对枪敬而远之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那么这部电影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除了反战,我觉得明显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信仰的坚守,尤其是身处困境之时。

当战争已经来临之时,戴斯蒙德无法在家继续自己的安稳日子,便决意奔赴前线成为一个救人性命的医务兵。然而这份救人的初衷和他不***戮的信仰一直都在现实中备受考验。

影片中当戴斯蒙德运回一个伤员时,另一个医务兵对戴斯蒙德说你难道不知道伤员要分类,伤太重明显救不活的就不用救了。戴斯蒙德当即说,都没救过怎么知道救不了!(具体台词记不清了)他对每一个生命都是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珍惜,甚至不分敌友。但这份尊重和珍惜正是基于他对信仰始终如一的坚守。戴斯蒙德刚入伍时面对长官的责罚和队友的欺负,明知极有可能进军事监狱也不愿拿枪,即使装装样子也不行。因为他很清楚,事已至此,拿枪和***人已经没有区别。妥协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他这份始终不为所动的决心着实让人动容,但在上战场之前他在众人眼中也仅此而已。然而,没想到的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极为惊艳,堪称奇迹。当敌人开始反扑,己方部队撤退之后,他依旧不愿离去,冒着炮火穿梭在战场之中尽己所能地救下每一个活着的伤员,不论敌友,即使炮火停歇亦是如此。从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坚持不懈,真真彻彻地贯彻了自己救人的初衷,坚守了自己不***戮的信仰。不仅如此,他在战场上也暂时成为了战友们的信仰所在,因为他用行动表明大家可以依靠他,他不会抛下任何人;和他并肩作战,让人心安;战场上有他这种医务兵,鼓舞人心!

但更加鼓舞人心的是,若是平凡如邻家男孩的戴斯蒙德也能创造就这种奇迹,那何况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呢?

血战钢锯岭小标题作文【三】

美国片一直擅长聚焦于某个角色去阐释人性的内涵。《血战钢锯岭》虽然也是另类的"英雄主义",却着实振憾到了我。美国很少拍历史战争片,此片应该算是经典。从述事方式和节奏都控制到位,战争场景复原感强烈,拍摄角度鲜少夹入政治观点,中心思想与故事脉络十分清晰。战争场景烘托出的情感是:感动、善良、正义。弱化了对立感,虽然画面十分残酷,给人一种撕裂的疼痛与恐惧,却无法升起仇恨。只有深深的疼惜…

这些都不是我要谈的重点,我想聊聊影片中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第一个片段,是多斯在打闹中误伤了他哥哥时,父亲与母亲的不同反应。我们能感受到多斯望着墙上图片时深切的悔意,那是他第一次面对生命。试想,如果那个时候他父亲的鞭子真的抽打在他身上,估计我们见不到后来那个拯救生命的英雄了。真正的善能引发善,泄愤的父亲只会收获一个反抗和充满憎恨的孩子。我很敬佩母亲对待这件事的智慧,她能感受到孩子内在的忏悔,并且在那个时候不仅是安慰和抚慰,而是告诉她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在强烈的情绪下,语言便成为强大的武器,可以摧毁一个人,也能强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正面语言,是多么重要的一门功课!

当谈及父亲暴力的虐待,母亲的回复是:他不是憎恨我们,许多时候他是憎恨他自己。八九岁的孩子虽不懂这些话语的内涵意义,却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个叫做"理解与善意"的种子。在他后面被战友熟睡时群殴,他的反应上有看到如出一辙的对战友的理解与善意。的确,没有经历过战争,怎么能理解一个在战争中死亡线上趴出来的人?战火的创伤,比任何生命中的疼痛都更甚。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你不知道未参战前的他有多好。"多斯母亲这一句又隐含了战争的凶残,多斯父亲虽活着回来,却已经让自己的灵魂死在战场。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战争的创伤中不能自拔。

