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哑口电影院,去看一个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我要上学》。
这个电影主要讲述了王燕的家里有三个孩子,王燕是最大的,因为家境贫寒,供不起同时三个孩子上学,只好不让王燕上学。妈妈对她说,如果想上的话自己挣钱,我们家可供不起三个孩子上学。妈妈说这些话时心里一定痛如刀绞吧!她当然想让王燕上学,她学习很好,可是却因为经济问题,王燕面临着被迫辍学的境况。
但她并没有放弃,她按照妈妈说的话去做,在暑假里,她卖鸡蛋,卖了2.5元,她卖羊,挣了85,还债还了80,还剩五块,她又用五块钱卖给了老师一根水笔,终于凑够了去摘枸杞的车钱,她说,她要去摘好多好多的枸杞,卖好多好多的钱,回来交学费。在开学第一天,她回来了,小小的手心里捏着被汗浸湿的学费,交给了老师。
啊!王燕还小着呢,她才13岁,她就要出去挣钱,为了那24.8元的学费,吃尽了苦头,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赚到了学费。再想想我们,我们这里的路是公路,我们每天有爸爸妈妈开车接送,可他们却没有,他们那里的路是土路,她们只能跑着回家;我们有温馨的家庭,他们的大多数的家人都去城里打工了,有的亲人患了重病,不能照顾自己,他们就要一放学就要回家照顾亲人;我们有舒适的大床,有漂亮的`玩具,可他们没有,他们只能睡在硬硬的炕上,他们甚至连一根笔都买不起......
和他们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我更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们先去的是百间楼。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顿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最集中的一段是河东岸的莲花桥到长桥,房屋较为整齐,密密扎扎地布满了河岸。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河水流淌,船只往来,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河西岸在40年代,遭日本军队飞机轰炸,损毁严重,虽经修整,但己失昔日风采。
百间楼被日军轰炸,但刘氏梯号没有让我们失望。崇德堂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敞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宅后曾辟一草地为网球场,边上一角饲养奶牛,东西潭边钟楼上曾有一口巨大的自呜钟,远近都能听见它的钟声。
徽派的马头墙和石库门内却有欧洲洛可可风格之券顶。南浔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气度可见一斑。崇德堂宅后义仓河对岸拓地二十亩,种树栽花,叠石为山,坡植白皮松,蓄水栽荷,且有楼、亭、阁、榭和欧式小洋房。因刘梯青“有述袭为园之志,抱守存故迹之心”,沿承三百年前“小桃源”之意,故取名“留园”,也取“留”与“刘”同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刘园一部分赠予外甥徐氏,故称“徐家花园”,毁于抗日战争期间,仅荷池犹存。
南浔古镇的特色还有很多,有时间你们自己去看。
我们首先来到百间楼。百间楼依河立楼,河道蜿蜒逶迤,马头墙鳞次栉比。墙上留着岁月斑驳的痕迹,显得更为古朴。小桥流水垂柳,粉墙黛瓦石板路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接着我们来到辑里湖丝馆。辑里湖丝馆是三进中西合璧式建筑,分为五个展厅。通过展厅展示我们了解到养蚕的\'方法,蚕丝的制作方法和印染。
走过广惠桥,来到小莲庄。小莲庄是“四象”之首刘墉的私家花园。外园以十亩荷池为中心,内园的主体是一座假山群。内外园以粉墙相隔,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正值寒冬,荷池中见不到亭亭玉立的荷花,却看到满池的残茎枯叶在瑟瑟寒风中摇曳,别有一番韵味。整个园林设计巧妙,亭台楼榭,荷池曲桥,充满诗情画意。
南浔真是一座灵秀的江南古镇,它以独特的风貌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令我们流连忘返。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再喜欢喝酒了。即使偶尔的聚会也很难再有往昔的那种亢奋了。不知这算不算老子式的那种恬淡。只是我很享受这样的状态。
前几天,我去南浔了,那一片片记忆的碎片,再也无法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图景了。原来化解几年来的伤痛只要一人,一景,一句入腑之言。去南浔,我是想检验亲手撕掉结痂后的伤口是否还会流血。回来后,我笑了,有着童贞般的笑了。
去前,我早几天就看了一周的天气预报了。烟雨巷,青石板,满地的樟树花香。偶尔的几声酒酿的叫卖声。这真是我梦境中的诗意江南了。此时,我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如西施般的美女映入眼帘。真不知曾左右吴越之战的她,现在魂归何处了。天地轮回,她的那位范蠡又会在哪里把盏呢?刚进古街,我已有了这次旅行的主题和基调了。
向南,去从河的对岸看生记米行。看古时简易的渡河埠头。看民国时期画家笔下的裸体女模。看求恕里院里的那几株情人槐。去胡笔人家买几支我最想要的胡笔。去寻找去年曾让我心跳的渡船美女留下的芬芳......
