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游戏》是一部余韵悠长却又不容易讲明白观后感的电影。对电影的思考见缝插针到我观影到现在的每一个空闲时间,感触颇多又稍纵即逝,必须要赶快化成文字才不会胸闷气短。人物传记类的影片常以时间轴作为叙事的主线,此部电影也不例外,三条时间线平行展开又相互承接说明,配以字幕交代时间地点,天才图灵短暂但熠熠生辉的一生便跌宕起伏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很好的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而导演恰到好处的剪辑让一向看电影反应慢的我没有因为时间线的穿插交错而凌乱。
是天才必有过人之处,片中的小图灵隐忍又坚强,将那份不可言说的情愫与自己的天赋结合,年纪虽小,但其在数学 、密码学上的才能已若隐若现。镜头切换,青年的图灵意气风发,带着所有恃才傲物的人才有的桀骜, 向英国政府的军官毛遂自荐——“我知道你需要我多过我需要你。”这是有底气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二战中,参与破译德国密码工作的图灵大放异彩,当别人绞尽脑汁思考密码时,他却另辟蹊径,研发了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去帮助破译Enigma,饱受质疑后最终为盟军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才能。在此感谢本尼迪克特的演技,将一个天才的不善交际,结巴偏执表现的惟妙惟肖,更把一个天才对天赋的执着与灵光一现的刹那光火再现的栩栩如生。
是天才更有与不同之处。因为从小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受人欺凌。小图灵对解救自己的克里斯多夫萌生出超越的友情的依恋,在俩人上课传的纸条上一笔一划写出对应的 I LOVE YOU,而这份因克里斯多夫的离世无疾而终的同性之情,最终像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定了图灵一生的性向,为他后来的不幸遭遇埋了伏笔。有时候我们很难说到天才到底是因为自己在某方面的缺陷感到自卑而在其他方面拼命发展最终成了天才,还是说因为一个人在某方面天赋异禀招来一些庸人放大他们在别处的小缺憾以试图解释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和自己为何平庸以彰显万物有序、上帝公平。这部电影让我很容易想到其他电影里的天才,比如说 《心灵捕手 》中那个外表玩世不恭,内心没有安全感,喜欢在别人离开之前先离开别人的数学神童;又比如说 « 她比烟花寂寞 »里让人既羡又怜的杰奎琳杜普拉。这些天才似乎有一个共同之处 :一方面,过人的天赋已经为他们铺好了一条康庄大道,只等他们一路走开,享受鲜花荣誉和别人钦羡的眼光;另一方,天赋又像是一个美丽的诅咒,在内心深处,他们画地为牢,蜷缩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别人进不来,他们也出不去。
影片里,图灵与JOAN CLARKE在一起的片段显得节奏欢快,色彩明艳,差点让我以为这会是一个金童玉女珠联璧合的欢快结局,一度还在心中起疑图灵什么时候换了性向。但导演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当图灵像JOAN坦白自己是同性恋时,这位聪慧的姑娘说出的话在我心中激起涟漪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我们可以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去生活,你不会是个完美丈夫,我也没有打算当个完美的妻子……我们心灵相通,因为我在乎你,你也在乎我,而且我们比其他任何人更能懂对方,这比大多数婚姻都好的多。”虽然这对白没有让两人关系峰回路转,但却道出一个真谛:对一段男女关系来说,肉体的吸引也许会厌倦,精神契合却妙不可言。“ 相看两不厌”——所谓 soul mate, 大概是说,除去性吸引力,你依然是完美伴侣。
至于影片为什么叫《模仿游戏》,谁模仿了谁?影片的最后也许可以让我们找到答案,三条时间线的最后一条线里,被审讯的图灵对警察说出这么一番话:这是个游戏,一个模仿游戏……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最本质的区别是,人有不同的想法,机器却没有。有趣的是,如果某个东西与你的思考方式不同,那是否说明它不会思考?你看,我们允许人类之间有种种差异,你喜欢草莓,我讨厌滑冰,你喜欢看书,我对花粉过敏…… 如果我们不会因为大脑运作方式的不同而质疑思考的方式,我们为什么不能对一个由铜线和钢铁铸成的大脑,抱有同样的态度呢……你怎么评价我?我是一个好人?坏人?有贡献的人?还是一个罪人 ?依我之见,图灵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像人类一样去思考,这是模仿游戏表面的含义;另一面,在当时的英国,同性恋被认为有罪且伤风败俗。酒吧里图灵的同事对他说,你不能告诉任何人你是同性恋,这是个秘密。于是图灵一生都在模仿其他异性恋的人,可不幸还是因此遭受迫害。回到刚才图灵的那段对白,“你喜欢草莓,我讨厌滑冰”,性取向无非也是一个喜好的偏向,或天生或被后天经历影响,但这都是非理性且个人无法控制的事情,有的人对同性砰然心动,就如同你因为异性魂牵梦萦,你能忍住热恋时不对异性喜欢的无可救药吗?可惜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渺小的相似,又惯于把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当准则,我始终认为不管是大到社会风气、文化文明,还是小到人际关系、相处之道,真正的成熟应该是兼容并包,求同存异。承认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理性批判,才能越宽容,越繁荣。