第二个镜头,是多斯在法庭上。他看着法官真诚诉说自己的信仰:"现实世界已经支离破碎,我只是想努力拼凑一些自己的完整。难道这也有错吗?"法官闻此言都有些动容。军队中最讲究执行力,违抗命令是无法被接的。如果我们用这个角度来看待他的上司,或许更能理解他为何一定要让多斯离开。而不会觉得他是个冷酷的人。的确,军队中有那么多的上帝信仰者,为什么只有你不肯拿枪?实质上,多斯内在的价值体系并非只来源于上帝的教育。多数来源于家庭的教育与母亲的爱。他的支离破碎更多来自家庭的体验,母亲的温暖善良和带着心灵创伤的父亲,一战的疼痛在这个家庭里久久不散,支离破碎。母亲的价值观被嫁接到他身上。

第三个境头,他在战火纷飞中,不顾自己生死,透支体力的拯救生命。那一个信念一直在支撑他: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他把所有的痛苦,都化作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不是对自己,而是对所有人。所以当他对敌方日本人施药时,听到"山上还有个神精病一直在救人,还救了两个日本人下来…"时我禁不住落泪。被这一份对生命的平等与尊重深深憾动…没有分别心,没有评判的爱。同时,升起一种羞耻感,为自己的那些小情小爱,小情绪感到羞愧。我们能为这些事烦恼,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生活得太幸福,才能有时间去折腾。生命那么脆弱与无常,去爱一切生命吧!

美国片对人性的解析真的是深刻露骨,却不显生硬。人不是生而为善或恶,成长中的各种体验造就了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而外在世界,则是他原来思维模式的体现。而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去了解自己呢?

专心做一件事情,专心爱一个人,都是一场修行。必须熬住那些寂寞孤独的时光,扛过各种不被理解的折磨与苦难。如同多斯的信仰……专心爱一个人需要做很多事,专心做一件事需要爱许多人。于是,我想花心一点,专心做一件事:智慧地去爱每一个人。我无法确定能否达到终点,却可以让自己一直在路上……

血战钢锯岭小标题作文【四】

美国片一直擅长聚焦于某个角色去阐释人性的内涵。《血战钢锯岭》虽然也是另类的"英雄主义",却着实振憾到了我。美国很少拍历史战争片,此片应该算是经典。从述事方式和节奏都控制到位,战争场景复原感强烈,拍摄角度鲜少夹入政治观点,中心思想与故事脉络十分清晰。战争场景烘托出的情感是:感动、善良、正义。弱化了对立感,虽然画面十分残酷,给人一种撕裂的疼痛与恐惧,却无法升起仇恨。只有深深的疼惜…

这些都不是我要谈的重点,我想聊聊影片中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第一个片段,是多斯在打闹中误伤了他哥哥时,父亲与母亲的不同反应。我们能感受到多斯望着墙上图片时深切的悔意,那是他第一次面对生命。试想,如果那个时候他父亲的鞭子真的抽打在他身上。估计我们见不到后来那个拯救生命的英雄了。真正的善能引发善,泄愤的父亲只会收获一个反抗和充满憎恨的孩子。我很敬佩母亲对待这件事的智慧,她能感受到孩子内在的忏悔,并且在那个时候不仅是安慰和抚慰,而是告诉她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在强烈的情绪下,语言便成为强大的武器,可以摧毁一个人。也能强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正面语言,是多么重要的一门功课!

母亲的回复是:他不是憎恨我们,许多时候他是憎恨他自己。八九岁的孩子虽不懂这些话语的内涵意义,却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个叫做"理解与善意"的种子。在他后面被战友熟睡时群殴,他的反应上有看到如出一辙的对战友的理解与善意。的确,没有经历过战争,怎么能理解一个在战争中死亡线上趴出来的人?战火的创伤,比任何生命中的疼痛都更甚。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你不知道未参战前的他有多好。"多斯母亲这一句又隐含了战争的凶残,多斯父亲虽活着回来,却已经让自己的灵魂死在战场。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战争的创伤中不能自拔。