生记米行,我和一个朋友的共识这里最有江南的感觉。此时,在烟雨朦胧中,更象,埠头里正停着一只破船。不知是我的眼镜被细雨打湿了,还是此景确实就是一幅水墨画。雨下的很大,街上再无其它人,我一个人伫立在那里,久久的不愿离去。我敢说我脑海里的江南图片,这一幅是绝无仅有的。
我读过几本关于西方精神理论的书,有限的几句佛罗依德让我理解至深,叔本华悲情的演奏让我迷离,康德理论让我想往。对于审美,我更喜欢西方的阳刚之美,总认为国人崇尚的阴柔之美是一种病态。今天,当我看完了这些民国时期画家笔下的裸体美女时,突然有点理解了老子的那种母性天下的思想了。
从求恕里那扇窄窄的门进了那个院里了,那几株情人槐在雨中搔首弄姿的样子,让我后悔来看她们了。只是瞥了一眼,就匆匆离开了,去胡笔人家完成我此次旅行的又一目的了,可惜,今天不是人们常说的旅游的节日,那家门都没开,很扫兴,我继续向前走着。
河道边的杨柳婀娜多姿,银杏亭亭玉立,已经长满叶子的桃树让人期待。突然间,我陷入了深思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心境。原来,一年来的变化,就连看风景都会有天壤之别。当我再看去年写的那篇日志,定会狂笑不止。
到了,去年那个让我迷恋的充满野性美的渡船美女到过的地方了,今天取而代之的`是被雨水淋的光秃秃的鸬鹚,时而象站军姿的士兵,时而拍打几下翅膀,时而啾鸣几声。似乎是想把自己的丑态完全的暴露在这无人的景色中。生命中,总有忘不掉瞬间,总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偶尔翻起那些发黄的照片,生活永远不会空虚。
向北了,去吃我吃了几次的千张包牛肉粉丝汤,去到古戏台上朗诵那首再别康桥。去听细雨敲打荷叶的声响,到桥上去看那片原生态的明清古宅的庭院深深。去看猫偷吃挂在古墙上的腊肠,腊肉的敏捷动作,去寻找南浔极有特色的红灯区新址......
