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童年只有一次》,你猜猜作者是谁?多大了?告诉你们吧!其实作者就是闻名广州和我们班的张蒙蒙,她出了四本书,分别是:《告诉你,我不笨》、《童年只有一次》、《告诉你,我不是丑小鸭》、《快乐伴我成长》,了不起吧?她出完了这本书时,和我一样大——————才九岁,现在也就十三岁,上初中,有可能她出书和她妈妈和雪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她有一次买雪糕,售货员给了她一支六元的,妈妈不让她买,说太浪费,有本事自己赚钱,买多少都不管,而她却觉着有了工作是就有二十多岁了,也不能半辈子不吃雪糕啊,所以她妈妈就让她写或,然后按照质量给稿费,需要妈妈提醒的五角,不需要妈妈提醒而且写的很长的八角,自己写的而且又长又好的一元。这一下蒙蒙就高兴了,刚开始蒙蒙是因为有稿费,而逐渐的,她就从心底喜欢上了写日记,现在有发表了很多文章,曾在《广东日报》、《人min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过文章,而且,她的爸爸和妈妈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离婚了,她的奶奶也 只带到她七岁就“仙逝”了,她可以说是很幸福的,因为有一个好妈妈,也比较痛苦,因为她没有得到过父爱。
这也好,那也好,反正,我非常的敬佩她。
我不喜欢猫,总觉得“猫”这个字眼带着些柔媚与矫作,故我从来不养猫。
乡下奶奶家曾养过一只猫,那是爷爷在山上捡到的一只快要饿死的小猫崽儿,奶奶看着不忍心,便收留喂养,没几天,小猫便恢复了活力,一双眼有了光彩,而我仍是不喜欢猫的,尤其是,毫无野性的家猫。小猫渐渐长大,滚圆滚圆的,因为特别乖顺,所以也很讨喜,它喜欢趴在人膝间睡觉,懒懒地在太阳底下睡觉,已没有丝毫作为野猫的气性,我知道动物野外生存的法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而一旦被淘汰,付出的便是生命的代价。而它,本应是被淘汰者的一员,但它却存活下来,学会迎合人类。
之所以不喜欢猫,大概是看不惯它们的乖顺与媚态,它们用自己可爱的'姿态去迎合人类,以博好感。我觉得,作为宠物的,大抵都有些可怜。虽然我没有权利也没有必要发表对动物们的看法,但由此及彼,人亦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伪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虚伪的一面,这点毋庸置疑。生而为人,便免不了阿谀奉承,生于尘世,便免不了做个俗人。但伪装总要有个限度,不然,连真实的自我都迷失了,即使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又有何乐趣可言?我不喜欢迎合,也不喜欢被迎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我们何必屈就自己去迎合别人的喜欢,又何必接受他人的假意迎合。逢场作戏,上下敷衍,也许在俗世生活便能如鱼得水,但却是失了本真与自我,活在别人的世界。失了个性的人亦如同那失了野性的猫,太过屈膝卑颜地活着,一生走尽,负的还是自己。我不喜欢猫,自然,我承认怀着些偏见;我不喜欢一些人,自然,我承认我不过也俗人一个,但毕竟入世生活,也就自己原谅自己了。
想李白一代诗酒谪仙,也曾迎合皇帝的乐趣,为皇家的绮靡欢乐作诗写文,但他内心又何尝不会痛苦?直到最后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离去,做回自我时,才觉身心舒畅,逍遥自在。与其一味以迎合荣华富贵。不如坚持自我而清平自得。有人曾言:“功夫在书外,这学问那学问,敷衍人事才是一门真学问。”但我认为,敷衍不等同于处事,敷衍人事,屈迎他人,退而求其次,将就的是自己的人生。
那只小猫最后的结局是被一只山猫咬死,那一刻也有些忧伤。若它不溺于安乐的生活,还有属于野猫的利爪,也许结局会完全不一样,即使它再得人类喜爱,在生命的危急关头,人类终是顾不了它的性命存亡。生命不完全等同于生存,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用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可以决定自己以怎样的方式生活,既然如此,那何不撕下假意虚伪的面具,跳开左右逢源的大圈,为自己,个性张扬地活着。