第二个镜头,是多斯在法庭上。他看着法官真诚诉说自己的信仰:"现实世界已经支离破碎,我只是想努力拼凑一些自己的完整。难道这也有错吗?"法官闻此言都有些动容,多数来源于家庭的教育与母亲的爱。他的支离破碎更多来自家庭的体验,母亲的温暖善良和带着心灵创伤的父亲。一战的疼痛在这个家庭里久久不散,支离破碎。母亲的价值观被嫁接到他身上。

第三个境头,他在战火纷飞中。不顾自己生死,透支体力的拯救生命。那一个信念一直在支撑他: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他把所有的痛苦,都化作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不是对自己,而是对所有人。所以当他对敌方日本人施药时,听到"山上还有个神精病一直在救人,还救了两个日本人下来…"时我禁不住落泪。被这一份对生命的平等与尊重深深憾动…没有分别心,没有评判的爱。同时,升起一种羞耻感,为自己的那些小情小爱,小情绪感到羞愧。我们能为这些事烦恼,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生活得太幸福,才能有时间去折腾。生命那么脆弱与无常,去爱一切生命吧!

美国片对人性的解析真的是深刻露骨,却不显生硬。人不是生而为善或恶,成长中的各种体验造就了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而外在世界,则是他原来思维模式的体现。而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去了解自己呢?

专心做一件事情,专心爱一个人,都是一场修行。必须熬住那些寂寞孤独的时光,扛过各种不被理解的折磨与苦难。如同多斯的信仰……专心爱一个人需要做很多事,专心做一件事需要爱许多人。于是,我想花心一点,专心做一件事:智慧地去爱每一个人。我无法确定能否达到终点,却可以让自己一直在路上……

血战钢锯岭小标题作文【五】

救一个人,比***十个人更加伟大。起初我是对这类型电影兴趣不大,但由于口碑很好,就带着父母一起看了。电影前半部分很好的交代了原由,男主为什么拒绝拿枪,男主和女主如何相连相爱,父子的感情线,但是主角的弟弟推动了一次剧情发展后就没了描述。前半部分对战争的隐喻穿插的十分好,毁容的军人,献血,等等和原本和谐的小镇形成鲜明的反差。表达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这部电影侧重点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英雄主义,一把枪单挑一个连的故事,而是在于救人,主角因为坚定的信仰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拯救的伤员,不断的在炮火中搜寻伤员,在日本军队的眼皮底子下拯救伤员,只希望再救一个。而不是是传统意义上的击***更多敌军,由于是由真实故事改变的给人的真实感,带入感是十分强烈的。

男主角选择演员给我很大惊喜,高高瘦瘦也很符合原型人物,更加提现出信仰支持的力量,彻夜奔波拯救了七十多位战友。再处理情绪方面男主角表达的很好,把人物的纠结,转变成坚定的`信仰全部都表达了出来 让观看的观众都感同身受。

鼓舞了我,我也将坚定信念走下去。

血战钢锯岭小标题作文【六】

信仰是人精神意义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我们平衡物欲的工具。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更容易生存下来的信仰。而如果选择偏离主流的信仰,我们为了捍卫信仰所付出的努力就注定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这条路也会坎坷崎岖。

看完HacksawRidge我想起爸妈以前总叮嘱我的一句话:人不能太怪。虽然多年来一直被这么警告着,我还是选择做了一个怪人:内心深处,比起来自社会的评判标准,我更相信通过自我审视得出来的一套理论。我想,如果不是冒着枪林弹雨救了几十条人命,成为人人景仰的英雄,DesmondDoss在他人的眼里也一样只是个普通的怪人:身为一个军人宁愿蹲监狱也不肯拿枪。不了解他的人只会简单地把这个信仰误解为懦夫行为。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信仰,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Desmond小时候打架用砖头砸晕自己兄弟后仿佛接受神谕一般正好看到了墙上的十诫之一:不可***人。长大后他对醉酒施暴的父亲举枪,虽未按下扳机,但也感受到自己戾气的可怕。这些经历让他坚定了从此绝不碰枪的信仰。经历的不同多少让我们成为彼此眼中的怪人。