生意人,都是一样的热情,不知是我来过几次,还是他的故意做作,刚到门前,就一句,今天又来玩了,好象我们是早已熟稔的老相识。这么大的雨,门可掠雀,这份热情无可厚非。只是加了份量的泥鳅粉丝,让我感动。一样的味道,一样的吮指感受。体重有二百斤的老板娘不住嘴的给我得瑟最近的新鲜事。可我的心情早已不在这里。很快吃完了。
古戏台上空空如野。今天没人管,我偷偷的爬了上去,闭上眼睛,静静的听着雨声。纵横沙场,马革裹尸,花前月下,比翼双飞。古戏里的影象在我脑海里掺杂着出现。嘴里喃喃徐志摩的,心理却想着海子的春暖花开。心境都变了,酸醋诗人的情调再也没了。
南方人的性格一定是由南方的雨打磨出来的,柔柔的,绵绵的。即使再大的雨,落在荷叶上也只是沙沙的声响,不会象在北方,可以听到啪啪的声音。不象荷叶在风雨中时常摇摆。荷花静静的伫立在水中,就象明清的古建筑群一样,仿佛已经静了几百年了。
走着,走着,我有些生南浔村姑的气了,为什么她们不找个东西遮一下雨,而是把腊肉等都收起来了,让我很失望的没有看到猫跳上跳下的偷吃的场景了。
回了,可能是雨水缘故吧,很远都能闻到荞麦酒的香味。我老是吹牛自己千杯不倒,其实我只喜欢闻酒散发出来的芳香,不是很在意一定要亲口尝尝的。就象对美女一样,我有很高超的审美理论,却不一定非要自私的占为已有。我站在一颗大树下,深深的吸了半天的酒香,才不依不舍的往回走了。
坐在车上,细细品味着黄梅季节的南浔。一些遗憾飘然心中,古董店里的那架古琴没弹一下,河边燕子树上的燕子叶没有摘一片,芡实糕没有买得到,人工摇橹的游船也没有乘。圣旨神龟也没骑,和尚能摸我也可以摸的尼姑头也没敢摸。虽然不是很好喝但却很有意思的竹筒酒也没买......
是啊,很多的愿望在这样的雨天是实现不了的,但领略了真正的江南韵味,这一切足矣。
南浔古镇,在我心中是一个神秘又繁荣的古镇。
南浔由南邻村和浔溪村组成,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古时这里的居民们的交通工具都是船。当我坐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船在水上行驶时,我把手伸出窗外,感受风的清凉,感受空气的清新,格外惬意。
小船晃晃悠悠地前行,我们先来到了张石铭故居。它宽敞宏伟,还带有西式的建筑风格。它雕刻精美,门上还刻有神话故事。看着一扇扇门,读着一个个故事,感叹着古代人们的精致工艺。
离开张石铭故居,我们又来到了另外一位张家人的故居——张静江故居。它是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门楣上的门雕全是用方砖雕刻的,在南浔建筑中与众不同。窗上雕着精美的芭蕉叶,还用珍珠粉、钻石粉和矿物质粉调和成的特殊颜料给它们涂上淡雅的绿色。就连窗框里镶嵌着的玻璃也大有来头,这是一种从国外买来的特殊工艺玻璃,据说那玻璃一两金子一块呢。张家是南浔最富有的人家,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奢华,展现着100多年前古镇鼎盛的繁华。
南宋时期,南浔以蚕丝精华“辑里湖丝”扬名世界,铸就了一批丝商巨富,也为老百姓带来了安居乐业。在“辑里湖丝馆”,我们看到了那时的丝绸,象月光下一条平坦静谧的大河,没有一丝曲折,虽历经近千年,却依旧**无暇。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坐在展示馆的门边,专心致志地剥着蚕茧,娴熟却又小心翼翼的。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会是这样的场景吧?!走出湖丝馆,我们刚好看到了古时迎新娘的热闹场景。
看着看着,我不禁出了神,仿佛乘着时光机回到了宋朝,看到张家的人们在庭院里忙进忙出,看着成堆的丝绸一匹一匹的卖出去……
来到南浔,让我看到了古时的繁华,感受到了中华历史的悠久和灿烂。很幸运,我是一个中国人,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华夏的子孙。我相信,不仅是过去,将来的中国也会像这南浔古镇一样,持续地繁荣下去,生生不息。
前几天去江南旅游,游览了浙江的南浔古镇。此镇位于浙江北部,毗邻江苏,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游览此古镇,能体验到浓郁的古代文化和古老的建筑艺术。
走进南浔古镇,你会看到古迹众多,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独具江南风情的明清古建筑群。真可谓石桥粉墙乌瓦,小桥流水人家;中西合璧佳景,绮丽风光俱佳。
