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期末的时候,看着比我们高一届的学哥学姐们整天被父母拖着东奔西跑,到处赶场考试,心里的一块叫做"小升初"的大石头也越来越沉,同时,我也开始害怕"小升初"……
不知不觉中,我也该择校了。妈妈每天都上网看"小升初"的最新消息,没有想到,我也到了像上一届哥哥姐姐那样到处赶场的时候了。第一次考试很快就到了。那是2月13日的上午,妈妈接了一个电话后,马上紧张地跑过来对我说:"冯羽呀,今天晚上去北大附中听讲座,明天上午有一个测试。"我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第一次考试这么快就来了。我立刻去找以前的题,反复地看曾做错的题,妈妈则又给了我四、五十道新题让我一天做完。到了晚上六点,我们全家一起前往北大附中听讲座。到了那里,已经有些晚了,我和妈妈一路小跑进了礼堂。因为有20xx多个学生来听讲座,座位不够,所以家长只能到旁边的休息室去。语、数、英三位老师讲得热火朝天,台下的同学举手也十分踊跃。两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因有20xx多名学生听课,所以出去时十分拥挤,最早出去的和最晚出去的.竟差了半个多小时。我出去时已是十点整了,妈妈在外面寒风中等着,一见我来了,马上跑过来问我听得怎么样,并告诉我明天在北大附小测试,要提前去认认路。一路上,妈妈告诉我考生里有多少市三好,多少红领巾奖章获得者,我这个海淀区三好跟本算不了什么。找完路,到家已经快半夜了。
第二天,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北大附小。到那里一看,已来了五、六个同学了。老师凑齐20位同学后,带我们进了教室侯考。坐在椅子上,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只觉得心"咚咚"乱跳:我能考过吗?要是考不过怎么办?这只是第一关吗?……心中无数个问号把我的脑子搅乱了。我尽力让自己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看看表,还有5分钟开始考试。还在胡思乱想时,老师拿着卷子走了进来,告诉我们语、数、英三科加起来只有96分钟,要抓紧时间。试卷发下来了,数学的前几道选择题不算难,后几道填空题就有些难度了,已经过去了48分钟,我的最后两道能力题还是一筹莫展,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心跳得越来越快,虽然还是寒冬二月,我的头上却已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我努力克制紧张情绪,在脑海里仔细搜索与这两道题相似的题型。"铃——",突然的铃声把正在思考的我吓了一跳,我突然意识到:时间到了,要收卷了!我还没来得及随便写两个数,试卷就被老师那双无情的大手收了过去。接下来的语文和英语进行得比较顺利,收卷的前20分钟我就做完了。我充分利用剩下的20分钟仔细检查。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难题不会做不能再在简单题上丢分呀!交卷后,我和妈妈又急忙打车前往"学而思"听课。下午四点才回家,晚上又有课。这一天就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而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一天是我"小升初"至关重要的一天。
听过一位职场女性的宣言:“夫亲子亲不如钱袋子亲,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纵然这话听起来不太近人情,但仔细一想,倒也不无道理,求人不如求己,帮人是情分,助己才是本分。
似乎从社会生产力在男性青壮年手中飞快发展起来,社会上就有些人被划分成了弱势群体——孩童、女性、老人。
孩童不必说,好像天生他们就应该依赖别人生活,这可厚非,若是让孩子生下来就独立,也未免尖酸刻薄。只是我们都知道,父母能给你一个富足无忧的童年,甚至身后为你留下万贯家财。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家财败尽,人是否有能力东山再起?所以,尽管孩童时期我们吃穿住行都依赖于父母,但仍旧要多听、多看、多学。只有学到的,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才是永恒的。依赖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知识与手段去独立。
古语说:“夫为妻纲”,“出嫁从夫”,似乎寻一良人,托付终生是女子的终极目标。只是杨玉环惨死马嵬,卫子夫自尽而亡,虞姬自刎乌江。她们寻得的都是英雄帝王,却依旧不得善终。原因不过是因为她们追求的生活与未来是他人给予的。若想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未来,不如像武则天一样,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中。你自己拥有的,就要自己去安置;你想要的,就要自己去争取。如果丘比特不为你射箭,那就抢过箭自己射;如果天上不掉馅饼,那就捅破天去掏馅饼。如果把未来交给自己与行动,那么,明天就会如你所愿。
中国人最尚“养儿防老”,只是近年来我们越发发现,子孙也不一定是牢靠的保障。妈妈曾对我说:“我退休后不用你养,我自己有工资。”妈妈看得通透,人也刚强,知道一个人,不论何种年纪,何种身份,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养活自己。儿孙孝顺最好,只是若福气都来自儿孙,那自己算是什么?儿孙可作一层保障,锦上添花的花罢了,若说雪中送炭,这炭都是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手段。
社会上之所以有弱势群体,不过是这些群体习惯去依赖、习惯去托付、习惯去求人而不愿求己。只是若不紧紧握在自己手中,不努力拼搏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味托付依赖,所有拥有或希望拥有的,终究都是过眼云烟,得不到,护不了。
如果想得到平等的尊重,那就独立起来,把明天握在自己手中才是实在。
“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英雄好汉。”郑板桥这句临终遗言,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古人尚且能知道凡事应该靠自己,那我们呢?