Desmond严格执行自己不***人的原则,到底要的是什么,也许他自己也无法说出个究竟。是反对暴力吗?不尽然。你也许会注意到:其实Desmond并不反对战争,并不反对他人***人。他上战场做医疗兵虽是救人性命,但实质上也是为***人的人服务。有段情节更能说明这点,在救援负伤的中士时,Desmond用一块布拖着中士,一边自己在前飞奔带他撤离战场,一边让他开枪射***追上来的日本人。这有点“救命我来,***人你去”的态度。可见他理解战争的意义,并不绝对反对***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信仰。

说起来有趣,信仰似乎并不是理性的,有时候也没有逻辑,但正是这种不完全理性让信仰成为了我们自由意志的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信仰的理由太脆弱,只是刚好够说服自己一个人而已。所以Desmond并没有成为向世界宣扬非暴力的圣人,也并不去阻止他人***戮。“不***”只是他给自己一个人定下的原则而已(同时也是他作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教条,但并不矛盾)。这些信念让我们成为了和别人不同的人,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随着社会既定程序运行的一个零件。

我们身在社会中,特别是影片中战场这样极端的环境,为了服从秩序,个人的.信仰就变得难以捍卫。社会对每个人的行为有预设的期待,军营更是需要绝对服从的地方。过于纵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各行其是必然导致社会运行的低效,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多讨论。

但我仍相信社会既需要秩序,也需要自由和包容。我们宁愿看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却稍显离经叛道的信仰被温柔以待,而不是每个人都道貌岸然地标榜一致的道德标准,内心深处却各怀鬼胎。我也可以预料到会有一堆热血军事宅会在评论区大喊:打仗就是要冷血,纵容圣母婊大家都玩完。Desmond的不朽事迹就是给这些绝对化的论断一个响亮的耳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仍然可以通过执行者的诚意和努力被主流社会认可。因为这种个人信仰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终的和平。

因此影片也在时刻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作为战争片,HacksawRidge所展现的战场上宛如地狱般的残酷气氛和以往战争片所渲染的紧张刺激感是风格迥异的。我相信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战场不是一个为了展现英雄主义而存在的有趣的地方,我们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用战争手段来捍卫和平。正因为善良的人们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走上战场,Desmond的不***信念才能在夹缝中最终生存下来,也让他最终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但是坚持自己的信仰从来都不是那么可以乐观的事。影片在表现个人信仰与集体秩序的矛盾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理想化。其中两个细节我个人就觉得有点过。一段是全连士兵花十分钟时间等Desmond做完周六祈祷再发动进攻。一段是在战局紧张之际Desmond却坚持让人帮他取回掉落的圣经。这两个情节固然体现了Desmond重新赢得了他人的尊重甚至反过来动摇了集体的价值观,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如果真这么做,也许会影响战局或危急他人生命。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在战争中并不是可以向个人信仰妥协的部分。而另一点比较可悲的是,前半部分Desmond可以幸免军事法庭的裁决,其实一部分也是靠了老爸老战友的关系。现实比理想还是要残酷太多,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并不会给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太多生存空间。我们应该意识到,比起Desmond,有更多人在维护自己信仰的战斗中最终消亡或者屈服,并没有熬到那个让自己来得及发声的时刻。

因此作为少数闪现了信仰光辉的个例,Desmond的故事更值得为人传颂。这样的壮举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对Desmond来说,信仰和纪律的斗争就已经够激烈了,生命只能远远地排在后面。所以当上尉问他你能为这场战争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经准备好了献出生命。上尉告诉他:你的命没法帮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但我想说:他救回来的那些命可以。

血战钢锯岭小标题作文【七】

听闻多方赞誉,看完之后,果然实至名归。若是不写点赞美之词,实在过意不去。

电影开始正式放映前,便已打出字幕提醒观众本片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见此后我立马提醒自己,看完此片后要去了解下真实故事到底怎样,不然又会被误导。毕竟改编之后的故事与真实事件南辕北辙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看此片除了感受梅导打造的视听盛宴之外,我对核心剧情一直存了半分怀疑的心思,尤其是看到戴斯蒙德以一己之力多次往返在战场之中救下了好几十个战友时,那份怀疑达到了顶峰,然而看到影片结尾的`事实真相之后,惊得我目瞪口呆。