步入了小莲庄。便见园内绿枝繁茂,各类建筑别树一帜,内外两园风貌各异。外园是一占地十余亩的荷花池,因其形似挂瓢,人们称之为“挂瓢池”;漫步池畔,风荷袅袅,顿感觉心静气爽。沿池碑刻长廊曲径蜿蜒,留有不少名人佳作。池畔掩映的西洋建筑“东升阁”,则给人一种异国风情之味。那“净香诗窟”构思独特,厅内房顶一呈升状,一现斗状, 故称“升斗厅”。随后又来到扇亭、退修小榭、掩醉轩、养性德斋等景点,但见这些古建筑不但设计独特,且还各有出典。
最具特色的景点要数“嘉业藏书楼”了,此楼缘于末代皇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而得名, 整个建筑呈中西合壁风格。进入正门,只见左边是一荷叶形的莲池,沿池环绕着由太湖石堆垒而成形似12生肖的假山。最引人逗趣的是那3米多高的“啸石”,上前凑近石上小孔,使劲一吹,便如虎啸般声振全园,游人纷纷上前,欲欲而试。藏书楼为回廊式的两层楼房,中间的大天井如同一个大球场,四边由7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此楼创始人为刘镛之孙刘承干,历时20年费银30万两所造,藏书60万卷。刘还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书200余种。这些藏书和雕版现在已捐给国家,成了国家文化宝库中珍贵藏品。
南浔古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仅宋、明、清三朝统计,有进士41名、京官56名、州县官57名。近、现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
游南浔古镇,收获颇丰,很多游客感叹:到此一游,不虚此行。
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三个离开了湖州,踏上了南浔之路.
一出南浔的\'汽车站,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宽阔的马路,热闹的商铺,没有半点的古镇气息,路边停着许多的三轮黄包车,这就是南浔的"的士"了.坐上三轮车,车主说了,真正的古镇还在前面呢,周围是新的南浔住宅商业区.哦,原来如此啊.
老老远就看到了一座很高很大的石头牌坊,上面写着就是古镇南浔了,本打算在古镇里找个住宿的,但是寻了很久发现好多的商铺都还关门休业要等到大年初八才营业,并听这里的人说,古镇里面的住宿是不多的,还是到古镇外去找吧.
在古镇的附近找好住宿,稍微休息片刻,我们就漫步在古镇之中了,那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古镇上人烟稀少,非常的清静,走在一方方石块铺出的小路上,傍着一条小河流伫立着一排排的雕花木楼房,也许是年代久远,也许是被风雨的侵蚀,木头上面的油漆已经所剩无几了,露出的略带浅棕色的木面.每走一段,就有一座小石桥,真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一切尽收眼底.
儿子既新奇又很羡慕地抚摸着那一根根的亭柱,一扇扇的雕花木门,而我和老公则是重温当年我们这里的人家,其实我们这里也是江南水乡,所有的建筑格局和南浔的古镇是几乎一样的,后来时光的变迁,加上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把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一些老的深宅大院都给拆除了,我家的老房子也一样惨遭不幸.儿子无不感叹可惜啊.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路上的人也更加少了,小河两边的灯都开出来了,漫步在这幽静的小路上,才感觉到古镇的那种特色.在河边一"沈家人"的小饭店前,我们坐了下来,点了几个南浔的特色菜肴,邻桌坐着一三十不到的男子,旁边一大大的类似登山行囊,一问原来是从温州徒步而行到南浔的,晚上就在野外搭个帐篷,顺路还去了西塘玩了几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能一人徒步旅游者,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如此这般的举动,确实让人敬佩.
夜晚的天空上挂着一弯新月,虽然已经是入春了,但是春寒料峭,阵阵晚风吹来,穿着单薄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夜深人静,小小的石路上只有我们三个在漫步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