《我的东北兄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大洋,一个东北汉子。他的前三十几年是在流浪中度过的,是人们眼中的二流子,整天浪迹于各个地方,表现出来的是痞性十足。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2010年玉树地震之时,独自开车去玉树押运物资,并带去了自己的大半积蓄,而后至2017年还持续捐助过十余所学校的孩子,包括衣服、书籍等。这重大的改变源于大洋母亲的绝症,由于先前只是到处走,未能陪着自己的家人,当有一日母亲查出患癌并被医生告知只剩最后几个月生命的时候,他的心痛了。看着母亲在一日日的化疗中,身体越来越不济,而老人也不愿意继续在医院接受治疗,这个东北汉子戒了烟、剃了头、卖了店铺,拉着老妈逃离了医院,开着车,开始了新的征程。从东北到西双版纳,从远东到东南。15000公里的里程,记录了他们的行程,两年后大洋母亲的癌细胞消失了,获得了新生。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当年了,从今往后只有现在。大洋握紧方向盘,稳稳地载着目前去往下一个现在。”就是这样一个人,勇敢地对抑郁的生活说:“不”,他带着母亲和父亲跳离了现有的圈子,抓住了现在,开启了新的征程。这篇文章中有下面两句话,让我思量许久:“如果你二十多岁,别跟我提什么浪迹天涯,有本事的话,你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如果你已三十出头往四十上奔,别跟我说什么浪迹天涯。有本事你浪迹天涯的时候,也带上***!”
《北方的北方有北极光》描述的是一群追寻极光的热爱生活的人,为了履行对读者的承诺,大冰带着一位特殊的读者——大梦,远渡重洋,去看北极光,为此他召集了一群朋友同行。大梦是一位坐着轮椅的小伙,酷爱篮球,由于一次意外,大梦高位截瘫,原本被医生告知生活能自理就不错了的人,但他对这样的生活敢于“说不”。他通过自己惊人的毅力,开始了痛苦的康复训练,坚强的意志让他不仅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更让他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篮球梦。在此之余,学习画画,解决生计,甚至远赴他国寻梦,最终同心爱的`人结婚。
其实书中类似的故事有很多,他们是同一类人,是那种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低头,都会勇敢说“不”的人。第一遍看这两个故事的时候,心中满是涟漪,有感动、有敬佩、有憧憬,总觉得别人过的才是生活,因为他们是生活在故事里的人,而自己的生活却如此平凡。但当第二次读这两个故事时,心中却平静了许多,用一颗平常心去读读别人的故事,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体味他们的生活,也会让自己的内心也丰富起来。再之后则是更多的尊重,是因为这些人物对生活的尊重。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小小的倔强,都希望对着宿命说“不”,当有一天你心中的倔强小宇宙被激发出来,那么你就会开始不一样的人生。
如作者所说:“我不”,是一种姿态,亦是一种心态。愿这一句“我不”,成为你的心头意、口头禅。
睁开眼,金默笑了起来,车子在高速路上行驶,风从天窗呼呼地刮下来。她提了提自己的棕色外套,感觉自己已经与克里姆特的画合为一体。
她光着脚走在张之冰凉的木地板上,猩红的指甲油像几粒快乐的石榴籽,她穿着张之的条纹线衫,觉得自己从没这么好看。他们整夜整夜不睡觉,他们不出门,他们抱在一起。他们再也不像两只纠缠着窒息而死的动物,而是变成两朵白色的云,暖烘烘的太阳穿过红窗帘闯进来,像要把他们抓到天上去,他们尖叫着,大笑着,白得越发透明。
金默放弃了去憧憬伟大和纯粹,因为自己就是伟大和纯粹。她放弃了牺牲,因为自己同时又是献祭者又是被献祭者。荣格说,向往地上的,就会被悬挂在天地之间,向往天上的,就会漂浮于天地之间。她下沉得够多了,几百个日日夜夜,她沉到最深不见底的大地深处,张之在地面因为恐高症而面色苍白地望着她,她向底部献祭了自己的生活,献祭了顾平,还有一个孩子,然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把它拎出泥淖,挂在它身上的蛇化成一只只白羽鸟,为她衔来金色的皇冠,上面刻着:“爱是永不止息的。”
张之有时和她一起飞,不再恐高,有时只是停在地面笑着看她。她不再哀伤,不再去问:“你为什么不跟我一起飞呢?”不会像冯唐书里的女人那样说:“我不净不垢,忠厚纯良,如果这世界上真有上帝,我一定会上天堂,你要跟紧我。”
一天夜里,她梦见坐在张之车的后座上,张之躺在她腿上和她聊天,她突然想起来车在开着,没有人握方向盘,她站起来,看到快要撞上旁边的货车,急忙伸手去拨方向盘,张之仍然在一旁看着她笑,她即刻就后悔了——为什么要去拨方向盘呢?
我不过无比正确的生活。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正确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又是无比正确的生活。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无比正确的。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辗转作者之后,开了自己的咖啡店。所以在此心境之下才选择了这样一句话来做书名。书中前面的几个故事写了自己,以及别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那个每天不间断的出现在她咖啡厅的女孩。