真实故事居然还比电影来得夸张和戏剧。一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想象真实战场中的戴斯蒙德是如何在如此危险的战场上救下了那么多生命。谁能想到这个看似羸弱的普通人竟然能造就这种奇迹,说他是英雄也匹配不了他应得的赞誉。

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前半部分非常自然流畅地展现了戴斯蒙德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和爱情,尤其是对两人之间的恋爱经历发展得如此顺利如此美好,格外虐狗。后半部分则展现了戴斯蒙德为坚守自己的信仰而拒绝拿枪,但在战场上冒着炮火和敌人查***竭尽所能救下了数十条被困战场的生命,赢得了众人极大地尊敬。

影片中导演对战争场面的刻画非常用心。听说为取得更真实效果还专门炸了一个农场作为影片中的战场,并不遗余力地呈现出了战争中残酷乃至恐怖的一面。在刚接近战场时就看到了一拖又一拖车的尸体从前线运出来,血肉模糊,堆积如山,而幸存的士兵一个个目光空洞,面无表情,好似已经把灵魂葬送在了战场,离开的只是一具具躯壳而已。还未真正进入战场,从这番场景中亦可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无情。等正式开战之后,呼啸而过的子弹,血流满地的断臂残肢,炮火洗礼之后尸横遍野的焦土,再配上极为逼真动感的音效,仿佛已把观众置身于真实战场之中。面对漫天的枪林弹雨,怎能不让全身紧绷心惊胆战?人的生命竟如此脆弱,在化为战场的修罗地狱之中不堪一击。梅导把战争的血腥暴力残忍乃至恐怖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粗暴写实,打造出一种极其强烈的感官刺激。看完之后,多半会让观众对战争也生出了几分恐惧之感。

除了对战争场面的再现,导演对剧情节奏和走向的把握也极为老道,一步步地埋下伏笔,与后面环环相扣。影片开头两兄弟爬山的镜头暗示出戴斯蒙德体能并不差,难怪他人虽瘦小,但参军后体能训练成绩反而挺优秀。后来戴斯蒙德和哥哥打架,差点把哥哥误伤致死。

那么这部电影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除了反战,我觉得明显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信仰的坚守,尤其是身处困境之时。

当战争已经来临之时,戴斯蒙德无法在家继续自己的安稳日子,便决意奔赴前线成为一个救人性命的医务兵。然而这份救人的初衷和他不***戮的信仰一直都在现实中备受考验。

影片中当戴斯蒙德运回一个伤员时,另一个医务兵对戴斯蒙德说你难道不知道伤员要分类,伤太重明显救不活的就不用救了。戴斯蒙德当即说,都没救过怎么知道救不了!(具体台词记不清了)他对每一个生命都是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珍惜,甚至不分敌友。但这份尊重和珍惜正是基于他对信仰始终如一的坚守。戴斯蒙德刚入伍时面对长官的责罚和队友的欺负,明知极有可能进军事监狱也不愿拿枪,即使装装样子也不行。因为他很清楚,事已至此,拿枪和***人已经没有区别。妥协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他这份始终不为所动的决心着实让人动容,但在上战场之前他在众人眼中也仅此而已。然而,没想到的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极为惊艳,堪称奇迹。当敌人开始反扑,他依旧不愿离去,冒着炮火穿梭在战场之中尽己所能地救下每一个活着的伤员,不论敌友,即使炮火停歇亦是如此。从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坚持不懈,真真彻彻地贯彻了自己救人的初衷,坚守了自己不***戮的信仰。不仅如此,他在战场上也暂时成为了战友们的信仰所在,因为他用行动表明大家可以依靠他,他不会抛下任何人;和他并肩作战,让人心安;战场上有他这种医务兵,鼓舞人心!

但更加鼓舞人心的是,若是平凡如邻家男孩的戴斯蒙德也能创造就这种奇迹,那何况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