——题记
每天都是妈妈叫你起床,帮你整理床铺,帮助你穿上衣服、洗脸。背书包,陪你进入教室才离开。这些可能对大部分人都是会理解成小孩子,可能有的人还是需要父母的帮助。但是那些孩子们有没有想过爸爸妈妈也要上班,也要工作,也要赚钱,也要做家务呢?难道你们就不想替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至少我们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努力拼搏取得好成绩,让父母开心一点啊!
如果凡事都靠别人,那么将来的你将会是一个生活不会自理,一事无成的人。所以,不要凡事都要靠父母。要成为一个靠自己的黑马,靠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帮助的人。
海伦.凯勒是一个聋哑人,她一个人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里生活了87年。她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坐享其成,但她并没有。她一个人努力拼搏,顽强不屈,终于考入哈佛大学,还先后创作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作品,成为了一个不朽的女作家。
一个聋哑人都没有依靠父母生存,何况我们呢?我们应当学会自力更生,并且做一个有才华的人。
那一天,我从山路上爬起,不顾满身的泥土和伤痕,朝着那些已经远去,渐渐消失的背影奋力跑去。
在六年级的暑假,我已经从小学毕业,为了适应学校的军训,也出于一种好奇的心理,我来到广州参加了一次军训夏令营。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独立生活,比较紧张。来到夏令营,已是下午两点左右,太阳高高地悬挂在天空,散发着灼人的热浪和刺眼的光芒。前两天在相互认识和熟悉环境中过去。
第三天,华教官带我们来到一座山的山脚,这不用大惊小怪,因为我们的训练基地就修在山上。华教官待我们在山上站定后,高声说道:“今天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从这里跑上训练基地!”话音刚落,我们已被吓到。教官扫了我们一眼,点了点头,又补充说要我们在一点钟以前赶到,且途中不准互相帮助。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才不情愿地向山上跑去。山路很陡,到处都是坑坑洼洼,但也能依稀辨出一些脚印,这样赶路是很慢的,我们只能加快速度跑起来。我在跑时被几个人撞倒了,摔在地上,满身都是泥,手脚上也有不少的伤痕。几个同伴因教官的命令不敢帮忙,只能拿出水杯,让我清洗伤口。我拧开水杯,水从里面缓缓流出,落在我伤口上火辣辣的疼,但只得咬牙坚持着。伤口大致清理好了,我把水杯还给他们,让他们先走,并挣扎着起来,却并没有成功,我有些丧气,无可奈何地看着伤口。
一个男生从前面回头对我说:“快点啊!已经十点三十五了!”我心里一惊,竟忘却了疼痛,从地上“骨碌”一下爬起来,伤口再次火辣辣的疼。抬头看去,其他人已经在前方很远了,我努力迈开双腿,向着他们奋力追去。虽然脚有些发软,提不起劲,身上还背了个包,像灌了铅一样,但这时伤口上的疼痛似乎也转化为一股新的力量,帮助我前进。
当我带着满身的泥土和伤,跑到了队伍最前面时,我明白了,在困境中,我们不能靠任何人,只能靠自己。
窗外,太阳将灼热的光芒散布大地,让我再次想起了那一次的努力和拼搏,楼下,一群正在努力比赛的小孩儿,又是多么像那年的我们。
在培训班上课不到一周,我发现了一件“好事”:班级里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同学,谁跟他分一组谁就走运,简直就像是他把井水打好,放在你家里,你就可以随便使用了;而跟他以外的其他人分在一组你就十分辛苦,就像是你要一大早跑个十里路,辛辛苦苦把井水拎到家里才能享用。最关键的还有:有可能你辛辛苦苦想出来的成果还要被老师否认,甚至批评与指责。因此,我千方百计地想跟他分在一组,好在老天爷没有辜负我的苦心,我如愿地和他分在了同一组中。于是,我每天都得到老师的表扬,就连同学们也夸赞我。我心里既开心又不安。
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吹着小曲兴高采烈地来到培训班时,却发现他不在。老师说他有事,请假不来了。我的心顿时变得忐忑不安起来,而其他同学却显得很开心,他们兴奋地拉着我,想分到我这组来,也想享受被赞扬的美妙感觉。我心里更加不安了:真正的靠山不在了,而同学们却以为我可以做他们的`靠山,天知道,我根本就做不来靠山啊!而一想到同学们崇拜我的眼神,老师信赖我的目光,我咬咬牙对自己说:“好同学已经走了,今天正是你大大表现的好机会,你一定让老师和同学们看看你的闪光点!舞台已经在你眼前了,你还等什么?冲上去吧!朵朵,那个舞台是属于你的,你才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
“溜溜球(我英语课上的名字),这道题目怎么做,你教教这三个小傻子吧!”耳旁传来了老师信任又亲切的话音。是啊,我平时跟优秀生没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上课发言积极,老师自然是器重我了。我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同学们都用乞求的目光望着我,仿佛在说:“靠山,现在靠你了,快说吧!”我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同学们的期盼转化成了无奈和讽刺,老师脸上的期望变成了口中的叹息:“哎……”霎时间,教室里安静极了,静得只有师生们的呼吸声,我呆呆地站住了,又是羞愧又是不知所措。接下来的课在讲什么,我再也听不进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刚才的一幕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这次痛苦的经历,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靠人不如靠己。
《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一书给我印象较深刻的是:任何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
