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有个著名的琴师叫伯牙。虽然他听者无数,但却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为此,他十分寂寞。
一天,他为了排遣内心的孤独,独自一个人来到这幽静的山中弹琴。这正是棋夫上山砍柴之时。一阵风吹来,“沙沙”的响声给伯牙美妙的琴声平添了一分情感。悦耳的琴声传进了一名叫钟子期的樵夫耳里,他不由自主地向伯牙走近。只听伯牙的琴音威严高亢,气势巍峨。一会儿轻巧活泼。钟子期忍不住赞叹:“弹得真妙呀,琴音像大山一样高峻。”伯牙心中略略一惊,有些激动,有些欢喜,手上却拨动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有节奏,和刚才气势又有所不同。钟子期又称赞道:“弹得太好了,琴音像流水一样浩荡。”伯牙收了手,有些诧异,摸了摸胡子,缓缓说道:“你是唯一个懂我的人,请问你高姓大名。”钟子期与伯牙就这样认识了。每天,伯牙都会上山弹琴;而钟子期呢,每天也会到那里去听伯牙的琴声。慢慢地,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得到了升华,两人都成为了对方的“知音”。
如此美好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那一天。
那天,伯牙依旧带着他的琴兴致勃勃地去他与钟子期约定的地方弹琴。弹了许久也不见钟子期来。也许是心灵相通吧,伯牙隐隐感到钟子期出事了。于是,伯牙开始寻找钟子期。他费尽千方百计,终于得到了钟子期的消息,却并不是他想象那样的——钟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一下子凉了。虽然那天阳光明媚,可他却如同身在冰天雪地。与钟子期的相识,每天上山弹琴、品琴声,一起聊天、喝酒......一幕幕情景,缓缓凝聚起来,汇成丧失“知音”的,难以诉说的悲伤,又变成一根根尖锐的小针,一齐扎着伯牙的心。伯牙伤心极了,他去了钟子期的坟前,带上了他的七弦古琴。在子期坟前,他缓缓坐下,轻轻拨动琴弦,弹起了那支两人初见时弹的曲子。琴声再无那种美妙,而是那么的悲伤,让人听了潸然泪下。最后一章音符,他没有拨琴,而是让一颗热泪滚滚流下,颤动了最后一声绝响……一曲终了,他站起来,摔破了琴,对子期的坟说:“子期兄弟,你去了,我也不再弹琴了。”说完,悄然离去,终身不再碰琴。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唉,千金易得,知音难寻啊!
问题不在与于学琴,而在于如何学琴,而在于以什么目的学琴,而在于在什么状态下学琴。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琴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来自于过高、过广地估计学琴带来的对促进智力与人格发展两方面的效果,而没有认识到持续的不良学琴状态的危害是广泛的,错误地将乐器当成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万能教育机;而另方面更深一层的原因则在于,很多家长将孩子的所有活动都付予了参与社会竞争的色彩,并且认为孩子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助于在未来的社会生活的竞争中获得优势,除此之外的活动都是浪费时间。由于很多家长在学琴上寄予了对孩子未来美好人生的\'高度期待,因此使学琴活动成为一项关系到未来生存的严肃问题,从而导致了极高的压力状态。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家长本来也并没有想很多,但一旦学上琴后,就觉得要学就要学好,就想着如何达到教师的要求,因此每天就只想着到处都是毛病、错音,就想着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至于搞得孩子痛苦、家长着急、家庭关系紧张时,都想不起来当初到底是为什么让孩子学琴。“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学上琴后逐渐忘了最初学琴目的的家长很多。