一个有着成功的事业,穿着职业装,偶尔化妆的女孩。说是女孩其实人家年龄已经属于大龄了。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在我内心深处就比较喜欢这样的人。她们有着独立的事业,有能力。纵然自己赚钱买的宝马车被别人不小心刮伤了也淡然的接受。尽管,工作到深夜3点多,在咖啡店睡的酣甜。尽管,因为一次的疏忽没有带手机,将一笔大的订单丢失。也怀有一颗美丽的心情。她将此称作美好的遗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不管童年是否快乐,但是长大后我们还是会一样,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再到大学。然后继续深造或者是工作。每个阶段对于我们的内心来说都是一次成长。至于在年少时的那些无知,冲动。甚至是当你成年之后回头想至今为当初的勇气而佩服自己的的时候,我们都在过着不正确的生活。其实无比正确的生活是没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被一些现实的东西而牵绊。不管是否选择继续还是放弃,我们的内心肯定是澎湃的。
很多时候,别人的故事再传奇,别人的生活再美好。或者很多时候我们平淡了现在的生活。那些都只是在别人眼中。只有自己的内心才是最为重要的。作者虽然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叙述着别人的故事。包括婚姻,包括爱情,在这些故事中我想作者更多的是渗入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一些判断。唯有看到作者在写母亲的时候,那种真实的感情是没有办法掩饰的。看完这本书,虽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作者对于母亲描述的时候那份感情触动了我。因为这样的书籍我也许看的比较多了。很多时候会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处。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名的作者。总有一本小说里会折射出作者的影子。即使在整个小说中会塑造个很无关的人物,但是总是会折射出作者本身的影子。
看完这本书特意看了下作者简介一栏。艾小羊对于现在的自媒体来说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位。据说她的文章微信转载量很高。这位微信圈的金句女王的文章之所以能够被那么多人转载,肯定是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或者说某一句话刚好符合那个人现在的境遇。我们很多时候有着相似的经历,但是成长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我们都在宣扬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然而只有选择自己内心的选择才是一种正确舒适的生活。
《我不是完美小孩》本书描述了一个三年级小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活,尤其是与大人相处中的困惑与烦恼。大人从长大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留恋和怀念童年的美好,幻想能再次回到童年,经历了生活磨练的大人也更能懂得“郝完美”同学的呐喊。几米说:“这本书献给放弃追求完美的小孩和大人。”几米之前创作的成人绘本不管是从画风还是从语言上,都是充满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寂寞,几米的“小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忧郁的眼神望着前方,体味一个人的落寞。这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心理状态,因此几米作品的读者对象也主要是大学生和都市青年。
在20xx年推出的一部最新作品,也是《镜子里的小孩》之后又一部以儿童为题材的作品,几米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过“我会想要做儿童绘本”,但 几米 作品与传统上的儿童绘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几米创作的以儿童为题材的作品可以让孩子共鸣,让成人回味。因此这本书打破了阅读界限,从小学生到中学生,从大学生到都市青年,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几米,每一个人读了《我不是完美小孩》,都将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这个小孩和我很像呢!”