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我们抱怨的对象。我们总喜欢躲在后面无休止的抱怨,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想,很多时候,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现实,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看书时,头脑中总是浮现某些人某些事,想着自己其实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觉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为说出了抱怨,很多时间也都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中。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没安全感,没自信,而这些我们却一直都没发觉。当你呆在其他抱怨者身边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想要的东西上,而不是不要的东西上。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
我想不抱怨对于目前的我们而言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生活上,工作中遇到不顺心,不随意的事,所以我们习惯了发发小牢***,吐吐苦水,总觉得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在说负面和不快乐的事的时候,就会接收到很多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有时甚至影响到身边的人。现实生活中,值得我们抱怨的事情确实是太多了,遭逢天灾,逆境,贫富差距,不公平的待遇等等。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我们总是把它当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的却没有完成的目标,我们会抱怨,其实是自觉不配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往往是我们自已让自己变成受害者,受害者永远不会成为胜利者。我们总是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进找借口。抱怨从表面上看,是会带来暂时性的“好处”,但它最终将我们的人生拖入绝望和混乱,抱怨困难并不能让它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我们要习惯的去接受它,且永远都不去抱怨,我们有必要相信世界上唯一能做到的建设性永久改变,是自我的改变,我们有权利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但不是靠抱怨。放下抱怨,却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
人生不可能总走上坡路,情绪也会有高峰和低谷,那么当身边的人都在抱怨时,我们该怎么办?其实,觉得别人经常在抱怨,是因为我们自己也一样。我们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样缺点,是因为我们自己也有。如果想指出别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觉察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人生是不公平的,同时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都有前进与后退的冲突。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要从容的面对,不抱怨,不放弃,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每个人都面临着挫折和失败的可能,这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我们必须活出想要其他人效仿的样子,让自己的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人生也会更加美好,圆满。如果我们对自己坦诚,就会发现生命中足以让我们正当抱怨的事情,其实寥寥可数。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污听觉染”,有害于幸福与美满。
最后我想引用 甘地先生的一段话:“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其他人效法的样子。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变,你自己就必须先改变。我相信你有着最崇高的理由,才希望他们改变,既然你也是这段关系里的参与者,就代表某种程度而言,你在这沸沸扬扬的抱怨中也参了一脚。你若想引导某人改变,就要记住:领袖应该站在最前线。迎向边界,开拓疆土,让其他人追随其后。”
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最好。
——题记
漫漫人生,茫茫人海,在生活道路上,困难在所难免,寻找依靠也就理所当然。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人贤士都遇到过困难,也寻找过依靠。但是他们寻找的依靠有一个相似点——自己。
宋濂自幼家贫,连书都买不起,只能向他人求借,然后亲手抄录。寒冬腊月,天气酷冷。窗外,北风呼呼的吹着,使得光秃秃的树干左右摇摆,最后经受不起北风的摧残,含泪倒下。窗内,砚池里的水冻成了坚硬的冰,宋濂的手指已不能弯曲伸直,而他却无一点懈怠的想法,仍旧继续抄书。就这样,他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靠着自己的勤学苦读,成为了明初文学家。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初中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十六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师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他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过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一万多人次。他靠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成为了“中国的‘保尔’”。
在洪战辉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亲妹妹死了,父亲疯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他曾屡次拒绝别人的捐助,他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困难无处不在,我们应该靠谁呢?不就是自己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