那么让孩子学琴错了吗?否;如果学琴不能达到人们普遍期待的效果的话,那么我们还要让孩子学琴吗?回答是肯定的。在要不要学琴的问题上,我们要跳出目前将所有的心思都用于培养孩子社会生存竞争力的思维定势。一个完善的人,不仅仅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竞争与较量,还需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感受。我们略为躬身自省一下就知道,人需要休息、放松,还需要享乐与精神的自由。是因为需要满足一下视、听、嗅、味、触很多感官的需要,人类才创造了绘画、音乐、香水、美食、真丝等并非肉体生存所必需的东西。满足人的感性需要是艺术的本质目的,这也是人们崇尚艺术、欣赏艺术的根本目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竞争、利用的功利关系,还需要友爱、和谐,而促进这种关系正是艺术活动的独到功能。艺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友善,使我们生存的环境充满了良好的感性样式,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能够促进和提高人的感性能力,能够改善他的精神生活的质量。这不就在是幸福的根源吗!可以说一个崇尚、喜爱艺术的人,比一个对艺术一窍不通的人有着更高的生命质量。因此学琴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丰富人生,提高生命的境界,使孩子学会体验生活的美。家长培养孩子的社会竞争力的目的是让孩子未来生活得更幸福。但当前激烈的竞争,使人们忘了,幸福人生的来源不仅仅是社会竞争的胜利,还在于能够享受人类创造的文明与艺术的美,还在于人生体验的丰富性。因此学琴是从学会体验人生、丰富生活、从生存竞争的疲惫中解脱出来的途径来为孩子创造未来幸福的。而这一点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已经被很多家长严重地忽略了。
从学琴儿童在我国整个儿童的比例来看,我国目前学琴的儿童还太少、太少,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学习一门乐器,以使他们将来能够以更精微的体验领会音乐的美,从更广的范围了解人类创造的音乐文化,从更深的层次理解音乐艺术的伟大。因此学琴的目的根本目的不应是使孩子多了一种参与生存竞争的实力,而更在于丰富人生,丰富儿童的童年生活,使童年更美好,使未来的人生更丰富,而不是走向它的反面。
你好!
很久没有见面,时间长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
当年我们在一起,你是法院的.人民陪审员,我是刑庭书记员。
两个女人两朵花,你美丽,我优雅,多少人对我们留过意。
只要法院开庭,我们一左一右,坐在审判长身边,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如今一切都变了,你掉了门牙,我白了头发,我们是一对儿老妪。
至少我们还健在,活着就意味着还能见面,还能在一起。
你来电话说,你住儿子家,你爱人住女儿家,你们夫妇成了牛郎织女。
我很伤心,也很无奈,因为无法帮助你。
你仍和二十年前一样,围着锅台转,现在还要照顾孙女。
假如你生活在城里,那该有多好。我们一起去购物,一起去挑选衣服,一起学电脑,一起去旅行,还能天天泡在一起。
我不能去看你,路途很遥远,天气很寒冷,还有,你住在儿媳家里。
记得有一年,我已调回城里,春节时,去乡下看望你。
你翻盖了房子,有宽敞明亮的大窗户。你做的饭菜可口,你的热炕头暖和。
我和你爱人斗酒,一盅又一盅,不知喝了多少酒,我坐在热炕头上,一个劲儿的冒汗,衬衫湿透。
那天喝酒成为永久的记忆。我用两个字形容喝酒,那就是“痛快”,我用两个字形容热炕,那就是“舒服”。
记得那年正月十五,你招待法院里的干警喝酒。从你家出来时,月亮升起在山头,正是夜里十一点十五。
你爱人老武把大家都灌醉,全体人员都醉得都骑不了自行车,大家摇摇晃晃,在寒夜里,走了三四十里山路。
第二天遇见,全都在埋怨你:说老武中途换了高度酒,故意把大家灌醉。你笑了,说,老武醉得更厉害,直到现在还没清醒。
时光飞逝,往事如烟,唯有你还留在记忆里。每逢佳节倍思亲。淑琴:我最好的搭档,最好的朋友。
写封信问候你:祝你春节快乐!永远想念你!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 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