写到末尾,刚提笔时对电影的迷惘终于云消雾散。这本就是一部让人内心五味杂陈的电影,不再想导演要着重表达哪个主题,同性恋?二战?电脑的诞生进化史?毕竟这些元素全都出现在图灵令人感慨的一生,老老实实当作传记电影看就对了,至于感想,那是每个观影者自己的事。
有一段情节让我异常感动,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大量残***犹太人,最终的目的竟然是把犹太人赶尽***绝,哪里有犹太人哪里就会血腥味扑鼻,不管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孩子,都不会放过,不留一点活路。犹太男孩苏立克和他爸爸被一群德军开车追***,他们疯狂逃命,最终躲在了一个石桥洞下。在洞下,苏立克的爸爸紧张地对他说:“听着,孩子,你的名字不能再叫苏立克了,叫尤莱克。你要记住,你永远不能说自己是犹太人。待会儿我往右边跑,等我跑出去了,你再往反方向跑,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回头,使劲往前跑。”说着,苏立克的爸爸跑出去了,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接着,苏立克也跑出去了,他听见了一阵激烈的枪声,那一瞬间,他边跑边哭,眼泪在空中飘,像一串令人心碎的水晶,但他依然拼命往前跑,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活下来,这是父亲用命换来的。多么伟大的父爱啊!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
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情节,为了换来食物,苏立克在一家农场做工。为了给一匹马儿喂食,不小心被正在运行的机器绞断了右手,一位好心的女士让一位农夫把他抱到大卡车上,用绷带缠住伤口,连夜送到了医院。没想到的是,他被送到手术台上后,那个傲慢的德军医生听说他是犹太人,坚决不给他做手术,那位善良的女士绝望的去求医生,但还是徒劳,没办法,只有眼睁睁看着他的.伤口被感染,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走廊上,苏立克痛苦地惨叫着,一位年老的修女看到这一幕,悄悄为他注射了止疼药,为他减轻痛苦。好在另一位善良的医生知道此事后,不顾生命危险,为苏立克做了截肢手术,终于保住了他的生命。我想,为什么不给犹太人做手术,他们都有自己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作为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才是他们的天职,而不能在凶恶的德军面前低头。苏立克是幸运的,他遇到了那么多善良的人。
二战结束后,苏立克回到了家乡。这部电影很感人,苏立克的经历告诉我,面对困难,一定要充满智慧,勇敢面对,而且世上好人多,坏人少,大家都是一样的,没什么不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什么要相互残害呢?人之初,性本善,愿世界和平,永远没有战争和死亡。
因为你的生活是因为他们,才有如今的模样。
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世界上99%的人都极其愚蠢。勿感冒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和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都是其中的一份子。
我们有着平庸的头脑,做着重复性的,没有创造性的劳动,以此应付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还在不停地抱怨世界给我们的太少。
而剩下1%的人,或者更少,他们是这个世界前进的真正的源动力。而他们,从不关心这个世界剩下的其他部分。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天才。GENIUS
天才也许不是什么好事,至少对他们本人来说。《模仿游戏》或是其他很多作品已经有了这样的描述:与众不同的人,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侮辱,怀疑,鄙视和伤害。
为什么?
人类惧怕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制定了这样那样的规定。因为大多数人穿一样的校服,不穿就是邪恶的。因为大多数人是异性恋,所以同性恋是邪恶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应该结婚,所以不结婚是邪恶的。
etc.