成长,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训练;日夜谨慎地顾虑各种来自四面八方、原因不详的期待,我们活在别人的***与幻想中,适时调整自己要符合“完美”进行的基调。在《我不是完美小孩》,几米运用镜像投射,让我们看到每位小孩在镜子前,那种面对完美产生的可爱压力。似乎我们也看到曾经的自己,这种意识重迭的双层时空凝缩于小小镜框,映照出无限困惑与天真憨傻。我们在微笑中,看到过去也想到现在的自己︰在完美幻想中一切的跌跌撞撞。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片子时,我是抵触的。
原因有三:第一,主演是范冰冰,这一点让我为这部片子画了一个问号,一直被诟病毫无演技的国际范,真的能突破演技,给我们呈现不一样的感觉吗?第二,这个莫名其妙的片名,通过这个片名就知道应该归为文艺片范畴,其中肯定没有我想看到的打斗、特效、惊险镜头等刺激感官的元素;第三,看到预告片里面居然是一个圆形的画面,这一点真让人匪夷所思,看惯了长方形构图的我,突然有点不适应,通过斟酌以上三个问题,我并不打算去电影院烧钱,但人算不如天算,我一个友人非常想看,只能咬着牙陪她去看了。
电影一开场,是毫无音乐的字幕,随之出现关于潘金莲的故事,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圆形,紧接着故事就有条不紊地一点点拉开,刚开场就是漂亮而唯美的雨中戏,雨中的美丽中国,让人移不开眼睛,对于特别喜欢雨的我,视野一下子就被抓住了,渐渐地开始被剧情吸引,而范冰冰的演技,也在一票实力派配角的点缀和烘托下,变得那么细腻而真挚,故事的主线是由女主角丈夫的背叛引起,由于为了一套房子,这小两口决定假离婚,然后再复婚,但是离婚后,男方居然毁约,把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抛弃了发妻,和另一个女人潇潇洒洒地住进了新房里,由于丈夫的背叛,让范冰冰大受打击,她由此决定去告法院,告他们的错误判决,而之后的一系列故事,都是由这个点引起,由于范冰冰无法接受丈夫的离弃,而做的一系列挣扎,但是即便挣扎,也换不回丈夫的心,即便挽回,也不是曾经的那个人,范冰冰知道这点,但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就像失恋的人,永远忘不了曾经的那个爱人一样,她就一直和自己过不去,同时也和与这件事牵扯进来的人过不去,就这样一直打官司,打了整整十多年,都没有打赢,范冰冰心里的疙瘩,也纠结了十几年,依然没有解开。
最后一次上北京告状,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北京,但是却接到了前夫去世的噩耗,她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没了要告的人,她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就打算上吊自***,当她来到一个果园上吊时,被果园的农夫拦住了,叫她不要吊死在他的果园里,这样会影响他日后的生意,让她去别的树上吊死,这时范冰冰终于幡然醒悟,原来她一直吊在前夫这一棵树上,而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种不一样的选择。
范冰冰明白这个道理用了十多年,而我们有些人,是否也深陷同样的事情中呢?比如:一直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无法自拔;一直为曾经做过的错事耿耿于怀;一直为不曾努力的自己而悔恨等等,其实这些都不可取,毕竟人生很长,我们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有时候,退一步,真的会海阔天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