这部影片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叫妮儿。妮儿很爱弹钢琴,她的父亲是某所学校的音乐老师。一次,因为妮儿在钢琴室练琴练的很晚,妮儿的父亲就这样丢了工作。妮儿的母亲因为家里太穷已经不想跟她爸爸过日子了。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件艰难的抉择。妮儿说,谁能给她买架钢琴就跟谁过。她的父母都想得到她的抚养权。妮儿的父亲为她做了架木头钢琴,木板上画着琴键,发不出任何声音。父亲说,只要心里有音符就能听得见。但有一天,他听说女儿要跟妈妈过就赌气把那架木钢琴砸了。女儿哭着不走,说,不跟妈妈了,永远跟着爸爸。听了这句话,妮儿父亲的气消了,又觉得有点对不起她。某天傍晚,他和自己几个要好的哥们去学校偷钢琴。结果偷琴计划失败,他也差点进了公安局出不来。他还是不甘心,到图书馆借了本《怎样做钢琴》,他从那堆俄文中一个词一个词地翻看词典,翻译成了中文,经过几番周折,妮儿的父亲终于做好了那架钢做的琴。但父亲为了让妮儿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最终却放弃了对她抚养权。妮儿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放钢琴的废弃工厂。在那里,妮儿用她那双手,弹奏出了世界上最美妙的琴声。
这个故事中表现出的父爱是那么的感人:妮儿的父亲是多么地疼爱自己的女儿,他为了安慰女儿,特地做了一架木的钢琴。琴弹不出任何声音,他却告诉女儿,音乐是用心去听的,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的。后来,为了挽留女儿,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做好了有几百个琴键的钢琴。妮儿的父亲用爱编织了数不清的善意谎言。当最后妮儿用稚嫩的童声问她的父亲,这琴能弹出声么。父亲肯定地告诉妮儿,一定能。我的眼泪就像珠子断了似的,流了下来。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疼孩子爱孩子、到老依然对孩子放心不下的。
我们总以为孝敬父母的事来日方长,时间还多着呢。可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妈妈的鬓角有了几许白发,爸爸的腰不再挺拔。当我们还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里时,时间却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我们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
从现在起,替父母分担一些活儿,以免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没过多久,伯牙生了重病,命不久矣,他将自己所珍藏的`琴送给了锺子期。锺子期还不知道伯牙将死,问他为何把琴赠与自己。伯牙道:“这琴,名曰‘锺期’,它,是你的啊。”锺子期感到很奇怪,但他也没有多问,把琴收下了。伯牙把自己家中的物品全卖了,置办好后事,安然等待死亡。
两天后,伯牙在家中死去,桌上还有一封留给锺子期的信。当别人把信交给锺子期时,他简直不敢相信,他抓着来人的肩膀,吼道:“这不是真的!不要骗我,告诉我,这不是真的!”那人没说话,把信递给锺子期,锺子期松开了手,颤颤巍巍地拿着信,信上写道:“子期,你见到这封信时,我已经死了,很抱歉没能亲口和你说再见。你去学琴吧,我当然知道你没有银子,不过没关系,我都准备好了,银票就在信后面,足够了。去学琴吧。愿我们来世再见时,还能再做知音。伯牙。”泪水模糊了锺子期的双眼,他踉踉跄跄、失魂落魄地跑到街上,他来到常与伯牙相聚的地方,坐在常坐的青石上,心里只有茫然,只有不知所措。
五年后,这里来了一位琴师,背上背着一把叫作“锺期”的琴,手里捏着一支叫作“伯牙”的笛子。这位琴师来到伯牙坟前,先吹了一曲,婉转悠扬,吹罢,在旁边挖了一个小坑,把笛子埋进去,口中喃喃道:“伯牙,这是用你的那些银子买的,现在还给你了。”然后,取下背后的琴,弹了一曲又一曲,弹着弹着,眼泪缓缓而下。一天,两天,三天……十天十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他的手指早已被琴弦划破,汩汩流血,惨不忍睹。琴弦也早已被鲜血浸透,音都不纯了。
终于有一天,琴声戛然而止,他倒在了坟前,再也没有起来。
最近好吗?有一些心里话想对你说,我怕当面说会让你哭鼻子,所以就选择了写信,这种比较含蓄的方式。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恍两年就这么过去了。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们分在同一个班级,恰好你就坐在我旁边。你坐得端端正正,看上去不太爱说话,但不知为何我心里就是特别喜欢你,没有理由的喜欢,很想和你说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终于,那一次老师要求我们同学之间互相背书,大家都找到了同伴在认真地背着书,只有我没有找到同伴。我转过头看见你也在认真地背书又不好意思打断你,但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能拒绝。无奈之下啊,我抱着一丝希望鼓起勇气向你请求。你回过头,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笑着答应了,你不知道那时的我心里是有多么开心,从那一刻起我就认定了你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那之后,我一有空就会和你说说话,这会让我很开心,我们之间也就慢慢变得越来越熟络,从同学变为朋友,又从朋友变为了闺蜜,一直到现在都没变。