正如片头那个小哥。
我可是拿了XX奖的,他笑着说,两次。
这只不过更是证明了他只是99%愚蠢者中的一个。
因为天才是不会跟别人比较的。天才只会专注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天才甚至不会关注做的东西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多么震撼的作用:他们从来就不是为了名誉,金钱或者任何普通人梦想的东西而工作的。他们只为满足自己内心而工作。
而他们的成果,只是顺便地,或是拯救了世界,或是让人类前进了一大步。
看到片尾的时候我一直不停地在抹眼泪。
在绝大多数时候害死天才的是我们,愚蠢的普通人们。我们害怕,我们恐惧,我们不能接受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影片给了一个和我预想的不一样的结局,原本在看电影之前,我想我在看到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时候,一定会泣不成声。
幸好导演放过了我,但出现的那几行字,也让我平静了好一会才能走出电影院。
"图灵逝世时年仅四十一岁”。
我所从事的专业叫做交互设计,和许许多多专业一样建立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
没有图灵,我现在可能还需要拿着尺规作图,或者用几十张纸日以继夜地画手稿。
想想看,如果他没有遭到那么多的迫害,可以一直安心地做他的研究,家用计算机出现的'日子不知道要早多少年。
但是已经没有也许了。图灵的英年早逝,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你知道他的工作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吗,
14 million。 一千四百万人,因为图灵的贡献,得以保全自己的生命。
不禁想到至今还流传在网络上的恐同言论,又或是一些“我可以理解同性恋,但我不接受我的家人是同性恋”,之类的blablabla。
很好,我但愿你的家人里不会有图灵这样的天才,否则人类又要往后退一大步。
我希望大家一起善待我们身边的天才,
他们会有很多这样那样让人看不惯的地方。不善于交际和沟通,行为奇奇怪怪出格,很多时候不能忍受。但也许他们中就有图灵那样的人。
我们对不一样的部分要给予最大的善意。那样智慧的大脑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而我们在未来每一天可以享受到的所有东西,都来自于这些天才们。
向和图灵一样遭受过这样那样迫害的天才们致敬。
XX年暑假,即将步入大四的我不得不为毕业后的出路做打算。我仔细审视了自身的情况:我热爱所学的电影专业,如想从事相关行业,凭现在学历肯定不够,必须考研。经过综合考虑,我最终报考了中国电影资料馆。
由于考本专业,觉得自己很占优势,所以在备考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个暑假过去了,复习的进度还是没有任何实质的进展。开学后,论文答辩、实习、聚餐……一系列的活动更是让我把备考忘到了九霄云外。一直到10月份,我还没有系统地复习完一轮。
英语是我考研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我把最后两个月的时间都给了英语,认真复习,踏实准备,不为高分,但求过线。可问题还是出在了这里:因为过度紧张和不自信,考英语的那三个小时,我不停翻着手中的试卷,却无法看清楚一个单词。考完我就知道这次八成没戏了,但心里还是泛着一丝侥幸。
成绩下来了:总分过线,英语仅差一分,我就这样被梦想拒之门外。看着自己优异的专业课成绩,我怎能甘心?明年再战,这是我当时脑中的第一个想法。
转眼大学就要毕业了,看到一些考研失利的朋友纷纷找到工作,我的心里也起了涟漪。是啊,年龄也不小了,怎么好意思大学毕业了还让父母养着?在朋友的劝说下我也投了几份简历,但都没往心里去。正当我收拾行囊准备进京租房子复习的时候,有家4A广告公司给我打来了电话。我感到惊喜万分,这是家含金量很高的公司,在这里工作一年就相当于给自己镀一层金!家里也为此炸开了锅,家长觉得实践最重要,建议我先去工作,朋友说刚出校园,就应该进社会磨练一下自己的心智。迫于各种压力,我选择了参加工作。心里想着即便这样也是可以复习的,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工作再辛苦,还是要利用好每天的空闲时间来复习。
在我最初的计划中,每天早起一小时背单词,晚上下班回家后去附近的大学自习到11点,周六日可以像普通考生那样在自习室复习一整天。可是工作的日子远比我想象中要难。且不说工作量的巨大,光每天挤公交上下班就是一件耗时耗神的力气活,每晚下班后8点才到家,自习的计划也化为泡影,而且4A公司经常要求加班,周末的复习时间也不能保证了。
考研的决心已经消磨殆尽,零零散散地看书、做题,根本没有任何效果,以这样的状态去,结果只能比“一战”更糟。休息日去高校上自习,看着周围全力以赴的应届生,我的心中满是羡慕。也想过辞职全身心备考,但来自各方的压力让我不敢孤注一掷。当努力学习却学不进的时候,心里满是酸涩,我同情我的梦想,也许一切也就只能到此了,在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我都动了放弃的念头。
XX年的考研报名,我没敢参加。转眼一年过去了,我虽然不甘心,却无力改变,我甚至不敢跟任何人再提起考研的事情,害怕得到的回应是质疑,是反对。心里没有任何期待的感觉好可怕,整个人犹如平静的死海,每天麻木的工作、生活,没有激情和动力。
XX年10月底,考研报名截止日前的最后两天,我在网上认识了已经报名的林林。他报考的正是我一战失利时报考的资料馆,这一次他也是“二战”。林林对电影的痴迷始于大学,他在校期间参加了很多DV短片的拍摄,大四那年决定从原本的计算机专业跨考到电影学。由于跨校跨专业,一战的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虽然如此,林林从来没有放弃他的电影梦,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父母的不支持、女友的不理解都成了他路上的极大障碍。报名前不久,女友终于支撑不住同他分手。面对这种变故,林林消沉了几天,但很快他就从伤痛中走出来,打起精神继续投入复习中,他说志同道合的女朋友可以再找,但机会错过可就永失梦想了。他的执着唤起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个久远的想法,禁不住向他袒露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谈到了前一年的放弃,也表达了自己对是否要参加2013年研考的犹豫。听完我半是尴尬半是无助的倾诉,他只说了一句话:“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你不去试试,永远没有机会知道自己行不行!”
