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
当我看到孔子将颜回抱在怀里,老泪纵横,一个关于美的话题终于以一方的沉默收了场。在颜回懵懂的年岁里,孔子用他的理想使颜回看到光明;在孔子失意的时光中,颜回用他的执著使孔子鼓起勇气。也许曾经他们是几块腊肉维系的师生,但这时,已相见恨晚,既为知音。
学生单向地崇拜老师,其结果是造就一批精神的奴隶。当一个人变成偶像时,也就只能画在墙上了。这对学生是伤害——没有回应的思想传播犹如没有静脉回流的血液,教育生命又能坚持多久呢?
老师单向地崇拜学生,其结果是造就一个人的不思进取与另一些人的麻木不仁。老师会枉然自嗟(也许实际情况并非那样坏,毕竟师长阅历丰厚),自嗟过后就是自我价值的漠视,有以下的典型表现“某某是个天才,不教都能学好;学得不好的,教也没用。”“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辈休矣,且看后来人吧。”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是假,不过不能后浪还没推,自己先趴下,那样反而会绊倒后浪,长江从此平静无波了,而其余的所谓“教不好”的学生则会陷入宿命论的误区,以为自己学不好得该!甚至反以为荣道“没有我等的逊色,怎么会显出你的光辉呢?”“我就不是学习的料!”
因而师生须“彼此崇拜”并且要有“合作”,甚至“合作”是比“彼此崇拜”更高一重境界。在合作中,学生领略到老师的理性与深度,从而变得成熟;在合作中,老师体会到学生的热情与执著,从而变得敏锐。学生在老师的不动声色中探知了梦想积淀的轨迹,沉积的灰烬仍保留着燃烧时不已的热烈,他们学会了坦然,学会了面对;老师在学生的豪言壮语中复苏了昔日青春的痕迹,只言片语仍存有豪言壮语的余音,他们学会了坚韧。而两代人间惊人的相似,心路历程也经历了曲折的蜕变,双方都在对方身上看到另一个时空的自己,在时空交错的幻觉中,以另一个自己达成默契,那是一种多么欣喜,多么兴奋的感觉!中国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知音。
太过完美的事物,上苍都会妒忌。于是知音难觅,即使觅得,也是高山流水,一曲之缘,忽焉消逝。所以,觅得知音,心有戚戚是理想境界;知音离散,天各一方是艺术境界。因为,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缺憾的美,破碎更是一种悲剧的美,美得惊心动魄,美得令人伤感。
释礼归仁。礼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统治体系,即:氏族/家/大夫——部落/国/诸侯——部落联盟/天下/天子的体系。孝悌为仁的基础,亲亲尊尊为仁的标准。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恩格斯)。人类早期社会无不如此。中国当代社会依然存在,“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
我记不起自己有多少年没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了,今天把电影孔子认真的看了2遍,感受非常深刻 。这位古代的圣人所说的很多话都是我一直学习的典范,我常常把佛教与儒教结合起来学习,它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有儒教比佛教更早流传的说法。
当我看到电影最后孔子结束颠沛流离19年回到自己的家乡鲁国,跪在城门顶礼膜拜的时候,我流泪了,那是一个对祖国对家乡有着无限深情却又无限感慨的垂暮老人,用他全部的爱发出的呐喊声:鲁国,我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
孔子除了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优秀的军事家,对治国一直主张仁义厚德也就是礼乐仁义。认为诗书礼乐是做为君子的必修,能以礼治国是国家社稷人民之福,礼法丧失国家就会大乱。
孔子有3000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很多都追随先生流离云游,其中冉求 子路等弟子都被各列国请去做将领,孔子没有因为鲁国君上当初被齐国利用,驱赶自己被迫无奈离开心爱的国家而积怨,反倒教育自己身边的弟子:国危思将,国难用将。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志士仁人,宁***身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人。危邦不入,乱邦不琚,为政不能急于求成。执政者,外正衣冠礼仪,内正品德心灵。凡非礼者,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君子就是死,冠帽也要堂堂正正。名爵者,公弃也,不可以久居,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大象无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人间。不要去计较太多名誉的东西,要学会装装傻,发发呆。无为,万能无不为。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若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正所谓:为善者,天必报之以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这就是对孔子最好的写照。世上的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孔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应该去改变自己的内心,求仁得仁,一贫一贱,交情才见。
片中有3个镜头很有回味:
一:当卫国夫人看着自己欣赏的孔丘问:“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孔子解释道“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当卫国夫人邀请孔丘留在卫国,教自己学诗再见面的时候孔丘以“不便”拒绝。理由是“如斯好德好色之人”
二:当大司徒命令人把玉诀送给孔子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诀者,绝别也。
三:当大司徒年老派人接孔子回国的时候,带给孔子一个玉环,我们知道了:环者,归还也。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好电影,我会再次去观赏认真体会圣人每一句话的含义。
儒教的学说应该提倡弘扬的,它教给人们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什么是尊孝忠义,更教会管理者懂得以礼治理国家的道理,可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者提出孔子学说老子学说重新搬出来的道理。
一部给我思想给我精神上了一课的好作品,也给我知识有了更多的收获,我对我的孩子教育也很主张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对爱国敬国,尊老爱幼,孝顺长辈,担当责任尤其重要。
仁 义 礼 立 信,是我小时候就经常听长辈们的说教,也是这些让我长大后去读孔子和老子的学说,虽然我书读的不多,理解也很不够,但我是真的很喜欢,以后还要更好的学习,让我的孩子也学习,相信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跟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
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跟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
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和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铭记战争的教训。
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光,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有什么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是战争年代最残酷的。
保卫和平的年代。
试看战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战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和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和平,难道不就应吗?
珍爱宝贵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陪葬,难道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是因为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那时的统治者视人命如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是孔子仁义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又能理解孔子?
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铭记战争的教训;保卫和平的年代;珍爱宝贵的生命。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好学的故事流传至今。
孔子30岁时,他已经有了三千多名的学生了。可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如果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孔子的著作《春秋》、《论语》。其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学则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特别是儒学在抗拒西方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勤劳,容忍,节俭等方面可以作为现代一种新途经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说过: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能和孔子一样刻苦学习,也能成为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学者。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品行更值得我们学习。他待人有礼,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学识,让别人来崇拜自己。
大家知道吗?孔子是我国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不管贵富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他的思想足以震撼世界。孔子着有的《论语》至今还在市面上广泛发行。我们都很敬佩他。这不,1月11日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到中国木偶剧院看《少年孔子》。下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国木偶剧院。
下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国木偶剧院。《少年孔子》讲的是孔子少年时期的故事。孔子名叫孔丘子仲尼。他从小就懂的要仁爱、诚实、团结。故事讲的是孔子和一个叫牛轰的孩子选诗童的事。开始牛轰不想学习,整天无所事事,仗着他家有钱天天和别人较劲。可后来一场大火把牛轰家全烧光了,同伴们也笑话牛轰。只有孔子一直安慰牛轰。可见孔子的心胸是多么的宽阔啊。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
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琴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了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了,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了二十天了,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了?”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了,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了。”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时候曲子是亲王越王写的曲子”孔子,中国人的骄傲。我也要向孔子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取将来做个小孔子。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