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乐,时间让我们彼此了解,也让我更加确定以及珍惜这份友谊。我们总会把自己的快乐或烦恼一起分享,这让我们发现彼此之间的经历是那样惊人的相似,我想这也是我们能够心心相惜的原因吧!因为你能理解我的苦,我也能你的痛。
你永远不会知道我有多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这所学校。因为它让我们相遇了、相识、相知。我庆幸自己能与你相遇,庆幸自己能够成为你的朋友。你用你的笑容感染了我,你用你的关心温暖了我,你我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而唯一不同的是你习惯用面具把自己伪装起来,人前的你开朗乐观,是个搞笑的活宝,只有我知道,你在面具后面偷偷流了多少泪水,心碎了多少次……
你说我的喜怒哀乐总是写在脸上,但是在我周围的人除了家人只有你看见了我的喜怒哀乐。你害怕我流泪,每次你看见我哭无论如何你都会跑过来安慰我,不会安慰人的你总会说一些话把我逗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你的.一项技能呢?
两个月未见,不知你又长高了多少。电话里我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一个小时不在话下,因为我觉得能听到你的声音真的很好。我从小就没有什么朋友,是你吹开了我心里的尘埃,打开了我早已封闭的心。
我们一起约好考同一所高中,这是我们的约定,你可千万不能忘。别人都认为我很高冷,不爱与人说话,其实我只在自己朋友面前才会化身为话唠,这一点与你也很相似。我会努力守护着我们的友谊,一直到永远。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你可千万别嫌我啰嗦啊!
你的好友:玲玲
古代有位弹琴爱好者,名叫俞伯牙,他受人爱戴,被人尊称为“琴仙”。
有一天,伯牙带着琴满怀高兴地走出家门。他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湖水柔波荡漾,风姑娘拂过树梢,柳树纸条随着风儿在摆动,隐隐约约传来鸟儿动听的歌唱声,也许是伯牙的琴声太迷人了,把远在千里外的大雁都纷纷招来了。
不知是哪阵风,把热爱琴的钟子期也带到了这儿,悠扬的琴声延伸到湖对岸,把钟子期深深陶醉了。
伯牙弹琴时,心里突然想到了巍峨的高山,钟子期似乎明白他的心意,夸奖道:“弹得如痴如醉,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里又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十分迷恋,不假思索道:“好好好,好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无论伯牙心里想些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说出他的心意,这世间难求知音啊,伯牙终于找到了他的知音——那就是钟子期。子期应故死后,伯牙认为在这五彩缤纷的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虽然伯牙和子期只是一面之缘,但是知音难寻啊!好不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知音,偏偏他却应故而去世了,伯牙能不伤心吗?是的,有何物能和知音相提并论呢?伯牙悲痛万分,他摔破琴,扯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了。
是啊,真正能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才能称得上知音。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每个人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