永远没有机会!我以为自己快要淡忘了,可这几个字还是戳痛了我久藏于心的禁忌。林林的话带给我极大的鼓舞,我开始清晰地意识到,如果就此放弃,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有机会接近我的电影梦了。当晚我翻出了已经封存打包的.专业书和笔记,一页一页地看:那些红笔画下的痕迹,那些重点篇章的折痕,还有那些吃饭时滴落的油渍……曾经的考研岁月一点一滴地在我的心底铺展开来,谁都知道我喜欢每天晚上站在走廊里背书,冻得手脚冰凉、浑身发抖却依旧大声背诵着《中国电影史》;谁都知道我是自习室里最乐观的那个考生,总是在安慰着那些处于紧张焦虑中的战友;谁都知道我不爱去食堂吃饭,其实那是因为我总是把一天的饭带足,边吃边背知识点;谁都知道我最喜欢没心没肺的大笑,似乎我总是在快乐考研,没有压力,其实谁也不知道我在考研结束以后,连着三天都做了同样的梦:我面对一份试卷,上面没有一道题是我见过的。我愤书疾笔,一边答题一边流泪,一如现在,心中满满的全是绝望与不甘……那一刻,我感到全身的血液在澎湃地翻涌,肩膀在不能自已地颤抖着。我明白,我在承受梦想的责备。
听着《最初的梦想》,那句“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在耳畔久久回荡,在那个微凉的夜,我噙着热泪完成了XX年研考的网上报名。天一亮,我努力睁开着红肿的眼睛去公司辞了职。回来的路上,我终于可以畅快淋漓地放声大笑,我从来没有那么清醒、坚定过,梦想就如同那颗最甜的樱桃,触手可及。
考研是一场孤独和绝望的旅程,光有不服输的信念和孤注一掷的勇气是不够的。等我完成工作的交接,生活费与房租的分配,还有各种杂七杂八事情的处理,一切安排就绪已经到了11月下旬。由于只剩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考研了,整个12月,我几乎做到了拼命的极限。
在这个月里,我喝掉了2箱红牛,3箱六个核桃,4盒咖啡,平均每天睡三四个小时。每天天不亮就会爬起来,由于担心睡眠不足会犯困,起床后就先灌上一瓶红牛和两包咖啡,上午背一上午专业课,午休的时间从来舍不得去睡,基本都是边吃饭边做政治模拟题,一到下午两点,我就按照考研英语的时间去模考,在红牛和咖啡的帮助下强打起精神来做英语真题,等复习到晚上12点有些困意了,就再拿咖啡顶着,一直坚持到凌晨两三点。这么坚持到后半期,我已经胃痛到夜里睡不着觉了。由于时间紧迫,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浪费在自我怀疑上了,每天都会崩溃到流泪,每天都有那么一会儿实在坚持不下去。很多时候,我强打起精神看书,大声朗读着讲义笔记,恐惧的泪水却在不知不觉间布满整个脸庞。最终平复我内心那份焦虑的还是我对梦想的笃定,为梦想花光几乎是最后一丝力气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却出奇地平静,我知道她要来了。
初试、复试、录取,真正重返考场,日子竟这么轻描淡写地过来了。天道酬勤,水到渠成,我从未想到梦想的实现竟可以如此云淡风轻,我也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后学生时代尴尬、犹疑、艰苦的考研往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