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童心之前,先理解世界是正反的统一体。
人的情感分为强正(少数)、弱正(多数)、弱负(多数)、强负(少数),强正的人和强负的人的性格是明显相反的,而且强正的人和强负的人彼此无法理解彼此,这是自然规律。如果极度丑恶的人(强负)理解了极度美好的人(强正),那就违反自然规律了,所以不可能发生。虽然人的情感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但是有些情感只能先天因素给予。所以世间有很多美好,丑恶的人从生到死都无法理解和感受。看似主观的想法,其实背后受着自然规律的操纵,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才会被宇宙诞生,所有生命的一生都是在执行自然规律。美好的人被丑恶的人嘲笑的时候,其实是在经受自然规律,美好的人被丑恶的人损害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经受自然规律。人的一生终究逃脱不了自然规律,只能在自然规律的圈子里活动,这就好比人终究无法逃出宇宙,有宇宙的地方就有自然规律。
童心是一种典型的“强正”,童年到成年的过程是对童心的改进,而不是舍弃。成年以后,由于受到很多的负面刺激,还能保持童心这种“强正”的人只是少数。只有本性(先天情感)向往童心的人,才能得到永久的童心。成年人还能保持着改进后的童心,就是一个脱俗的人。
有些人的情感像是一块原本带着棱角的石头,从小到大,在负面因素的逐渐磨损下,慢慢的被磨平了,情感变得冷漠,性格变得沉稳。
注意:思维简单的人不等于童心的人。丑恶、低俗、自私的人,小时候由于智力水平还较低,所以思维简单,但是他们没有美好的心灵,所以没有童心。可以这样说:童心的人,思维相对简单,但是思维简单的人,不一定是童心的人。
行文至此,让我想起一篇来自美国的小学生:“几个小男孩儿在野外的芦苇丛捡到一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大家为此争执不休,决定把蛋带回去在烘箱中孵化,蛋壳快破了,大家紧张地盯着看,没想到,蛋壳里孵出来的居然是里根总统!”这篇作文,是美国老师赞赏的经典之作,不光获奖,还广为传颂。
同样的童真童趣,同样富有想象力的作文语言,却是截然不同的评价,这其中,除了社会背景、教育制度的原因外,我们的教师是否也应该有所反思?试想,如果美国孩子在写作文时没有极舒展、极自由的心态,而是担心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能写出如此童真童趣吗?那么,在中国,这个叫捃儿的孩子受到老师这样的冷遇,他的童真童趣是否依旧?当然不会。可以肯定,若干年后,他的作文,就如流水线上生产的作品,规规矩矩,毫无个性可言。
这就是教育扼***童心的典型事例。如果说教师这是为考试所累而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有些登在报刊杂志,署名低年级小朋友的文章,却文笔老练,思想深邃,宛如成人手笔,这又是为什么?如果这是教师越庖代俎的作品,那就是教学观念的问题了。不论出于哪种需要,如果教师不厌其烦、肆意修改学生作文,把学生的习作改的童趣尽失,那就是对童真的扼***。这种做法,不光使孩子对作文信心全无,一种“您看着办”的心态;还使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影响下一代的“诚信”观念,使他们过早的学会虚荣或欺骗。而那些读到如此佳作的同年龄的孩子,还敢捧着自己的童心作文,沾沾自喜,踊跃投稿吗?
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孩子的天空是纯蓝的,孩子的生活,率直、天真,毫无矫饰,如同他们的作文语言,充满灵气。还孩子童心一片,让童心写出孩子的天空,教师就要摒弃世俗,带着童心,充满宽容和民主,鼓励孩子书写真情,引导孩子展现个性。
童年到成年的过程中,负面因素会逐渐侵蚀着美好的心灵。有些人在负面因素的侵蚀下,已经丧失了美好的心灵,也就失去了童心的关键。负面因素有很多:考学的激烈竞争、就业的激烈竞争,追求女孩的激烈竞争,被丑恶的小人损害等。
有些人成年以后,变得很现实,不再喜欢虚幻的事物(例如动漫),并且不像儿童时期那么爱玩了。
纯粹的童心只适用于只有正面因素而没有负面因素的理想世界,而现实世界是正反的统一体,既有正面因素,又有负面因素,那么与之对应的童心不是纯粹的童心,而是改进后的童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