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奶奶:
您好! 这些年来,我想对您说的`有很多很多。我记得,您以前最喜欢去河南了,我和哥哥都最喜欢和你一起去了。然而,这就是我要对您说的:请把您的爱多分给我一点。
奶奶,我是最了解您的,我知道您最喜欢逛街了,您喜欢去河南是因为河南有一峰.荷花市场还有地下广场。您最喜欢去的就是这些地方。您每一次逛街,都总是要给我们买很多零食,爸爸妈妈不让吃辣条,但是您总是一次又一次的给我们买,而且还不让我们告诉他们。您这一点是好的,但您每一次买完东西都让哥哥选,您要记得,您那时身边不仅有您孙子一人,旁边还有您孙女呢!您孙女不是大人,您孙女是小孩,小孩身上,当然还带着一股小孩子气。您可不能重男轻女啊!这些吧,我就不提了,您每回走的时候,您还得把哥哥叫到一边,给他点钱再走,更让我生气的是,您却一分钱也不给我。那天您知道不知道,哥哥回到家之后,就跟我妈说了,还正巧,那时正好被我听见了,您就说给就给吧!不给我也就算了,还不当我面给哥哥。那是我真想对您说一声:您真重男轻女。在这封信里,我还要给你告状,前天,哥哥提出要和我单挑,我就答应了,我们说好他让我用一个手的,谁知他还上脚了,一下子踢着我的小腿了,现在还青着呢,现在还疼着呢!
总而言之,我还那一句话:奶奶,请把您的爱多分给我一点,不管您对我的爱是多是少,我对您的爱永远都是百分百。
在这里,我祝您: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开心每一天。
您的孙女:张聪
亲爱的奶奶:
您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提起笔来给您写信,说真的,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时间真快,您离开我们已经七年多了。您走得那样匆忙,以致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有关您的痕迹。可我依旧想您,奶奶!
奶奶,您可知道,每次放学路上,看到别人奶奶和他们欢欢喜喜回家时,我有多么地羡慕。那时,我真希望您也能用您的大手紧握我的小手,和我边说边笑,走回家去。可惜,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机会,在我还没好好记住您的面容时,您就撒手人寰了!
从爸爸妈妈口中,我知道您非常非常疼爱我!自打会吃开始,我就对鸡蛋情有独钟。因而,您就隔三差五托人带点鸡蛋给我,我也不清楚到底吃了多少个您节省下来的鸡蛋了。每每上街或是吃酒席,您也一定惦记着把礼品带给我。那一次,邻居逗我开心,“小安奇(我的乳名),快打电话给你奶奶,她那有好吃的!”懵懂无知的我真的抓起妈妈手机,拨通老家的电话。其实,农村根本没什么所谓“好吃”的,可是,奶奶您听了孙子的话,竟连夜做了一些肉包子来。奶奶,我好想再吃上您亲手做的包子啊!
奶奶,您在的时候,因为您的热情,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往家里跑,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家里总是热热闹闹。可是现在,少了您的身影,就少了一份温馨,老家显得格外冷清,我们一家也很少再呆在那里了。
奶奶,您一生最朴素的梦想就是住上一个漂亮的大房子,您总是夸赞一个亲戚家是个“神仙洞”,也是从您那,我才知道“神仙洞“是用来形容房子的。现在,我们家拥有了一座高大的院落,也是您所说的神仙洞府了,您在天国见到了么?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对了,您在那个世界里也过节么?在这个花好月圆之际,多想和您好好话话家常,可是您在哪呢?
奶奶,我想您!愿您在天国,一路走好!
挚爱您的孙子:梓瑞敬上
20xx 年9月26日晚
吃毕,儿子咂摸着嘴,意犹未尽地说:“妈妈,还记得老家那个做酿皮的奶奶吗,真有点酿皮奶奶的味道呢。”
儿子上小学时,家附近有个卖酿皮的老人。一辆简易的三轮车,车上搭一简单的台子,上写陕西酿皮。
老人个子不高,黑红的脸,桃核般,遍布了皱纹。六十上下的年纪,一头乌发,油光可鉴,令人惊诧。有顾客来,老人总是笑脸相迎,脸上的皱纹延展开来,感觉慈祥而温暖。
那时候,家里经济拮据。每块钱,都要算计着花。儿子想吃零食,往往要受限。
但是,买老人家的酿皮,我却从不打折扣。而且,常常会慷慨地买上两份。
第一次买酿皮,老人问:“吃辣子吗?”儿子说:“不吃。可是爸爸爱吃。”老人便拿出一个塑料袋,单独盛一些红红的辣子,打好包,给我们带回家。
老公吃了老人的酿皮,赞不绝口。说有青海风味,好像又回到了家乡。最吸引老公的,还是老人那独一份的辣子。老公说:“麻辣麻辣,先麻后辣。威海这儿做的辣子,通常只辣不麻。老人家的.辣子麻得地道,麻中有辣,辣中带麻,吃着带劲。”
第二次去老人那里买酿皮,老人主动给盛了独一份的辣子。以后每每如此。辣子带回家,老公一顿吃不下,就留着下一顿吃。老公喜欢吃辣子,自己也常常做油泼辣子,但老公独爱老人的独一份。我本不喜吃辣子,见老公大快朵颐,禁不住也尝了尝,味道果然不一般!舌头麻麻辣辣的,刺激着味神经,食欲大增。
问老人怎么做的辣子?老人笑笑,说出了方子。回家给老公面授机宜,老公大喜过望,奈何做出的辣子,还是没有老人的口味。老人说,打从20岁开始,她就开始做酿皮,做了快四十年啦。自个的人生,全在这麻麻辣辣里了。麻辣人生哩。敢情我们品的,是老人家的人生哩。
有时下班晚,儿子想吃酿皮了,老人却已收摊了。儿子就特别盼着第二天的到来。第二天见到老人,儿子一路小跑奔过去,等我赶过去,就看见老人已盛了两份酿皮,每一份,都有以往一份半的量。儿子一脸满足的笑,跟奶奶一迭声地说着“谢谢。”
后来有一天,同样的摊子前,不见了老人,取代老人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男子说,他是老人的儿子,老人回老家了。
再后来,我们搬家了,再不曾见过儿子的酿皮奶奶。
酿皮奶奶,在儿子的记忆里光鲜如昨的酿皮奶奶啊,您如今安在何方?
那独一份的辣子,那辣子里的人生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